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疫情持续影响劳动力市场,各国经济何时才能复苏
由于前期对疫情的严格控制,中国经济逐步在恢复正常秩序,而海外由于疏忽管理,导致疫情进一步扩散,可能还需要半年的时间才能慢慢恢复
B. 北京疫情防控居家隔离,是否会影响北京经济
今年是特殊的一年,一场新冠疫情爆发,让以往热闹的街道没有人,变得空荡荡,在武汉解封之后,北京又成为重灾区,为了有效的防控疫情,采取居家隔离的措施,那么对北京经济将会有什么影响吗?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希望人们积极配合政府的防疫工作,尽快恢复出行正常,交通便利,同时恢复经济发展速度,企业尽快恢复正常上班,人们不要在家里工作,因为这样没有效率,经济就会衰退,要说北京疫情采取居家防控隔离,对北京经济没有影响是不可能的。再坚持一下吧!胜利的曙光马上就要和我们挥手了,疫情也尽快过去,经济也不要再受到影响,一切尽快恢复!
C. 你认为疫情会对一个国家的总体经济活动产生怎样的影响微观经济
疫情对国家的总体经济活动产生的影响,就是各种经济活动减少,经济收入也减少,比如说很多部门都没有复工,所以影响很大的。
D. 中国摆脱疫情影响并实现经济复苏,俄媒是如何分析的
中国从今年年初就开始控制疫情,经过将近半年的努力,疫情得到了控制,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俄罗斯媒体是怎么说的?
我们国家能够审时度势,能够锐意进取,能够大胆创新,我们的经济才会如此快的恢复,美国第二季度的经济下滑得厉害,大家对我们的经济有什么看法?
E. 巴西经济持续受疫情影响,该如何重新恢复流动性
首先巴西的政府应该尽早解决这一次疫情,等到疫情完全控制之后,再开始实行经济复苏同时,一定要采取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因为在此前的历史进程中,巴西做出了很多次错误的战略决定,导致了巴西的经济走向发生了偏差。
同时巴西也应该呼吁世界做出正确的疫情防护,帮助世界共同度过这次疫情危机。因为现在已经实行的是全球化经济,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如果巴西的经济好转,可是其他经济仍然持续恶劣,那么巴西的农产品,原材料以及矿产品就没有办法进行出口,那么巴西的经济依然会持续性萎缩。
其次,巴西一定要在一起完全得到控制之前颁布一系列的措施,扶持中小企业减轻企业的压力,同时想尽办法增加一些新的就业岗位给那些失业人群,其次要鼓励创新进行改革。因为巴西一直是新兴经济体,所以一直受到国外投资者的青睐,只要此时巴西能够选择正确的经济战略,那么巴西的经济就能够在疫情结束之后得到快速的回暖。
F. 政府在疫情经济形式下应该采用怎样的措施来提振经济促进就要
政府在疫情经济形式下提振经济的措施:
1、增加对农业生产主体补贴:政府通过增加对农业生产主体补贴减轻农户生产负担,并引导农民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比如政府对全年稻麦复种、一季旱粮种植和“三园”地间作套种同一旱粮作物50亩以上的规模生产主体的直接补贴按实际种植面积由每亩100元提高至120元。
2、创新采取“田保姆”制度:受疫情影响,务农人员流动受阻、雇工招工困难,农业部门及时组织农村合作社组建“田保姆”队伍为外地农户提供田间管理和采收服务;专业合作社和农技站专家还在线上为农民提供耕种指导,通过“托管式”“保姆式”和“菜单式”服务,确保春耕春种工作有序进行。
3、减租降费,缓解企业压力:政府出台16条惠企政策缓解企业压力。比如政府对承租国有资产运营和集体建设运营的中小微企业提高免缴3个月房租优惠,并鼓励其他业主和房东为租户减免租金。企业用气用水用电价格临时下调,缓解了企业的生存压力。
4、大力支持产销:对接民间爱心助农行动能在短期内缓解农业企业的经营压力,但辐射范围比较有限,农业部门要继续大力支持产销对接,提前对即将上市的农产品种类、产量进行统计,做好点对点牵线搭桥工作,及时对外发布农产品供给信息,加速农产品外销。
5、加快恢复旅游业发展:受国外疫情爆发影响,境外游旅客数量仍将持续减少,而国内旅游业逐5、渐复苏,消费需求逐渐释放。有90%的被调查者在2020年首先考虑国内游,其中选择城市周边游、国内中短程游和国内长线游分别占比24%、43%、23%,表明国内中短程游将成为接下来的旅游消费热点。
G. 全球受疫情影响,各个行业何时才能等到经济复苏
受到疫情的影响,很多行业都陷入了寒冬。特别是旅游业,服务业和金融业。如果想要让这些行业再次经济复苏,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等待疫情结束的那一天。这是显而易见的,原因其实非常简单。作为旅游业,目前国内的旅游行业勉强能够保证收支平衡,有个发工资的钱。而国外的疫情那么厉害,所以出国旅游已经是不可能的了。其次就是服务行业,服务行业目前已经开始逐渐的升温了,但是类似电影院,网吧这些行业,和之前的那种火爆还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最后就是金融产业,因为疫情带来的停工停产,让金融行业出现了非常多的问题。特别是一些疫情非常严重的地方。
最后就是金融产业,因为疫情带来的停工停产,让金融行业出现了非常多的问题。特别是一些疫情非常严重的地方。金融产业和制造业实际上是挂钩的,没有制造业金融行业也无法发展。而停工停产让制造业进入寒冬,什么时候疫情结束,制造业重新发展起来,什么时候金融行业才会复苏。
H. 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有哪些
1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毛盛勇介绍,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在各项政策措施作用下,1至2月企业复工复产加快,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国民经济实现有序运行,基本民生得到有效保障。
前两个月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如何?
毛盛勇:1至2月,疫情给经济运行带来较大冲击。但综合看,疫情的影响是短期的、外在的,也是可控的。当前,疫情蔓延扩散势头已经得到基本遏制,防控形势逐步向好。我国基本民生保障有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和内在向上的趋势没有改变。
2.第一季度GDP会否出现“负增长”?负面趋势会持续到二季度吗?
毛胜勇:目前,全国复工复产加速推进,基本判断是3月GDP增长会有明显起色。疫情影响将逐步减弱,前期压抑的经济活动将逐步释放,二季度会比一季度有明显回升,下一步还将出台一系列对冲政策。
3.失业率会否持续攀升?
毛胜勇:2月失业率整体有所上升,但重点群体总体情况比较平稳,25至59岁失业率(5.6%)比整体低0.6个百分点,20至24岁大专以上人员的失业率比上月低0.4个百分点。随着生产秩序恢复,中央将以更大力度促进就业,下半年失业率整体会下降。主要包括:
加大宏观政策的对冲力度,努力稳住企业,特别是用工需求大的中小企业。稳住企业、稳住经济运行,也就稳住了就业;
加大就业优先政策的力度,加大对重点人群如大学生、农民工就业培训的帮扶,进一步推动灵活就业。
4.物价会持续上涨吗?
毛胜勇:从价格构成的角度看,食品价格涨幅是主要因素,尤其是猪肉价格上涨。此外,疫情防控也加大了物资运输成本等。下一阶段,生猪存栏和出栏环比将上升,价格呈现高位回落的趋势,疫情影响逐步减弱。而在货币政策方面,有关部门将采取精准帮扶措施,不会对价格上行带来明显推动。整体来讲,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回落的趋势是大概率事件。
5.楼市涨幅持续回落,对国民经济影响有多少?
毛胜勇:“房住不炒”的定位没有改变,不把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政策,这一点很明确。中国投资领域和空间非常大,下一步既要扩大有效投资,也要努力推动消费提质扩容,着重在促进消费和扩大投资的结合点上发力,使经济运行保持总体平稳。
6.疫情全球蔓延对中国外贸影响有多大?
毛胜勇:疫情全球蔓延对中国外贸确实有一定影响,主要做好两项工作。一是抓好自身防控的同时推进国际合作,借鉴中国经验帮助国际社会;二是在全球经济面临困难的情况下,推动把一些不合理的贸易壁垒、贸易规则破除和取消,让世界经济和贸易回归到正常的轨道。
1至2月主要经济数据
■ 口罩产量增长127.5%
1至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3.5%。从产品产量看,医疗防护和生活所需物资增长较快,口罩、发酵酒精产量分别增长127.5%和15.6%,冻肉和方便面分别增长13.5%和11.4%。截至2月25日,大中型制造业企业复工率达到85.6%,生产经营活动正在有序恢复。
■ 餐饮收入下降43.1%
1至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130亿元,同比下降20.5%。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4194亿元,下降43.1%;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呈现增长态势,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饮料类和中西药品类商品分别增长9.7%、3.1和0.2%。
■ 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6.3%
1至2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3323亿元,同比下降24.5%。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6.3%;商品房销售额8203亿元,下降35.9%。
■ 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下降3%
1至2月,全国网上零售额13712亿元,同比下降3%。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1233亿元,增长3%,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1.5%,比上年同期提高5个百分点。
■ 猪肉价格上涨125.6%
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上涨1.3%
1至2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3%,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上涨15.6%。其中,猪肉上涨125.6%,鲜菜上涨13.8%,鲜果下降5.3%,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上涨1.3%。
■ 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8万人
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2%
1至2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8万人。2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2%,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7%。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0.2小时,比1月份减少6.5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