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在计划经济下为什么工会是行政化的
长期抄以来,在计划经济和“单位制袭”的惯性影响下,我国的社会组织一方面量小面窄,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另一方面,既有的社会组织主要依托行政力量,主要是党政力量和相关资源加以推进并发挥作用,比如工会就是行政主导型的社会组织。历史地看,这一格局的形成有其合理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优势和独特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单位制”淡出,“社会人”日益呈现多元多样的结构特征,在许多领域和人群中,行政力量力有不逮,同时人们自主发展的空间又十分有限,仅仅依靠行政力量去推动社会组织的发育发展,已难以适应新环境新要求。因此,把“社会”的特性还给社会组织极其紧迫。当前,尤其要使社会联系面广、黏结度高、辐射力强的枢纽型社会组织加快去行政化进程,真正形成社会化的组织功能、载体功能、服务功能,在党和政府与群众之间、党和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社会组织与社会组织之间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
Ⅱ 工会势力如何影响经济宏观经济学简答题。灰常感谢您的回答!
工会影响劳动力价格。西方的工会拥有很大势力,组织工人罢工要求提高工资,会导致劳动力价格上升。
工会运动声势过大时,有时会影响正常生产经营。
Ⅲ 工会是什么意思工会的意义在哪里
工会原意是指基于共同利益而自发组织的社会团体。这个共同利益团体诸如为同一雇主工作的员工,在某一产业领域的个人。工会组织成立的主要意义是,可以与雇主谈判工资薪水、工作时限和工作条件等等。
工会的英文全称为Trade Union,英文缩写为TU。工会组织的产生源于西方的工业革命,当时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赖以为生的农业涌入城市,为城市的工厂雇主打工;
但工资低廉且工作环境极为恶劣,在这种环境下,单个的被雇佣者无能为力对付强有力的雇主,从而诱发工潮的产生,进而催生工会组织。1900年美国琼斯夫人所领导的工会运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3)工会对经济的影响扩展阅读:
工会性质
工会的一般法律性质是社团法人。中华全国总工会、地方总工会、产业工会具有社会团体法人资格。基层工会组织具备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和《基层工会法人资格登记办法》规定的法人条件的,依法取得社会团体法人资格。具备法人资格的工会组织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建立工会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与所建工会以及工会投资兴办的企事业单位,根据法律和司法解释的规定,是各自独立的法人主体,应当分别承担各自的民事责任。雇主相对人的团体,因此,雇主相对人才是成为工会会员的实质性的资格要件,不属于雇主相对人的雇主及其代表人或代理人就不应具有会员的资格。
Ⅳ 工会影响工资的决定方式主要有哪几种经济学家是如何论述利息收入的合理性的
1 增加对劳动的需求 2 减少劳动的供给 3 最低工资法 4 公会影响工资决定的限制条件
Ⅳ 西方工会对我国工会发展有何启示
西方工会理论对我国工会工作的启示
西方国家的工会组织与资方基本上是处于对立状态,这是由其社会制度决定的。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劳动者的根本利益与国家的利益是一致的,国家赋予劳动者的政治权利远高于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劳动者。但是,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也会遇到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一些共性问题。我国的《工会法》中明确规定:“中华全国总工会及其各工会组织代表职工的利益,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因此,对国外工会理论中关于维护劳动者经济权益的一些观点和做法加以借鉴,将有助于推动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新型劳动关系”。
(一)我国工会要彻底完成从“福利工会”到劳动者合法权益“维护者”的角色转变
与西方的工会组织不同,我国的工会组织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条件下,由于整个社会的劳动管理和运行完全由政府负责,职工利益包容在企业和国家的利益当中,工会的主要作用是“配合”和“支持”行政工作,并不对职工负有直接的责任。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谈及劳动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中,并没有“工会”这一范畴。绝大多数的教科书或论著中,甚至见不到“工会”这一字眼。关于工会的地位和作用,在社会上曾长期被人忽视,乃至20世纪60年代曾刮起工会“消亡风”,至今在人们思想上还有很大影响。针对这个问题,邓小平曾明确指出:“工会不再是有些人所认为的那种可有可无的组织了。”[19]工会是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工会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有其历史的客观必然性。
从国外工会理论的发展不难得出,劳动者在劳动关系的博弈过程中,个体由于意识到自身的力量薄弱,势必会寻求建立代表自己和维护自身权益的集体组织——工会组织。所以,工会作为劳动关系博弈链中的缓冲地带和协调组织,具有其他组织不可替代的作用。当然,工会作用的发挥和地位的体现,也必须通过劳动者的认可和信任才能实现。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也应是工会工作的出发点。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劳动关系由行政指导向市场调节复归。因此,工会必须依托劳动关系方能在社会关系中存在,否则就失去了自身存在的社会基础。从另一方面讲,劳动关系领域必须要有工会的实质介入,才可以实现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工会要加大源头参与力度,发挥好代言人的作用,从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定上通过有理、有力、有节的表达,为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创造制度条件。在法律执行过程中,要突出工会工作重点,加强集体谈判和签订集体合同工作,加大劳动法律和行政法规的立法参与和执法监督力度,在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和劳动保护等切关劳动者利益的方面,发挥作用,维护劳动者权利。对于劳动者,工会组织要引导劳动者正确对待改革发展中的利益关系调整,不断增进理解合作,落实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职工董事监事制度,充分发挥企业民主,努力实现与企业(用人方)的互利互赢,保证劳动者的民主权利和经济利益的实现。
(二)要把影响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关键问题作为工会工作的主要出发点
工会工作是一项连续性的工作,以劳动关系变化为重点开展工作,可以促进工会不断改善工作方式、增强工作活力,确保工会组织能够保持对劳动者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一是工会要从源头上积极参与完善与劳动关系相关的法律法规基础建设。
市场经济是一种法制经济,劳动力市场行为的规范、劳动关系的调节同样需要劳动立法来保证。建立完备的劳动关系法律法规,可以通过法律来确认劳动关系的内容,明确劳动合同的法律效力,依法维护企业(用人单位)与员工的劳动关系权益。不仅要重视综合调整劳动关系的专门的劳动法典,即劳动法的基础建设;而且要不断建立完备的单项劳动法律法规,如劳动保护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法、最低工资标准法等。专门法和单项法共同形成劳动法律调解体系,规范劳动力的市场行为,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在劳动法律法规实施的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劳动执法机构和劳动监察机构,以保证法律法规的实施。
二是要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作用,推动开展集体协商(谈判)和三方协商机制的建设。
通过前文分析可以看出,集体协商和三方机制是国外工会理论在实践上的主要经验体现。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强势资本的客观存在,尽管法律可以起到调节作用,但是劳动者和雇主之间的事实上不平等仍不可避免。工会的出现改变了劳动者个人的孤立地位,把劳动者的个人行为提升到组织行为,增加影响力。工会可以通过代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开展集体谈判(协商)确定劳动条件,通过签订集体合同规范劳动关系主体双方的行为。同时,三方机制的建立也可以避免劳动者个体之间因竞争而产生的内耗,通过群体的形成增加劳动者与用人方抗衡的力量,为劳动者争取尽可能好的劳动环境、工资报酬和福利待遇;另一方面,也避免劳动者对劳动条件提出无序过高的要求,实现劳动者与企业经营者共享企业发展成果。
(三)当前工会应该加强对劳动者经济权益的维护
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和企业在劳动关系中形成互为依存又相互矛盾的不同主体,会不可避免地发生劳动者与企业的利益纠纷乃至冲突。双方从各自利益出发,难免会出现利益矛盾,尤其是经济利益矛盾。工会作为劳动者的代表,协调和稳定劳动关系的功能至关重要,不可替代。
工会维护职工经济权益主要内容应该包括:
一是维护劳动者的就业权益,依据《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工会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立劳动合同制度和健全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
二是根据社会发展和企业经济效益好坏,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为劳动者争取提高工资收入水平,督促企业不仅执行最低工资标准,而且要合理给予劳动者高于最低工资水平之上的工资支付;
三是工会要积极努力为劳动者争取更高的福利待遇,保障劳动者带薪休假、加班补助、培训提高的权利;
四是工会要在制定合理的劳动定额的基础上,为劳动者争取减少工作时间,减轻工作强度;
五是工会要尽力为劳动者争取安全、舒适的劳动环境,监督劳动保护职业安全等制度的执行,参与工伤事故等问题的处理,确保劳动者能够得到应得的保障;
六是工会要为劳动者争取更多的培训机会,帮助劳动者通过接受培训提高技能,获得更高的工作效率,提供应对就业风险的重要保证;
七是工会要努力争取维护劳动者在自我发展上的需要,监督、督促企业建立合理、公平的职业升迁体系,保证劳动者在企业中能够获得平等的发展机会;
八是在与劳动者相关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的履行过程中,工会要积极作为,一旦出现企业裁员、生育、医疗、工伤等情况,要尽可能为劳动者争取更多的经济补偿。
Ⅵ 工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作用
和国家的法律制度,以及这个国家人民的觉悟关系很大。。
感觉在中国,现在工会的作用有限;同样是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国家越南,工会在保护劳动者权益上作用很大
Ⅶ 关于工会如何更好履行职能推动障职工经济权益
我国现在的工会基本上是名不副实,和国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会差的远,体制问题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深远,不把体制纠正好就不会从根本上解决。
Ⅷ 工会四大职能作用
工会的四项基本职能是什么写回答有奖励
工会的四项基本职能是什么
写回答有奖励 共11个回答
christian8812
2019-06-01
关注
工会的四项基本职能如下:
(一)参与职能:代表和组织职工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参与企业、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实施民主监督,是工会代表职工权益,依法维护职工利益的重要渠道、途径和形式。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过程中,工会履行参与职能更具迫切性和必要性。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市场经济运行主体都是相应的法律规范。所以,工会要加大对法律法规执行情况开展群众性监督的力度,主动参与立法,从源头上依法维护职工的权益。
(二)维护职能: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由于劳动关系主体存在隶属性,劳动者隶属于用人单位,在劳动者和用人单位这对矛盾中很明显劳动者是弱者,是需要保护的对象。
劳动者为了取得平衡,应该依法组建工会,加入工会,在工会的组织下为自己的合法权益而进行抗争,这是非常现实而有效的途径之一。工会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就是维护了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就是维护了稳定的大局,就是维护了执政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
(三)建设职能:在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根本出路在于通过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工会代表和维护的职工具体利益的最终实现也在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
所以,工会必须从工人阶级的长远利益出发,引导广大职工群众参加建设和改革,努力完成经济和社会发展任务,积极推动社会经济效益和生产力的提高。
(四)教育职能:工会教育职能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技术教育。在新时期,劳动者已成为独立、自主、自由的劳动者,他要自我决策、自我负责、自我发展;
劳动力进入市场,在劳动力市场中,劳动者的地位、利益完全取决于个人的素质,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要有效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就必须有较高的素质。这就需要学习,接受教育。因此,工会为了更好地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就必须履行好教育这一职能。
(8)工会对经济的影响扩展阅读:
新时期工会工作的五种理念
全面服务理念。对职工的服务应该涵盖全体职工,而不是部分职工,不能让一个职工游离于工会组织之外。同时,对职工的服务应该涵盖职工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不是局部一个方面的。涵盖生产上各个环节,生活上衣食住行,以及精神文化层面。
终身关爱的理念。工会是职工之家,家庭的每个成员都是终身关爱的对象。一是终身关爱职工生活。时刻把职工冷暖挂在心上,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和困难。二是终身关爱职工工作。要有留住人的机制措施,创造积极的就业环境,关注职工就业能力,提高适应不同工作环境的能力。
重点维权理念。维权是工会的基本职责。要把依法主动科学维权作为工会工作的重点,抓紧抓好。一是涉及职工利益的行政决策,工会要源头参与,提出可行的方法和依据。二是监督好劳动法律法规的实施。发挥工会群众监督作用,保证劳动法律法规落地。
三是做好职工个案诉求。对职工个人的利益诉求和劳动争议事件,工会要坚定地替职工说话,帮职工办事。
延伸亲情理念。工会要把工作触角延伸到职工家庭,一是稳定职工情绪,解除后顾之忧,一心一意投入到工作中。二是促进家庭和谐,提高职工荣誉感。一人就业全家幸福。工会大家庭不仅是职工本人,而且延伸到了职工家人。三是扩大社会影响,承担社会责任。工会工作要给予职工人文关怀,从精神层面和生活需要层面,满足职工需求。
职业发展理念。要关注职工的职业发展,让职工看到个人的发展前景。因此工会要在职工职业发展上做文章,不仅要提高职工专业技能,而且要提高个人的职业适应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一是培养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意识;
二是增强职工个人岗位认知度,凸显自身岗位价值;三是树立职工终身学习理念,适应科技进步快速发展的需要。
Ⅸ 如何理解经济学工资的决定,工会是如何影响工资水平的
工资 实际上代表的是劳动的价格 又分为名义工资与 实际工资
实际工资 是由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回与需求共同答决定的
名义工资=实际工资*物价水平
工会的存在一般会导致高于均衡工资 但是供求曲线不变的情况下 就会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 有一些人在这种高于均衡工资的工资水平下会找不到工作 从而导致了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