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南充经济发展慢

南充经济发展慢

发布时间:2020-12-11 09:00:21

⑴ 我能说南充市大型的企业和工业都没有,城市普通收入严重落后,那么城市靠什么发展成经济大城市呢。。。

南充未来经济发展后劲十足:河西石化工业园(40平方公里);嘉陵工业园;航空港工业园;潆华工业园,以上上千亿的工业产值,足够支撑百万人口大城市的经济发展。

⑵ 国家为何不拨款发展四川盆地的绵阳德阳宜宾泸州南充这五个经济实力比较突出的地级市

国家不拨款你这几个市会发展得有这么快吗?

⑶ 南充市蓬安县的经济发展如何

这几年还可以,如果有时间你去考察下呀,这是做生意最基本的呀

⑷ 仪陇县生活环境如何生活水平在南充市可以吗经济发展怎样请各位给点信息,谢谢!

环境还可以,生活水平与南充持平,经济可能一般般。

⑸ 绵阳和南充,哪里经济好一点

现在是绵阳 ,但出于政,府支持和地理形态交通位置,等方面考虑,南充发展潜力大些,超绵阳也是迟早的,人口南充也多些,四川盆地交通枢纽城市,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川北、川中北与川东北的经济、文化、交通、商贸和信息中心,享有“川北心脏”“川北重镇”之称。天然气储存量世界名列前茅,国家有计划在南充发展核能。绵阳地理位置虽然离成都较近,但交通连贯性差。靠长虹等工业在改革开放后发展起来的,以前算是少数民族地区,

⑹ 南充市所辖各县的经济发展状况

下面各个抄县城,要说最繁华,不好说袭,每个县城都有自己的特点。但是,我觉得仪陇好一点吧,它毕竟是个新规划的县城,跟其他县城比起来,规划合理的多,看起要比其他的县城舒服一点。现在人口还不够多,但是到以后。肯定是他最繁华了

⑺ 请问四川南充市的西华师范大学怎么样还有这个地方的经济交通发展怎么样

西华师范法学有复2个校区制,老校区在南充市顺庆区中心、北湖公园附近,周围环境相对较好,火车站和汽车站离学校都比较近,相对出行方便,新校区在华凤镇,学校面积和硬件设施较老校区好些,离市区坐公交车大约30分左右,一般都在新校区就读,老校区大多数是研究生以及专科高职,南充整个城市发展处于中游,是以前的丝绸之都,面积比较大,都3区6县组成,顺庆区是整个南充的老城区也是主城区,其它嘉陵和高坪区现在是告诉发展的城区,面貌要好些,南充高速都通了的,道路还不错,南充整个城市不咋样,但是三所高校个人认为是南充的一大亮点,西南石油、川北医学、西华师范还是有点名气,至少在四川境内是这样,不晓得你是哪里的兄弟姐妹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⑻ 成渝经济区对南充各县能带来发展吗

成渝经济区是以成都,重庆两市为中心,主要包括:重庆(市区)、成都、雅安、乐山、绵阳、德阳、眉山、遂宁、资阳、宜宾、泸州、自贡、内江、南充、广安、达州、广元、都江堰、彭州、邛崃、崇州、广汉、什邡、绵竹、江油、峨眉山、阆中、华莹、万源、简阳以及重庆的江津、合川、永川等33个不同规模、不同等级的城市。数据显示,成渝经济区面积约16.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幅员面积1.8%,区域内自然资源丰富,水资源、矿产资源、天然气、森林资源均位居全国前列;经济区2007年底总人口接近1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6.8%,并有较大的熟练产业工人群体,劳动力资源丰富;同时,区域内GDP达1.24万亿元,约占全国GDP的5%,农业条件较好,是我国粮食、生猪、柑橘、蔬菜、蚕丝、中药材等的重要生产基地,工业和交通也有了相当基础。成渝经济区是西部唯一具备突破省市界限、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的地区。2007年4月2日,四川省省长蒋巨峰和重庆市市长王鸿举在成都共同签署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川渝合作共建成渝经济区的协议》经济区范围:四川14市重庆23区县。依托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承接悠久的合作渊源,重庆、成都两地特大城市将成为经济区的龙头,成渝经济区的范围包括成都及绵阳等14个沿高速公路、快速铁路、黄金水道的市和重庆1小时经济圈的23个区县。该经济区的定位则是要共同争取成渝经济区列为国家重点开发区、共同争取国家编制成渝经济区发展规划,努力将成渝经济区建成继长三角、京津豫、珠三角之后的中国第四个增长极。建西部最大的城市连绵带,在充分发挥成、渝两大中心城市的核心带动作用下,分别构建和完善成、渝两个单核城市群基础上,加快培育绵阳、德阳、内江、资阳、遂宁、自贡、泸州、宜宾、南充、广安、达州、眉山、乐山、永川、江津、合川、涪陵、长寿、铜梁、荣昌、大足、南川、綦江、璧山、双桥、潼南、万盛、武隆等若干紧密相连的大中小城市,共同构建西部最大的城市连绵带。《协议》中的第一个共建重点就是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区成立后,重庆市和成都市之间的快速客运专线铁路等点对点快速通道、区域环型快速通道建设将得到进一步发展,“上午到重庆事,下午回成都吃晚饭”将不再是梦想。同时,还将完善公路、铁路、内河航运、民航、管道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畅通对外交通,共同加强电网通道、水利、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互相支持、合作共享。双方协议,要建立开放、规范、竞争、有序的商品市场,破除行政壁垒,加强交通、物流合作,降低产品跨区域销售成本。为了建立有利于人口合理流动的劳动力市场,将取消两地的就业户籍限制,建立流动人口“便参保、易转移”的社会保障体系。同时,要在经济区内促进价格管制产品的互惠贸易,构件要素无障碍流动机制,促进产业互动、利益共享。构筑企业合作的绿色通道,进一步放宽民营经济投资领域,消除民营经济进入市场的障碍。经济区建成后,两地将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共同培育和建设国家重大装备制造业基地、高技术产业基地、清洁能源基地、国防科研产业基地,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在区域内产业整合,优化产业布局,构建分工合理、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加强互相协调,共同争取国家重大产业项目的布局将是经济区产业分工协作的重要任务。两地将共同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按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进行产业和重大项目布局,共同建立长江上游联防联治的水环境管理机制。开展环境检测合作。共同争取国家生态环境建设投入和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在长江上游长期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防护林体系建设等工程。成渝经济区是以重庆、成都两个特大城市为龙头,包括成都及绵阳等14个市和重庆“1小时经济圈”内的23个区县。成渝经济区集聚了两省市1/4的幅员面积、一半以上的人口,积聚了两省市经济总量的六成多。以重庆、成都两个特大城市为龙头,以成都及绵阳等14个沿高速公路、快速铁路、黄金水道的市和重庆1小时经济圈的23个区县为载体,共同争取成渝经济区列为国家重点开发区,共同争取国家编制成渝经济区发展规划,将成渝经济区建成国家新的增长极。重点发展成渝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意志,被明确写入《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这无可争议的三大增长极,在过去20多年引领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但这三大增长极,无一例外地落在东南沿海。在辽阔的西部,谁能承担起“引擎”重任,成为国家新的增长极?成渝经济区是西部唯一具备突破省市界限、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的地区。这里,每万平方公里有1.73座城市,比西部平均水平多1.49座,比全国平均水平多1.03座;这里,每平方公里产出350万元,比全国高出227万元,比西部高出316万元。成渝经济区经济密度是西部平均经济密度的14倍,是西部最发达区域。成渝经济区目前占全国经济总量的5%左右,通过5-10年的跨越式发展估计能占到全国经济总量的10%左右。达到10%或的时候,这个经济区域就将成为保证国家经济安全的新的增长极。2007年6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出通知,批准重庆市和成都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发改委要求重庆市和成都市要从两市实际出发,根据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的要求,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体制改革,并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大胆创新,尽快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两市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也为推动全国深化改革、实现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大量的资金流以及优惠政策,使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迅速成为令人瞩目的经济“新特区”。而成都,也已加入“新特区”的行列,并将成为中国当下改革开放进程中最耀眼的明星。昨(9)日,成都市政府新闻发言人、成都市政府秘书长毛志雄宣布,成都市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已获国务院正式批准。这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之后,又一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今后,成都将成为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前沿阵地。6月7日,国家发改委下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批准重庆市和成都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通知》(发改经体20071248号),明确:国务院同意批准设立成都市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今后,成都和重庆将成为中国新的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并率先对中国重大政策先行试点。此次设立成都市配套改革试验区,根本目的在于逐步建立较为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形成强化经济发展动力、缩小城乡区域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确保资源环境永续利用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论架构、政策设计、体制改革及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综合模式,走出一条适合中西部地区的发展道路。之前,为了推进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的经济发展,有关方面为其量身订作了金融、土地、税收等经济优惠政策。而成都和重庆试验区,不仅要制定经济政策,还要制定相关的社会、文化领域的配套政策方案,根据国家发改委的要求,成都要将制定好的方案上报国务院审批。下月,四川省、成都市以及重庆市的有关负责人将聚集北京,参加高层论坛,共同探讨方案。具体的实施方案中,统筹城乡规划、建立城乡统一的行政管理体制、建立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建设及其管理体制、建立城乡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保障体制、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制、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健全基层自治组织、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等将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东深圳、上海浦东、天津滨海三大经济改革实验区都在东部沿海地区,由此带动了东部沿海地区的快速发展。而中西部地区是我国相对不发达地区,在中西部选择具有重大影响和带动作用的特大中心城市设立国家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对重大政策措施先行试点,是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快中西部发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而成都市作为中西部地区最大的都市经济区成渝经济区的重要中心城市,也将迎来重大的历史发展机遇。这次国家设立成都市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对于进一步发挥成都特有的经济优势、科技优势、市场优势和生态优势,强化成都的带动功能和辐射作用,加速与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经济区相呼应的成渝经济区的崛起,完善国家发展战略的空间布局,促进区域间的协调发展,都将起到重大作用。

⑼ 南充市经济发展情况

1、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就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使经济增长从“又快又好”向“又好又快”转变,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真正做到又好又快发展。要坚持在发展中搞好调控,在调控中加快发展,以结构调整为重点,力争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的基础上,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努力实现南充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正确认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形势,从发展的态势看,有利于我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一是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增强。我市经济连续六年以来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2006年达到13.6,2007年仍将持续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二是经济增长的协调性增强。近年来,我市在实现经济高增长的同时保持了物价较低增长,2006年增长2.5,位于全年控制目标之内,这有利于刺激生产,增加就业,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三是经济增长的动力增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强力实施,成功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以旅游为重点的服务业加快发展,我市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旺盛,经济发展的动力强劲。四是经济增长的活力增强。按照“一手抓产业培育促进发展,一手抓解决群众疾苦促进和谐”的工作思路,市场化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显著增强,民营经济蓬勃发展,民间投资不断增加,全方位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城市产业集聚发展、集群发展实现突破,工业销售收入两年翻一番,经济增长的活力不断增强。五是经济增长的支撑增强。随着达成铁路复线、“三路一桥”、南渝高速公路、城南工业集中区等“十一五”规划的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项目的相继竣工和加快建设,水、煤、电、油、气、运等生产要素的供给能力得到加强,“瓶颈”制约逐步缓解,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
3、主要矛盾和问题:一是工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发展质量有待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产业化规模较小,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大;三产业发展层次较低,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落后。二是经济运行中的制约因素增多,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压力较大,投入不足、用地紧张、能源短缺的矛盾还未得到有效缓解。三是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大,群众生活还面临不少困难。四是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的压力较大。切实把握科学发展的总体要求。在形势判断上,要把握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把握特定发展阶段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把握经济政策的取向,了解宏观政策的变化和宏观经济的走势。在发展目标上,要着眼于好,立足于快。在经济结构上,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新的发展目标进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逐步建立现代工业体系、现代农业体系和现代服务业体系。在增长方式上,切实按照“三个协调”的要求真正树立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在工作重点上,切实把握好四点,一是稳政策,二是调结构,三是抓改革,四是重民生。

⑽ 大家介绍一下南充这个地方

南充位于四川东北部,地处嘉陵江中游。东邻广安,南连重庆,西通成都,北接广元,幅员面积1.25万平方公里。辖顺庆、高坪、嘉陵三区和南部、西充、营山、蓬安、仪陇五县,代管阆中市。全市总人口726万,市区面积50.5平方公里,市区居住人口66.9万。
一、人文自然概况
历史与人文。周代属巴国统辖,为巴子国址。战国时期秦国先后灭蜀亡巴,分别置蜀郡、巴郡,南充属巴郡。刘邦建立汉后,念纪信舍身安汉有功,在其家乡置安汉县以示纪念,安汉为南充设县之始。唐武德四年,南充因城西有盛产黄果(广柑)的果山,于是定置“果州”,即为“果城”称谓之始。南宋,理宗赵昀即位前曾任职果州,即位后按惯例升果州为府,赐名顺庆。1949年12月10日,南充解放。1950年2月23日,川北区党委、川北行政公署(省级建制)成立,胡耀邦同志任党委第一书记、行署主任,行政中心设于今顺庆区。1952年,撤销行政公署,成立四川省。1953年1月,南充市改属南充专区。1993年7月,撤销南充地区、南充市和南充县,设立南充市和广安地区(地级)。数千年来,南充英才辈出。汉有范目、纪信、落下闳、司马相如,三国时有谯周、王平,晋有陈寿,唐有袁天罡、李淳风,宋有陈省华、陈尧叟、陈尧佐、陈尧咨父子四人及抗金名将张宪,明有父子宰相陈以勤、陈于陛、“嘉靖八子”之一的任翰、诗书双绝的黄辉。南充得革命风气之先,民主革命时期吴玉章、杨暗公等曾在此开展革命活动,顺泸起义的总指挥部也设于南充。南充是开国元勋朱德元帅、罗瑞卿大将、民主革命家张澜以及共产主义战士张思德的故乡,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李先念、徐向前、廖承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转战3年,建立了苏维埃政权,5万多南充儿女参加了红军,解放后有2.74万人被定为革命烈士。
自然与资源。地处盆北低山区和盆中丘陵区两大地貌的交接地带,地势由北向南缓倾,海拔高度为256米至888.8米。地貌以丘陵为主,浅丘带坝、中丘中谷、高丘低山类型地貌大体各占三分之一。气候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辖区南北温差不明显,一般不超过2℃,年平均气温17℃左右,冬暖、春旱、夏长、秋短、霜雪少。境内主要的自然资源有土地、水能、天然气、石油、盐卤及动植物。共有5个土类、10个亚类、31个土属、85个土种,其中以紫色土、水稻土为主,紫色土约占全市土壤面积的60%。有林地面积430万亩,新造林地面积173万亩,森林覆盖率30.07%,森林积蓄量1326.8万立方米。境内水力资源丰富,有大小支流100多条,嘉陵江水能总蕴藏量110万千瓦,可开发量81万千瓦。地下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盐储量达1万亿吨,为四川盆地最大的盐盆,已探明石油储量7779万吨,伴生气储量90亿立方米。动植物种类繁多,共有植物近2000种,其中药用植物700余种,全国重点药用植物300多种。盛产水稻、小麦、红薯、油菜、棉花等农作物,尤以蚕茧、柑桔闻名。旅游资源丰富,阆中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南充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系三国文化的源头和重要组成部分。水质达国家3类标准,大气三项指标有两项达国家2类标准,一项达3类标准,综合环境按国家环保标准测定在2-3级之间。
二、2005年经济发展情况
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335.3亿元,同比增长12.8%,其中,一产业增加值107.2亿元,增长6%;二产业增加值113.1亿元,增长22%;三产业增加值115亿元,增长10.5%。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32∶33.7∶34.3。
1、工业发展情况。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69.7亿元、销售收入234.6亿元、利税11.7亿元,分别增长34.5%、50.9%、36.4%,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0.5%。石油化工、汽车配件、食品医药、丝纺服装、建筑材料、水电能源六大板块支撑作用明显,一批重点骨干企业辐射带动作用增强。全市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首次突破50户,增加23户。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拓宽了企业融资渠道。

、农业发展情况。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扶农政策,全面停止农业税及附加,为全市农民减负1.7亿元。全年粮食总产达312万吨,增长5.5%。大力推广DLY、PIC肉猪良繁,畜牧产业实现产值92.9亿元,增长7.8%。一批龙头企业发展壮大,顺西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示范区等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加快。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断涌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格局逐步形成。以治水修路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农业发展后劲增强。劳务开发再创新高,共输出劳动力155万人,实现收入84亿元。我市被确定为全国“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

3、第三产业发展情况。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2.3亿元,增长15.1%。省政府将南充确定为川东北商贸中心。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工作全面启运,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旅游精品线建设扎实推进。实现旅游总收入18.6亿元,增长41.4%。全市“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全面启运。引导企业大力发展连锁超市、购物中心和仓储式商店等新型业态,一批重点商贸流通企业实力增强。
4、财政金融运行情况。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1亿元,增长23.3%。一般预算支出50.5亿元,增长23.1%;全社会各项存款余额430.8亿元,增长17.8%;各项贷款余额216.8亿元,增长5.3%。
5、群众生活情况。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7764元,增长7.7%;农民人均纯收入2646元,增长12.9%。全市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55.6亿元,增长12.9%。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费和离退休职工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组织开展了万名机关干部结对帮扶构建和谐社区活动,启运和落实了特困家庭生活救助和医疗救助,升钟库区群众生产生活困难帮扶机制初步形成,城乡一体化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初见成效。
三、社会事业发展情况
1、教育事业。全市共有各类学校6227所(不含5所高校),在校学生123.3万人;全市中小学现有校舍567万平方米。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以上,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达59.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7个百分点,高考录取率71%,达到全省平均水平,2004年输送大中专新生3万余人。西华师大、川北医学院、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投资7亿多元扩建新区,新增校园面积3000多亩,新增学生2万多人。
2、卫生事业。全市有两所三级甲等医院,7所乙级甲等医院,床位1.2万张,20个疾控和妇幼保健机构,532所乡镇卫生院,有各类医卫技术人员1.44万人,其中中级以上职称的有4163人。
3、文化事业。全市现有专业文艺团体9个,各类群众业余文艺团体(协会)200多个,文物管理所10个,文物保护单位229处,馆藏文物1万余件,有公共图书馆8个,藏书80余万册,有文化馆9个,乡镇文化中心(站)200多个。近几年创作的文艺作品共获国际奖14项,国家级奖15项,省级奖46项。有各类大小文化活动场地1000多处,南充大剧院已经建成,市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科技馆正在规划设计之中。
4、体育事业。群众体育工作连续四年获省前三名,竞技体育成效显著,建成了国家级、省级青少年俱乐部5个,优秀传统项目学校3个,在省第九届运动会上,团体总分、金牌总数比上届排名上升了5位,向国家输送了优秀运动员20人。全市现有各类体育设施4000余处,其中大中型设施场馆30多处,市体育中心的设施设备及规模在全省仅次于成都。
四、发展的制约因素
1、人口基数大。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市总人口726万,居全省第二位。幅员面积1.2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2.2%。人口密度为581人/平方公里。南充GDP、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分别占全省的4.7%、3.1%、2.2%,居6位、13位、9位;但人均占有量低,在全省排位均位于15位以后。
2、经济结构差。2005年我市三次产业比为32:33.7:34.3,首次突破二产超一产;全市农业人口585.1万,占80.6%;城市化水平仅25.6%,比全省、全国分别要低10个百分点以上。
3、经济发展慢。从增幅看,“七五”、“八五”全国经济调整发展时期,南充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仅4.6%,低于全省、全国6.5个百分点,1979-2003年,南充GDP年均增长8.1%、四川9.3%、全国9.4%;从人均GDP看,2003年南充为3496元,仅为四川的54.5%、全国的38.4%。从占全省经济的份额和位次看,1978年南充GDP占四川的5.58%,居第五位;2003年占四川的4.6%,居第6位。相邻的达州人均GDP4071元、广安3950元、遂宁4246元,广元、巴中也紧追我市,南充要成为川东北名符其实的区域中心城市,尚需进一步努力。

4、农业基础弱。一是自然条件差。南充地处秦巴山脉干旱走廊,灾害发生频繁,自建国以来,有47年遭受旱灾。春旱发生频率为64%,夏旱发生频率为40%,伏旱发生频率为72%。同时还有风雹、低温等恶劣天气,对农业生产危害很大。二是生产条件差。全市450.78万亩耕地中,人均仅0.63亩,中低产田土比重高,水土流失严重。三是贫困面广、量大、程度深。全市9个县市区中,有国家级扶贫重点县4个(阆中、仪陇、嘉陵、南部),是典型的贫困集中地区。

5、经济外向度低。市内现有外商投资企业47家,规模小,产值低。去年全市外贸出口总值仅1.75亿美元,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弱。
五、“十一五”发展规划
“十一五”发展总体目标是按照构建“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的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促进城市的战略定位,立足科学发展,突出产业支撑,加强城乡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在2005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基本奠定川东北产业聚集中心、商贸物流中心、科教文卫中心、金融中心和交通、通讯枢纽的区域地位;基本建成嘉陵江中游生态屏障。

阅读全文

与南充经济发展慢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