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概括指出不同时期影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共同因素
介绍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可以分成三阶段.第一阶段洋务运动到清朝末年,出现了民族工业的萌芽,但难以生存和发展.第二阶段辛亥革命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的发展进入“黄金时代”.第三阶段一战后到新中国成立前,民族工业发展日趋凋谢、萎缩.
1863-1894年,119家企业,投资额680万;
1895-1898年,74家企业,投资额1432万.
结合材料,说明洋务运动到清朝末年,出现了民族工业的萌芽,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允许民间办厂,民族工业初步发展.但由于封建制度的阻碍难以生存和发展.
(一)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
鸦片战争后,在中国封建经济分解和商品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在外商企业的刺激、示范和洋务派军用工业尤其是民用工业的诱导下,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开始兴起.
1. 早期著名的企业主要有"三厂一坊".到甲午战争前,实存的商办近代企业260家,大部分是轻工业,主要分布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
2. 近代商办企业的投资者主要是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包括买办手工业主),他们已转化为民族资产阶级.
3.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虽然是一种先进的生产方式,但它毕竟是在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实力薄弱,深受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的压迫和束缚,同时又对它们存在着一定的依赖性.它使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不可避免地具有两重性.
(二)初步发展:(19世纪末)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19世纪末,中国民族工业有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1. 其上层维新派发动领导了维新变法运动,
2. 其中下层革命派发动和领导了辛亥革命.
(三)短暂繁荣:(1912――1919)
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使处于夹缝中的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一次发展的机会.
1. 从1912年到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有600多家,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
2. 这一时期,由于辛亥革命胜利的鼓舞以及一些有识之士的倡导,"实业救国"与民主共和并存,一起成为两大思潮,
3. 涌现了一批代表人物.如张謇、周学熙和荣宗敬、荣德生兄弟等.
4. 但好景不长,世界大战的结束打断了民族工业的发展趋势.
这说明帝国主义侵略是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根本因素(特别是在近代前期),不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地位,国民经济就不可能得到正常发展.
(四)日益萎缩:(1927-1937-1945-1946-1949)
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由于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的压迫,中国民族工业日益萎缩
1.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日本在沦陷区的野蛮掠夺,四大家族在国统区加强对工业的垄断,尤其是钢铁工业的官僚资本占有明显优势,中国民族工业遭到破产.
2.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为了进行内战,空前出卖国家主权.1946年11月,国民党同美国签订了所谓《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导致美国货充斥中国市场,民族工商业受到沉重(毁灭性)打击.
(五)获得新生:(建国以后)
1. 建国初期(1949-1952),有利于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经济在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领导下,得到恢复和发展.
2. 在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我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了利用、限制、改造的方法,采取加工定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以及付偿定息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成功地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
3. 到1956年底,全国基本上完成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此,民族工业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㈡ 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和在经济发展上的弱点是什么
1912年到复1919年,中国民族工业进入短暂制的春天.
形成的原因:1.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2.辛亥革命后,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此起彼伏,“实业救国”思想有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基础。
3.北洋军阀政府较为宽松的经济政策,使资本主义工商业得以继续发展。
4.民国初年,一战爆发,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对华输出的资本和商品有所减少;同时因为出于战争的需求,它们的工业生产主要转为战争服务,减少了某些轻工业品的生产,为中国民族工业拓展国内市场,进而打入国际市场,提供了契机。
当时涌现了一批著名实业家:张謇建立大生纱场,荣德生、荣宗敬建立保兴面粉场,周学熙建立启新洋灰公司,方举赞、孙英德建立发昌机器场,陈启源建立继昌隆缫丝厂,刘懋赏、冯济川建立保晋矿务公司.
特点(或是弱点):当时的民族工业大部分都是轻工业,重工业依然把握在外国人手里.主要分布在沿海,内地很少.
㈢ 简要概括一八四零到一九一九年中国民族工业在中国产生和发展的情况
答案:线索:(1)鸦片战争后,英法等国在沿海通商口岸设立外商企业(设船坞和工厂)。(2)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兴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3)19世纪六七十代起,在广东、上海、天津等地出现了以轻工业为主的民族工业(民族资本主义工业)。(4)19世纪末(或甲午战争后)大量外资在中国兴办工业,民族工业也有了初步发展,但处境艰难。(5)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㈣ 谁能概括一下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民族工业是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中国人创办的用机器生产的工业。洋务回运动创办的军用、民答用企业都应属于民族工业。中国资本主义民族工业产生时间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造船业是中国最早的民族工业,1865年,江南造船厂的前身——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的创建,揭开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历史。
发展历程以及特点如下:
㈤ 概述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曲折历程,并简要分析其曲折发展的原因
中国民族工业:
1。近代我国被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形成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专
2。故有这样的国情属,我国民资不可能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3。首先受帝国主义打压,剥削,加上外资的诈骗,勒索亏本很大,大量民资企业倒闭。
4。其次受封建官僚的勒索,控制,政治压迫,畸形发展。
5。民资有以上挫折,所以有其阶级局限性:软弱性和妥协性。
6。但在1914到1919年帝国主义列强忙于一战剥削减轻,迎来“发展短暂的春天”
7。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来民资同工农联盟一同反帝反封,立下大功。
8。1950年土地改革采用保护富农的措施;经济建设时期合理调整工商业,又有很大的发展。
9。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三大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民资作为一个阶级消失。
这就是我能想起来的,望你满意~
㈥ 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弱点是什么
起步稍晚,奋起直追
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一定要在不远的将来,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㈦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14 年中国棉纺织厂拥有纱锭情况表———《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二:从191
(1)表现:新建厂矿大幅度增加,纺织业、面粉加工为主的轻工业迅速发展。原因内:一战期间,帝国主容义忙于战争,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同时对中国轻工产品的需求量扩大。
(2)弱点:投资规模小,重工业落后,布局上集中于沿海、沿江地区。认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虽有较顽强的生命力,但不可能得到充分发展,只有彻底地反帝反封建,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才能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㈧ 中国民族工业在经济发展上有何弱点 1.轻工业占的比重多,重工业少。2.多分布在沿海位置,内地较少。3.没有形成完善的工业体系 ㈨ 29、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任务。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在外来刺激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条件下开始的,缺少必要的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投资规模小、发展畸形,重工业落后,产业结构不合理、地区分布不平衡,集中于沿海、沿江地区。 与概括中国民族工业在经济发展上的弱点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