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1949年后中国经济成分的演变
(一) 1949年来至1952年:国营经济领导下的自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发展
(二) 1953年至1956年:所有制结构由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向单一公有制的过渡随着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基本完成,开展大规模建设的任务提上日程。
(三) 1957年至1978年:所有制结构单一化程度的不断强化1957年以后,在“左”的思想指导下,我国不断进行生产关系领域的变革,进一步强化了所有制结构的单一化程度。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作为整个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和核心,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革成为1978年以来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面。
(一) 1978年至1988年:公有制经济为主体,非公有制经济为补充的所有制格局的形成新时期以增量改革为基本特征,所谓增量,主要是指在原国有经济中逐步发展新的非国有的经济成分。
(二) 1989年至1997年:公有制为主体、
(三) 1998年至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㈡ 1919年至1949年,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优势地位的是:
1919年至1949年,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优势地位的是资本主义经济。1919年至1949年期间民族版资权本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蓬勃发展,尤其是到了后期官僚资本占统治地位。
中国当时的政治体制的变革改变了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加快了自然经济的解体,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促进了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和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和爱国精神,打击了君主专制和迷信,为民主改革和民主革命准备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2)1949年的经济发展扩展阅读:
1919年至1949年在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交错的复杂环境中举步维艰,曲折发展。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经济政策推动了近代化进程,但官僚资本的出现却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抗战时期,日本帝国主义侵华,严重阻碍了中国近代化。抗战胜利后,美国独占中国,中国近代化无从谈起。由于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不同步,又受到列强的干涉和顽固派的阻挠,也没有或很少顾及农民利益,所以其前进的过程十分艰难和缓慢,即使在引进外国先进技术方面,都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和许多弊端。
㈢ 1949年—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为了恢复和发展我国国民经济,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4分)扼要指出上述措
(1)主要措施: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稳定物价,统一财经;深化土改,发展农业生产,合理调整工商业,调动私营工商业者的积极性;精兵简政,工矿业实行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4分)
(2)共同特点:围绕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的目标而展开,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并举;有区别、有步骤。注意政策和策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3分) (3)基本原因:经济的极端落后和严峻的经济形势;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确定工作重心转移,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中央建立起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政治经济体制,起了强有力的领导作用;人民政府针对我国经济成分复杂的特点,实事求是,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为经济建设服务。(3分) ㈣ 从1949开始到现在中国发展的过程 新中国的70年,我们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 1、70年,我们创造了经济发展的伟大奇迹。 中国经济发展的伟大奇迹,植根于新中国前30年艰苦卓绝的探索,得益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抉择。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在不长的时间里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改革开放后,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全面展开,充分释放了中国经济的活力,创造了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罕见的中国速度。 201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900309亿元,经济总量首次站上90万亿元的历史新台阶,稳居世界第二位。 2、70年,我们创造了民生改善的伟大奇迹。 我们党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坚持让人民群众共享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成果。经过70年不懈努力,人民生活水平从解决温饱到实现总体小康,正在迈向全面小康。 1978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高达7.7亿人,到2018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已下降到1660万人。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力度之大、效果之彰,在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 中国还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覆盖人口最多的社会保障体系。 3、70年,我们创造了科技进步的伟大奇迹。 新中国70年,是创造科技进步奇迹的70年。在这70年中,我们形成了规模宏大的科技队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 多复变函数论、陆相成油理论、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等成就,高温超导、中微子物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纳米科技等基础科学突破,“两弹一星”、超级杂交水稻、高性能计算机等工程技术成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也为我国成为一个有世界影响的大国奠定了重要基础。 当前,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动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井喷式发展。古老的中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中踏浪前行。 4、70年,我们创造了制度创新的伟大奇迹。 一部新中国成长史,就是一部辉煌的制度创新史。在基础薄弱、人口众多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推进现代化事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全新创举,没有现成的教科书可供学习,没有成熟的发展模式可供模仿,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创新。 70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了制度创新的伟大探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了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构建起和谐的党际关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优势结合起来,“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开辟了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的崭新道路。 (4)1949年的经济发展扩展阅读 70载成就巨大 1994年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那一年,四川成都一所中学里,有个16岁的少年首次在微型计算机下完成了初等几何命题的全部证明。 后来,他有了一次成果汇报的机会,他做了很多准备,却只被问到一个简单的问题:你一分钟打多少字?回首当年,他说“恍然是一种启迪”。 故事里的少年,是全国政协委员、搜狗公司CEO王小川。王小川的经历,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事业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从1979年由王选主持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成功研制,到2005年王小川发明搜狗输入法,中文信息化进程中基础技术和应用技术的数次重大突破,夯实了实现科技强国的语言基础。 今天,人工智能时代到来,这一进程仍在加速。近两年,王小川带领他的团队先后推出了跨语言搜索、商用的机器同传系统、公开演示的中文唇语识别系统、AI合成主播。王小川告诉本报记者,现在,他们每天服务的中文语音请求超过5.4亿次。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信息产业取得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落后到赶超的历史性成就。”全国人大代表、浪潮集团董事长孙丕恕深有感触地说,今天,浪潮集团正为全国150多个省级、市级政府以及74万家企业提供云计算服务,造福3.2亿群众,连续5年政务云市场占有率第一; 积极发展工业互联网,推动企业上云,深化云ERP发展转型,以开源方式打造工业PaaS(平台即服务)平台,构建SaaS(软件即服务)生态;开创政府数据从共享、开放向授权运营升级的先河,100多个省市政府数据运营工作扎实推进;智慧城市等新兴业务快速发展。 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人大代表、西安工程大学校长高岭向记者说出了他自己的感受:“一是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1977年恢复高考,当时录取率很低,而到了2018年,高考实际录取率已达81.13%。 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很多学生因此受益。二是高素质人才显著增加,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高校毕业生仅有2.1万人;2018年则达到了820万,2019年预计达到834万。 三是教育在国家发展中地位和作用愈加明显,中国高等教育从支撑、服务社会发展,逐渐处于基础、支撑及引领地位,成为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中坚力量。” ㈤ 1949年——1976年中国经济制度变革的历史过程 1949年到1976年,中国是处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制度的建立,在这27年时间内里,中国初步建容立了独立自主的完整的工业体系,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的经济体制也初步建立,经济水平比解放前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到20世纪七十年代末,该经济体制僵化,同时闭关锁国,生产力水平低下,严重阻碍经济的发展,因此需要进行改革开放。 ㈥ 自1949年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有什么变化 一、从建国初到1956年后,由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局面向单一的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建立起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片面追求工业发展高速度。 原因:为了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照搬了苏联模式、中共缺乏经济建设经验,主观上急于求成等。 结果:这种体制在在建国初期对恢复国民经济,建设工业化起过积极作用,取得一定成效,但其弊端日益暴露,使企业失去活力。在农村则挫伤农民积极性,农业长期落后。 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由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从计划经济转变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在城市: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调整产业结构,改变管理模式,实行政企分开。 原因:客观分析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实际,正确总结建国以来经济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借鉴外国经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结果: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在城市增强了企业活力,工业得到发展,经济生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 (6)1949年的经济发展扩展阅读 一、中国经济模式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科学社会主义原则与当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走出一条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实践基础的新型发展道路。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尽量降低对我国经济的冲击,把影响降到最低,实现经济全面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中国模式”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存的经济模式为基础,实行双调控模式即国家调节为主导,市场调节为基础的双重调节模式。按照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断努力探索出来的一种成功的发展模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它最主要的成功经验就是坚持独立自主、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可持续发展。 ㈦ 1949年到1952年发生了哪一历史事件使中国经济发展迅速 开展国内经济恢复政策。 ㈧ 1949年到1979年我国在经济上取得了哪些成就
在完成了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后,我党立即开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并于1957年超额完成。1957年与1952年相比,工农业总产值增长68%,年均增长10.9%。国民收入增长53%,城乡居民平均消费水平增长23%。1959至1961年,由于各种原因,国民经济遭到了严重挫折。但在1962年中央提出调整方针后,在还清了苏联外债的同时,国民经济又很快实现了好转。尤其是毛泽东于1959年4月提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和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后,1962至1965年上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5.7%。并依靠自己的力量建立了石油工业基础,1965年原油产量达1131万吨,实现了石油自给。1965年国民总收入比1957年增长52.7%,职工平均工资比1962年增长10%,出现了周总理引以为豪的“市场繁荣、物价稳定”的大好局面。1966至1976年是“文化人革命”的十年动乱时期,党和人民经历了一场空前浩劫。由于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干扰破坏,我国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但是由于党和人民奋起抵制和斗争,不懈地艰苦奋斗,这十年间我国经济仍然有一定的增长。1976年与1966年相比,工农业总产值增长79%,年均增长7.1%;社会总产值增长77.4%,年均增长6.8%;国民收入总额增长53%,年均增长4。9%。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也有一定增长。钢增长23.5%,原煤增长91,7%,原油增长499%,发电量增长146%,化肥增长117.7%,塑料增长148.2%,棉花增长20.9%,粮食增长33.8%,油料增长61.6%。 ㈨ 中国1949年前后三年经济 1949年前国民党统抄治时期经济情袭况是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物价飞涨.买一袋面粉要用一袋子的法币才可以兑换,比较像现在的津巴布韦.1949年后共产党经济情况是百废待兴,没有完整的民族工业体系,许多普通机器都是从国外花宝贵的外汇换来的,比如说拖拉机和轮胎.农村缺乏大型的农耕机械,粮食产量长期处于低位运行,所以很多人吃不饱饭.同时依靠苏联的援助开始了第一个五年经济工业计划重建中国的工业体系,还要打击市场上的投机行为.与此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问沙漠要棉花(王震将军军垦搞经济),问雪原要石油(大庆石油),问热带雨林要橡胶(海南橡胶种植园)三大休养生息的经济建设大会战. 与1949年的经济发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