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经济滞胀对于餐饮业有什么影响吗为什么
有重大打击, 人民消费力下跌但是成本急速上升, 只有最有效率的企业才能生存!
㈡ 计量和区域经济学问题,餐饮业区域市场潜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如果你的被解释变量是餐饮业的销售额(如果有统计数据),那么你要考虑内的的解释变量包括价格容和消费量:
1、价格水平(通胀率)
2、为谁提供餐饮
人(不是动物)——人口,或人口密度
3、为哪些人提供
(1)有钱的人——收入,或可支配收入水平
(2)不能做饭的人——旅游,或旅游收入
(3)不愿意做饭的人——习惯。更愿意接受第三方服务的人,似乎可以用第三产业的比重,或娱乐业的比重作为解释变量。
(4)收到其他人不做饭影响的人——周边地区(附近高收入地区)的收入、消费、餐饮营业额,有示范效应
你可以按照这个思路再去找,主要是有数据
㈢ 经济危机期间对餐饮业主要有哪方面的影响
纽约:经济危机殃及餐饮业
据Zagat调查公司本周二发布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纽约的高档餐厅如今可是生意惨淡。受经济危机和物价上涨的影响,纽约人不再像过去那样经常“下馆子”,餐饮支出也有所减少。
该调查的发起人蒂姆扎格特说:“餐饮业已明显感到经济危机的影响。”这项已有30年历史的年度调查主要根据食客的反馈评估纽约约2000家餐厅的菜品、装修和服务。
但扎格特认为,这次餐饮业最终会度过难关,就像挺过1987年的股市崩盘和“9/11”恐怖袭击一样。
此外,调查发现,少的还不仅仅是食客,今年纽约新开张的餐馆数量自2003年来首次下跌,从去年的163家减少至119家,而三年前则为187家。
在3.8万多受访者中,近40%的人称他们为了应对眼下的经济危机,已经不经常出去吃饭,或者选择去较便宜的餐馆就餐。
Zagat调查发现,今年纽约的餐饮物价整体上涨了3.3%,大大超过过去六年所保持的1%。其中高端消费者倍受打击,价格涨幅达到了近10%。
在纽约出去吃一顿饭平均花费为40.78美元,低于全美最高的、拉斯维加斯的44.44美元,比起巴黎、东京甚至多伦多等其它国家的首都则要低得多。
调查指出,这些“鼓舞人心”的发现可以解释为什么今年纽约冒出了很多汉堡店、皮萨店和烤肉店。就连阿兰?杜卡斯和希恩-乔治四?沃格里腾这样的名厨也开起了小酒馆或拉面馆。
好消息大都关于那些在评级中名列前茅的餐馆。Per Se首次摘得菜品和服务“双科冠军”,食客们对它的评价是“令人难忘、无与伦比的美食享受”,这家餐厅的平均消费为303美元。
主题餐厅“美国女孩”和“滚石咖啡”再次垫底,但名人会所Elanie’s 的服务和装修这两项指标得分更低,排在最后一名
㈣ 餐饮业对人口就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有哪些
现在的餐饮行业发展迅猛,厨师人才非常稀缺,学出来后不愁找不到工作,而且回现在厨师行业的工资待遇非答常高,所以说对人口就业还是很有推动力的。餐饮业的发展也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很多餐饮行业的人员通过学习技能都开店自主创业,自然就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当然进入餐饮业得首先有烹饪技术,学技术可以去下面这个学校,很不错的。
㈤ 经济环境对餐饮企业的影响
现在的市场环境下,各行各业的发展处境都不算太乐观,餐饮行业的话也是不算太明朗。特别是我国现在的餐饮转型升级,连锁餐饮模式在不断地发展扩张。而我国的连锁餐饮经营获利能力低,规模小,虽然有着较快的增长速度,但是成活率低,存在着明显的局限。
所以要在餐饮市场中发展起来,就需要进行一场自我的革命,抛却那些固步自封的条条框框和局限的目光。
1、扎实根基,深耕基础
在发展扩张之前,先做好产品体系的建立,定位目标客户群体,明确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了解市场环境以及发展的趋势等等,做好这些方面的准备,夯实基础,才能在发展连锁加盟之后,可以有着坚实的基础去支撑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之后,可以有着明确的发展目标和方向,不会因为随便改变经营的基础设置,而动摇了整个品牌的经营,导致企业倒在市场的潮流中。所以像植公子生煎这样的小吃快餐类的品牌店铺,都是需要先积累再去寻求扩张发展。
2、加强管理,引进人才
餐饮行业也是一个非常依赖劳动力的行业。而不论餐饮的管理还是服务,都是需要人工来进行的。虽然现在科技在不断的发展,或许也有一些无人店的出现,但是餐饮还是说到底是一个服务行业。而这种的服务感受不是冰冷的科技产物可以给予的,还是需要人进行。
因为餐饮在我国有着一定的“歧视”,所以餐饮从业人员,特别是服务人员的素质一直都是相对较低,这样就会影响服务水平的提高。所以要针对这个情况去引进人才,培养人才。
服务群体是这样,管理层上面也是一样。一个好的管理可以更好的迸发企业的活力,更高效率去执行工作。
3、与时俱进,跟随潮流
对于餐饮企业而言,要担心的不只是同类行业的竞争,还要去了解市场的行情。对于现在经济日新月异的情况下,人们的需求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改变,如果因为在竞争中保持着优势就“安稳”下来,而忽视了市场环境,丢失了消费者的需求,被市场淘汰也只是早晚的事情而已。
在市场环境随时可能有着重大的改变的情况下,要做好市场的调研和整体的社会风向的观察,做好紧跟时代的步伐。餐饮行业,从来都是适者生存。要避免陷入“稳定发展就好”的观念里。所以像植公子生煎,都会不定期对消费者进行一些需求的调查,以方便去做好下个阶段经营的调整。
虽然餐饮入门门槛低,但是发展一样是有着更加残酷的竞争在,要想取得好的创收,在竞争中脱颖而出,需要的不只是时时的鞭策,更要用心去关注影响经营的各个方面。
㈥ 餐饮业的经济属性是什么
餐饮业的经济属性是服务业,也就是现在最大的产业之一。
㈦ 餐饮业的地位与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一)餐饮是旅游业六大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
食、住、行、游、购、娱是旅游业的六大要素。大力发展国际、国内旅游,有助手加强国际、国内经济、文化交流,增进各国和各民族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有助于我国吸收外汇,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有助于增加就业.满足国内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要。随着我国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大批海内外旅游者前来游览观光、探亲访友、从事科学考察等,与此同时.他们需要品尝异域的饮食风味.领略当地的风土人情。餐饮业为他们提供风味独特、环境优美和服务优良的餐从产品,不仅可以满足客人的需求,而且其高超的烹饪艺术、独具特色的饮食产品.也是饮食文化的结晶,本身又可以成为旅游资源,广泛吸引海内外旅游者前来旅游。
(二)餐饮业是活跃经济、繁荣市场、促进相关行业发展的重要行业
餐饮业的发展规模、速度和水平,往往直接反映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经济繁荣和市场活跃程度。它是国民收入和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消费方式和消费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的重要体现。同时,餐饮业的迅速发展.需要国民经济提供基础设施、生产技术设备、物资用品和各种食品原材料,这必然促进轻工业、建筑、装修、交通、食品原材料和副食品生产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三)餐饮业是创造社会财富、实现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重要服务行业
餐饮业利用餐饮设备技术.通过食品原材料加工制造产品,本身可以增加产品价值.创造社会蚶富涉外餐饮业窿为海外旅游者服务的过程中,可以创收外汇,将其他国家的国民收入转化为我国的国民收入。特色餐饮业同时为国内旅游者、当地居民和各种企事业单位服务.处于国民收入再分配环节,可以大量回笼货币,从而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餐饮业是促进社会消费方式和消费结构变化、扩大劳动就业的重要行业
人类的饮食消费主要在家庭、工作单位和社会餐饮服务业中进行。经济越发达,国民收入水平越高,人们的列外交流活动越频繁,家务劳动社会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餐饮业的发展。餐饮业的迅速发展,为人们的社会饮食消费创造了条件,可以减轻人们的家务劳动,促进其消费方式和消费结构的改变。同时,餐饮业的发展,为大批人员提供了就业机会,成为解决我国职工就业和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重要出路之一。到目前为止,我国餐饮业的从业人员已达到2000万人左右。今后,随着我国餐饮业的发展,还将为越来越多的人提供就业机会。
(五)餐饮业是我国向国内外宾客介绍、宣传我国饮食文化的重要行业
现代社会中,一个国家的餐饮已成为吸引国际旅游者的重要旅游资源。中国的饮食文化和烹饪艺术博大精深、历史悠久、享誉天下,已成为吸引众多外宾来华旅游的因素之一。作为餐饮业重要组成部分的饭店餐饮部门以及社会高级餐厅,担负着弘扬我国饮食文化、挖掘我国旅游资源的重任。
㈧ 中国菜系的生成发展情况怎样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我国餐饮业已经连续16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态势,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局面。据统计,2006年全社会餐饮业营业额达到10345.5亿元,突破一万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16.4%,比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长高出2.7个百分点,行业规模不断扩大,消费势头持续看好,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我国餐饮业作为第三产业中的一个传统的服务性行业,通过市场化竞争和社会化投入,已由规模小、网点少、设施简陋、服务水平不高、对国民经济贡献率低的小行业,发展成为对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具有较强影响力的重要产业,发挥出越来越突出的作用。
近年来在我国餐饮业的发展中,一个显著的现象是地方菜的振兴与发展更加迅速,很多地方将发展餐饮业列入政府工作日程,从社会和经济全局着眼对餐饮业的发展给以高度重视,将发展餐饮业和振兴地方菜作为当地重点工程项目,政策配套、措施有力、部门支持、相关行业配合,为促进餐饮业的持续发展和产业化进程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现就餐饮业发展和地方菜振兴问题谈几点想法,供会议交流。
一、餐饮业发展对社会经济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
餐饮业发展是以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需求条件为基础。
当前随着我国人均GDP接近2000美元和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餐饮业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快速提升的时期。从各地餐饮业发展的经验显示,发展餐饮业在满足人民生活需求、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繁荣市场,拉动需求,安置就业和促进地方经济等方面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发展餐饮业对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等综合促进作用明显加强。
(一)扩大内需、拉动市场。
餐饮业是为消费者提供一日三餐基本生活需求的服务行业,是涉及人们每天基本生活的经营性消费行业。餐饮业消费比商品性消费具有更大的市场潜在力,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支柱之一,是休闲消费和旅游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国内消费需求市场中增长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成为拉动内需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各地政府十分重视餐饮业拉动内需的作用,采取多种措施鼓励扶持餐饮业发展,并制定了以餐饮业促进地方经济的相关政策,起到很好的成效。
(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水平。
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我国社会将由温饱型走向享乐型,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将大幅改善和提高。餐饮业发展将繁琐的家务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使人们从厨房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其他活动,并带动文化娱乐消费。人们在闲暇时间可能参加各种学习和培训,以增强竞争能力,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或者从事各种自己喜欢的业余活动,增加生活情趣。另一方面,人们不但将饮食作为满足生存的基本需要,更将在外餐饮消费作为一种享受,深入挖掘饮食文化,全面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三)推动国民经济和地方经济发展。
我国餐饮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商品零售的贡献率不断提高。据商务部发布,2006年餐饮业对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贡献率达到15.8%,餐饮业增长比GDP高出5.7个百分点,全年农副产品采购量近5000亿元。餐饮业直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和农业生产,加快城市繁荣和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农民收入。如川菜的发展带动四川每年外销的辣椒、毛肚、红油等餐饮原材料达数十个亿;吉菜的发展对吉林土特产的外销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我国餐饮业今后的发展潜力十分巨大。从西方美国等发达国家看,每人年外出就餐可达1800美元,居民平均每天花在家庭厨房的时间约为半小时,而我国人均餐饮年消费额为800元,约合100美元,每天厨房时间为2小时左右。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以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不断转入城市等社会因素都为餐饮业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对社会经济的作用不断加强。
(四)扩大安置就业。
餐饮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兼有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的双重特性,吸纳就业的能力较强,大多数餐饮企业仍以简单手工操作为主,成为安置下岗再就业职工的重要渠道之一。“十五”期间,我国餐饮业营业额平均增长率达16.8%,平均每年新创造近200万个就业岗位。目前全国共有餐饮业经营网点达到400多万家,从业人员达1800万人,随着社会对餐饮业的需求越来越大和开拓发展,餐饮企业数量将不断增加、经营领域和空间更加扩大,在安置就业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同时,劳务技术(包括厨师、服务人员)是餐饮文化的重要载体,地方餐饮文化的发展将带动劳务技术人员的向外的流动和输出。
(五)带动相关产业发展。餐饮业与农业、食品工业以及加工制造业的关系极为密切,能够有效带动种植业、畜牧养殖业、装饰装修业、加工业和商品制造与商业的发展,并促进烹饪工业化等产业链的发展,加快餐饮产业一体化进程,发挥更大的产业关联带动作用。随着我国餐饮产业进程的不断加快,餐饮的产业拉动和促进作用将更趋增强。
(六)发挥文化“品牌”和区域“名片”作用。
餐饮业发展和地方菜系的振兴对弘扬与提升区域文化和扩大地区影响具有显著作用。中餐饮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突出代表和重要结晶,菜系文化是重大的区域文化资源,体现了这一区域的历史文化积淀和风格特色,是地区的大名片和文化宝库。发展餐饮业和振兴地方菜系文化对继承中华民族文化,挖掘区域文化资源和扩大地区影响与知名度,提升文化品牌,带动地区和城市发展意义重大。
二、地方菜系文化发展的要素分析
餐饮业的繁荣发展与菜系饮食文化密不可分。菜系文化作为餐饮业发展的重要内涵和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地位,是餐饮业发展的成果反映和文化标志。菜系文化的兴旺发展受到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的综合因素影响与制约,也是一个较长时期形成的历史结晶。从中华饮食文化与菜系文化的发展历史看,一个菜系的生成与延伸,包括了菜品特点、独特技法、文化表现、地域特征等综合的因素,是随着政治经济、社会制度、价值观念、生产力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的,需要历史文化底蕴、独特的原料、工艺、风味和完整的品种类型与特殊的食俗习惯,并形成稳定的消费群,最终以菜品文化成果为核心构成的饮食体系。菜系文化包括以下几个重点要素:
(一)地域文化奠定了菜系文化的发展基础。
地方菜系文化的形成和发扬离不开地域历史文化的特征和脉搏,个性的文化特点和历史资源奠定了地方菜系文化的形成基础。中华饮食文化的丰富内涵也正是由各个特色鲜明的地方饮食文化共同构成的。不同的地理特点、气候条件、历史发展、文化积淀以及原料、人为等因素影响和决定了地方菜系文化的内涵特征与风格特点。地方菜系的源泉首先来自地域文化的沉淀,而形成其独特的基础。
(二)社会经济决定了菜系文化的发展兴衰。
菜系文化不但是历史文化的反映,也是社会经济的产物。地方菜系的形成与其历史文化关系密切,同时社会经济发展对其有着重要影响。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进步与社会发展,经济往来增加、人口流动活跃、交通运输便利,对菜系的发展与兴旺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出现了空前发展的新局面。特别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餐饮业增长迅速,为饮食文化和菜系文化的提升和交融起到了有力地推动。
(三)融合与创新成为了菜系文化的发展动力。
文化的交流融合是饮食发展的重要条件,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推进文化的发展,餐饮业和地方菜系文化的进步也是一个融合与创新的过程。在当今流动人口众多的城市,因为市场需求的导向,企业融和各地不同的口味、原材料与技艺方法,使饮食文化和菜系文化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特点。同时,融合与创新首先需要遵循文化根基,菜系文化不是流行文化,不能单凭一两道流行的新菜肴、几种新鲜的吃法和环境的翻新,就简单地得出菜系文化体系创新的结论。菜系的创新需要在挖掘和继承历史文化特征和地方风格的基础上,按照菜系发展要求,加以改良和提升,不是简单的开发,要使地方菜系文化底蕴更厚重、文化得到升华。在此基础上,融合创新要兼顾文化价值和市场价值的两重性,有文化代表性,也要有市场推广性,得到人们接受和认可。
(四)品牌的形成标志了菜系文化的发展成果。
菜系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的突出标志,是在文化特色和地域风格基础上形成三个方面的品牌成果:代表菜点、代表企业和代表人物,即名品、名店和名人。一个菜系的形成需要有一支强大的菜点阵容,将原料、品味、技艺加以结合形成成功的代表菜点,而且凝聚文化成果,广为接受。任何菜系都有若干招牌菜点,需要我们精心研制推出,突出实用推广价值、文化代表价值和品牌影响价值。同时,代表企业具有明显的地方文化气息,形成规模和社会行业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不但有老字号代表,也要有新生代的名店代表,共同组成市场骨干力量,并能在当地和跨区域发展壮大,传播菜系文化。代表人物包括专家学者和菜系大师,对菜系开发研究、创新开拓推广做出过突出贡献,得到业内和社会的肯定和认可。通过打造专家理论队伍和大师人才队伍,使菜系文化的理论根基更加丰富,技艺水平得到升华,并充满生机和活力。
三、振兴陕菜文化的几点建议
餐饮业的发展需要不断促进菜系文化的进步与繁荣。陕西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饮食文化,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三秦大地土壤上生成的陕菜文化基础深厚、内涵丰富、特色鲜明,作为中华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具有开发潜力和振兴资源。随着社会经济和餐饮业的发展,政府、行业和社会对陕菜文化的振兴与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发展的基础与条件不断完善。我认为,在陕菜的振兴与发展中,要突出一个核心、二个基础、三大品牌和四方整合。
(一)抓住地域文化的核心内涵,强化根基。
发展和振兴地方菜系文化需要树立新理念,打造新战略,但要遵循创新基于继承,开拓源于基础的原则,首先立足地域文化,挖掘和强化文化根基。菜系文化直接体现在菜点的味感、质感、观感及品种、调料、器具等方面,内在却凝聚了历史文化的典故和内涵,所以,要把握地域历史文化的底蕴,不能舍本求末和做无源之功。通过潜心总结和挖掘地域文化特征和地方菜系文化的精髓,立足地域文化是地方菜的振兴繁荣的内在基础。
(二)兼顾继承传统与创新开发,推陈出新。
历史文化的演变历程积累了丰富资源,也需要赋予时代内涵,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两个基础的关系。每种文化都是渗透到社会各领域,植根于百姓心中,菜系文化也是如此。首先要继承和研究历史,了解和掌握文化资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其次是冲破“正宗”观念的束缚,加强市场和时尚元素,扩大历史内涵,提升文化品位,打造品牌成果,创造新的文化理念与市场模式。要采纳当代科学技术和融合新的发展成果,吸取各个菜系的专长,在实际运作中推陈出新。要适合现代生活的特点,适应当今时代的节奏要求,被广大消费者接受和认可,避免束之高阁和曲高和寡。
(三)打造陕菜餐饮三大品牌,点面结合。
陕西餐饮业的发展汇聚了一批品牌菜点、知名企业和烹饪人才,特别是烹饪文化研究和社会教育办学走在全国前列。在此基础上,要将“三名”品牌形成更大的优势和创新发展,在品牌内涵、连锁经营、规模发展、基地建设和现代管理、文化提升、科技开发等方面不断推进和强化,并能走向全国。品牌企业要依托地域文化、管理体系和人才技术等支撑保证,扩大品牌的附加值和影响力与辐射力。同时,重点培育和发展骨干企业,起到品牌与文化的示范作用,带动行业整体水平的规范和提升。
(四)整合四方资源,立足长久。
菜系文化的振兴和发展,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不是昙花一现,单靠企业是承负不了这项艰巨使命的,需要社会资源整合,组织合力推进,创造发展的大环境和氛围,共同推进菜系文化的大发展。一是必须有政府的支持和拉动。在政策扶植、环境保证和行业与社会组织与调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采取具体切实可行的导向措施,大力扶持菜系文化名牌的发扬光大,带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二是行业协会作为企业会员的行业组织,配合政府在具体执行方面任务艰巨,通过组织力量、发动企业、开展交流、考察借鉴、提供服务和整体推进等工作,积极打造发展的资源平台。三是企业的跟进和实施。动员和引导企业行动起来,加强研究开发,开发市场与文化潜力,落实品牌战略,强化内功建设,不断发展壮大,推进发展目标的实现。四是社会相关方面的参加和支持。包括专家学者、专业院校、产业支持和新闻媒体等相关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在理论指导、人才培养、社会支持和社会宣传等方面,形成强大的发展态势,产生社会效应。通过有效地整合多方资源,形成合力,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形成长久持续发展机制,共同为陕菜的发展贡献力量,推进陕菜文化走向新的辉煌
㈨ 互联网加餐饮业从哪几个方面改写着传统餐饮业的经济
互联网加餐饮业最典型的变化就是外卖行业的蓬勃发展,可以使很多美食爱好者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各种各样的美食。
㈩ 关于快餐在经济增长中的比例,急~~~~~~~
发展速度快,基本上在餐饮行业内占据不小的份额!请看资料:
中国的快餐业起步较晚,以1987年4月肯德基快餐连锁店进入北京市场为契机,揭开了中国现代快餐快速发展的序幕。在90年代国民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8%的背景下,中国快餐业以20%的年递增率迅速增长,行业利润率在15%-25%之间,快餐业成为支持餐饮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和新的经济增长点。1996年底,全国专业快餐公司已有800个左右,连锁经营企业超过4000家,快餐网点近40万个,快餐业年营业额达到400亿元,约占餐饮业营业总额的1/5。到1999年,全国快餐企业及经营网点达80多万家,快餐业实现营业额750亿元,比上年增长20%以上,高于餐饮行业7个百分点,占餐饮业营业总额的1/3。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2004年,我国全社会餐饮业实现营业额7486亿元,比上年增长21.6%;全国餐饮网点超过400万个,从业人员达到2000多万,行业发展速度持续地以较大幅度增长,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高。据初步测算,全国快餐连锁经营网点100多万个,年营业额可达1500亿元,将分别占到餐饮业的22%和20%左右,快餐行业规模继续扩大。从餐饮业年度百强企业统计调查情况看,快餐企业在餐饮百强企业中占居三分天下: 2001年度的餐饮百强企业中快餐企业入围12家,营业额占30.1%;2003年度餐饮百强企业中快餐18家,营业额占33.29%;2004年度餐饮百强企业中快餐20家,营业额占33%左右。快餐行业在网点数量增加和规模扩大的同时,品牌企业的发展实力和运营能力更趋看好,内在支撑体系建设加强,发展质量日趋提升,发展的总体水平不断提高。
二、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社会投入有所减少,行业发展需要升温。
经过上世纪九十年代投资较热的发展周期后,由于受投资回报和企业失误的影响,社会资本对快餐业的投入表现的趋于谨慎,投资的信心指数走低。这一方面表明行业已经进入相对理性化和成熟性发展阶段,同时也表现出投资者信心相对不足,对发展快餐的理性认识不强和投资回报把握不大的状况,急需强化快餐发展的实践能力和理性指导,提升投资信心,为行业发展升温。
2.制约行业发展的深层次因素亟待解决。
多年来,企业的发展一直处于自我摸索、自我运作、自我积累和自我完善为主的状态,利润低、承载重、支撑小、发展难的特点突出。企业在产品标准化技术设备开发、连锁管理体系的建立、专业人才的培养、吸纳资本投入、理论指导和信息交流等方面的条件十分不足,存在着技术开发与设备配套难、管理与人才难、配送渠道与发展资金难、沟通交流与合作难等深层次因素的制约,行业平台和基础支持力量不强,对企业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
3.发展思路、模式和途径有待进一步探索和突破。
在快餐的发展目标与方向得到认同,市场需求不断增强,发展领域进一步拓宽,一批品牌代表企业纷纷涌现与壮大的同时,在企业发展中,仍然存在着定位与模式、市场与目标、速度与效益、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磨合与统一,存在着模式雷同和创新不足的现象。如何更好地解决企业发展中的赢利模式和成功发展的有效途径,需要我们继续实践和深入探索,以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和实现企业稳步快速发展。
4.理论滞后的问题仍较突出。
快餐的理论研究与专业指导工作,特别是在如何满足行业与企业实际运行操作中的应用性理论指导方面,仍存在着明显差距。快餐现有的理论成果不多,已有的在指导性和实用性方面不强,更多的企业借鉴传统正餐酒楼的理论成果,与快餐发展的规律与特征存在着差异。同时,企业实际中的经验缺乏总结提炼和理论提升,对国际上先进的快餐信息、专业成果的引进与借鉴也有待加强等。
5.企业联合和行业组织的作用发挥不够。
随着行业的进步与发展,更多的企业认识到合作互利、联合互动和共同培育市场、搭建行业平台、共享规模利益的积极作用,自发性要求也更加迫切和强烈。现实中,行业组织化程度低的问题仍非常突出,企业单兵作战、分散闭塞的现象仍较普遍,一些共性问题由企业各自解决,成本高、难度大、周期长,规模优势和群体效应难以发挥。行业方面在组合行业力量、信息交流沟通、组织培训论坛和加强内外联系方面有所改善,但是受条件制约,在深层次组织联合方面开发力度不够,行业的组织作用亟待加强。
至于最后一个问题,那需要看国家的人均消费水平!像KFC的开店就是以当地人均消费情况来进行发展的!最大的国家无外乎美国!最小的如非洲不毛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