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对经济的影响

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对经济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12-10 00:31:37

㈠ 制定最低工资标准对产业经济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对我国最低工资制度经济效应的分析
基于国内外对最低工资的经济效应分析的基础上,笔者从整个宏观经济的角度对最低工资政策的利弊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
(一)最低工资制度的正效应
1.有利于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促进消费,带动经济发展
确立和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最低工资,就是保证和提高了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按照收入的高低消费群体可以划分为高、中、低三类。凯恩斯认为,收入越高其消费倾向越低,即高收入群体的消费倾向一般小于低收入群体的消费倾向。最低工资的受益人群,他们的消费欲望特别强烈,除了维持基本生活所需之外,提高他们的最低工资标准,也就是给他们提供了一定的消费空间。随着最低工资的逐年提高,将对这部分人群的生活状况有较大的改善,促进了他们的市场消费,拉动了内需,有利于带动经济的发展。同时,当市场对企业产品的需求增加时,市场的状况比较景气,也会导致企业扩大规模,从而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
2.有利于调节收入分配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调查显示,中国目前的基尼系数为0.48,已经超过国际公认的0.4的警戒线,进入了分配不公平区间。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中国:推动公平的经济增长》认为:今后中国将面临收入差距扩大的严峻挑战。如果目前城乡家庭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持续下去的话,中国的收入差距将会急剧扩大,基尼系数将会从1999年的0.437上升到2020年的0.474。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城市化水平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这些农民工从事的都是些工资低廉、劳动时间长、工作条件差、就业不稳定的职业,很容易被城市边缘化。很显然的结果是,这部分人群的收入较低,和其他城市人群的收入差距悬殊。而最低工资制度的实施,首先,就劳动力市场完善程度来说,我国农村转移劳动力市场无疑是一个典型的买方垄断市场。在这种买方垄断条件下实行最低工资,劳动者的工资和就业数量都会增加,农民的整体福利会得到改善。其次,从要素间替代关系来说,目前对农村转移劳动力的需求还缺乏弹性,这些劳动者的工资上升不会导致出现过快用资本或高技能劳动力来替代的现象,且要素替代弹性较低,因而农民非农就业收入会因最低工资保障而提高,由此可见,最低工资制度实施的直接结果就是增加农民收入,这显然有利于改善、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使社会各成员分享经济增长带来的成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最低工资标准的实质体现着劳动者的权利和价值问题。不像其他标准,这个标准涵盖的都是弱势群体,比如遍布在各个城市的农民工。他们在社会初次分配时就已经处在弱势地位,而在最基本的社会保障方面,他们多数也被排除在外。作为劳动者,他们的权利只能体现在微薄的工资上。就业形势严峻的现实决定了他们根本不具有与资方讨价还价的余地,在这样的一个薪酬体系中,国家制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就具有了一种尊重劳动者权利和价值的延伸意义。
3.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产业机构优化是指产业协调发展、产业总体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具体来说,产业结构优化是指产业之间的经济技术联系包括数量比例关系由不协调不断走向协调的合理化过程,产业结构由低层次不断向高层次演进的高度化过程。产业结构优化的实质是要实现资源在产业之间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促进产业经济协调、稳定、高效发展。对于一些规模较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来说,如果不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则企业招不到人;如果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则意味着企业的用工成本增加,利润减少。这就要求低效率低产值的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的出口加工转变为先进制造业,加大高科技产业的比重,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用人成本的增加,直接减少了劳动力对资本的简单替代,有利于企业的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
(二)最低工资制度的负效应
1.最低工资对就业的影响
(1)劳动力市场均衡工资的决定为了论证的方便,我们假设劳动力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完全剔除了市场经济中其他因素的影响在这个市场上,劳动力的供求双方都是现行市场工资率的接受者,而不是制定者。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的相互作用是决定实际工资水平和劳动就业量的唯一因素。在劳动力的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时,劳动力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此时的工资率为均衡工资率,而此时通过市场实现的就业就是均衡就业量。当工资率高于均衡率工资时,劳动力供给大于劳动力需求,存在劳动力过剩,与需求形成缺口,此时为劳动力的买方市场,劳动力的需求者对市场中劳动力的价格具有绝对的支配作用,他们会要求降低现有的工资水平,虽然劳动力供给方不愿意接受劳动力价格的下降,但是由于存在大量的劳动力供给,处于弱势地位的劳动者不得不接受。当工资率低于均衡工资率时,劳动力需求超过供给,存在劳动力短缺,劳动力供给方对于劳动力市场价格具有绝对的支配地位。他们会要求提高劳动力的市场价格,劳动力需求方为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而不得不接受这一价格水平。
(2)最低工资制度的对就业的影响
最低工资制度的实质是国家和政府用行政的手段干预工资水平,提高工资率,是政府干扰劳动力市场的一种方式。 在完全竞争性的劳要素市场.如果最低工资高于均衡工资,劳动力的供给会大于劳动力需求,企业愿意招的劳动者人数少于愿意就业的劳动者数量,社会将会出现失业劳动力的供给曲线S和劳动力的需求曲线D相交于点E,此时供需平衡,共同决定均衡工资W0,此时的均衡就业为L0。 如果政府实施了最低工资政策,确定了最低工资水平W1高于市场的均衡工资水平,那么此时整个社会的就业水平由劳动力的需求决定,均衡的就业为L1,它显然低于没有实施最低工资政策时的水平L0,此时减少的就业量为L0-L1,它取决于劳动力的需求弹性以及最低工资高于均衡市场工资的幅度。如果整个经济的就业水平呈上升趋势,那么这种就业的下降就表现为工人的替代或是解雇。当工资水平为W1,社会的劳动力供给L1′,因此会存在劳动力的超额供给,其超额供给量为L1′-L0,其大小取决于劳动力的供给弹性和工资的上涨幅度。 因此,高于均衡工资的最低工资政策,对于整个劳动力市场来说,将会带来的失业量是L1′-L1。
2.最低工资制度对整个社会成员福利的影响
一方面,作为劳动力市场上的劳动力的消费者的厂商,当价格由W最低提高到政府规定的工资时,那些接受政府的工资率的厂商,其消费者剩余减少了图2中的A区域。那些因工资率提高,选择不接受,而选择减少就业量的厂商,其损失为图2中的B区域,所以消费者剩余总的变化为
3.最低工资制度对低技能劳动者的影响
市场中的劳动力根据其知识背景和技术水平的高低,可以分为初级劳动者、中级劳动者和高级劳动者。对于那些中高级劳动者来说,他们的工资主要是由市场的供求决定,最低工资制度对他们的影响不是很大。而对于那些低层次的非熟练劳动者来说,最低工资标准表面是提高了他们的福利。但是隐性的结果是,工资福利的提高的直接结果是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企业的利润减少,企业很可能会减少对劳动者的需求,转而用机器设备替代工人;或者雇佣高技能的中高级劳动者,这样这些低层次的非熟练劳动者就面临着失业。
从长期来看,最低工资制度会阻碍低技能劳动者人力资本的增长。对那些因实行最低工资标准而失业的工人来说,等于关闭了通过工作实践来提高劳动技能水平的大门,由于这部分劳动者本来就生活在贫困之中,不太可能有能力去参加职业培训、学习等活动来提高自己的劳动技能。因此,最低工资制度会阻碍这部分劳动者的人力资本投资和增长。有调查显示,随着失业时间的延长,再就业的机会会变小。因此,从长期来看,最低工资制度对低技能劳动者的失业长期化趋向会产生催化作用。我国的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如珠三角和长三角都陆续出现了“民工荒”的现象。可能这一现象有更为深刻的社会原因,但是最低工资制度对低技能劳动者人力资本增长产生的阻碍作用,无疑也会对此雪上加霜。

㈡ 请你运用已学过的经济学知识,分别分析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对生产,消费有什么影响

意味着生产要素成本提高

㈢ 在经济学中为什么说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会增加失业率拜托各位大神

最低工资标准的上调是安省政府在制造业下滑之际实施的每年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的内第一步,安省政府计容划在2009年将最低工资标椎提高到9.5元,2010年将继续提高到10.25元。目前,安省经济已经出现衰退迹象。二月份,制造业工作损失达2万份。安省政府也表示安省经济增长可能低于预期。多伦多道明银行本月把安省的经济增长力排在了所有省份的之后。 最近在《Instrial Relations》期刊上发表最低工资研究的多伦多大学经济学家和管理学教授Michele Campolieti称,最低工资每年提高10%,就业岗位就会减少1%到3%。根据他的研究,安省经济发展速度减缓已经暴露出很多问题,失业率的增加在将来似乎是难以避免的。 Community Social Planning Council of Toronto高级助理研究员Armine Yalnizyan表示,分析提高工资标准的影响要考虑到那些报酬达不到最低工资的人。一些劳工团体也表示,即使最低工资标准略有增加,但是仍然太底;工人们,尤其是一些少数族裔的移民,妇女,要做两到三份工才能维持生活。

㈣ 提高最低工资对劳动市场带来什么影响用经济学角度解答

(1)提高后如果仍然达不到均衡工资的水平,求大于供;
(2)达到均衡工资,供求内平衡;
(3)高于均容衡工资,供大于求。
由于消费者的劳动供给曲线是向后弯曲的,故最低工资越高,收入效应越大,消费者愿意提供的劳动时间也会越少。
从宏观分析,企业有一个利润最大化的就业量,使劳动的边际产品等于实际工资;当最低工资上升时,企业将进行裁员,减少工资支出,这是劳动市场出现失业。

㈤ 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用政治角度回答

增强社会稳定性
增加国家对国民的威望
增加国民对国家的信任

㈥ 求助~~关于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最低工资标准提高的可能影响那道题

印象中这个比较像抄微观经袭济学原理的题,标准答案不一定会用福利经济学那块的。我记得我很多年前刚学经济学的时候就碰到过类似的。

我那时候的标准答案是: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可能会扰乱劳动力市场,如果劳动市场均衡价格高于最低工资,那么没有影响;如果反之,最低工资高于劳动市场均衡价格,则可能加剧失业;在没有最低劳动时间规定或者缺乏劳动保护的国家,可能会让雇佣者人为增加受雇者的劳动时间或劳动强度。

暂时只给一个考试答案好了,这个问题无论是学术角度还是实际意义,都不是那么简单能说清楚的。

㈦ 设定最低工资会有哪些经济影响

最低工资是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的政策规定,可以稳定劳动力市场,促进经济发展。

㈧ 适度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有什么经济学意义

当工作职位数量小于工人数量时,结构性失业(在某些劳动市场上可获得的工作岗位数量回不足以使每答个想找工作的人都得到工作而引起的失业)就产生了。最低工资法是结构性失业的一个原因。最低工资法迫使工资高于均衡工资,这就引起劳动供给量大于劳动需求量,从而存在劳动过剩或失业。
虽然总失业中只有一小部分是由最低工资引起的,但对最低工资的分析指出了一般规律:如果工资高于均衡工资,就会导致失业。

㈨ 2010年初中国各地纷纷调高最低工资标准,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最低工资标准提高的可能影响

这个题是东复财11年专业课的题,你是制不是看错了,那个从什么什么角度分析是上一题结合经济增长理论分析计划生育的
这个最低工资标准应该想到最低限价
增加个人可支配收入,刺激消费投资,刺激总需求
储蓄也可能会增加
可应对不断上涨的通胀压力对民生的影响
cpi可能有上升压力,但cpi包括许多构成要素,工资只是一项,对cpi影响有限
再分析,可能造成劳动力供给增加,进而造成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
这也是我自己分析的,不知道对不对,你看看吧

㈩ 在经济学中为什么说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会增加失业率

最低工资标准的上抄调是安省政府在制造袭业下滑之际实施的每年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的第一步,安省政府计划在2009年将最低工资标椎提高到9.5元,2010年将继续提高到10.25元。目前,安省经济已经出现衰退迹象。二月份,制造业工作损失达2万份。安省政府也表示安省经济增长可能低于预期。多伦多道明银行本月把安省的经济增长力排在了所有省份的之后。

最近在《Instrial Relations》期刊上发表最低工资研究的多伦多大学经济学家和管理学教授Michele Campolieti称,最低工资每年提高10%,就业岗位就会减少1%到3%。根据他的研究,安省经济发展速度减缓已经暴露出很多问题,失业率的增加在将来似乎是难以避免的。

Community Social Planning Council of Toronto高级助理研究员Armine Yalnizyan表示,分析提高工资标准的影响要考虑到那些报酬达不到最低工资的人。一些劳工团体也表示,即使最低工资标准略有增加,但是仍然太底;工人们,尤其是一些少数族裔的移民,妇女,要做两到三份工才能维持生活。

阅读全文

与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对经济的影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