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表现:①国际经济方面: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加深(世界市场最终确立);(2分)跨国贸易和资本输出日益频繁,交通革命和通信革命缩小了人们的距离,人口迁徙和种族融合加速,国际分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4分,写出2点即可)
②国际政治方面:垄断资本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资本主义国家成为世界整体化的最大受益者。(2分,或答“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确立”也可给分)
③国际文化交流方面:全球性文化交流扩大。(2分)
(2)影响:①经济上,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民族工业迅速发展。
②政治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兴起,推翻君主专制,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
③文化上,启蒙思想对中国的影响逐步深化,新文化运动兴起和发展。
④社会方面,交通和通信的发展,社会习俗风尚的变革。
⑤国际关系上,中国被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8分,写出4点即可)
(3)特点:各国文学在保留民族特色的基础上,与其他地区的文学相融合;(2分)出现了特有的无产阶级文学作品。(2分)
作家及代表作:(印度)泰戈尔(1分)、《吉檀迦利》《戈拉》(1分,写出1项即可);(中国)鲁迅(1分)、《阿Q正传》《狂人日记》。(1分,写出1项即可)
I.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状况 (1)材料一反映
(1)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形成两大军事集团,最终版引发权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2)
(3)欧洲支离破碎;为摆脱美国、苏联等国的威胁;为缓和民族矛盾、防止战争悲剧重演;欧洲经济衰落。 (4)由战争走向联合。 |
J. (21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经济呈现明显的变化...
【答案】
(1)特点: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不断发展;由沿海向内地扩展;轻工业发展迅速。(3分)
成因: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鼓励发展工商业;“实业救国”思潮兴起;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由沿海深入内地;轻工业投资少、见效快等。(4分)
(2)特征:①中国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4分)
②现代化加快,进出口贸易的发展。(4分)
(3)经济上:经济上推动工业化;政治上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思想上形成思想解放潮流;生活习俗近代化等。(答出其中3点即可,6分)
【答案解析】试题分析:
(1)从材料一表格的数据可以看出,1895—1899年,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较大的发展;民族工业由沿海向内地扩展;轻工业发展迅速。联系这一时期国内外背景,分析这些特点的成因。
(2)分析材料二《甲午战争前后中国进出口商品种类比较》可知,这一时期中国进口的商品以直接消费资料、消费品原料和机器等为主,出口的商品主要是农产品和手工产品为主。一方面说明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中国已经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3)该问属于论述型的问题,考查学生分析和论证问题的能力。通过列举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贡献论证题干的观点。答题时要注意史论结合,论据充足、论证充分。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