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家族发展对地区经济的影响

家族发展对地区经济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12-09 13:27:27

㈠ “江村经济”中对于“家族”的研究和现代社会的区别

辈分是在中国家族内部用以区别长幼、规范血缘秩序的等级制度,儒家思想中的内人伦等级思想实容际上反映了这层关系的实质,……血缘关系就成了中国人伦理道德的基础。”中国的辈分制度是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是中国乡土社会人伦性的体现。
首先是江村传统观念思想浓厚, 封建思想占据了农民思想的主导地位。 接着是江村信贷体系不完善, 金融市场太不稳定, 以至于江村的合作社被迫关门等。 最后是人才的缺乏, 使很多有效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 最后导致浪费。 这些都是开弦弓村发展受阻的原因, 但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广大农村的问题。 从中国的国情来看, 个人认为, 要解决上述问题,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完善法律制度, 深入农村宣传法律知识, 打破传统观念, 让农民能真正的做到守法、 懂法、 用法。 二、 继续坚持计划生育制度, 宣扬男女平等。 三、 政府要实现宏观调控, 同时建立服务型政府, 完善信贷体系, 稳定金融市场。 四、实现“三下乡 ” 政策, 即科技、 文化、 知识下乡 。 五、 发展乡 镇企业, 引进外资,促进经济发展

㈡ 世界上有哪些对世界经济,财富、政治等有重大影响的秘密而古老家族

历史上,对世界经济财富增值有重大影响的古老家族实在太多。不过这里加了一个秘密,但是,如果完全是秘密的话,那我们也无法看到它的影响力。

在意大利有一个美第奇家族,创立于1434年,因为后继无人,1737年解体。

实际要罗列起,历史和当代的巨大的家族实在是数不胜数。就包括中国近代四大家族,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意义还有待研究。中国的历代王朝都和各个豪门家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如果要是写下来的话,我就要著作等身,稿费千万了!

㈢ 为什么说家族企业是影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因素

因而其存在有一抄定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应该说家族制经营在私营企业初创时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家族制经营管理模式促进根据欧美家族企业的兴衰而预言中国家族企业也将由盛而衰难免有武断之感。第二是特色论,即认为家族式组织管理模式是

㈣ 中国文化概论的考试题目:在现代市场经济与都市生活背景下,家族关系发生了哪些变化

家族关系发生了不能继承世袭制的做官,只能靠做生意来继承家产,而且我们要保持与经济的时代的共同进步 这样子更加可以理解吧!

㈤ 民国四大家族对当时中国经济的影响

1.政治来方面,为国民党的统治地位自提供了物质基础,对于抗日战争起了积极的作用; 2.经济方面,四大家族作为官僚资本的代表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资源的高度集中使得民国工业经济有了初步的雏形; 3.从阶级层面来说,四大家族资源的高度集中使得国民财富只有特权阶层支配,制度的不完善,分配的不均匀造成极大的贫富差距(还没有中国现在的贫富差距大),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运动,为共产党提供了大量的人才和阶层支持;

㈥ 罗斯柴尔德家族现在对世界的经济好友影响力吗 摩根家族和洛克菲勒家族真的是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分支吗

吉利收购沃尔沃就是罗斯柴尔德家族的鼎力帮助的结果,摩根家族和洛克菲勒家族不是罗斯柴内尔德家族的分支容,当年罗斯柴尔德不看好美国,从美国撤资,是走向没落的开始,后来一系列企业被国有化导致罗斯柴尔德家族日渐萎缩。不过瘦死骆驼比马大,影响力存在。

㈦ 跪求一篇金融危机对浙江经济的影响论文

意大利模式对浙江经济发展的启示

内容摘要:从静态上看,意大利经济模式与我国浙江经济模式在资源、产品、企业、产业、市场、贸易、地区发展等众多方面都有相当程度的类似;从动态上看,两者又在经贸、投资等领域互动频繁。但两种经济模式在融入更为开放的世界经济大环境过程中,也暴露出不少缺点。本文选取了企业、产业等层面,分析了意大利经济模式与浙江经济模式之间的相似点,从而为在WTO平台上的浙江经济模式的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浙江 意大利 中小家族企业 专业化产业区

本文以时间为纵轴、以空间为横轴,可以发现浙江经济的发展模式与意大利模式相似程度极高,互动程度也极高。

两种经济模式的共同点

对于浙江经济的发展,本文可以标注两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间点。其一是1979年,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浙江省在全国率先建立了非国有、非公有的民营经济,使经济总量从全国排名第12位迅速上升至第4位,跻身于我国经济第一集团,相当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其二是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浙江是获利最大的省份之一。
在欧亚大陆的另一端,与我国在各个领域都有着深厚渊源和紧密联系的国家是意大利,从二战结束至今有两个在经济上具有分水岭意义的时间点同样值得关注。第一是1958年,意大利作为创始国之一加入欧盟,凭借自身优良的经商传统和自由贸易政策与欧盟提供的健康的制度环境和保障体系创造了“意大利经济奇迹”,GDP居世界第六位;第二是1999年,意大利作为欧元缔造国之一加入欧洲货币联盟,近年来,经济遭遇了“滑铁卢”,处于严重危机中。
从国与国的层面看,我国和意大利在经济方面的可比性和互动性远低于我国与美欧日或一些发展中国家。但在经济地理的层面上,我国的“浙江模式”和“意大利模式”之间的关系值得研究。总体来说,两种经济模式之间有两个最突出的共同点:中小家族企业和专业化产业区,另外在轻工业产品、出口贸易、资源、能源和原料匮乏,地区发展不均衡以及房地产价格膨胀等方面也较相似。

家族企业分析

家族企业并不是意大利经济或者浙江经济的专利,世界上若干国家的著名品牌都是由家族创立和控制的,例如美国的沃尔玛、法国的欧莱雅等等。意大利99%以上的企业由家族经营。浙江民营经济的绝大部分也是中小型家族企业,其数量占到了全省企业总数的98%以上,在全省GDP中的产出贡献也占到90%以上。但在开放经济中,家族企业开始遭遇守业难的危机。2004年轰动一时的“欧洲安然”意大利帕马拉特财务丑闻,暴露了家族企业几大致命弱点,这也是意大利和我国家族企业的共同弊端。
企业所有权拥有者倾向于将企业经营权约束在自己的掌握范围内。为了让家族成员享有最多财富和最多特权,在选拔范围的局限性会将精英人才拒之门外,而一旦这些精英人才加盟其竞争对手,将对自身生存造成巨大威胁。因为家族企业由内部人控股,信息披露颇为不透明。浙江民营中小企业大多是民间资本经原始积累自然演化而成的,多为个人(家庭)拥有或合伙的单一经营单位,企业内部以家族制为主,缺乏专业化、制度化的管理分工,组织结构封闭排外,所有权与经营权没有合理分离,无法满足WTO的要求。
家族企业具有“布登勃洛克效应”。这是指家族企业的第三代传人没有动力和能力,导致一种对投资和创新的保守态度,最后将企业带往下坡路。统计表明,意大利只有1/3的家族企业能够将家族生意成功地传给第二代,其中仅有13%能传给第三代。而目前浙江家族企业的经营者还多为第一代创始者,主要凭借经验管理,而没有接受正规系统的教育经历。以温州相关部门所做的一次被调查者的文化程度抽样调查为例:小学或小学以下占3.86%,初中占40.3%,高中占38%,大学专科占14.1%,大学本科及以上仅为3.1%。
家族企业力量薄弱导致成长缓慢。意大利有98%的公司属于中小家族企业,其中雇员不超过10人的中小企业占95%。在欧盟50家大企业的排行榜上,意大利企业仅有三家。意大利经济发展过分依赖于中小家族企业,在全球化竞争中显得底气不足。另外,据统计,浙江私营企业共有1853万户,居全国各省第二位,但户均注册资金仅为76.05万元,规模不大,扩张不快。
以上三个方面均为家族企业在全球化经济中所面临的困境。传统观点认为,家族企业只能在劳动密集型的工业部门和工业化的初级阶段生存,而当企业逐渐转为资本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并开始产生规模经济效应时,所有权与经营权会逐步分离,职业经理人会取代企业创始人的家族成员担任管理职务,这样就会造成家族企业数量减少、影响力下降。现实情况其实不然,不少多元经营的跨国巨头也是家族企业。在这里应该区分两个概念:家族企业和家族化管理的民营企业。意大利的家族企业虽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但其中80%没有采用家族化管理,其所有权和经营权是分离的。而我国的家族企业应该定义为家族化管理的民营企业,而不是这里所说的家族制企业。所以不能简单地把家族企业视为由家庭牢牢控制的夫妻店,家族企业只能对经济增长起到边缘性的作用。
即使是在开放程度不断深化的当今,家族企业仍然具有许多优势,例如拥有更高的资产回报率,更高的销售增长率,其杠杆比率比非家族企业小得多;在经济活动中表现出强大的灵活性和效率;更注重可持续发展;在珍视信任度和可靠性的环境中能够运行得更好;更是酝酿企业文化的肥沃土壤。所以以意大利家族企业成败兴衰为借鉴,浙江中小家族企业可采取如下措施加以改革:当务之急是进行民企两权分离;与此同时改变抵抗力和竞争力单薄的弱点,家族企业应该向经营规模大、品牌含量高的方向演变;还需要建立各自的行业组织,发挥组织、协调和咨询的作用。

专业化的产业区分析

两种经济模式的另一显著相似点,在于数量庞大的中小家族企业以专业化产业区的形态聚集,以轻工业品和手工业品为主。迈克尔•波特认为,国家竞争力来自一些特色产业的优势,这些特色产业能够持续地向它国出口特色产品。以独具特色的传统行业见长的199个专业化产业区拥有相当多的著名品牌,支撑起意大利的经济实力和国家竞争力。与之相似,浙江宁波的服装、温州的皮鞋和打火机等,在国内外都有相当庞大的市场。据统计,浙江专业化产业区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65%,共有154种形成区域特色的工业最终产品的产量居全国前三甲。作为区域经济微观模型的专业化产业区在开放经济中的优势更加凸现。

由于专业化产业区是共享性区域,众多中小企业在特定地理区域内的高度聚集使得知识、信息、技术这三种具有正外部性的无形要素能以更低的成本和更快的速度扩散和传播。意大利产业区内企业之间的正和博弈使合作各方在信息获取和市场开拓上获益。浙江省专业化产业区内的企业集群也以最低成本分享信息反馈、营销环节、辅助服务等外部经济条件,以赢得规模优势。
同时,众多中小家族企业一方面在产业间配合,另一方面又在产业内竞争。从意大利单个企业自身来看,不管是大家族财团,还是中小家族企业,都不追求大而全,通过专业分工,优势互补。但上升到产业层面,大多数专业化产业都涵盖了最终产品、配料、专业机械和相关服务,产业关联极深,共享价值链。而同地区同产业内的各个企业,由于产品和市场的部分重叠,其竞争相当激烈。近距离的竞争使得每个企业的创新周期缩短,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提升,价格定位趋于合理。
无论是意大利,还是我国的浙江省,专业化产业区都是逐渐形成的,因此,在中小企业群落中具有以地域为中心的乡土文化传统。从宏观上讲,各个地域保持独特的文化传统;从微观上讲,又存留有家族文化传统。这两个层面的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具有倍增效应的生产要素映射到企业和产业上,就是现代管理学所珍视的企业文化和产业文化。
专业化产业区适应区域经济战略,但这并非说现存的所有专业化产业区都必定能发挥正效应。意大利和浙江省传统的专业化产业区在开放经济大环境中都遇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挑战,某些曾经的优势变成了今天的劣势。
“意大利制造”和“中国制造”的产品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工艺并不复杂,较易被竞争对手模仿,一旦价格优势被取代,其传统地位会被动摇;并且两者又都面临在新兴产业方面落伍的不利形势。浙江的一批中小企业还热衷于快速模仿,过分重视产品本身的短期销路,轻视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的长期塑造。有的甚至把低价低质的价格竞争作为法宝,在国际市场上遭人唾弃,连累其它物美价廉的出口商品蒙受不白之冤。
专业化产业区里有众多中小企业参与同类产品生产过程的不同阶段,对于整个产业有许多贡献,但对于单个的企业来说,由于生产环节过于分散,很少能独立完成商品的整个工序,生产的产品单一,如果缺乏必要的应变机制,一旦某一环节出问题,会带来全盘的危机。
浙江省除了以专业化产业区为重要经济特征外,还以拥有4300多个专业化集贸市场而享有“市场大省”的美誉。商品交易市场数量多,种类全,成交额大,但还保留着传统小摊小贩的集贸市场格局。对于现代化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运用有限,距离实现电子商务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区域化市场与区域化产业不相匹配。
历数种种缺陷,现阶段要做的就是针对这些问题,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对于产品技术创新问题,应该跳出思维局限,创新不仅仅是产品设计的革新,还可以反映在工艺过程、管理模式和营销方式上,通过工艺创新、管理创新和营销创新提高那些传统的低技术产品的附加值。同时,要将专业化产业区的数量优势转为质量优势,不是简单地让众多中小企业在空间上无序聚集,而是通过竞争和配合加强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引发创新的外溢效应;不是单纯追求创造经济上的“航空母舰”,而是主张组织灵活而又强大的“联合舰队”。此外,专业化市场的升级要与专业化产业的革新保持步调一致,与家族企业改革一样,也要推动专业化商贸市场中企业的两权分离;不同商品的交易市场应根据该商品的具体情况,引进降低交易成本,加快交易周期的技术。
除却静态的相似点,浙江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发展路径也与意大利上世纪60、70年代的崛起有着动态拟合。因此意大利经济模式中的成功与失败值得我国企业密切关注。
加入WTO后,人民币相对美元升值;欧元正式流通后,相对美元同样也升值了。这对于我国和欧元区国家的进口有利,但对于以出口贸易为主的意大利经济和浙江经济来说则是不小的冲击。同时,意大利又是受浙江制造的廉价产品冲击最厉害的欧元区国家。虽然传统的贸易往来前景不容乐观,但我国和意大利两国政府更鼓励两国企业互相对外投资和引进外资,尤其是希望中小企业在进入对方市场时能直接与规模相当的地方中小企业对话。
意大利模式中的成与败是浙江模式谋求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意大利经济与浙江经济的若干交集决定了它们将在开放的国际市场上继续扮演竞争对手和合作伙伴的角色。这种亦师亦友的关系,是WTO平台上浙江经济创造第二次奇迹的宝贵经验。

参考文献:
1.科司.意大利经济发展状况.全球科技经济了望, 2001(4)
2.刘友金,郭春梅,郭清林.入世与提高我国区域产业竞争力的战略选择.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

相关资料:
http://www.wzdx.gov.cn/show_hdr.php?xname=5L80EV0&dname=OE98V31&xpos=59
全面提升经济的整体竞争力是浙江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浙江经济发展考察报告摘要

仅供参考,请自借鉴

希望对您有帮助

㈧ 家族演化的经济与非经济因素。 经济史

84岁的索罗斯在达沃斯宣布退休,退出投资管理领域。这位传奇大师老了终于说出皇帝的新装-特别对投机于股票市场的人来说,记住他的这名言世界经济史是一部基于假象和谎言的连续剧。要获得财富,做法就是认清其假象,投入其中,然后在假象被公众认识之前退出游戏!——乔治·索罗斯(GeorgeSoros,投资家)附:疯狂的郁金香历史上第一次著名的投机狂热发生在17世纪的荷兰,投机对象不是股票、房地产,也不是荷兰油画,而是一种花卉--郁金香。当第一车郁金香从君士坦丁堡运抵安特卫普时,这种阔叶的多年生球茎草本植物被认为具有重要的“传播知识和观赏艺术”的价值。欣赏和栽培郁金香不久成为时尚,并演变成投机风潮。稀有品种的花价没完没了的攀升,球茎越奇异越值钱。贵族、市民、农民、商人、海员、女佣,甚至扫烟囱的老师傅和老裁缝们都沉醉在郁金香的投机热潮中。所有的人都认为:人们对郁金香的狂热会永远持续下去,世界各地的投机者都会跑到荷兰,以荷兰人开出的任何价格求购郁金香。那些起初认为价格不会上涨的人,看到亲戚朋友个个满载而归,无不捶胸顿足,懊恼不已。很少有荷兰人能抵制住这种诱惑。人们不惜拿家具、珠宝、地皮等东西来换取这小小的郁金香球茎,只因为后者更值钱。这场闹剧一直持续到1637年初,价格最终上升到令人不可思议的水平,开始大幅回落:1637年1月以20倍速度增长的郁金香球茎价格在2月以超过20倍的速度全面滑坡。政府出面救市也毫无作用,花价从悬崖上向下俯冲,最后其标价还不抵一个普通的洋葱。99%的人在劫难逃,整个荷兰经济陷入长期的萧条之中。春去春来,郁金香依旧绚丽的绽放。密西西比骗局1716年,正当法国经济混乱、债台高筑、财政濒临崩溃之际,从苏格兰来了一个“财神”和“金融奇才”--约翰.劳先生。法国皇室十分欣赏他以纸币辅助金属货币的计划,同意给他一些资本建立“劳氏公司”银行。这家银行发行的纸币用以支付国债,并根据特权可以随意购买和兑换,发行后价值也保持不变。这便使“劳氏纸币”被认为比经常因政府干预而贬值的金银更能保值。由于纸币要有硬通货支持,1717年劳先生又获取在北美密西西比河流域和路易斯安那州的垄断开发特权。他声称那里“遍地黄金”,以此出售密西西比公司不断增发的股票。但是,出售股票所获得的资金并没有用来开采“遍地的黄金”,而是被皇室用来还债。公众被密西西比公司丰厚的利润前景所诱惑,申购新股的人要昼夜排队,甚至等上几星期。公司股票的价格扶摇直上,有时几个小时就能涨20%。收购国债的钞票流入股市,股价暴涨又刺激了新股的发行。雪团越滚越大,整个法兰西沉浸在致富的狂热中,经济似乎也真的繁荣起来。1720年初,孔蒂亲王没能以满意的价格买到新股,一怒之下把装满三辆马车的纸币拉到劳氏银行兑换硬币。的人开始觉得黄金可能比纸币更好,加入到兑换的行列。由于银行缺乏足够的硬币,劳氏纸币在挤兑风潮中被宣布不可兑换,密西西比公司的股票在恐慌抛售中一落千丈。无数人因此倾家荡产,一贫如洗。南海上的泡沫1711年,英国牛津的哈利伯爵创建了南海公司。作为承接英国政府债务的回报,公司除了获得政府6%的“安全利率”之外,还赢得南海贸易垄断权和南美金银矿藏开采权。但这个宏伟计划似乎有意忽略了一个重要事实,即当时仍称雄海上的西班牙声称对这些地区拥有垄断权。在人们渴望发财的狂热气氛下,南海公司垄断贸易徒有虚名这一事实没有人关心。公司股票价格从1720年1月的128英镑,上涨到3月的330英镑,6月的890英镑,7月的1000英镑。从来没有这样多的人在这样短的时间里变得这样的富有!受“南海效应”启发,许许多多的公司也纷纷推出各自据称可以带来“滚滚财源”的“新发明”,如永动机、新式肥皂、从黄瓜中抽取阳光以及“一个具有巨大优势但一时还没人能说清楚的项目”所有的股票都有人买,所有的股票都身价百倍。最终,南海公司的高级管理层感到公司的股票价格与经营业绩之间的差距如此离谱,于是决定把持有的公司股票全部抛空。消息一泄漏,股价立刻下跌。不久,整个市场就因股价的一泻千里而处于极度恐慌中。政府官员为重树投资信心而付出的努力也不见成效。公众对市场的信心已经完全崩溃,无法挽回。无数公司的股票变成废纸一堆。“南海泡沫”危机中的大输家包括大名鼎鼎的天才科学家牛顿。事后他悲叹道:“我能计算天体的运动,却无法计算人群的疯狂行为。”美国的教训正因为自由和繁荣导致的贪婪与恐惧,美国人亲手导演了两场人类文明史上最为壮观的投机热潮和最惨重的崩盘。20世纪20年代,人们对美国经济充满了信心。正是这一乐观态度,促成了全国上下的房地产和股市投机热潮。这场投机热潮的最大中心地之一是佛罗里达。那儿气候宜人,人口增长速度快,导致住房供不应求,地价暴涨。全国各地的投资投机者都纷至沓来,希望得到好回报。银行宽松的贷款条件更是火上浇油,房价能在几周内翻一番。人们确信不动产市场绝对没有下跌的可能。虽然时间过了几百年,这一论调却几乎与荷兰人在为郁金香发狂时候的论调一样。跟所有的投机狂热相同,这场投机热潮最后也无可避免地走到了尽头。到1926年,市场供过于求,不动产价格开始不断下跌,投机者们只得割肉出局,进而引发了整个市场的崩溃。1928年,投机战场从佛罗里达转移到了曼哈顿。这次是华尔街唱了主角。股市投机几乎成为一项全民爱好,成千上万的人无心正业,股票交易成为人们生活的重心。大资金、股票经纪人、咨询公司和上市公司联手操纵股价引诱公众上当的情况比比皆是。正当人们富贵梦正酣时,“晴天一声霹雳”,1929年10月28日,纽约股市爆发著名的“黑色星期二”,股指创下当日下跌12.82%的历史记录,拉开了特大经济危机的序幕。世界著名的经济学家、教授们说:“股价没有反映出它们的真实价格,还应该再涨上去。”股市用下跌来回应。胡佛总统站出来说:“国家的经济基本面是健康的,繁荣的。”,股市依然用下跌来回应。从1929年9月到1933年1月,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平均价格从每股364.9美元跌到62.7美元,跌幅达82.8%。危机中,几千家银行倒闭,几万家企业关门,价值上亿的股票和几百万人的梦想随之灰飞烟灭。电子狂热20世纪60年代初,科技发展,电子时代来临,华尔街也迎来电子狂潮。当时所有上市的股票名称几乎都与“电子”沾边,根本不管公司的业务是否与电子工业有关系。人们也毫不关心公司究竟是生产何种产品,只要它们听起来和“电子”有关就会引来争购和狂炒。美国音乐协会,其经营的业务是上门向顾客推销留声机和唱片,为了上市,将公司名称改为“电子旋律”,该公司的股票发行价为每股2美元,一周后就上涨到14美元。一个有40年历史,生产鞋带的小公司,把“鞋带公司”改名为“电子硅片动能催化公司”,公司产品还是鞋带,股价却天翻地覆,直冲云霄。当公众沉醉于快速致富的梦想里而不能抵制任何诱惑时,就连“妈妈甜点”之类的糕点公司也不甘寂寞的投入到改名大军中,希望改名后会一夜暴富。“电子热”在1962年落下帏幕。争购狂潮变成抛售狂潮,股价一落千丈,许多巨富沦为乞丐。君子兰传奇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80年代,郁金香球茎的故事在中国重演。正值中国改革开放,市场上雨后春笋般出现了各种产品丰富人们的生活,其中包括家庭花卉,君子兰就是最吸引人的一种。这种植物原产地是非洲,引入中国后,成为身份显赫,富贵家庭高贵和品味的象征。80年代,北方城市长春将君子兰作为市花,全市一半以上家庭开始种植君子兰。由于君子兰生长期需要好几年,因此供给无法跟上,市场需求便徒然上升,价格开始上涨。这消息不胫而走,传到了全国其他城市。许多个体投机者开始筹集资金,将市场上的君子兰一抢而空。很快,君子兰的价格达到一个令人目眩的高度。开始,君子兰一般售价是每株100元,然后价格翻了2000倍,为每株200000元。这场投机热免不了会有同样的下场。君子兰还是君子兰,只是价格下跌了99%以上,令无数投机者血本无归。日本“气泡”破裂20世纪后期规模最大的一次投机狂潮属于日本。二战后的几十年,日本人艰苦创业实现了经济的腾飞和国民的富有。80年代中期,不少日本人发现,炒股票和房地产来钱很快,“气泡”迅速弥漫。从1955年到1990年,日本不动产价格上涨了75倍多,股价上涨了100倍。人们的投机热情一浪高过一浪,根本不相信日本有限的土地价格会下跌,不相信股价会下跌。炒股成为日本大众生活的必需。日本最大的券商--野村证券的股票市值就超过了全美国所有券商市值的总和。日本高尔夫场地的总价值达5000亿美元,是在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全部上市公司价值总和的2倍。根据地产价格,日本只需要卖掉东京市,所获取的资金就足够买下全美地产;只要卖掉皇宫便可以筹到足够的资金购买整个加利福尼亚。终于,政府认识到“泡沫经济”的危害,紧急刹车,调整利率,紧缩信贷,希望能把房地产价格涨势遏制住,让股市软着陆。但是局势已经不能控制了。日本的股市不是选择软着陆,而是彻底崩盘。1989年年底日经指数差不多40000点的水平,到1992年8月,指数就跌到14300点附近,并从此一蹶不振--截止2002年11月29日,日经指数收盘为9215点。同时,房地产价格下跌了70%。互联网热潮历史不会简单的重复,却常有惊人的相似之处。90年代后期,全球迎来互联网热潮。在“高科技,新技术”的口号下,每个人都相信“这一次真的不一样!”亚马逊书店和雅虎等互联网企业,其股价在一年内翻了10倍,没有人计算市盈率,也没有人关心企业是否会盈利。和60年代的电子狂热一样,只要企业改名,加上.com立刻就会吸引风险投资家的大笔资金和公众对股票的疯狂抢购。美国一家名为“音像网络”的小公司,业务是在网上传播各种电台和电视台的节目,自90年代中期成立就持续亏损,在互联网热潮中把名字改成“广播.com”,股价马上身价百倍,从每股18美元上涨到每股74美元,然后进一步炒到每股300美元。大洋彼岸的中国股市也紧跟世界潮流,上百家公司纷纷宣布触网,改名,披上高科技的外衣,忙着挂羊头卖狗肉,上演一幕幕荒诞悲喜剧。也许是为了再一次验证金融市场也有万有引力定律,代表全球高科技的美国纳斯达克股指由2000年3月的5048点跌至今年10月的1000多点,共30个月跌幅达78.4%。无数投资、投机者的希望与热情,贪婪与梦想最终化为苦涩的回忆与泡影。为何人们总是健忘?为什么人们不会吸取以往惨痛的教训?在郁金香和互联网之间,是风动?是幡动?还是人类贪婪和恐惧的心在动?经济史学家说,人类的“金融记忆”是短暂的。可以肯定,人类的”泡沫史“还会继续不断地写下去。因此索罗斯说:“世界经济史是一部基于假象和谎言的连续剧。要获得财富,做法就是认清其假象,投入其中,然后在假象被公众认识之前退出游戏!”

㈨ 家族演化的经济与非经济因素

(一)家族企业的定义家族企业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世界性经济现象。美国学者克林·盖尔西克等在《家族企业的繁衍》中指出:“世界范围内80%以上的企业属于家族企业,其中既有世界著名的超级市场沃尔玛和投资界领袖富达投资公司,也有独守一隅的小杂货店。”(注1)一个企业是否称家族企业,是看其家族对企业的影响力,那种以一个或几个有血缘关系的家族成员作为组织核心,直接控制其所有权的企业组织,即可称为家族企业。但那种仅持有一定股份,家庭成员仅为股东,超脱企业经营之外,或企业名称仍为家庭名如摩根银行,实际上并不是家族企业。
美国哈佛大学致力于家族企业研究的学者唐纳利认为,同一个家族至少有两代参与这家公司的经营管理,并且这两代衍接的结果,使公司政策和家族的利益与目标有相互影响的关系,且满足七个条件中的某一个或数个条件,即可构成家族企业。这七个条件是:
(1)家族成员借他与公司的关系,决定个人一生的事业;
(2)家族成员在公司的职务影响他人家族中的地位;
(3)家族成员以超乎财务的理由,认为其有责任持有这家公司的股票;
(4)即使家族成员正式参与公司的管理,但他的行为却在反射这家公司的信誉;
(5)公司与家族的整体价值合而为一;
(6)现任或前任董事长或总经理的妻子或儿子位居董事;
(7)家族关系为决定继承经营管理权的关系。(注2)这种认识更重视家族成员由于非经济关系所导致的经济行为,而不是仅限于对所有权的控制。

㈩ 结合自身及家族经历,谈一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都取得 哪些成就

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很多成就首先老百姓从站起来到富起来还有就是科技也越来越发达各个城市都有相应的交通

阅读全文

与家族发展对地区经济的影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