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武汉城市圈经济发展

武汉城市圈经济发展

发布时间:2020-12-10 03:47:23

❶ 武汉城市圈的分工机制

首先要确立中心城市的定位。当前的新一轮经济增长是以住宅、汽车、通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龙头,拉动钢铁、机械、建材、化工等中间行业,然后再拉动电力、煤炭、石油等基础性行业。这种增长格局正好覆盖了武汉市的所有主导行业,可以说武汉工业的发展正逢其时。要充分发挥武汉市作为圈域经济增长极的乘数效应、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采取集群方式优先发展以汽车制造为主体的产业链长、辐射面宽、带动作用大的现代制造业和以冶金、石化、建材为主的对城市圈经济有较大支撑作用的基础性行业,利用教育、科技、人才优势发展以光纤、光电子设备、通信设备、计算机、医药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行业。最终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现代制造业行业群、基础行业群和高新技术行业群。
“1+8”产业分工◆武汉市:作为城市圈的龙头,发挥其区位、交通、科教、人才及产业基础等方面比较优势,建成为中部崛起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技术产业的研究及产业化基地,以金融、物流、现代商贸、信息、科教、旅游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基地。◆黄石、鄂州:依托邻近武汉、沿长江和高速公路与铁路的区位及交通优势,重点建成以冶金(钢铁、有色金属)、能源、建材为主的原材料生产基地,与武汉东湖开发区高新产业对接、互补,积极发展生物医药、金属深加工、汽车零部件、专用机械及港口物流业。◆孝感及仙桃、潜江、天门:发挥连接武汉、宜昌、襄阳“金三角”的区位交通优势,重点建成为优势粮、棉、油、畜牧、水产品生产及加工基地,纺织服装工业、以盐化工和石油化工为主的化学工业、汽车零部件、医药、专用机械和生活用纸生产基地。◆咸宁、浠水: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建立绿色农、林、水产品及特色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轻纺、机电、中医药等生产基地,以及面向武汉市及城市圈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基地。 在构建武汉城市圈的战略视野上应具备开放性和远瞻性,可从三各层面逐步扩展武汉城市圈工业与域外经济的融合面。
一是省内融合。建立和形成以武汉为中心,以襄樊和宜昌为副中心,以及黄石、十堰、荆州等六个大城市为支撑,以县域经济为基础,竞相发展、互相促进的区域经济格局。把襄樊建成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和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把宜昌建成世界水电旅游名城和中国最大磷化工生产基地,使两市分别成为秦巴经济走廊和辐射鄂西南、连接渝东地区的中心城市。支持荆州加快发展轻纺和汽车零部件产业,荆门壮大延伸石化产业链,十堰建成中国重要的商用车生产基地,随州加快发展专用车及汽车零部件和高新技术产业。
二是国内融合。首先是与中部融合,中部正在出现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城市群,与中部城市群融合发展,形成一个更大的经济圈,不仅可以拓展武汉城市圈的发展空间,更能提升中部地区的发展水平。其次是参与国内经济竞争,在构建武汉城市圈的战略视野上,应该眼睛向东和向南,承接来自长三角、珠三角的经济辐射和产业梯度转移。
三是国际融合。在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时代,积极参与世界经济的分工协作,是提高武汉城市圈工业品位,实现高起点跨越式发展的有效方式。 随着水陆空的投入加大,城市圈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在公路方面,将建成以武汉市大外环和环城市圈高速路构成的“两环”,以及由13条以武汉为中心的高速公路和快速路构成的公路主骨架网,形成以武汉为中心,通往城市圈8市市区的“1小时交通圈”。并在城市圈形成仙(桃)潜(江)天(门)、浠(水)鄂(州)黄(石)两个主要的区际环网,并与武汉外环高速连成一体。武汉“出城难”也将逐步化解,武汉将完善出口通道的建设,加快内环到中环和中环到外环的通道建设,实现武汉区域任一点20分钟内到达武汉外环。
计划到2017年,先后建设武汉至黄石、鄂州、浠水、咸宁、孝感、仙桃、潜江、天门等城市的城际铁路专用线,形成城市圈轨道交通网。2013年将率先开通武黄城际、武咸城际、武冈城际,汉孝城际。在民航方面,将加速完成天河机场扩建及配套工程,使之成为华中地区最大国际航空港,而圈内主要城市到天河机场的快速通道的建设,使圈内城市到天河机场都有捷径;水运网则以长江、汉江及其支流组成,打造武汉长江航运中心 。 2008年9月27日上午,湖北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已获国务院批复。湖北省省长李鸿忠说,这标志着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对湖北的改革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总体方案》确定改革试验的总体目标是: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创新体制机制,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把武汉城市圈建设成为全国宜居的生态城市圈,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现代服务业中心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成为与沿海三大城市群相呼应、与周边城市群相对接的充满活力的区域性经济中心,成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的典型示范区。
到2012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3%,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10%、12%,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99%以上,主要河流、湖泊水库III类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90%,主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要求,优良天数达到310天以上。服务业比重增加3个百分点以上,城镇化率达到55%以上。
国务院在批复中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积极支持武汉城市圈开展有关专项改革,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相关的改革事项,要优先放在武汉城市圈先行先试。并希望武汉城市圈为全国深化体制改革、推动科学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提供经验和示范。
湖北省政府表示,在当前全国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之时,《总体方案》得到批复恰逢其时。湖北省将以此为抓手,细化“两型社会”建设的专项措施,加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试验,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以实际行动落实科学发展观。 近几年,随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城市圈建设已经成为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强劲动力和有效方式,其发展问题已经引起政府和经济界的普遍关注。经济一体化的城市圈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2002年6月,在湖北省八次党代会上,省委、省政府适时提出了建设武汉城市圈的重要发展战略,并要求充分发挥武汉市的龙头作用,通过城市经济圈建设拉动全省经济快速发展。在随后历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都将加快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预期目标。建设武汉城市圈,促进城市规模结构合理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开启推动湖北经济发展的动力引擎,不仅能使湖北的发展始终走在中西部的前列,而且对于湖北实现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意义重大。
武汉城市圈,是指武汉及其周边100公里范围以内的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潜江、天门8市,又称“1+8”。该圈域占全省33%的土地和51.6%的人口,城市密集度较高,经济基础较好,环境及自然条件优越,是湖北省乃至长江中游最大的城市圈域。2004年,武汉城市圈贡献了全省59.4%的GDP,65.3%的财政收入,吸纳63.4%的投资,承载62.5%的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是湖北经济实力最强的核心区域。
虽然历经谋划、联姻、分工、定型、起步和发展,武汉城市圈经济迅速成长,综合实力明显提升,但与全国其它城市圈相比,武汉城市圈无论在城市群规模、中心城市规模、城镇体系、城际联系、产业发展、吸引力以及可持续性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

❷ 武汉这个城市怎么样请从经济,发展等角度谈谈,谢谢武昌怎么样

武汉的经济发展潜力很大,这几年的发展速度也不错。今年上半年的GDP过了1800亿,中西部第二,全国12,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5.6%(仅供参考)
武昌是武汉传统的科教区,有大量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现在武汉光谷也在武昌,是武汉经济发展的战略支撑点。
武汉也是一座很市民化的城市,很有特点,但这也是一个软肋,武汉市民的素质和沿海一些城市相比还有一定距离,在最近的一个15个副省级城市的居民素质的排名中仅列倒数第3,仅高于南京、济南
武汉的经济地位是由它的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的,所以它的交通地位也很高。
另外,武汉的医疗水平也很高,同济、协和、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武大中南等等都很不错。

❸ 武汉经济圈的旅游业发展

武汉樱花开花在即,广州市场也提早被搅热。昨日,武汉市旅游局赴广州参加国际旅游展览会,首次以新花城形象,向世界游客推出“五朵金花”主题旅游产品。广交会现场,武汉展区被打扮成樱花的造型,黄鹤楼、东湖磨山、欢乐谷、木兰景区等景点点缀其间,向游客们推出 “寒梅傲雪一日游”、“浪漫樱花一日游”、“木兰故里,休闲黄陂·杜鹃花海二日游”等线路。针对广州游客最感兴趣的樱花和最关注的赏花交通问题,推出“逛汉街、游东湖坐游船、赏樱花”水上赏樱线路,既能避免陆上交通的拥挤,又能欣赏到楚河汉街的美景。武汉广州两地多家旅游社签订了“美丽江城新干线、武汉新花城之旅”客源互动协议。武汉旅游景区和企业推出系列门票折扣或优惠政策,如广东高铁游客凭本人身份证和高铁票游玩磨山樱园,可享受门票8折优惠。1月,武汉提出建设武汉新花城的战略目标,主推梅花、樱花、杜鹃花、牡丹花、荷花等“五朵金花”旅游主题产品,正式打响“武汉新花城”宣传口号。
旅游推介会上,湖北旅游部门还向河北游客推出了4条精品高铁深度游旅游线路:环武汉都市高铁体验之旅(4日游),可游览孝感董永公园、武汉黄鹤楼、咸宁赤壁大战古战场;长江三峡·神农架之旅(4日游),可游览三峡大坝,巴东神农溪,神农架,清江画廊;以武汉为中心延伸的世界遗产·三国文化之旅(4日游),可游览道教圣地武当山,荆州古城;以武汉为中心向外延伸的恩施风情之旅(4日游),可游览世界特级溶洞—腾龙洞、恩施大峡谷、梭布垭石林。

❹ (22分)读下左图(武汉城市圈与长株潭一体化经济发展空间分布简图)和右图(武汉部份大学分布示意图)及


(1)位于汉江与长江干流交汇处,具有三个方向的水运优势;(2分)地处江汉平原,地势平坦,水源充足;(2分)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2分)京广铁路、高速公路、长江水运等水陆交通便利;(2分)武汉市是湖北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2分)
(2)(6分)
(3)高校的技术与人才集聚,促进了武汉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过百万学生集中在武汉市,)增加城市人口数量,扩大城市规模;促进城市消费,拉动了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6分)

❺ 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发展经济有利的自然条件有哪些

中新网12月16日电 综合消息,12月14日,中国国家发改委以发改经体[2007]3428号文件下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批准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的通知》。《通知》指出,经报请国务院同意,批准长沙、株洲、湘潭(简称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

乞力马扎罗雪顶可能10年内融化,“赤道雪山”奇观将与人类告别…
成都醉驾案疑犯被改判为无期

[孙伟铭父亲称判决不公拟上诉][更多]
·新疆发布公告依法打击针刺犯罪活动
·加拿大部长称希望赖昌星能考虑自愿返华
·印媒再次宣称中国士兵"入侵印度领土"
·山西致277人死溃坝事故现场将建警示广场
·河南平顶山矿难已造成44人死35人失踪
·推广 | 注意!资金正在流向以下板块!

独家:历史学家眼中60年中国
[日军国主义不会复活][中国民族自信心重建]
·深度 | “快女”粉丝江湖的“无间道”
·军事 | 美军将解放军列为假想敌
·博客 | “砖家”点评快女 赌城结婚的明星
·互动 | 真实记录一个农民工的北漂生活
·推广 | 中信信用卡免费申请 即获QQ会员

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是中国重工业和制造业集中的老工业基地。

《通知》要求,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综合配套改革要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从各自实际出发,根据资源节约型和环境保护型社会建设的要求,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改革,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大胆创新,尽快形成有利于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切实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模式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新路,为推动全国体制改革、实现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

国家发改委要求湖北与湖南两省抓紧制订实施方案,并尽快将方案报送国家发改委,经国务院批准后实施。

武汉城市圈是指以武汉为圆心,周边100公里范围内的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潜江、天门等8个城市构成的区域经济联合体。面积不到全省三分之一的武汉城市圈,集中了湖北省一半的人口、六成以上的GDP总量,不仅是湖北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也是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统计显示,武汉城市圈已成为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快速增长极,对全省经济发展的“龙头”作用初步显现。2006年武汉城市圈实现生产总值达到4598.94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占全省生产总值的61.3%。

长株潭城市群位于湖南省东北部,包括长沙、株洲、湘潭三市。面积2.8万平方公里,2006年人口1300万,经济总量2818亿元,分别占湖南全省的13.3%、19.2%、37.6%,是湖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长株潭城市群是京广经济带、泛珠三角经济区、长江经济带的接合部,区位和交通条件优越。

有学者分析指出,继东部的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和西部的重庆市、成都市开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后,国务院这次选择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开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体现出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快中部发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决心,也意味着中国改革和发展总体布局的形成。与深圳、珠海等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初设立的老特区相比,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试验目的是在现阶段有节奏地通过试验,探索完善市场经济健康协调发展的前进道路。

❻ 孝感作为武汉城市圈的一部分 其自然·地理和经济条件及发展优势有哪些

交通吧,京广线和107国道和京珠高速都穿过,不过区位优势都被武汉占了,孝感只能依靠武汉发展孝感的优势是农业以及紧挨武汉,可以作为武汉的卫星城,目前的武汉很多项目都迁到了孝感,对孝感的发展很大的帮助

❼ 武汉八+1城市圈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武汉1+8城市经济圈比翼齐飞

建设年的武汉城市圈,已成为一片活力四射的热土。2005年,圈内人均生产总值是全省的1.2倍,消费品零售总额、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占一半以上,外贸进出口额占2/3。城市圈对全省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已成为引领湖北发展的“火车头”。

企业主导

圈内产业布局大洗牌

武汉的中小化工、服装企业等搬迁到周边城市,周边城市的企业总部迁往武汉,武汉企业参与周边城市企业的改组改造,或到周边城市投资建立生产基地……圈内城市以“政府引导、企业主导”为原则,正在进行一场规模空前的产业布局大洗牌。

在孝感汉正服装城,一批厂房已拔地而起,交易大厅、展示大厅、商业一条街已初具雏形,先期进驻的企业已开工生产。服装城总经理李文甫说,我们的初衷是为武汉汉正街6000多家服装企业外迁提供基地。一期工程占地300亩,已有30多家企业进驻,其中27家来自汉正街。

随着圈内产业融合步伐的加快,城市圈产业格局呈现出专业化、规模化、集群化趋势。武钢与鄂钢重组成立了武钢集团鄂州钢铁公司,投资20亿元的球团厂项目一期建设进展顺利;武烟集团通过收购周边城市的烟厂,规模达到年产120万箱;武汉青江化工收购潜江化工总厂……随着武汉向圈内各市投资的增多,一些地方优势产业迅速发展,已具有产业集群的规模。

与此同时,武汉的集聚效应也日益增强,周边八市一批企业的总部或营销总部搬到武汉。国内最大的蛋品生产企业——湖北神丹健康食品有限公司将其总部、研发中心、销售中心从孝感搬到了武汉;仙桃的丽花丝宝“定都”武汉,并在武汉经济开发区建立了基地;孝感的三江航天集团也悄悄“迁都”武汉……

市场对接

区域经济走向一体化

与以往的“地方割据”不同,城市圈在打破地方封锁、建立彼此开放市场方面如今有了一些新变化。

拆“篱笆”、拔“卡子”,使商品在城市圈内货畅其流。在离武汉较近的孝感、鄂州等地农村,可以看到以大武汉为依托的“餐桌经济”的一片繁荣景象。孝感市发改委副主任孙斌昌说,设“篱笆”阻碍外地商品进入,过去在各地时有发生。以前孝感农产品进武汉超市,一种产品要交10万元进场费。这两年城市圈实行农产品“零门槛”进超市,不收进场费,而且通过推行“农超对接”省去了中介环节,水产品、蔬菜等从田间地头直接进超市,效率、效益大大提高。不少农民凭借种菜、养鱼或营销、贩运,发家致富。

在仙桃市的武汉中百连锁超市前,进进出出的购物人流如织,生意十分红火。仙桃市发改委副主任陈彦平说,当初武汉中百连锁超市开张前,市里几个部门都收到来信,指责他们“引狼入室”。几年过去了,本地商业并没有垮掉,排头兵商城大厦的营业额反而连年增长。

通过推动旅游市场的对接,圈内旅游经济也日趋一体化。据旅游部门介绍,与商品贸易一样,旅游市场以前也存在着封锁现象,一些地方规定对方的旅游车不能直接开到自己的景点。现在,城市圈内已形成共识:旅游资源整体规划,合理开发利用。黄冈通过与武汉旅游部门合作,每年从武汉输送来的游客达15万人次。今年“十一”黄金周,孝感等地的游客70%来自武汉。

城市圈对产权、科技、人才市场也实行对接。圈内部分城市已按监管机构、信息发布、交易规则、审核鉴证、收费标准“五统一”的原则,整合了产权交易市场。另外,圈内各市已建立武汉人才市场分市场,正着手建立一体化的区域人才和劳动力市场。

科学规划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圈内一些城市的负责人谈到,城市圈的融合并非“平静无波”,一些地方在此过程中也经历过“阵痛”。被称为“武汉后花园”的孝感市,就曾有两派意见针锋相对:一种要依托武汉求发展,为此还专门成立了依托武汉办公室;另一种认为武汉会像“磁铁”一样将资金、人才等吸走,依托武汉只会受“剥削”。

孙斌昌说,实践证明,以开放的姿态融入城市圈,依托大武汉,发挥好自身资源优势和产业承接作用,是正确的选择。以投资为例,去年武汉到孝感的投资为16亿元。今年,随着城市圈的建设,落户孝感的武汉企业已有91家,投资达37亿元。

今年7月,《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在北京通过了专家评审。湖北省社科院研究员陈文科说,总体规划打破传统体制下的行政经济框架,结合圈内各城市的基础和比较优势,对城市圈的综合发展进行统一规划,从推动城市圈产业布局、区域市场、基础设施、城乡发展、生态建设“五个一体化”方面做了详细设计。

采访中,不少人将“1+8武汉城市圈”的九个城市戏称为湖北的九个“头”,认为这些“头”切不可再出现“互啄互伤”的情况,应在城市圈总体规划的统领下,统筹考虑圈内资源和条件,互动互补,齐头并进。

❽ 为了促进区域经济更加协调发展,国家在我国多个地区实行经济区跨越式发展改革.上海浦东新区、武汉城市圈

(1)数字①所在省级行政单位是 四川省,②所示河流是 长江,③所示山脉是巫山.
(2)500吨粗铜从重庆运到上海,最经济的运输方式是河运.
(3)三个试验区气候都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该气候类型的主要特征是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4)四川盆地、湖南省、长江三角洲三个地区比较,工业城市最密集的是 长江三角洲.促进该地区工业发展的交通运输方式有铁路、公路、河运、海运、航空;
(5)我国对外辐射带动能力最强的城市是 上海.该城市在发挥对外辐射带动能力上的有利条件是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城市,经济实力最强、处于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最大的商业中心、最大的海港、位于长江入海口和我国南北海上航线的中间位置、重要的金融中心、拥有浦东国家级经济开发区..
故答案为:(1)四川省;长江;巫山;
(2)河运;
(3)亚热带季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4)长江三角洲;铁路运输、河运、海运;
(5)上海;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城市,经济实力最强、处于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最大的商业中心、最大的海港、位于长江入海口和我国南北海上航线的中间位置、重要的金融中心、拥有浦东国家级经济开发区.

❾ 论述武汉市在武汉城市圈中的作用,以及武汉市在城市圈经济发展的作用以及对城市圈其他城市有何影响

武汉城市圈是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改革配套实验区(即“两型社会”专),以湖属北省省会武汉市为城市圈中心城市,湖北省第二大城市黄石市为城市圈副中心城市,湖北9市(武汉、黄石、咸宁、黄冈、孝感、鄂州、仙桃、天门、潜江)政府部门主动拆除市场壁垒,搭建合作平台。工商、人事、教育等部门承诺在市场准入、人才流动、子女入学、居民就业等方面,建立一体化的政策框架,提高城市圈的整体竞争力。 洪湖市、京山县、广水市作为观察员先后加入武汉城市圈,三县市将比照城市圈成员单位享受相关政策待遇,参加省推进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试验领导小组会议,及武汉城市圈有关协作互动等活动

❿ 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包括哪些城市

长江中游城市群即“中三角”,是以武汉、长沙、南昌为中心城市,以武汉城市圈、环洞庭湖经济圈、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经济圈等中部经济发展地区,以浙赣线、长江中游交通走廊为主轴,呼应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打造的国家规划重点地区和全国区域发展新的增长极。
“中三角”包括湖北武汉城市圈(武汉、黄石、黄冈、鄂州、孝感、咸宁、仙桃、天门、潜江);襄荆荆宜城市带(宜昌、襄阳、荆州、荆门);[4] 湖南环长株潭城市群(长沙、岳阳、常德、益阳、株洲、湘潭、衡阳、娄底)和江西环鄱阳湖城市群(南昌、九江、景德镇、鹰潭、上饶、新余、抚州、宜春、吉安)。

与武汉城市圈经济发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
© Arrange www.ahjjxxzx.com 2010-2020
温馨提示:资料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