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结合你对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的理解谈谈在利用科学技术方面如何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辩证学告诉我们,事务都具有两面性。无例外地,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也是具有两面性的,即积极地推动作用和消极地抑制作用。 1、积极作用 (1)科学技术是现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三次技术革命告诉我们科学技术引起产业结构的变化,例如:工业革命后大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工业迅速发展,逐渐超过了农业的的比重;第三次科技革命后第三产业不断发展,成为比重最大的产业。 (2)科技革命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1)科技发展促进劳动资料(主要是生产工具)的变革,例如:炼铁技术的发展使得铁器应用于农业生产,代替了了石器工具;机械农机的使用代替了手工农具。2)科学技术促进劳动对象的变革。例如:海洋探测技术的发展是人类的生产活动扩展到海底,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的步伐迈向了广阔的宇宙,纳米技术是人类有了更多更新的生产资料等。3)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 (3)科技革命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由于科技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精神生活条件大大改善。例如:现代信息技术为人们提供了更为方便、快捷的处理、存储和传递信息的手段;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给予人们日益增多的闲暇时间,即人们能够更多地从事各项事业的创造性活动。 (4)科技革命带来了思维方式的变革。不仅影响了思维的主体,同时也改进了思维的工 (5)科学技术渗透到经济、军事、政治等方面。1)经济发展的原动力。目前,我国的劳动生产率只有发达国家的1/40。科学技术一旦转化为生产力将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其作用大大超过了资金、劳动力对经济的变革作用。2)军事上的战斗力。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但“冷战”思维依然存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科技强国已经成为现代国家的共同选择。3)政治上的影响力。现代科学技术水平已成为国际政治斗争中的一个筹码和大国地位的象征。邓小平曾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可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2、消极作用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它既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人类,也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了负面效应,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消极后果。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用机器运转全面取代人的躯体活动,用电脑代替人脑工作,用各种人造物取代自然物,人类不断用“技术物”来超越自身,使人类从劳动的“苦役”中解放出来。然而这种“技术化生存”在减轻人的负重之时也导致了人对技术和技术物的依赖,这种依赖性将无情地而又必然地上升为技术对人的控制,而人类受控的直接结果将是人类自由度的剧减。当现代生物技术能够让人类完全可以创造生命时,它也把人类进化推向骚乱的边缘。可见,现代科学技术的危机,实质上是价值危机、伦理危机。例如:(1)科技发展使武器装备越来越先进,却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损失(2)霸权主义者利用现代科技武器入侵他国,造成大量生命财产的损失(3)计算机的发明便利了我们信息的交流,却也使得无数青少年陷入非法网络的泥沼无法自拔(4)农业中滥用农药、化肥导致土壤板结(5)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却带来了危及地球生命和人类社会的“全球问题”。 因此,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必须受到一定的、合理的制约。 (1)做好科技评估工作。 (2)建立道德约束体系。 (3)大力发展人文科学。 总结: 科学技术对人类产生的后果是双重的,它让人类控制自然的同时,自身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奴役和束缚。所以,必须将科技的物质奇迹与人的精神需求融合起来,重新建构起科技发展与人类发展的生态平衡。充分发扬人文科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批判功能,引导和制约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使其从“离人的发展”转向“为人的发展”。
——————————————另外,答题时要注意题干里要求的“结合你个人的理解,说一些跟你学科相关的例子”把原来答案中的案例等替换一下就完美了。
『贰』 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A、阶级斗争 B、改革开放 C、科学技术革命 D、社会基本矛盾
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即D)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表明(D)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属于(D)
『叁』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经济活动,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这是因
人类要生存就必须有衣、食、住、行各方面的生活资料和生产它们的生产资料,因此,物质版资料的生产是权人类生存的基础。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又是人类社会各方面发展的前提。因为只有物质资料生产发展了,经济剩余才会越来越多,行为的选择余地才会越来越大,也就容易达到多重目标,使人类社会走向文明和进步。可见,作为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基础的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肆』 (32分)在人类发展进程中,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它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并对社会政治的发
(1)特点:注重水利设施的兴建;鼓励百姓和官吏兴回修水利。(2分) 效果:各地兴答修了许多水利工程,不少荒地辟为良田。(2分) (2)趋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2分)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确立,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广泛建立。(6分) (3)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2分)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化,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2分) (4)问题:执政党(共产党)和政府脱离群众;人民生活未得到改善(或生活状况恶化)。 (4分)历史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未得到纠正。(2分) (5)认识:克林顿主张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卡斯特罗认为经济全球化应以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为前提。(4分) 成果: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格局;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加入了亚太经合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等。(4分,答出两项重大成果可以得4分。) (6)要切实保障和维护人民的利益;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适时调整政策。(2分)(其它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伍』 为什么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经济活动
1、生产实践是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人的生命存在、人的发展和全部社会的基础内. 『陆』 人类社会面临的三个基本经济问题是什么
人类社会面临的三个基本经济问题是(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内产)。 『柒』 20世纪人类都干了些什么科学成就方面的事情 1、相对论: 1915年,爱因斯坦又创立了广义相对论,深刻揭示了时间、空间和物质、运动之间的内在联系.它成为现代物理学的基础理论之一。 2、量子力学:1900年,普朗克创立了量子论,提出能量并非无限可分、能量的变化是不连续的新观念. 20年代末量子力学的建立,是继1905年—1915年相对论建立后对经典物理学的又一次革命性突破,它成功地揭示了微观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 加速了原子物理学和固态物理学的发展,为核物理学和粒子物理学准备了理论基础。因此量子力学可以说是20世纪最多产的科学理论,迄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20世纪中后期5大科学成就0年代以来,物质基本结构、规范场、宇宙大爆炸、遗传物质分子双螺旋结构、大地构造板块学说以及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理论的创建,使人类的视野进一步拓展到更为宇观、宏观和微观的领域,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巨大推动力。 3、电子计算机的诞生:是20世纪最重大的科技成就,它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发展的50多年时间里; 它极大地增强了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深入并影响到社会和生活的各个领域,计算机科学己成为新技术的带头学科和先导技术,成为新的生产力的代表。现在,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4、航天飞机:是一架机翼短粗的飞行器,是运载火箭、宇宙飞船和飞机巧妙结合的产物。对于使用一次就报销的运载工具来说,航天飞机可以重复使用100次,在技术上是一个重大飞跃,为人类定期航行太空创造了条件。 航天飞机的研制成功被认为是20世纪科学技术最杰出成就之一。 5、高分子材料:是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的重要进步成果之一,自20世纪30年代中期离子交换树脂问世以来不仅有大量的功能高分子材料实现了大规模生产,形成了若干产业,而且在许多工业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这些领域包括化工、制药、医学、环保、石油钻采与加工、建筑与装饰、光电信息等。 其中,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是一类可对有机体组织进行修复、替代与再生,特殊功能作用的合成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材料在医学上的应用,是医学上的一场革命。 它使治疗更加迅速,更加便利,也更加准确,使患者减少了肉体上的痛苦和精神上的折磨,它的研究与开发,对人类的健康生活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捌』 什么是生物技术,它包括那些基本的内容它对人类社会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是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其他基础科学的科学原理,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生物技术是人们利用微生物、动植物体对物质原料进行加工,以提供产品来为社会服务的技术。它主要包括发酵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因此,生物技术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学科。 『玖』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所以科学实验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此观点后句话错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劳动实践,而科学实验是人类实践的基本形式 『拾』 人类社会发展最基本的规律是( ) 人类社会发展最基本的规律是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这一规律就内容来看,概括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一方面,生产力的状况决定一定的生产关系的产生及其变化发展的方向和形式;另一方面,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反之将起阻碍作用。 从过程上看,这一规律表现为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总是从基本相适合到基本不相适合,再到基本相适合;与此相适应,生产关系也总是从相对稳定到新旧更替,再到相对稳定。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这种矛盾运动循环往复,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发展,进而推动整个社会逐步走向更高阶段。 (10)科学技术进步对人类基本经济活动的影响扩展阅读: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即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矛盾运动的规律,是一切社会经济形态共有的经济律。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第一次全面地论述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内在联系。 当时把生产关系称为交往形式。1859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系统地精辟地论证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辩证关系。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中把这一基本原理概括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它们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生产方式从而也是整个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的决定力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蕴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的发展变化或迟或早必然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较之生产力则相对稳定。它对生产力起着巨大的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性质时,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之,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当生产关系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时,社会革命就要到来,不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落后的生产关系最终必然会被适合生产力性质的先进的生产关系所代替,从而引起整个社会制度的变革。这是历史发展的客观必然性。 与科学技术进步对人类基本经济活动的影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