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是哪个单位公布的
这是相应统计部门公布,公布时间一般大概是年初人代会召开时间公布上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
㈡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可以不公布吗
必须公布。这是国家规定的信息发布规定。别说是一个吉林省,就是国家统计局的国民经济统计数据也不敢不公布。公民,有权要求吉林统计局公布常规数据。
㈢ 2017年统计公报看中国经济有什么新亮点
综合国力迈上新台阶、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民生事业实现新改善……国家统计局28日发布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展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新成果、新亮点。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扎实推进,改善了市场供求关系,质量效益实现新提高。2017年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7%,创5年新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比上年增长21%。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公报显示,2017年,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13.4%和11.3%;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1.6%,比第二产业高11.1个百分点。
需求结构持续改善。消费基础性作用有效发挥,全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8.8%,比资本形成总额高26.7个百分点。
投资结构继续优化。2017年,高技术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5.9%,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6.3%,增速分别比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快8.7和9.1个百分点。
新型城镇化扎实推进。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8.52%,比上年末提高1.17个百分点;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2.35%,提高1.15个百分点。
“我国经济结构出现重大变革。经济增长实现了从主要依靠工业带动转为工业和服务业共同带动,从主要依靠投资拉动转为消费和投资一起拉动。”盛来运说。
新改善:人民获得感不断增强
过去一年,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获得感不断增强。
——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公报显示,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3%,增速比上年加快1个百分点,快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0.4个百分点。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9.3%,比上年下降0.8个百分点。
——脱贫攻坚再创佳绩。按照每人每年2300元(2010年不变价)的农村贫困标准计算,年末农村贫困人口3046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289万人,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社会保障不断扩大。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分别比上年末增加2269万人、408万人和42483万人。全国城镇棚户区改造基本建成604万套,公租房基本建成82万套,农村地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152.5万户。
——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17年,在监测的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的城市占29.3%,比上年提高4.4个百分点。细颗粒物(PM2.5)未达标城市年平均浓度比上年下降5.9%。
“党中央始终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各级政府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持续加大民生投入,保基本、兜底线、建机制,让人民群众更多分享改革发展成果,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盛来运说。
去年的经济发展很好。
㈣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是干嘛的,有哪些作用
不矛盾啊第一段是许宪春估算的,第二段是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两个数据是不同的人做出来的自然不同了另外有可能采用的标准也不同,许宪春估计和统计局的标准不一样(这个要问下小许),我倾向于官方数据注意许宪春的数据指标中都有“实际”,即扣除了通货膨胀的影响而统计局的数据是直接数据
㈤ 《2017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是几月发布的
《2017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于2018年8月份发布。
㈥ 2017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多少
2017年,全国居抄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袭比上年名义增长9.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3%。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396元,增长8.3%(以下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同比名义增长),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32元,增长8.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3%。
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22408元,增长7.3%,中位数是平均数的86.3%。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33834元,增长7.2%,是平均数的93.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1969元,增长7.4%,是平均数的89.1%。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反映居民家庭全部现金收入能用于安排家庭日常生活的那部分收入。它是家庭总收入扣除交纳的所得税、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费以及调查户的记账补贴后的收入。
计算公式
人均可支配收入=(家庭总收入- 交纳的所得税- 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支出- 记帐补贴)/家庭人口
㈦ 中国公报表示2017我国GDP增速为多少
比2019年增长6.9%.
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827122亿元,比上年增长6.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5468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334623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427032亿元,增长8.0%。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9%,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0.5%,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1.6%。
全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8.8%,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为32.1%,货物和服务净出口贡献率为9.1%。全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9660元,比上年增长6.3%。全年国民总收入[3]825016亿元,比上年增长7.0%。
(7)2017伊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扩展阅读
2017中国人均GDP超8800美元 2022年望进入高收入国家
世界银行的高收入国家标准为人均国民收入1.2万美元左右。2017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在8790美元左右,和人均GDP接近。如果此后几年人均GDP和收入维持2017年增速,则大约在2022年,中国将进入到高收入国家行列。
201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比上年加快0.2个百分点,是2011年以来经济增速首次回升。国家统计局党组成员、总经济师盛来运认为,2017年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迈上新台阶。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新动能成长实现新突破,生态环保力度加大。2018年,我国经济有条件有能力延续稳中向好发展态势。
㈧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什么时间出
(1)141×15.6%+141≈22+141=163(百亿元).统计图补充如下:(2)年生产总值2009年的2倍是:122×2=244(百亿元),而195(1+15%)=224.25(百亿元),195(1+15%)2=257.8875(百亿元)>244(百亿元),2013+2=2015,即若年生产总值不低于2009年的2倍,至少要到2015年;(3)增长的生产总值的平均数:(195-122)÷4=18.25,即2009-2013这四年间,比上一年增长的生产总值的平均数为18.25百亿元;195+18.25=213.25,故预测2014年北京地区的生产总值为213.25百亿元.故答案为163百亿元;2015.
㈨ 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多少
1.国家统计局网站消息,统计局今日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显示,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5974元,同比增长9.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3%。
2.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22408元,增长7.3%。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396元,比上年增长8.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33834元,增长7.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32元,比上年增长8.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1969元,增长7.4%。
3.按全国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组,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5958元,中等偏下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13843元,中等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22495元,中等偏上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34547元,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64934元。全国农民工人均月收入3485元,比上年增长6.4%。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反映居民家庭全部现金收入能用于安排家庭日常生活的那部分收入。它是家庭总收入扣除交纳的所得税、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费以及调查户的记账补贴后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