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属于什么经济成分
国有控股授权民营的股份制上市公司
⑵ 比较文景之治与光武中兴在政治与经济方面的措施
都有释放奴婢、降低田税的举措。但是在东汉时期世家大族已经存在,因此光武帝不能均分土地给农民,因为大庄园制在东汉盛行,而西汉则不存在这种情况(西汉经过秦末战乱,人口大减,土地很多可以分配)。
⑶ 从最近的中兴事件,看我们经济改革的利弊。
中兴事件抄,反映出太多的问题。任何东西都不能被垄断,不然对全世界来说都是灾难。
从大了说,美元计价的任何东西,都有被操控价格的嫌疑。我们也正在改变这个问题。需要时间。
至于说高科技的东西,需要大量投入,也需要周期才能成型。我们现在的发展,有些畸形了。
房地产对各行各业,以至于国内消费市场都形成了压力,多元化,去垄断,补短板是未来发展的大头。
改革也是需要不停的微调,中兴事件,美国是在帮助我们看到自己的问题所在。
从小了说,我们还有很多东西被人捏着喉咙。比如食用油。还有很多高精度,高负荷的东西,国内的质量还没有达标。
很多东西要补短板,离不开行业人才回流。
现在留住人才,和挖掘国外的人才成了当务之急,当然,也要解决人才错配的问题,不然以后创新的路会很难走。
还有很多问题,不例举了,改革这两个字,是不断的改变的,不同的时候,问题不同,改革的方向也不同。从现在往前看,我们的政策都没问题,只是有时候执行起来,会有些过头,我很庆幸自己可以在有生之年看到中国崛起,会变得强大。经济改革,需要我们每个人都出一份力,才能无惧任何困难。
⑷ 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深圳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的原因
主要看中兴公司的几个方面
一正确的经营战略,应对经济全球化,开拓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展开跨国经营
二,自主创新,技术革新,管理创新,获得竞争力
三,注重品牌经营,诚信经营,注重企业信誉与形象
⑸ 我国历史上几个经济最繁荣,社会比较安定是在哪朝代出现的
主要就是咱们耳熟抄能详的大朝代袭。但是治世一般都是奠基的,大一统时期才是社会最繁华的时期。
汉朝文景之治使得汉武帝时期大一统。汉武帝中期,是汉朝经济最繁荣的时期。
唐朝贞观之治使得唐玄宗时期大一统。开元盛世是唐朝经济最繁荣的时期。
宋朝前期几个皇帝都还算不错,造成了宋仁宗时期,经济到达了顶峰。
南宋的理宗中期,有端平更化,经济达到了顶峰。
明朝是仁宣之治使得经济达到了顶峰。
清朝就是康乾之治。
剩下的小盛世比如西汉昭宣中兴、东汉明章之治、晋太康之治、隋开皇之治、唐贞观遗风、元和中兴、会昌中兴、宣宗之治、明洪武之治、永乐盛世、弘治中兴、万历中兴、清同治中兴
还有南朝宋的元嘉之治,南宋的建炎中兴等等。
相比较而言,这些盛世的排序应该是:康乾盛世、开元盛世、真宗仁宗时期、开皇之治、汉武帝大一统、永乐盛世。
当然,由于时间因素,排在后面的朝代会占些便宜。
⑹ 都江堰市中兴镇的经济咋样了
都江堰市是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旅游城市,1996年国内生产总值49.3亿元,到2007年GDP达116亿多元。现有工业企业家,年工业总产值54.7亿元。旅游综合收入8.1亿元,年创利税超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9亿元,集市贸易成交额8.5亿元。是四川省经济综合评价十强县市之一,位列第五名。1949年以来,陆续兴建了都江机械厂、青城造纸厂、都江造纸厂、宁江机床厂、都江电力设备厂、青城钢铁厂等一批大中型企业,正筹建总投资13亿元、年产100万吨的水泥厂。即将开工的紫坪水库电站,装机容量68万千瓦,总投资近百亿元。1996年,乡镇企业总产值86亿元,利税过亿元。有耕地3.1万公顷,90%以上属自流灌溉,农业总产值11.3亿元。建成了5个高效农业示范区,粮食总产量2.7亿公斤,是国家确定的粮油生产基地县(市)和四川省、成都市粮食生产先进县(市),农民人均纯收入2219元。森林资源丰富,有林地面积4.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53.7%。植物种类繁多,有高等植物208科、1130属、3127种,其中木本植物1000种,有国家列为珍稀濒危的重点保护植物46种,还有大熊猫、小熊猫、金丝猴、猕猴、扭角羚等30余种国家保护动物。是全国植树造林百佳县(市)和全面绿化达标县(市)。市内交通发达,成汶铁路直达市区,距成都双流国际机场60公里,213国道(兰州至昆明)横贯市境东西,国省道、县市道、乡村道、专用道已形成都江堰市交通网络,通车里程近千公里,黑色化、水泥化的高等级和次高等级公路占1/3以上。市区开通4路公共汽车,20余家出租汽车公司拥有各种档次出租车700多辆。开通了国内数字分组交换网,建成全数字通信网。建成了900MAZ移动通信A网基站。程控交换机总容量23400门,每年以四五千门的速度发展,实现与成都028大网的联网升位,城乡全部实现国内电话直拨。全市小水电装机容量13万多千瓦,人均用电量是全国人均用电量的3倍多,是全国基本电气化试点县(市)。铺设了天然气管道,能源供应充足,结构合理,是全国农村能源建设试点县市。有国家科研机构5所,集科工贸于一体的民办科研机构76家,涉及电子、机械、医药、化工、轻纺、食品、建筑建材等行业和农业、林业、水产等,有数十项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获国家发明一、二等奖和四川省科技成果一、二、三等奖。有四川农业大学都江堰校区、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成都东软职业技术学院、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都江教育、学院、成都大学分部、宁江职工大学等,有省属中专3所,成都市属中专1所、技工学校4所,普通中学40所,职业高中2所,小学230所,在校学生8.6万名。其中都江堰中学为省级重点高中,徐渡职业高中为全国重点职业高中。有各类卫生机构112个,医院35所,病床3000张,卫生技术人员3000多人,是全国牙防先进县(市)和初级卫生保健达标县(市),还消灭了血吸虫、地方性甲状腺肿、疟疾等地方性疾病。1995年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文化先进县(市)。保持了全国卫生城市称号。1949年后,曾先后5次制定市政建设规划。1978以来,先后投资20多亿元,建设了共27平方公里的新市区,形成了旧城区体现历史文化名城特色,新城区体现现代化城市风貌的城市建设格局。
⑺ 围绕“5G技术之争"所发生的“华为中兴事件"反应了什么样的国际政治和经济现实
其实不过是简单的商业竞争,只不过冠以了5G,就显得神秘了。例如,大豆技术含量不高吧?但也在中美之间足以展开激烈的政治斗争。即要想在国际上成为强者,任何时候都需要面对激烈的甚至“卑劣的”竞争。
⑻ 弘治中兴的经济
实征册制 经济方面的第一个改革就是征收制度。明朝开国以来,赋税征收的一个难题就是欠税的太多。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来自明朝的一个福利政策:如果一个地区出现欠税,那么欠到第二年,就可以酌情打折,甚至大大减免。当初定下这个政策是为了回顾百姓。
但是到了后来,贪官污吏从中作梗,能交上税的,故意拖欠不交,到了第二年可以申请打折和减免,免出的这部分都被贪官拿走了。面对这种局面,明孝宗实施实征册制。
实征制度就是计划手册,每年秋粮征收,地方上八月出预算九月造花户实征册,填写通知单,十一月起开始征粮,十二月征收结束。对照实征册一分出入,只好等着追责。
这样一来,贪官的漏洞就被堵上了,以往那种钻空子的发财招数,彻底没用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也大大增加。 开中法 让明朝财政好转的还有另一个改革:开中法。
开中法是明朝初期建立的旧制度,主要是商人们只要在边境屯田,给国家输入粮食,就可以换取食盐贸易资格,即“盐引”。这个办法长期以来,即充实了边境粮食储备,又活跃了经济。
但是到了明中期,由于土地兼并严重,外加粮食价格和食盐价格的比价早已改变,正规的商人拿粮食换食盐,成本已经亏损了。外交腐败加剧,盐引流失,不法商贩反而大肆利用盐引,谋取暴利。这样一来,愿意送粮的商人越来越少,食盐业更混乱不堪。
弘治五年(1492年)起,在户部尚书叶琪的主持下,明朝又重新调整开中法。最大的改变就是:商人如果要拿盐引,不必再辛苦的运量,只要按照比价缴纳白银就好。这样一来,利润也变,原先输送粮食,成本本身就高,这下换成白银,成本大减,食盐贸易利润大涨,商人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争相前来送钱。如果折合成货币收入的话,开中法这一项收益,弘治年间每年是之前永乐年间的八倍。 明代历朝国家赋税收入,洪武、永乐、宣德三朝为高峰。正统中,由于将江南重赋官田改依民田起科,赋税收入锐减至二千六百余万石。从此以后,景泰、天顺、成化始终徘徊于二千五百万至二千六百万石之间,而弘治朝却增至二千七百万石,成为明中叶赋入高峰。其实这不仅是赋税的增加,人口也一直在比较稳定地增长,从弘治元年(1488)至弘治八年(1495),人户由9113630户增至10100279户,至十四年(1501)更增至10408831户,十七年(1504)达10508935户,口数则由元年的50207934口,增至十七年的60105835口。
但是,从《明孝宗实录》中看到这明显的阶梯状的增长数字时,不由产生一点疑问:像弘治朝这样一个灾害颇多的时期,在生产与人口增殖上却表现得如此稳定繁荣,甚至包括黄河水患及数年的治理,居然并未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这不能不感到疑惑。主要原因事实上造成这种“弘治现象”有两个原因:一是社会的稳定。弘治年间除河套、哈密等地区与少数民族有小规模军事冲突外,全国主要地区均无大的动乱。二是大规模的水利工程起到了以工代赈的作用。从弘治二年(1489)至弘治八年(1495),以治黄为主,兼及苏、松水利,先后用民工近六十万人,历时六七年。调动力量固然很大,在一定程度上也解决了灾区人户的失业与救济。
弘治八年水利工程告竣后,弘治九年的赋税米麦合计增至二千八百八十四万余石,较前增加一百余万石。这个数字已经接近明初洪武朝的平均岁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