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海南经济怎么样
海南经济主体是旅游、农业。
未来无论怎么发展首要问题就是人口问题。毕竟土地面积少,人口增长比例也是个严峻的问题。
经济发展将长期处于慢速增长的趋势。
⑵ 海南岛经济发展情况
海南省,简称琼,位于中国最南端,北隔琼州海峡与广东相望。海南是中国唯一的热带海岛省份,包括海南岛和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是中国国土面积最大的省份,同时也是中国海洋面积最大、陆地面积最小的省。全省陆地面积3.54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210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45.03万人,省会为海口市。海南省风景秀丽,气侯宜人,是中国最重要的热带旅游胜地。 海南岛位于我国雷州半岛的南部。从平面上看,海南岛就像一只雪梨,横卧在碧波万顷的南海之上。
海南岛的长轴呈东北一西南向,长约300余公里,西北一东南向为短轴,长约180公里,面积3.39万平方公里,是我国仅次于台湾岛的第二大岛。海南岛北隔琼州海峡,与雷州半岛相望。琼州海峡宽约20公里,是海南岛和大陆间的海上“走廊”,又是北部湾和南海之间的海运通道。由于邻近大陆,加之岛内山势磅礴,五指参天,所以每当天气晴朗、万里无云之时,站在雷州半岛的南部海岸遥望,海南岛便隐约可见。 海南岛之所以成为宝岛,除了丰富的地下宝藏,如石绿富铁矿和羊角岭水晶矿等,地面上还生长着几乎所有的热带作物,出产橡胶、咖啡、可可、椰子、槟榔、胡椒等。附近海域上鱼类群聚,可以捕捉到热带海洋中的各种鱼类,以及龙虾、对虾等,渔业资源十分丰富。 人文资源 旅游资源 历史名人辈出总的来说海南岛的紧急发展很好
⑶ 海南岛经济发展情况
海南省,简称琼,位于中国最南端,北隔琼州海峡与广东相望。海南是中国唯一的热带海岛省份,包括海南岛和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是中国国土面积最大的省份,同时也是中国海洋面积最大、陆地面积最小的省。全省陆地面积3.54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210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45.03万人,省会为海口市。海南省风景秀丽,气侯宜人,是中国最重要的热带旅游胜地。
海南岛位于我国雷州半岛的南部。从平面上看,海南岛就像一只雪梨,横卧在碧波万顷的南海之上。
海南岛的长轴呈东北一西南向,长约300余公里,西北一东南向为短轴,长约180公里,面积3.39万平方公里,是我国仅次于台湾岛的第二大岛。海南岛北隔琼州海峡,与雷州半岛相望。琼州海峡宽约20公里,是海南岛和大陆间的海上“走廊”,又是北部湾和南海之间的海运通道。由于邻近大陆,加之岛内山势磅礴,五指参天,所以每当天气晴朗、万里无云之时,站在雷州半岛的南部海岸遥望,海南岛便隐约可见。
海南岛之所以成为宝岛,除了丰富的地下宝藏,如石绿富铁矿和羊角岭水晶矿等,地面上还生长着几乎所有的热带作物,出产橡胶、咖啡、可可、椰子、槟榔、胡椒等。附近海域上鱼类群聚,可以捕捉到热带海洋中的各种鱼类,以及龙虾、对虾等,渔业资源十分丰富。
人文资源
旅游资源
历史名人辈出总的来说海南岛的紧急发展很好
⑷ 海南地理位置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
海南省是中国较年轻的省份。这里原系广东省的“海南行政区”和“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1988年4月13日经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将这两个地区从广东省析出,独立建省,并管辖着西沙、中沙、南沙三大群岛极其周围海域。因历史上海南曾有“琼州”之称,故建省后仍以“琼”为其简称,省会就设在海口市。在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还划定海南岛为海南经济特区,这是中国继深圳、珠海、汕头、厦门之后建置的最新、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
海南省海域宽广,海洋资源极其丰富。
盐业资源取之不尽 海南岛沿岸太阳辐射强,气温高,蒸发量大,海水盐度高,且海湾滩涂多,地势平坦,晒盐条件优越。现有不少盐场分布在海南岛周围,其中,莺歌海盐场、东方盐场和榆亚盐场为海南三大盐场。莺歌海盐场是我国第二大盐场。
水产资源潜力巨大 南海地处热带,海水暖和,且大陆架广阔,岛礁众多,又有众多河流带来丰富的有机质合营养成分,十分有利于海洋生物的繁殖,水产资源十分丰富。海洋浮游植物种类有280多种,光硅藻就有155种,浮游动物近600种,鱼类上千种,其中有经济价值的达200余种,著名的有马鲛鱼、鲳鱼、红鲷鱼、石斑鱼、蓝圈、带鱼、宝刀鱼、鱿鱼、墨鱼、虾、蟹、贝、藻、海参、海龟、玳瑁等。主要渔场有昌化、清澜、三亚、西沙、中沙、南沙等处。此外,海南岛四周,浅海、滩涂面积广大,港湾多,发展人工海水养殖业具有广阔的前景。
矿产资源储量可观 海南岛滨海砂矿十分丰富,现已探明,岛内沿海的钛铁矿、锆英石、金红石、独居石、玻璃沙等都自成矿带,储量均居全国前列,主要分布在东部的海岸带上;南海是世界上又一重要的含油区,许多专家断言南海很可能成为“第二个中东” 。据勘探,位于我省海域的含油气盆地共有12个,地质储量为233亿吨,北部湾、莺歌海、琼东南和曾母暗沙等盆地属于大型油气盆地;南海中部海床上的锰结核含有铁、锰、铜、镍等50多种金属元素、稀土元素和放射性元素,储量巨大,有待于人们去勘探、开发与利用。
海滨风光优雅迷人 海南省拥有1754千米的海岸线,其中,海南岛岸线就有1528千米。在这漫长的热带海岸带上,阳光明媚、海水湛蓝、沙滩洁白、空气清新,还有多姿的椰林、优雅的海岛,加上独特的民族风情,都已成为海南省宝贵的旅游资源,为海南省发展旅游事业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此外,还有海洋能、药用生物、鸟粪等都是海南省待以开发的重要资源。
三、“以海兴琼,建设海洋大省”的战略构思
以往的海洋开发 海南人民很早很早就懂得利用南海“兴渔盐之利,行舟辑之便”,捕捞、养殖、晒盐、运输等等,经过世世代代的努力,现在海南岛千里海岸线上,已建起20多座港口码头、68个优良渔港、19个盐场,还有一批海水养殖场、旅游开发区,海洋运输量和捕捞量逐步增加,滨海旅游业快速发展,海洋油气资源的勘探和开发也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但是,从总体来看,全省海洋资源利用程度还很低,开发密度小,海洋产业体系和开发基地尚未形成,海洋产值比例很小,与国内外先进地区差距甚大。
“海洋大省”的开发战略 海洋给人类带来无穷的财富,在全球范围内,大多数的发达国家都是滨海国家,而在一国之内,沿海地区一般都比较发达,可见,海洋开发对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据专家们预测,21世纪的世界,将进入大规模开发海洋的新时代,将来的海洋经济产值很有可能超过陆地经济产值。有人断言,21世纪将是一个海洋的世纪。据此,海南省将“建设海洋大省”作为全省经济发展战略目标之一,制订了海洋开发规划及其实施三大步奏。
第一步:近期(2000年前)合理开发海岸带资源,大力发展港口建设,重点建设海口、三亚两大基地,积极促进港口城市的发展,为中远期海洋经济的发展打下基础。
第二步:中期(2000—2010年)开发海洋油气资源,积极建设港湾工业基地,和西沙海洋补给基地,加强海洋资源调查,为海底矿产、海洋能等未来海洋 的开发作好超前准备。全面开拓海洋经济,建立完整的海洋开发体系。
第三步:远期(2010年以后)在海洋产业体系健全、港城体系形成规模的基础上,建设南沙海上长城。以充分利用海洋空间为标志,全面开发南沙群岛极其附近海域的油气资源、海底矿产资源和海洋生物资源,达到“海洋大省”的战略目标。
四、加强海洋管理,开发与保护并举
加强海洋管理,乃维护国家的海洋权益,合理开发利用海洋及其资源,促进各种海洋产业的协调发展的基本保证。海南建省以来,对海洋渔业、海运和港口、海洋盐业、海洋油气业、海洋生物业、海洋旅游业等各方面的管理,作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对海洋认识的深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除了加强海洋资源管理外,还要重视海洋权益管理和海洋环境管理。当前海洋资源管理的主要任务是组织海洋功能区划,制定海域开发利用规划,鼓励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不断提高海洋产业的科技含金率和可持续发展潜能。如渔业发展与保护方面,提出捕捞与养殖相结合的方针,实行鼓励、发展外海和远洋捕捞的政策,规定了禁渔区和休渔期的法规制订,大力发展水产品的加工运销和科技兴渔的办法等。海洋权益管理主要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首先是维护省管辖海域的自然资源勘探开发的主权利用,其次是保护出海通道,第三是实施对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管理。在实行海洋权益管理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涉外问题,要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海洋环境管理方面应该加强对海洋污染的监测、防治和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目前海洋污染的防治重点上保护港湾近岸水域的水质,特别是抓好海口湾、三亚湾、洋浦湾、清澜港等港湾的污染综合整治,同时还要预防和控制海洋石油开发和海上石油运输溢油污染,加强对海洋开发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
⑸ 海南经济的优势和劣势
优势来:
1、资源优势自
2、政府发展方向
3、发展历史
4、商家对海南发展的取向
5、海南联合其他旅游大省进行旅游打造的程度
优势通过上面几类阐述应该差不多了
劣势:
1、资源未尽利用
2、旅游公司不加以规范,增长速度过快,导致恶性竞争,没有良好的解决方案;
3、导游管理不规范
4、黑车黑导屡禁不止
5、各市县发展不均衡,现在发展和以往发展的重心还是放在东线,西线中线之有口号,行动力少,换句话说,就是领导重视程度不一样
6、其他市县地方保护强烈,妨碍发展,甚至不发展,万宁的神州半岛开发,和石梅湾开发就是最好的例子
7、旅游不能实现逸条龙服务,打个比方,从海口到三亚,海口琼海,万宁,可选并不多,目的地,三亚,所以,浪费....
⑹ 海南经济支柱产业是什么
目前海南主要的支柱产业分为:旅游业和房地产业,以下是今年的GDP报告,请你参考
2014前三季度海南经济运行稳中提速、稳中有进、稳中向好,调结构转方向取得新成效,物价基本平稳,就业总体稳定,经济运行质量效益继续提高,多数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92.16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684.73亿元,增长12.5%,第三产业增加值1176.61亿元,增长8.4%。
2014前三季度海南农业生产增速减缓。今年以来,海南省继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扶持力度,以发展品牌农业为总抓手,以推广应用先进科学技术为手段,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但7月份和9月份,海南省部分地区分别遭受41年来最强台风“威马逊”和台风“海鸥”袭击,给海南省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前三季度,海南农业完成增加值592.1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5%,增速比上半年减缓0.5个百分点。其中,种植业增加值266.38亿元,增长6.5%,对农业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0.1%,是支撑农业增长的主要动力,畜牧业增加值92.89亿元,增长3.8%,渔业增加值166.47亿元,增长3.2%。
2014前三季度海南工业生产增速明显加快。今年以来,海南省大力加强电力、天然气等生产要素保障,确保了炼油、化工、造纸等重要行业持续较快增长,深入挖掘制药、电子信息等行业增长潜力,推进企业进一步扩大产能,积极帮助因台风造成较大损失的汽车、水产品加工业恢复生产等,促进了工业持续加快增长,发挥了龙头带动作用。前三季度,海南全部工业增加值419.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4.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6%,增幅比上半年加快4.1个百分点。在工业八大支柱行业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率达55.7%,石油加工业贡献率29.3%,两大行业贡献率合计为85.0%,成为支撑工业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
2014前三季度海南服务业继续保持平稳增长。今年以来,在房地产市场低迷的情况下,海南省继续加大现代服务业发展力度,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政策》,安排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4500万元。前三季度,海南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176.6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4%,增幅比上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其中,批发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金融业等三个行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分别增长17.5%、16.1%、15.7%,其对服务业的增长贡献率达63.3%,是海南省服务业发展的三大亮点。
2014前三季度海南旅游业较快发展。海南省各市县依托特色资源禀赋,深度挖掘旅游资源,开发多元化旅游产品,多渠道开展旅游营销,出台了多项扶持旅游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旅游业保持较快发展势头。海口、三亚、万宁出台财政奖励政策,鼓励涉旅企业开拓客源市场。海口红树林乡村旅游区、琼海龙寿洋国家农业公园先后开放。三亚千古情、海口冯小刚电影公社等景区、万宁奥特莱斯购物中心等新型旅游项目建成开业。自驾游、自助游持续升温,黄金周、小长假旅游市场火爆。前三季度,海南省接待旅游过夜人数2800.90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0.6%,旅游收入311.1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3%。
⑺ 海南岛发展经济的区位优势有哪些
海南岛发展经济有如下区位优势:
一、地理区位优势
1、南部大岛,华南和西南陆地国土和海洋国土的结合部。意义:大西南出海的前沿;开发利用南海资源的基地。
2、经济区位:近傍香港,遥望台湾,内靠珠江三角洲,外邻东南亚。意义:既有经济腹地的依托,又受到经济发达区的辐射和带动,便于内引外联,发展经济。
3.交通区位:靠近东亚与东南亚之间的国际深水航道;南海是我国通往东南亚、印度洋直到非洲、欧洲的海上通道。(海运便利)意义:便于发展外向型经济。
二、海洋资源优势
海南省除了海南岛外,还包括了南海中的西沙、南沙等群岛及附近海域。所以海南省又是我国海洋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
海南省是我国海洋面积最大的省,南海的绝大部分都属海南省,所辖面积200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的一半,辖区大小岛礁600多个,如此广阔的海城,为海南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7)海南省经济发展趋势扩展阅读:
区位优势构成:
区位优势即区位的综合资源优势,即某一地区在发展经济方面客观存在的有利条件或优越地位。其构成因素主要包括:自然资源、地理位置,以及社会、经济、科技、管理、政治、文化、教育、旅游等方面,区位优势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单项优势往往难以形成区位优势。
一个地区的区位优势主要就是由自然资源、劳力、工业聚集、地理位置、交通等决定。同时区位优势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随着有关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在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土地资源是经济的基础,决定农牧产品产量的土地资源与影响农牧业的集约程度、技术传播与市场的距离是区位优势的主要方面。
工业革命后,新技术和新市场的出现,由工业社会初期的自然资源、劳力、运输优势发展到后期的技术、市场、政策、企业关联等优势。知识经济时代的区位优势不同于传统的区位优势。
美国经济学家保罗·罗默从理论上解答了缺乏自然资源的国家为何不一定是穷国,领先国家最有效的是持续发展问题。在知识经济时代,人的因素占主导地位。人的流动性,尤其是掌握知识、技能的人才的流动性是很大的,因此,培育并吸引高科技人员就成为发展经济、提高区位优势的关键。
⑻ 海南政治经济的发展
帮你复制吧。
海南省-年4月1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关于设立海南省的决定》和《关于建立海南经济特区的决议》;1988年4月26日,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正式挂牌。从此,海南成为我国最年轻的省份和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海南岛是中国 南海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仅次于台湾的全国第二大岛。海南省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小,海洋面积最大的省。
海南岛与美国 夏威夷处在同一纬度,在长达1528公里的海岸上遍布可以开发建设成为世界一流旅游圣地的旅游资源,岛上终年气候宜人,四季鸟语花香矿物、动植物资源丰富,尤其石油与天然气蕴藏量可观。所孕育的热带雨林和红树林为中国少有的森林类型,是开展科研、旅游和教学最理想的选择之地。已发现的植物有4200种,占全国植物种类的15%,有近600种为 海南特有。在4200种植物中,乔灌木1400多种,占全国乔灌木种类 的28.6%,其中800多种是经济价值较高的用材树种;药用植物2500 多种,占全国药用植物的30%左右,其中有抗癌作用的植物137种;果树142种;油料植物89种;其它经济植物近200种。野生动物中爬 行类104种,占全国的29.5%;兽类76种,占全国的18.6%。海南丰富的生物在中国占有十分显著的地位,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海南林业的重点工作之一。现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植物有58 种,其中一级1种,二级19种,三级38种;保护的动物133种,其中国家一级14种,二级87种,省级32种。
国际旅游岛,2008年,海南省政府在海口举行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新闻发布会,省旅游局局长张琦在会上宣读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行动计划》。
根据行动计划,海南旅游业将全面与国际接轨。参照国际惯例,争取把国家确定的旅游对外开放和制度创新方面的重大举措,放在海南先行先试,推进海南新一轮更宽领域、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
其他的你给你个网站什么都可以找到,简洁点抄就行了
http://ke..com/view/9008.html?wtp=tt
⑼ 为什么海南省发展不起来
关于这个原因,鄙人也想了很久的,原因非常之多的,也是有很深厚的历史政治背景参杂其中的,这个呢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一种说法是天时不济。海南在中国改革开放最初十年的最后时刻建省,恰恰是矛盾集中的一段。原海南省新闻出版局局长陈克勤在他的著作《海南建省》一书中就认为,作为中国最大、最新的经济特区和实验田,这个曾为流放之地的边缘岛屿实际屡屡成为风暴的中心,干扰不可避免。
1990年后,政策中心转移到上海浦东,海南既不再是最“特”的特区,也不再是最“后”的特区。上海一开放,广东、深圳,甚至香港都有失落感,更何况海南?“上海开放意义重大,否则中国不敢那么快就加入WTO,但是此举对海南的冲击也确实沉重。”廖逊说。后来天津、苏州等地相继崛起,海南所享受的优惠不久就变为了普惠。
另一种说法是缺乏“地利”基础。海南与台湾风物相似,建省初衷也有与台湾竞赛的政治含义。但海南建省前的定位就是国防前哨,长期处于随时准备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战备状态,大中型工业和加工业都不能搞。据统计,从1950年至1987年,用于海南的国防建设经费为200多亿元,而用于经济建设经费才80多亿元。
“海南最初规划时曾比照深圳,但它无法向那个方向转。深圳周边有庞大的配套加工体系,有通向内地的市场,有背靠香港的资本运作空间,还能享受海外和香港的产业承接,这些海南都不具备。”文哲认为珠三角非但不能拉动海南,而且还吸纳了东南亚一带的投资资源,“海南完全没有做实业的味道,说白了,只有投机。”由于没有工业,只要宏观大势一去,地产萎缩,整个经济就滑坡。
海南的民营企业长不大,也留不住。“内地很多民营企业利用国企改制的机会一下子就做大了,但海南国有企业少,做好的更少,没有很多机会。”冼笃信说,“1994年之后,海南哪家民营企业拿到过贷款?政府也刚缓过来,有心无力。就是政策来了,只是白纸一张行吗?靠自我滚动生存没问题,要壮大就快不了。”
资金短缺是严酷的现实。1994年之后,国内外金融机构都将海南视为炼狱,2005年前,海南中小企业20万余家,但每年能够办理“贷款证”的不过1/50,到2005年已没有一家外资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信托投资公司经营业务,连股份制商业银行也只有光大和深发行两家,且网点很少。四大国有银行的海南分行几乎被总行打入“冷宫”,不但不敢轻易发放贷款,还将大量信贷资金上存总行。直到2006年海南才摘掉“投资高风险地区”的帽子。
还有人指出海南商业环境中“人和”的缺陷。“很多人怀念特区的优惠,带着一种很复杂的感情。我在海南这么多年看到了两个‘特’字,一个‘特’字意味着将优惠作为大胆试验,主动‘趟地雷’的交换,这是积极的。还有一个‘特’,意味着腐败和权力寻租,寄生性和腐朽性的一面也很突出。”廖逊说,他还记得海南所享有的特区政策中,最“肥”的一条就是外贸。当时在中国任何一个城市出口都要结汇,把美元换成人民币,企业要获得美元就需要到海南来出口。海南一时冠盖云集,22个外贸公司是全岛人民最羡慕的工作,手中抓着配额,扬眉吐气,但1994年1月1日外贸体制改革,原本在海南办理出口的全国客商纷纷返回本地,海南外贸一落千丈,22家外贸公司5年之内统统破产,负债高达200%,职工全部下岗。
还有很多的而其他方面的原因....
http://www.tianya.cn/new/Publicforum/Content.asp?strItem=hn&idArticle=42427
⑽ 海南近20年来经济发展的原因
看你的分类是青海。你是指青海省的海南州么?还是南粤的海南省。两个地方近20年来经济发现都不错,青海抓住西部开发的机遇,努力发展冶金,制造,零部件加工等行业,经济发展势头迅猛。处在牧区,尤其是将养殖、畜牧等优势行业着重发展,从而刺激纺织等一系列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又开展诸多旅游项目等副业创收,使人民生活提高。但是企业通常规模小,文化水平有限,远不能同沿海诸地方相比。
但仍有些优势,居民民风淳朴,诚实勤劳肯吃苦,思想稳定,政府扶持,再加上人口数量少,创收项目多,各地方企业部门能将多余收入加于人民生活保障上,福利好,社会保障好,人民生活满意,能够更好的投入生产建设上,当地经济发展很快。同时,海南州的成功同时也是全省劳动实践的一个缩影。
海南建省20多年来效果明显,大力发展旅游业,将海南岛向世界推广,变成阳光岛。尤其是三亚的推广,每年吸引大量的外国人到三亚旅游,刺激消费。尤其是上个世纪的一首请到天涯海角来更是使海南的知明度提高,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目前海南是也我国最知名的旅游景区,同时也是我国最大的经济开发区。除此之外海南的槟榔、香蕉等土特产也远销国内外。
到目前海南经济总体发展迅猛,但也存在大量弊端。在市场活动中甚至普遍存在欺诈现象,诚信缺失,舞弊做秀。居民素质有待提高,整体风气不佳,经济发展模式单一。相信以后海南能会在各方面都能够提高。使阳光岛变成天堂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