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中国古代自然经济发展

中国古代自然经济发展

发布时间:2020-12-10 01:05:28

⑴ 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形成的条件有哪些

小农经济的形成条件:铁犁牛耕的出现和逐步普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小农经济得以发展的原因 :
1、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逐渐普及;
2、农民不同程度地有一定土地、农具、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
3、为了求得生存,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4、历代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

小农经济的特点:
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小农经济以家庭为单位,完全或主要依靠家庭成员的劳动,独立经营的小规模农业,以满足自身需要为主的个体经济。又称个体农民经济。
小农经济有的以自有土地经营,有的以租人土地经营,也有的兼有这两种情况。在现代发达的西方国家,以家庭为单位从事小规模经营的农业依然存在,但是其中的劳动者已不是孤立的生产者,而是在资本控制下承担着社会总劳动中一部分劳动的生产者,从事高度专业化、商品化的生产。
在中国,小农经济存在了几千年。1949年后,经过农业合作化,小农经济已被改造为集体所有制的合作经济。1978年以后,形成集体统一经营与农户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⑵ 中国古代自然经济完全瓦解是在什么时候

在中国,经过2000余年的发展,自然经济在清朝中期依然具有绝对的统治优势,但它排回斥除此之外的其他经济形态答的发展,成为制约生产力发展的因素。随著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自然经济将逐步解体,但很难完全退出历史舞台,在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农村,自然经济依然具有相当的发展,这也是农村地区出现农业、农民、农村之间相互制约(三农问题)致使经济不发达现象的根源之一。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依靠侵略所取得的特权和机器产品质优价廉的优势,大量倾销商品,输华商品比战前增加了3.5倍,其中棉纺织品占到70%。“衣被天下”的东南沿海的一些专以纺织为业的乡村受到很大冲击,“松江布市消减大半”,家庭手工棉纺织业的逐渐破产,造成织与耕的分离,这是封建自然经济解体的重要标志。新中国成立后,由于三大改造,使小农经济彻底结束。——常识经济篇。

⑶ 中国古代为何未完成从小农经济到资本主义发展的历程

首先从制度上来说中国是封建主义制度。而封建制度的基础是封建土地所有制地主。占回有土地。农民只有给地答主当佃户。发展资本主义需要广阔的商品市场和大量的自由廉价劳动力。中国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而且小农经济是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国内缺乏相应的市场。

⑷ 简述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发展受到哪些条件的制约

生产规模狭小,生产资料有限
本身小农经济不单单是一种经济模式,而是一种自给专自足的小农经济思想属在禁锢着人们 禁锢着经济的发展
封建王朝往往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意征收赋税,兼并土地;封建官吏也打着朝廷的幌子,利用兼并土地、提高折收比例等手段任意盘剥农民,从而造成农民贫困和脆弱。之所以会如此,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像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下缺少对朝廷权力的制约。故在中国古代社会,根本不可能出现像欧洲那样的富裕农民阶层。

⑸ 中国古代自然经济特点、发展

精耕细作、靠天吃饭、有田土就是理、就是王。为什么大家都说河南人有心眼,内就是因为他们那里有可容耕地,出粮食。辛辛苦苦种出的粮食还要防着被人抢去。所以他们经历的多了,吃亏吃的多了,他们就长记性了,心眼就多了。还是那句话,不经磨难,不成佛!哈哈

⑹ 小农经济如何阻碍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

小农经济具有封闭的特点,这个问题直接影响了近代中国工业化时期劳动版力的问题。一.农民经权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二.自给自足,生产经营模式老套,老旧,技术难以革新三.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薄弱。
谢谢
望采纳

⑺ 我国古代的自然经济的产生,发展过程和影响

(1)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大增,富强起来,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2)贞观之治或开元盛世。(3)经济重心南移(或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北方人口南迁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经验和生产技术;南方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南方有利的自然环境;统治者有利的经济发展政策。(4)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使中国在世界上落伍;不能抵挡殖民势力的侵略。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一可知,这是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之一。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③根据军功大小授于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④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2)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顶峰时期,唐太宗时期出现贞观之治,唐玄宗时期出现了开元盛世。(3)材料三讲到了北宋时期经济的发展,国家粮食、财政收入很大程度都依赖南方,说明了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起原因包括社会因素、如北方战乱,南方相对稳定;自然因素,如土地肥沃、适合农作物的生长等等。还有人口的内迁带来先进技术和生产经验等等。(4)根据材料四。商品出口、港口、航船等等在清朝都有严格限制。说明了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最终导致了落后。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本题从涉及的材料多,内容广、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并且依赖这些知识来解答相关问题。这类题目需要学生在平常学习中不断积累知识才能解答。

⑻ 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出现的时间,原因,评价

1)存在时间:
①出现:春秋战国以后
②解体:鸦片战争以后外国廉价商品大量涌入,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小农经济开始。
(2)产生的条件
①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铁犁牛耕的普及,工具的改进,生产技术的提高。
②私有土地的出现,农民不同程度地拥有一定土地、农具、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
③为了求得生存,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④历代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
(3)小农经济的特点:
①分散性: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
②封闭性: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除盐铁外,一般不外求。
③落后性:小农经济的狭小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
④脆弱性: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统治者的过分剥削和压榨,天灾战乱都容易导致破产。
⑤保守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
(4)评价小农经济:
(1)积极性:自耕农在没有天灾人祸的情况下,除盐铁外,可以自给自足,因此生活稳定,也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在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基本上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2)消极性: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封闭性、保守性等弱点,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造成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发展缓慢和封建社会长期延续,成为近代以来阻碍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
求采纳。。谢谢

⑼ 概述中国古代封建经济的发展历程

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线索及其特征 中国的原始农业起源于黄河一长江流域,并首先在中原地区达到较高水平,南宋后经济重心南移。随着生产工具的进步,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发展到简单协作的耜耕农业;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出现与使用,以家庭为单位、农业与个体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基本定型,并在古代社会一直延续。明清之际虽然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但经济结构没有突破性进展。到了近代,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阻碍了新的生产关系的发展,成为束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在世界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官营手工业代表着当时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明中后期,在私营手工业里产生了雇佣关系,孕育了资本主义萌芽。早期商业发展繁荣,城市规模与功能不断扩大,汉唐之际的对外贸易繁荣。明清之际,封建经济全面繁荣,商业发展出现了新特点。但在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下,资本主义萌芽受到阻碍,也失去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没有跟上世界大潮流,中国经济逐渐落后。
古代经济发展的一般原因 在不同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虽不尽相同,但从整体上探析古代经济发展的共性因素,对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政策的因素。历代统治者制定的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土地政策、赋税政策,或者一定时期对统治政策进行调整的变法、改革。二是科技的推动。劳动人民改进工具,提高生产技术;兴修水利,免除水旱灾害;政府推广优良品种;历代总结生产经验的著作可以指导人们直接把先进的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三是人民群众辛勤劳动。各族人民互相融合,共同劳动,相互学习,提高生产技术。
各经济部门的地位、发展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以家庭为单位、农业与个体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基础。手工业与商业始终是农业的补充,其发展方向与规模一直被历代王朝控制着。在古代社会经济中,首先是农业的恢复和发展,在此基础上手工业发展起来,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城市、商业和对外贸易得到发展,而城市、商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农业、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在商品经济繁荣时期和商品经济繁荣的地方,货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并缓慢发展。
小农经济的发展原因、特点及其启示 铁农具的使用、牛耕的出现和普及,是以家庭为单位、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农耕模式出现的根本原因。在小农经济模式下,自耕农生产积极性高,同时由于人口膨胀和土地兼并,农民在土地上精耕细作、不断改进农具和耕作技术,从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成为古代农耕的一大特色。这一模式具有内部的稳定性、保守性和排他性,因其脆弱而对新经济因素产生本能的抵抗,既保障了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促进封建经济向前发展,又阻碍了商品交换与扩大再生产。手工业和商业是为满足人民日常生活和统治者奢侈享受而存在的。小农经济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的经济基础,自耕农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来源,为了巩固其经济基础、加强统治,各朝各代的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抑商政策。统治者通过发展农业、严格控制工商业发展,既维护了统治基础,又掌握了经济发展的命脉,这一政策把农业与工商业对立起来,阻碍了生产力的变革和商品流通,必然阻碍经济的发展。
无论是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的形成还是明清之际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都是生产力发展引起的生产关系的变革。明清之际,统治者坚持抑商政策,并推行闭关锁国政策和海禁政策,使得日益发展的商品经济受到限制,已产生的资本主义萌芽始终没有成长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经济。中国不但内部失去了经济的活力、失去了科技发展的动力,也逐渐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终于日渐脱离了世界发展大势,陷于落后挨打的局面。

⑽ 我国古代自然经济的特点是什么

第一,自然经济是自给自足的经济。自然经济中社会劳动产品绝大多部分都是为了满足自回然经济单位内部的直答接生活需要而生产的,而不是为了出售和交换,即不是为了他人而生产的。即使生产者的劳动是为了他人而进行的,其劳动产品从生产者手中转让给把它作为使用价值使用的人手中,也不是通过商品交换的形式来实现的,而是直接的转让或索取。一种形式是通过生产单位内部的直接分配,如原始氏族部落共同体内部即是如此。另一种形式是少数人通过某种超经济的强制直接占有生产者的劳动产品,如奴隶主对奴隶生产的产品的占有、封建主对农奴所生产的产品的占有。个体农民家庭的生产,更是直接地为了满足家庭成员的消费需要。总之,自然经济是没有或很少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形式。

阅读全文

与中国古代自然经济发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