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长三角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发展工业的优势区位条件有哪些相同点
中国三大经济圈就是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都市圈各有规模,三大经济圈定位也不相同。中国三大经济圈就是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都市圈各有规模,三大经济圈定位也不相同。珠三角面临南中国海,为西江、北江、东江的汇合处,也即珠江的出口处,水陆交通发达、海外联系便捷,是内地沿海南部通向世界的重要门户地区。珠三角素有“珠三角”、“大珠三角”之分。近年来又提出了“泛珠三角”的概念,其包括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九个省区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2”。这说明了珠三角的迅速崛起以及有着巨大的拓展空间,并且有望成为世界瞩目的特大经济区。珠三角发展特色主要表现在:实现了富饶地区的快速城市化;形成了“外向导入式”为主的发展模式;呈现出以农村城镇化为主导的“爆发式”城市化;表现出多中心、高强度、聚集式的城市群发展形态;勾勒出内、中、外三个圈层的“圈层式”经济与城市发展特点;在城市与乡村的连接地区出现了一种“既非城市又非农村”的特殊空间结构形式。长三角紧临东海,为我国最大的内河长江的出口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我国城市化程度最高、城镇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长三角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八个城市和浙江省六个城市,共计十五个城市,以后又有浙江台州市加入了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即所谓的“15+1”。它以上海为中心,南京、杭州为副中心,包括江苏的扬州、泰州、南通、镇江、常州、无锡、苏州,浙江的嘉兴、湖州、绍兴、宁波、舟山,共15个城市及其所辖的74个县市,以沪杭、沪宁高速公路以及多条铁路为纽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长江的黄金通道流经29个主要城市,把长三角引向内陆腹地,是世界与中国大陆连结的重要门户地区。长三角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成为全国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长三角的发展特色主要表现在:形成综合性产业基地;城市化呈现结构性大发展;城市综合实力全国领先,圈层特徵明显;城市与城镇工业化水平较高;城市大物流条件初步形成;城市教育科技实力雄厚,高层次人才密集;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比较富裕,全国领先。环渤海位于中国东部沿海的北部地区,通过京津唐城市带引向中国北方腹地,区位特殊,工业密集、城市密布,是内地沿海北部通往世界的重要门户地区。由京津领衔的环渤海湾经济区产生于1986年,一般认为,狭义上是指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滨海经济带,其目标是打造以北京、天津为双核的世界级城市。从更大的范围来说,已形成了“5+2”战略合作格局的框架,即河北、山西、辽宁、山东以及内蒙古中东部五个省区,北京和天津两个市。环渤海地区发展特色主要表现在:形成了中国重要的工业密集区和大型城市群;区域规划发展的起步较晚,区域经济发展相对于珠三角和长三角明显落后;开始全力构建环渤海经济圈区域经济发展新平台,建立“多赢”的区域协调和合作新机制。长三角的优势是商业贸易氛围良好,商业环境好,国际化程度高,有强大的品牌消费市场,民营经济强大,同时一头两翼(中心--上海,南京、杭州为副中心)结构最合理,国内经济学家更是提出了温州模式和苏南模式两大概念;珠三角的优势是思想观念开放,和在香港台湾的投资商沟通相对比较容易,地域上比较方便,建立了和市场经济相匹配的制度和文化条件,以深圳一些上市公司为代表的珠三角企业成为了中国最优秀的最有投资价值的蓝筹公司;环渤海的优势是自然资源丰富,离国家的政策和决策中心最近,有着强大的重工业基础,房租便宜。据经济学家分析三大经济圈中长三角的增长速率最低,环渤海最高,但是如果按购买力平价来计算,2006年长三角已经超过了以东京为首的关东地区,是整个东北亚地区(日本韩国,包括港澳和新加坡)这个区域最大的经济区,到2020年长三角的经济规模会是关东经济圈的两倍同年珠三角会超过关东区。长三角虽然富裕,但包容性最欠缺,在江苏有着苏南苏北之争,浙江有浙东浙西之斗,而龙头上海更是以排外“闻名”,而且苏浙沪的语言沟通上有一定困难。相对而言深圳的包容性就高的多,因为深圳很多都是移民,但语言也是一大障碍,环渤海应该是包容性最大而且语言交流最容易的。现在环渤海已经成了新的创业温床,随着山东的GDP超越江苏已经有人提出环渤海正以惊人的成长速度直逼长珠三角。当中国制造开始向中国创造转型时中国已经不再是国外大型跨过公司的首选地了,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地位也渐渐被印度所替代,因此跨国公司投资热也会渐渐降温。而这时国内企业的发展就成了关键,不管是工业,制造业,服务业还是IT等新兴产业,比的就是把握机会的能力了,究竟谁强谁弱还无法也不能下结论,因为三大经济圈各有特色,环渤海的重工业,长三角的制造和服务业,珠三角的新兴产业,但只要能找好自己的定位,发挥自己的优势,把握好时机,都会有所作为!
㈡ 为什么发展环渤海湾经济圈
有几点原因 其实你想一想应该就能明白了:
一方面 渤海作为中国为数不多的一个内海港口 具有地理优势 海外出口贸易及工业发展都很快 然而由于缺乏经济圈的发展 贸易公司和工厂发展很零散 如果你去过天津或者去看看天津地区求职状况就能明白了 贸易类公司遍地都是 但只能单独经营 并不能成为一个有利于发展的经济网 这样就致使公司经营成本很高 利益薄弱 抗击风险能力较差 不容易存活 行业内部混乱 因此不适宜发展 而如果对行业监管更加严格 并推进这些公司的收购合并、改制改组、融资投资等项目 应该会更加适合以贸易和工业经济为主要特点的这一地区的发展
还有就是贸易还能带动金融等行业发展 比如现在很多外地甚至外国银行为贸易往来方便而进驻天津 同时贸易离不开离岸市场 船货往来过程中需要保险 那么财险也逐渐兴盛起来 以后证券行业也将跟随兴起 再以后 可能还有其他行业会逐渐兴起 比如现在已经在发展的旅游业
此外 作为距离北京不远的几个城市 无论天津、唐山 都应该逐渐兴起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这样的特征:作为金融中心的上海附近有几个经济发达的城市 比如南京 杭州之类的 几个城市形成经济网络才便于发展 便于把经济规模做大 便于行业的拓展以及市场的占领 这是区域经济学、微观经济学里基础课程 你可以了解一下 再比如深圳附近也有广州、东莞、佛山等一些城市发展得很快 而北京附近河北地区与他们相比是相当落后的 所以发展北京周边地区经济是非常重要的 而最有利于发展的地区就是环渤海地区了 前面以及说过了地理条件的优势 其实北京的海外需求一定有很大程度是依靠渤海湾满足的 其实中国的沿海地区发展一直快于内陆城市 可是这么一个内海要地这么多年都没有发展起来 其实是非常失败的
如果环渤海经济圈发展起来 受益的并非只有天津和河北 你要知道渤海这个弯可把山东和辽宁的港口也划进来了一些 这也为这个经济圈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㈢ 环渤海经济圈工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措施
环境污染严重,应加强环境治理。水资源紧缺且污染大,应节约用水 南水北调工程。能源供应紧张,应优化产业结构。
㈣ 试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上,解释环渤海经济圈工业发展的特点。
环渤海地区与全国其他经济区相比,具有五大比较优势:一是地理区位十分优越。环渤海地区处于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地带,向南,它联系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各国;向东,它沟通韩国和日本;向北,它联结着蒙古国和俄罗斯远东地区。这种独特的地缘优势,为环渤海区域经济的发展、开展国内外多领域的经济合作,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成为海内外客商新的投资热点地区;二是自然资源非常丰富。环渤海地区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矿产资源、油气资源、煤炭资源和旅游资源,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基地,耕地面积达2656.5万公顷,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之多,粮食产量占全国的23%以上;三是海陆空交通发达便捷。环渤海地区拥有40多个港口,构成了中国最为密集的港口群;环渤海地区是中国交通网络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是我国海运、铁路、公路、航空、通讯网络的枢纽地带,交通、通讯联片成网,形成了以港口为中心、陆海空为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成为沟通东北、西北和华北经济和进入国际市场的重要集散地;四是工业基础和科技实力雄厚。环渤海地区是中国最大的工业密集区,是中国的重工业和化学工业基地,有资源和市场的比较优势。环渤海地区科技力量最强大,仅京津两大直辖市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科技人员就占全国的四分之一。科技人才优势与资源优势必将对国际资本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五是形成了一个实力较强的骨干城市群。环渤海地区以京津两个直辖市为中心,大连、青岛、烟台、秦皇岛等沿海开放城市为扇面,以沈阳、太原、石家庄、济南、呼和浩特等省会城市为区域支点,构成了中国北方最重要的集政治、经济、文化、国际交往和外项型、多功能的密集的城市群落。在全国和区域经济中发挥着集聚、辐射、服务和带动作用,有力地促进了本地区特色经济区域的发展。在国际经济中心不断向亚太地区转移的大趋势下,环渤海地区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㈤ 环渤海经济圈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不要再提潍坊参与环渤海经济圈了,建港口要顺应地理环境,傻子都回知道渤海滩涂不能答建港口,某某美港偏偏精卫填海,建万吨级港口码头。潍坊还把些企业都赶到潍北盐碱滩上建厂、建大学,美其名曰:退城进园。规划设计像海市蜃楼一样,园林环境却渺无人烟。
这种发展战略,注定经不起历史的考验。
㈥ (2008海南)读图及相关文字资料,回答下列问题.环渤海经济圈是我国工业基础最雄厚的区域之一,仅京津
(1)读图可得抄,环渤海地区城市分布的特点是沿海、沿交通线分布;
(2)环渤海地区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是靠近矿产产地、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科技力量雄厚、工业基础好;
最大的不利条件是水资源不足;
故答案为:
(1)沿海、沿交通线分布;
(2)靠近矿产产地、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科技力量雄厚、工业基础好;水资源不足.
㈦ 环渤海经济圈的形成将带动我国北方经济迅速发展,读图填空(如图):(1)我国大型钢铁工业基地A:______
(1)图中的A是我国大型的钢铁工业基地:鞍本钢铁工业基地; (2)图中的B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帆船比赛赛区青岛,C是东北海上门户大连; (3)铁路D是京广线,它与长江交与武汉; (4)该区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是水资源短缺,解决的措施是南水北调; (5)天津滨海新区发展的有利条件是铁路交通和海运便利且石油、海盐资源丰富; (6)本区的5个省会城市分别是沈阳、北京、天津、石家庄、济南. 故答案为:(1)鞍本钢铁工业基地; (2)青岛;大连; (3)京广;武汉; (4)水;南水北调; (5)铁路交通和海运便利;石油、海盐资源丰富; (6)沈阳、北京、天津、石家庄、济南. |
㈧ 环渤海经济圈发展的区位优势有哪些
是我国北方经济最活跃的地区,属于东北\华北\华东的接合部,改革开放以内来,环渤海已经形容成了发达便捷的交通优势,雄厚的工业基础和科技教育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密集的骨干城市群等五大优势.这些优势同时集中地表现
㈨ 关于环渤海经济圈的发展优势
你应该了解这三个经济圈的一些内容。
环渤海应包括北京,天津,唐山,秦皇岛,大连,还有威海烟台等重要城市。
优势:北京是政治中心,工业基础好,首都机场通世界各地,又有众多旅游胜地,企业有首钢,联想,现代汽车,燕京等;天津依靠的是天津港(现在发展很快)滨海新区,一汽丰田,诺基亚等;唐山市重工业基地,有煤矿资源。大连环境优美,是中国两大造船中心之一,是东北亚的重要出海口。秦皇岛主要靠输出山西煤矿。
总体优势:位于中国政治中心,有资源优势(煤石油都主要在北方),工业基础好,主要以重工业为主,自主性强
发展方向:综合性发展,有政策基础(近几年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加上近几年国际原材料价格上涨,都有利于环渤海经济圈的发展。未来中国要发展要靠自己,而不是靠外资和出口,环渤海在这方面都要比长珠三角的自主性强。从今年上半年金融危机就可以看出,大部分广东浙江等依靠出口的企业都倒闭或裁员,另外,中国500强的公司总部大部分在北京
长三角的劣势:没有统一产业发展模式(上海洋山港和宁波港之间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而环渤海则能很好的协调产业分布(首钢搬迁到唐山);长三角依靠外资强,一旦外资撤走,大部分企业都难以维持经营;另外长三角珠三角靠台湾近,一旦台海战争爆发,都难免会受到影响(这很重要,为什么现在福建没浙江广东发展这么好,这是一个重要原因)
珠三角劣势:它的发展主要是依靠外资和出口,这是它的一个优点,但同时更是一个劣势,没有基本上没有形成大的自有品牌和产业,靠香港和台湾近,竞争压力大,近几年中国的廉价劳动力逐步失去优势,珠三角的优势也将失去,而现在有没寻找出好的出路,就像去年金融危机爆发时广东的GDP增长率最低
上海深圳虽然是中国两大证券交易所所在地,但在国际上影响有限。而北京有央行和财政部等众多经济金融重要部门。从世界大公司的驻华总部数量就可以看出北京才是中国的经济中心。
㈩ 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两大经济地带之后,我国又一工业密集区--环渤海经济圈已初步形成.阅读下面材料
(1)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A太行山脉,B胜利油田,C黄海,D辽宁省.版
(2)根据材料三分权析,北京市的地势特点是西北高,东南低.判断依据是河流自西北向东南流.
(3)水资源缺乏是限制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本地区水资源缺乏的原因是该地区人口稠密,工业发达,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量大.
(4)环渤海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中心是北京中关村,该中心发展高新产业的有利条件是科技力量雄厚,交通便利.
故答案为:
(1)太行;胜利;黄;辽宁;
(2)西北高,东南低;河流自西北向东南流;
(3)该地区人口稠密,工业发达,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量大;
(4)北京中关村;科技力量雄厚,交通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