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判断:边际成本和边际产量两者的变动方向是相反的,这是因为规模经济的作用。
不对,规模经济只会影响边际成本,不会影响边际产量。其实边际成本和边际产量变动反向本质是供给曲线的体现!
Ⅱ 规模经济是不是就是指长期平均成本的递减阶段
规模经济主要原理是固定成本不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增加,这样单位产品中所包含的固版定成本就权会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降低,从而降低单位产品总成本。对资产密集型企业,固定成本在产品成本中比重很大,规模经济效果特别明显。
Ⅲ 可以简单说一下什么是规模经济吗和规模经济的作用。边际成本为什么会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增加
D.收益递减解析:当实际产量未达到一定限度时,边际成本随产量的扩大而递减版权;当产量超过一定限度时,边际成本随产量的扩大而递增。因为,当产量超过一定限度时,总固定成本就会递增。由此可见影响边际成本的重要因素就是产量超过一定限度(生产能力)后的不断扩大所导致的总固定费用的阶段性增加。也就是产量超过生产能力后,继续生产的边际报酬(回报)递减。
Ⅳ 在规模经济增长条件下,垄断竞争的产量和成本关系
垄断经济只会存在于短期,他的产量还是取决于市场需求量,垄断企业在短期经济的特色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也就是他的定价比成本高很多。长此以往会有竞争者进来,买家拥有价格选择权,卖家增加变成完美竞争
Ⅳ 简述企业处于规模经济的三个阶段中如何组织生产产量
规模经济这个词最早的定义源于经济学,指生产企业通过扩大生产规模而引起经济效益增加的现象。后来,因为该理论具有广泛的应用性而逐渐被引用到商业运作中来,成为一种经营智慧和理念。
一个企业规模经济不经济,主要看这个企业每增加一项产能要素,产出是否有更高倍率的增加,或者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出,增加的成本消耗是否低于这一单位产出所带来的利益。
例如:一个生产蛋糕的作坊,原始阶段该作坊雇佣一个工人的成本是10元。而作坊雇佣一个工人时可以生产10个面包,每个面包2元,收益是20元。我们通过以下四个阶段来找到规模经济。(现实中人力成本比较固定,但因人力增加而产生的效率增加则逐渐递减)
阶段一:当增加1个工人时,成本变为20元,作坊共可以产18个面包,收益36元,阶段一与原始阶段的收益差额是16元;
阶段二:当增加2个工人时,成本变为30元,作坊共可以产25个面包,收益50元,阶段二与阶段一的收益差额是14元;
阶段三:当增加3个工人时,成本变为40元,作坊共可以产30个面包,收益60元,阶段三与阶段二的收益差额是10元;
阶段四:当增加4个工人时,成本变为50元,作坊共可以产34个面包,收益68元,阶段四与阶段三的收益差额是8元。
从这家蛋糕小作坊发展的几个阶段分析,作坊成长的边际成本是10元(每增加一名工人成本增加10元)。在一、二、三、四阶段作坊的边际收益(每增加一个工人的收益增加)分别为16元、14元、10元、8元。我们可以看出,在一、二、三阶段作坊的边际收益都是大于边际成本,所以在这三个阶段企业越是扩张,所获得的利益也就越多,而在第三阶段达到利益最大,则第三阶段就是最佳规模经济状态。而当到第四阶段时,边际收益(8元)小于边际成本(10元),此时增加一个工人不但不会为企业带来利润,反而会产生亏损(8-10=-2,亏损2元)。第四阶段就进入规模不经济阶段。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惊奇地发现,规模经济并不是规模越大越好。
然而,之所以公司规模达到一定程度之后,会失去规模经济的优势,原因就在于,过度臃肿的企业和繁复的组织内部会增加过多的沟通成本,同时企业聚焦力和战略调整的灵活度也会相应丧失。
企业如何保持在规模经济状态呢?答案是可以提早计划将公司设置成接口型企业。这样可以将公司的内部规模控制在保持规模经济的状态,当公司需要增加某种业务时直接通过接口进行外包。同时这种结构只提供了一条沟通的线路,相对于企业再创业务部门而产生的沟通成本小得多。这点就有些像电脑硬件升级一样,显卡不够,就直接在相应接口接一张显卡就可以了。
本文来自知乎,供参考。
Ⅵ 一道微观题 规模经济所研究的问题是:( )
选A,
规模经济的定义规模经济(economics of scale)又称“规模利益”(scale merit),指在一定科技水平下生产能力的扩大,回使长期平答均成本下降的趋势,即长期费用曲线呈下降趋势。规模指的是生产的批量,具体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生产设备条件不变,即生产能力不变情况下的生产批量变化,另一种是生产设备条件即生产能力变化时的生产批量变化。
B是规模报酬
Ⅶ 37.边际成本递增是以下哪个原因的结果( ) A.规模经济 B.规模不经济 C.收益递增 D.收益递减
D.收益递减
解析:
当实际产量未达到一定限度时,边际回成本随产量的扩大而答递减;当产量超过一定限度时,边际成本随产量的扩大而递增。因为,当产量超过一定限度时,总固定成本就会递增。由此可见影响边际成本的重要因素就是产量超过一定限度(生产能力)后的不断扩大所导致的总固定费用的阶段性增加。
也就是产量超过生产能力后,继续生产的边际报酬(回报)递减。
Ⅷ 长期平均成本上升的根本原因是规模报酬递减是对是错
规模报酬(returns
to
scale)变化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内按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容量变化。
企业的规模报酬变化可以分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不变和规模报酬递减三种情况。
例如,假设一座月产量化肥10万吨的工厂所使用的资本为10个单位,劳动为5个单位.现在将企业的生产规模扩大一倍,即使用20个单位的资本,10个单位的劳动,由于这种生产规模的变化所带来的收益变化可能有如下三种情形:
(1)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即产量为20吨以上,这种情形叫做规模收益递增.
(2)产量增加的比例小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即产量为小于20吨,这种情形称为规模收益递减.
(3)产量增加的比例等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即产量为20吨,这种情形称为规模收益不变.
规模报酬存在着递增,不变和递减三个阶段,规模报酬变化的原因是由于规模经济或规模不经济.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是指由于产出水平的扩大,或者说生产规模的扩大而引起的产品平均成本的降低.
用这个就够了,希望能帮助你,
Ⅸ 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四个特点
除完全竞争市场以外的所有的或多或少带有一定垄断因素的市场都被称为不完全竞争市场。它们是完全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其中,完全垄断市场的垄断程度最高,寡头垄断市场居中,垄断竞争市场最低
完全垄断,又称垄断或独占,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唯一的一个厂商的市场类型。
完全垄断市场的形成,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首先,规模经济的需要。有些产品的生产需要大量固定设备投资,规模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大规模生产可使成本大大降低。在这种场合,效率高的工厂规模相对于市场需求来说非常之大,以致只需要一家厂商即可满足需要,两家工厂很难获得利润。许多公用事业,如交通、供水、发电、电话等,通常由一家厂商独家经营。由于规模经济的需要而形成的垄断,称为自然垄断。其次,专利与专营权的控制。对于厂商的专项发明创造,政府有专门的法律加以保护,禁止其他厂商擅自使用其专利技术,在这种情况下会形成独家生产和经营的垄断。
由于完全垄断市场上,厂商是价格的制定者,厂商每出售 一单位商品所获得的收益等于商品的价格,即平均收益等于商品的价格,平均收益曲线与需求曲线重叠。厂商的平均收益随着产品销售量的增加而减少。
完全垄断市场上,不仅厂商的平均收益随着商品的销售量的增加而减少,而且边际收益也是随着商品销售量的增加而递减的。但由于在平均收益递减的条件下,边际收益总是小于平均收益,因而边际收益曲线总是位于平均收益曲线的下方。厂商的总收益则是先增加后减少。
3.厂商的短期均衡
完全垄断厂商为了获得最大的利润,也必须遵循MR=MC的原则。在短期内,垄断厂商无法改变不变要素投入量,垄断厂商是在既定的生产规模下通过对产量和价格的同时调整,来实现MR=SMC的利润最大化原则的。短期中完全垄断厂商可能获得超额利润,可能只获得正常利润,还可能存在亏损。
垄断竞争市场主要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市场上厂商数量非常多,以至于每个厂商都认为自己的行为的影响很小,不会引起竞争对手的注意和反应,因而自己也不会受到竞争对手的任何报复措施的影响。第二,各厂商生产有差别的同种产品,这些产品彼此之间是非常接近的替代品。一方面,由于市场上的每种产品之间存在着差别,或者说,由于每种带有自身特点的产品都是唯一的,因此,每个厂商对自己的产品的价格都具有一定的垄断力量,从而使得市场中带有垄断的因素。一般说来,产品的差别越大,厂商的垄断程度也就越高。另一方面,由于有差别的产品相互之间又是很相似的替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