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历史非选择题德国经济发展的原因

历史非选择题德国经济发展的原因

发布时间:2020-12-11 04:07:48

『壹』 德国纳粹军队进攻东欧的脚步停在波兰是因为()。 A 波兰人民的奋力抵抗 B 捷

德国纳粹军队进攻东欧的脚步停在波兰是因为为了避免双线作战。

德国要对波兰动手了,借口是波兰必须把但泽地区交给德国,允许德国穿过波兰走廊,修建通往东普鲁士的公路和铁路。波兰岌岌可危,这令与波兰接壤的苏联人心急如焚。斯大林主张召开一个国际会议,建立起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以遏制德国骇人的军事扩张。

苏联与英、法等国进行了四个多月的谈判,没有任何结果。于是,苏联做出一个惊人的举动:单独与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苏联人的考虑是:必须换取时间为应对希特勒可能发动的军事攻击进行准备。而希特勒的考虑是:要避免过早地与苏联发生冲突使德军陷于两线作战。

(1)历史非选择题德国经济发展的原因扩展阅读

德国和苏联合伙瓜分波兰的原因:

1、苏联和波兰的矛盾由来已久,两国历史上就是一对宿敌

中世纪时波兰曾多次入侵俄国,在俄国烧杀抢掠,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俄国人简直恨透了波兰人。而在近代沙俄崛起后,沙俄开始报复波兰,19世纪伙同德国和奥地利三次瓜分波兰,让波兰从地图上消失了上百年。一战后,波兰复国,作为反苏急先锋,波兰再次杀入俄国境内,给苏联人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2、二战前,苏联和德国的关系非常好

两国从经济、政治到军事都有非常密切的合作,可以说是一对铁哥们。为打破凡尔赛体系和英法的封锁,两国形成了准同盟,并秘密的划分了势力范围。作为缓冲国的波兰自然也在两家的瓜分范围之内。按照双方的协定,德国和苏联东西夹击,德国将寇松线以东的土地让给苏联。

3、波兰位于德国和苏联之间,是两国的缓冲国,是保障两国安全的隔离带

俄国人侵略成性,垂涎波兰已久,而且当时波兰还占着苏联不少领土,所以苏联一直耿耿于怀。但由于波兰一直处于英法的保护之下,苏联又怕入侵波兰激怒德国,所以一直没有对波兰下手。但当德国打算动手的时候,苏联自然按捺不住。其实即使德国不与苏联合作,苏联早晚也会出兵,只是一个时机的问题。

『贰』 河流干涸,森林减少,动物灭绝,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等等地球资源被破坏的详细资料

地球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为第三颗。它有一个天然卫星---月球,二者组成一个天体系统---地月系统。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围绕太阳公转。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的结合产生了地球上的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地球自转的速度是不均匀的。同时,由于日、月、行星的引力作用以及大气、海洋和地球内部物质的各种作用,使地球自转轴在空间和地球本体内的方向都要产生变化。地球自转产生的惯性离心力使得球形的地球由两极向赤道逐渐膨胀,成为目前的略扁的旋转椭球体,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约短21千米。

阿波罗飞船看到的地球 阿波罗飞船看到的地球 地球升起在月球的地平线上地球可以看作由一系列的同心层组成。地球内部有核、幔、壳结构。地球外部有水圈和大气圈,还有磁层,形成了围绕固态地球的外套。

地球作为一个行星,远在46亿年以前起源于原始太阳星云。

地球基本数据

赤道半径 6378140米

扁率因子 298.257

质量 5.976×1027克

平均密度 5.52克/厘米3

表面重力加速度(赤道) 978.0厘米/秒2

表面重力加速度(极地) 983.2厘米/秒2

自转周期 23时56分4秒(平太阳时)

公转轨道半长径 149597870千米

公转轨道偏心率 0.0167

公转周期 1恒星年

黄赤交角 23度27分

『叁』 中国历史上有多少不平等条约

从1842年英国强迫中国签定第一个不平等的《南京条约》起,西方列强在1842~1919年间共迫使中国签定了709个不平等条约,其中英国163个,日本153个,沙俄104个,法国73个,德国47个,美国41个,比利时26个,葡萄牙13个,意大利7个,荷兰5个,奥匈帝国5个,西班牙4个,其他国家68个。

1、《南京条约》(Treaty of Nanking)又称《江宁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涉及割地、赔款、五口通商和税款协商。

2、《天津条约》是清咸丰八年(1858)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国、法国、俄国、美国强迫清政府在天津分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两国为了进一步扩大侵略特权而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爆发于1856年10月,1860年10月结束。1858年,英法舰队在美、俄两国支持下,袭击大沽口。大沽炮台失陷,英法联军进犯天津。清政府派钦差大臣桂良、花沙纳与俄、美、英、法各国代表分别签订《天津条约》。

3、《马关条约》是中国清朝政府和日本明治政府于1895年4月17日(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在日本马关(今山口县下关市)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原名《马关新约》,日本称为《下关条约》或《日清讲和条约》。《马关条约》的签署标志着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束。中方全权代表为李鸿章、李经方,日方全权代表为伊藤博文、陆奥宗光。

4、《辛丑条约》,亦称《辛丑各国和约》、《北京议定书》,是清朝与大英帝国、美利坚合众国、大日本帝国、俄罗斯帝国(沙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德意志帝国、意大利王国、奥匈帝国、比利时王国、西班牙王国和尼德兰王国(荷兰)在义和团运动失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签定的一个不平等条约。 条约签定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七月二十五日,辛丑年,故名辛丑条约。因条约签订日为阳历9月7日,因此有"九七国耻"一说。

5、《北京条约》,包括《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是1860年清朝政府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在北京分别与英国、法国、俄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清政府委任钦差大臣奕䜣作为谈判及签约代表。签约地点在北京礼部衙门,今天安门广场东南角。另外,1887年与葡萄牙签定的《中葡和好通商条约》亦称《中葡北京条约》。

(3)历史非选择题德国经济发展的原因扩展阅读:

不平等条约是与平等条约相对而言。平等条约一般是指签约各主权国家在平等互利的前提下,自愿商定的权利义务对等的条约。而不平等条约是指最后缔结的条约,对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并不对等。最常见造成这情况的原因是其中一方(或多方)使用了武力或威胁使用武力强压另外一方(即强加条约)。但亦有人认为,不平等条约的缔结不一定牵涉武力,只要是条约内容是对各方并不对等即可。在这扩大的定义之下,不平等条约可以包括以下各种情况:

1.条约内容本来对双方平等;但由于未能预见的改变,造成实际执行上双方义务出现不平等。

2.条约内容本来对双方并不平等;而无论实际效果如何。

3.使用或威胁使用经济压力或武力来达至第一种情况。

4.使用或威胁使用经济压力或武力来达至第二种情况。

5.条约内容平等,但是使用经济压力达成。

6.条约内容平等,但是使用武力达成。

参考资料:网络-不平等条约

『肆』 我有个问题拿 拿破仑战争和二战都是非正义战争,为什么人们却记住了拿破仑,历史却选择了法国而不是德国

拿破仑的法国和希特勒的德国是两回事,但同样都被人们记住了,只不过一个侧重版于正面,一个则权纯粹的反面教材

理由很简单,拿破仑时期,欧洲正处在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过渡的阵痛时期,强大的封建势力死死禁锢着躁动中的资本力量,文艺复兴后,科技的发展,革命的兴起,人们渴望自由,渴望摆脱君权,神权。而拿破仑的法国就象一股暴风骤雨,尽管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了痛苦,但拿破仑作为资产阶级的军事家,政治家,引导战争横扫欧洲,沉重打击了各国的封建势力,动摇了欧洲封建统治基础,为各国的资本力量吹去了一缕春风。

而希特勒的代表的是凡尔赛和约下,德国人民的屈辱与痛苦,愤怒与仇恨,为欧洲带去的只有毁灭和黑暗,鲜血和烈火,焚尸炉里哀号的灵魂,集中营里颤抖的躯体,辉煌的城市成为瓦砾,灿烂的文化化为灰烬。涅磐的欧洲毫不犹豫的将纳粹列为了反面教材。

『伍』 科技发展利大于弊的事例

给你一个尖端科学方面的案例,但愿满意.
1960年,前苏联在西伯利亚发现了第一个可燃冰气藏,并于1969年投入开发,采气14年,总采气50.17亿立方米。
美国于1969年开始实施可燃冰调查。1998年,把可燃冰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能源列入国家级长远计划,计划到2015年进行商业性试开采。
日本关注可燃冰是在1992年,目前,已基本完成周边海域的可燃冰调查与评价,钻探了7口探井,圈定了12块矿集区,并成功取得可燃冰样本。它的目标是在2010年进行商业性试开采。
但人类要开采埋藏于深海的可燃冰,尚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有学者认为,在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方面,甲烷所起的作用比二氧化碳要大10—20倍。而可燃冰矿藏哪怕受到最小的破坏,都足以导致甲烷气体的大量泄漏。另外,陆缘海边的可燃冰开采起来十分困难,一旦出了井喷事故,就会造成海啸、海底滑坡、海水毒化等灾害。
由此可见,可燃冰在作为未来新能源的同时,也是一种危险的能源。可燃冰的开发利用就像一柄“双刃剑”,需要小心对待。
“可燃冰”是深藏于海底的含甲烷的冰。它是由于处于深海之高压低温条件下,水分子通过氢键紧密缔合成三维网状体,能将海底沉积的古生物遗体所分解的甲烷等气体分子纳入网体中形成水合甲烷。这些水合甲烷就象一个个淡灰色的冰球,故称可燃冰。这些冰球一旦从海底升到海面就会砰然而逝。
可燃冰是一种潜在的能源,储量很大。据国际地质勘探组织估算,地球深海中水合甲烷的蕴藏量足以超过2.84×10^21
m^3,是常规气体能源储存量的1000倍。且在这些可燃冰层下面还可能蕴藏着1.135×10^20
m^3的气体。有专家认为,水合甲烷一旦得到开采,将使人类的燃料使用史延长几个世纪。
为开发这种新能源,国际上成立了由19个国家参与的地层深处海洋地质取样研究联合机构,有50个科技人员驾驶着一艘装备有先进实验设施的轮船从美国东海岸出发进行海底可燃冰勘探。这艘可燃冰勘探专用轮船的7层船舱都装备着先进的实验设备,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一艘能从深海下岩石中取样的轮船,船上装备有能用于研究沉积层学、古人种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等的实验设备。这艘专用轮船由得克萨斯州A•M大学主管,英、德、法、日、澳、美科学基金会及欧洲联合科学基金会为其提供经济援助。
海底可燃冰的存在很可能使海床不稳定,常会导致大规模的海底泥流,对海底管道和通讯电缆有严重的破坏作用。更严重的是,如果地震中海底地层断裂,游离的气体和水合甲烷分解产生的气体就会喷出海面,或在海水表层及水面上形成许多高度集中的易燃气泡,这不仅会对过往行船有危险,也会给低空飞行的飞机带来厄运。有学者认为,近几个世纪,在位于佛罗里达、百慕大群岛和波多黎各之间的百慕大三角区海域发生过的许多船只和飞机神秘失踪事件,即所谓百慕大之谜就可能与此有关。
由于可燃冰是在深海处低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氢键是一种弱作用,冰状的水合甲烷一出水面就会自动融化分解成气体,故我们没有必要在分解水合甲烷上费神,只要用专用设备将这些气体收集起来就可利用。值得注意的是,可燃冰作为一种新能源虽具有开发应用前景,但甲烷是一种高效的温室效应气体,可燃冰的开采如果方法不当,释放出的甲烷扩散到大气中,会增强地球的温室效应,导致地球上永久冻土和两极冰山融化而使地球变暧。安全合理地开发可燃冰,必须同时考虑环境保护。

阅读全文

与历史非选择题德国经济发展的原因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