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中国的经济发展离不开日本

中国的经济发展离不开日本

发布时间:2020-12-11 00:50:07

⑴ 是中国离不开日本,还是日本离不开中国

最近看了某位砖家抄的文章,越袭看越气,此砖家在文中列举了日本人在中国投资的工厂有多少,解决了多少中国人民的就业问题,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多少贡献。总而言之,他认为就算日本要强占钓鱼岛也不能得罪日本,否则,一旦日本从中国撤资,中国经济就会陷入倒退,甚至崩溃。可这条日本人豢养的狗却绝口不提日本的企业在中国获得的巨大利润,不提中国工人的工资与日本企业的利润有多么大的反差。

⑵ 甲方铭记历史和日本彻底决裂的辩论赛,乙方,是经济离不开日本,和日本交好,我是甲方,帮帮忙,

经济上是日本离不开中国好不好?这个你自己去搜资料!中日是否交好取回决于日本的国策和政治答走向,经济上没有日本,对中国的影响并不大,相反,日本若想发展壮大,必须大量汲取中国的营养,就如同蚂蝗一般!不客气的说,中国必须在经济上限制日本!中日之间交好的前提必须是,双方只能有一个强国,或者说,中国衰弱,中日关系肯定较好,中国强大,日本肯定不会与中国友好!
方向就是这样,资料你自己搜,哈哈。

⑶ 中国离不开日本

中国离不开日本,同样日本也离不开中国。因为是邻国,无论在文化交流上还是科学技术上都是有互相关联的。

⑷ 日本人将离不开中国支付吗

据报道,从21日开始,中国游客可在日本大型购物商场Atre位于东京上野和秋叶原专的2家分店使用属微信和支付宝进行支付。此后,随着中国游客的不断增加,为方便中国游客进行消费,明年年底,Atre将在所有分店的1500家店铺导入微信和支付宝。

在Atre上野店的化妆品店,中国游客已经可以通过微信和支付宝进行付款了。明年6月底,Atre计划在其所有22处分店的1500家店铺内导入中国电子支付系统。

Atre上野店营业课的员工高木聪表示,“中国游客的良好口碑,将不断提高车站内商业设施的知名度。我们通过完善服务环境,致力于营业额的提高。”

⑸ 中日经济互相依赖的程度有多大或者说谁离不开谁

中日经济厉害关系比较大,可以说是互利又有很大竞争。
现在经济贸易全球化,没有多少国内家可以真正容摆脱另一个国家而存在,作为世界第二大和第三大经济体,无论是哪方因为政治因素的退出贸易,都会使全球经济震荡。
虽然本人不喜欢日本,但是日本在许多方面也值得学习,抛开政治,日本的电脑技术,管理,物流,环保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日本经济并不比中国差多少,如果算到人均,日本比中国GDP高出许多 ,要想真找一个替代日本有些技术的国家也有些困难。
最后说一句,钓鱼岛是中国的!尊重历史,勿忘国耻!

⑹ 韩国与日本经济问题,两国在战后的经济恢复都是不是离不开美国的帮助

凡是涉及经济的问题都不是什么小问题,战后经济恢复也不是单单靠美国的帮助就可以的。审视一国的经济问题单单看经济是相当错误的做法。在我看来,一个国家的文化,民族根基,根本国家利益等可以作为内因的一些重要因素才是决定性的。韩国原本就是朝鲜的的一部分,史上要不是有美国的侵略,南韩的经济相信也好不到哪去,而且如果没有蒋介石,大韩民国政府都根本不会存在,也就是说韩国不过是二战衍生出来的众多畸形一样。相比之下,日本更有楼主研究的价值,作为一个前一千年都为中国附属国的所谓东洋倭国,你要是乾隆,会想到这样的下过能有什么作为呢。事实也是这样的,但转折性的是思想文化方面的变革,从佩里叩关开始,日本开始从新思考从唐朝至今的封建制度的存在价值,幕府的意义,天皇的意义,思考的结果是倒幕运动和明治维新。看到英国对中国的鸦片战争,日本看到了如果再继续倦怠的未来,福泽渝吉这个人以及其《脱亚论》改变的日本的未来,发展经济,加强军备才是让国家生存的方法。这也是日本在其后一百年对世界尤其对亚洲和中国产生的巨大影响的根本原因所在,日本人不承认侵略罪行,不是刻意否认,而是他认为这都是以日本国和日本国民和日本天皇为根本利益的,是正确的,这也就是日本人的历史观有明显的无是非性的原因。话说回来,美国的援助确实日本战后发展的重要外因之一,但日本的内在动力仍是重要原因,究竟缘何这也是相当热门的课题之一。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日本的着眼点,日本是一个总在想未来看的的国家,外国的太空机构大都叫什么“航空局”,“航天中心”之类的,日本却叫做“宇宙开发局”,日本早年也在国会讨论过太空资源开发和派军常驻的议题,此外日本的机器人技术也是世界第一的,比美国都要领先至少十年,一些重大的科研成果日本科学家也有相当大的份额,所以说日本是一个着眼未来的国家。而相比之下,美国就是一个着眼现在的国家,无时无刻不在想保住自己的地位,担当国际警察;而中国就是一个着眼过去的国家,什么指标都在跟50,60年前比,历史剧古装剧产量不计其数,革命色彩鲜明的新闻联播(开幕没有不隆重的,闭幕没有不胜利的,讲话没有不重要的)和抗战影视(不是牢记仇恨是什么呢,中国是在应该重新考量一下)至今仍在,一些科教节目,知识性节目,政论性节目也是少之甚少,进口文化的管控更是严格再严格,今天批日本动漫,明天骂欧美影视。哎~~~ 有些罗嗦了,也没说得很清楚,抱歉了!不过看得出来,楼主也是一个很有远见的人。韩国方面只是我个人的观点,楼主请原谅。

⑺ 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发展与振兴离不开改革。联系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日本在646年进行了什么改革这

(1)、大化改新。把贵族的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版他们收取权赋税。使日本由奴隶制社会转变为封建制社会。
(2)、查理.马特。形成等级森严的西欧封建社会。

⑻ 我想问,中国有什么东西必须是日本进口的。 有什么东西在生活中离不开的但是日本技术的。喷子勿吠

非常多,我们外行可能不懂,你打开一台电视,一个手机,一个剃须刀,很多小部件必须要从日本进口,相机的内部件,工厂用的机床,有一些国家已经可以生产出来了,但是还是有一部分,能力有限,毕竟起步很晚

⑼ 在经济上是日本离不开中国 还是中国离不开日本

《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发表的统计表明,2011年中日贸易额达到3449亿美元、同比增14.3%,创历史新高。
日本对华进口额为1834亿美元、同比增20%。其中,以智能手机为中心的通讯器材及配件的进口明显增加;同时,受东日本大地震影响,电风扇、蓄电池等节电型产品的进口大幅增加。
日本对华出口额为1614亿美元、同比增8.3%。受全球经济减速影响,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向中国出口的金属加工等制造设备数量明显减少,10-12月份单月向华出口均同比下降,时隔24个月出现负增长。
此外,中日贸易额占日本贸易总额的比例为20.6%、同比下降0.1%,时隔21年首次出现下降。受东日本大地震及核电站事故影响,日本向中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进口液化天然气等资源类产品猛增是主要原因。
商务部:2011年中美贸易额4467亿美元
商务部:2011年中欧双边贸易额5672.1亿美元
商务部:2011年中非贸易额1663亿美元
商务部:2011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达3.6万亿美元

这个数据就比较容易看清楚了吧,中日贸易总额大约占我国总体贸易总额的百分之10,,就是相当于一成。
这个数字呢绝对是不少的,但是也没到绝对依存地步,而且相对的日本对中国是出超的,就是中国国内相对依赖日本,但是我国随着近代的发展,技术领域的革新的话,会有所改变的

同样援引分析

从中日贸易发展的进程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但所占比重逐渐下降。1993年到1996年,中日贸易额占中国对外贸易的比重一直保持在20%以上,从1997年开始下降,2005年下降到11.8%。对日出口在中国外贸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则由2000年的15.7%下降到2006年的 9.4%。2007年稍有回升,达到10.8%。

增速低于中国外贸总体增长速度。2000~2005年,中日贸易年均增长速度为 17.3%,远低于中国对外贸易总体年均增长24.6%的速度。2007年中国外贸进出口增长为23.5%,中日贸易增长仅为13.9%。

商品结构不断优化,机电产品成为进出口主要商品。在中国对日出口商品中,原材料的比重逐步降低,纺织、机电、光学医疗设备等工业制成品的比重大大提高。矿产品对日出口占中国对日本出口总额的比重由1992年的20.06%下降到2005年的3.38%;机电、音像设备及其零件、附件对日出口的比重由1992年的4.36%提高到2006年的33.7%,机电产品成为中国对日出口第一大类商品。中国从日本进口的商品始终以高附加价值的工业制成品为主,其中机电、音像设备及其零附件的占比已经超过50%。

中日贸易各具优势,但中国总体上处于弱势。根据中日产业内贸易指数测算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日两国在机电产品、光学、医疗设备、化工产品等领域的产业内贸易指数都更趋向于1。这说明在这些行业特别是机电行业中,中日产业内贸易越来越活跃,中日贸易正在向水平化的方向发展,这是生产国际化的结果,是中日之间资本、劳动、技术和货物流动加速的体现。当然,这种水平分工仍具有明显的梯度特点:中国的比较优势产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和部分资本密集型产品,而日本的比较优势在于技术密集型产品;中国在初级加工的产品上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而日本的优势则在于产品的深加工和科技的深度开发;从在产业链中所处的位置看,中国只是参与其中的产品组装和加工环节,而产品的设计和开发基本上还是由日本本土的母公司进行。这种分工方式体现在商品结构上则表现为:在同一大类商品中,日本主要对中国出口各种类型的发动机及零件、加工机床、数字程控交换机、集成电路等高技术含量的核心部件产品,而中国则主要向日本出口冰箱、风扇等家用电器以及计算器、计算机显示器、电话机等加工组装后的制成品。因此,尽管中日双方的贸易结构有了较大的改善,各具比较优势,但中国仍然处于较弱的地位,双方在产业链中所处的位置并未发生根本改变。

中国贸易逆差增加,贸易收支日趋失衡。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日贸易收支情况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中,但总体上以中方逆差的情形居多。按中方统计, 1990年到2006年的17年间,中方有7年为顺差,顺差总额为99.1亿美元;有10年为逆差,逆差总额高达973.2亿美元。从2002年开始,中国的贸易逆差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2006年中国对日贸易逆差额达到240.8亿美元,2007年更达到319.5亿美元。中日贸易收支逐步失衡的原因,一方面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从日本进口的先进设备、工业生产所必需的原材料和零部件等增加较快;另一方面,一些在华日资企业将所生产的商品从返销日本改为出口到其他国家,导致中国对日本出口的数量减少,贸易逆差增加。

日本对华投资的特点

日本对华投资始于1980年,其后不断增加。1990年至1999年,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累计项目数达到17706个,协议外资金额累计323.1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为 226.3亿美元。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出现较快增长的趋势,2000~ 2006年日本实际对华直接投资累计实际使用金额为333.2亿美元。截至2007年10月底,日本累计对华投资金额为607.8亿美元。日本对华投资有以下几个特点:

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增长速度时升时降。从投资项目数看,日本对华投资在1993年达到历史最高峰后(3488个),逐年下降,在亚洲金融危机前后一度跌至1999年的1167个,2000年以来,受到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市场进一步开放的影响,日本对华投资再次出现高潮,2004年达到3454个,从2005年又开始出现下降,2006年项目数为2590个, 2007年项目数降至1794个。从日本对华投资协议外资金额和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看,都是在1992年开始出现增长。协议金额1995年为75.9亿美元,达到高峰,实际利用金额1997年为43.3亿美元,达到高峰。其后,二者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从2000年开始,日本对华投资逐步回升,2005年合同金额接近120亿美元,实际使用金额为65.3亿美元,为历史最高,2006年开始下降,2007年降到35.9亿美元。日本对华投资的平均规模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基本保持在200万~300万美元,表明日本对华投资中仍以中小型项目居多。

日本对华实际投资占我国利用外资比例逐渐下降。日本对华实际使用金额所占比重1990年一度达到15%左右,但1992年以后所占比重始终低于10%,2006年占 7.3%,2007年仅占4.8%。根据日本相关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受到日本官方公布的相关报告的影响,出于分散投资风险的考虑,近年来,日本企业对东南亚等国家的投资有所升温。尽管如此,中国依然是当前日本企业海外投资的最佳选择。

投资领域不断拓宽,投资结构逐步升级。在日本对华实际投资总额中,制造业领域的投资占有绝对优势,2005年所占比重达到78.9%,相当于同期对华服务贸易业投资的3倍多。2002年以后,运输机械制造业取代机电行业成为日本企业对华制造业投资的第一大门类,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日经济合作关系正向纵深方向发展。2001年以后,日本企业对华商业和金融保险业的投资逐步增加。这种迹象表明,随着中国对外商投资领域限制逐步放宽,日本企业对华制造业投资的产业结构趋于更高级化,对华投资在其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同时,企业对非制造业领域的投资有所增加,覆盖的产业范围日趋广泛。

投资地区分布有所调整,沿海地区仍是重点。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起,日本企业对华投资逐渐从我国东北、华北和华南向华东经济圈转移,上海及周边的苏州、南通、南京等地区成为日本企业投资的主要对象。2005年,按地区分布统计,日本对华投资最多的前5位省市均位于沿海,其投资总额占当年日本对华投资总额的 77.5%。

改变投资战略,调整市场目标。同日本对华投资初期相比,日本企业对华投资的目的发生了较大变化。廉价劳动力已不再是日本企业对华投资的主要原因,中国日益增强的生产能力及中国本土市场的消化能力逐步成为吸引日资的主要因素。从对华投资策略看,日本对华投资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逐步向高级化、综合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并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在市场方面,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模式已经从两类在外的生产加工贸易型转向在当地生产、当地销售的获得市场型的投资战略。

⑽ 人们都说近代日本的强大离不开西方国家的大力支持。西方国家为什么乐意支持一个跟自己非亲非故的敌国呢

中国是 烂泥扶抄不上墙。原来在欧洲袭人眼里中国是东方无可争议的霸主,都千方百计的请求和中国一起谋求霸业,英国,法国,德国,美国等主要发达国家都曾经非常看好中国的未来,(英国公使曾请求中国创建今天的WTO,法国的拿破仑熟读中国的孙子兵法,认为中国是一头雄狮。德国的俾斯麦非常看重李鸿章袁世凯,希特勒也一直希望中国作为其东方的盟友,一起出兵灭了俄国,但中国实在是不行,最终德国选择了日本做盟友,但一直不太看得上日本,还一直给中国技术援助,让日本很不爽。美国反对对中国的瓜分,利用庚子赔款帮助中国兴办教育,培养人才。后邀请中国创建国联,联合国,持续的帮助中国抗战,二战时把中国作为在东方最重要的盟友。美国的好几位总统都曾在中国生活过(胡佛在中国开矿,罗斯福在中国为青帮做律师)。)
中国的条件在亚洲是最好的,西方给中国的机会也不少,比给日本的多得多。但机会是给善于学习而又有准备的人的。
面子是别人给的,脸是自己丢的。自己不争气,不要怪别人。

与中国的经济发展离不开日本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
© Arrange www.ahjjxxzx.com 2010-2020
温馨提示:资料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