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经济发展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重农抑商政策产生的原因
重农抑商政策与封建制度相始终绝不是偶然的,一个国家或政权实行什么样的经济政策,归根到底是由其经济基础和统治阶级利益所决定的。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于人们来说拥有土地可以榨取巨额财富,且地租收入较稳定,是发家致富的最好手段;同时对封建国家而言,农业的发展可使人民安居乐业,人丁兴旺,使国库粮仓充盈,既可内无粮荒、动乱之虞,也可外无侵扰之虑。因此历代统治者都把发展农业当作“立国之本”,而把商业(有时也包括手工业)当成“末业”来加以抑制。
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当时农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起到了积极作用。例如商鞅变法,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鼓励发展农业生产,从而促进了秦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物质基础。
❷ 近代前期中国民族工业产生与发展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主要影响。
近代工业是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而在英国首先出现的。你还记得中国近代工业开始于什么时候吗?你知道什么叫“民族工业”,通过这一课学习你将有进一步的了解。
你知道张謇为什么被誉为“状元实业家”?大家知道,中国的传统是“学而优则仕”,但考中状元的张謇,后来却为什么“弃官从商”,执意创办实业?
张謇是近代中国著名的实业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为救国图强,他提出了“父实业,母教育”的思想,你能说说张謇在创办实业、兴办教育和公益等方面的主要事迹吗?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主要阶段,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短暂的“黄金时代”是怎样出现的?战后却为什么陷入萧条?综观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轨迹,其发展体现了哪些明显的特点?对于这些问题,相信同学们通过这一课的学习,都能一一将它们弄明白。
[知识网络]
概念:近代民族工业是指产生于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中的民办资本主义机器工业。
状元实业家张謇 简介:江苏南通人,清末状元,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
背景:《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加强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出于爱国情怀, 张謇希望“实业救国”。
概况 创办实业 ①甲午战争后:在家乡创办了人生纱厂(此后还建立了垦牧、轮船、面粉、油料、冶铁等产业);
②一战期间:发展到顶峰
③一战后:由于列强的侵略卷土重来,最后纱厂被吞并。
公益事业:办文化教育及慈善事业,有些属国内首创。
[学习探索]
1.你可以和几位同学组成活动小组,根据本课知识,查找补充相关具体资料,搜集有关张謇或荣氏兄弟的相关图片资料、主要事迹,并写出相关的解说词,然后在课堂上向同学们展示并介绍,让其他同学从这些杰出的近代实业家身上感受到他们崇高的爱国品德和执着的创业精神,感受到摆脱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发展的必要性。
2.本课内容属经济类。对于初中学生而言理论性偏强,内容较生疏,因此学习的难度较大。
你可以查字典了解“民族资本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含义。你还可以在课外查找一些相关的资料论证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历程和主要特点。
3.围绕本课所学的民族工业曲折发展过程。(1)你可以制作下面的图示并在课堂上展示,从而让其他同学更详实地掌握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
(2)你也可以制作并完成以下表格,以便掌握基础知识。
主要发展阶段
阶段特征
主要成因
洋务运动到清末
一战期间
一战后到解放前夕
4.请你归纳出近代中国几种性质的工业企业,并试着比较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如:近代民族工业与洋务企业的联系和区别。
5.联系前面所学知识,尝试分析近代前期中国民族工业产生与发展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主要影响。
[自我测评]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张謇的事迹介绍,不符合史实的有:
A.主张发展民办实业 B.以面粉业起家
C.热心文化教育和慈善事业 D.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博物馆
2.判断下列关于民国时期导致中国民族工业萧条的因素①日本的侵略②美货泛滥③国民政府的掠夺④内战破坏
A.②③正确,①④不正确 B.①③④正确,②不正确
C.①②③④都正确 D.①④正确,②③不正确
二、判断正误(请将判断结果填在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可谓孪生兄弟,因此,伴随着近代民族资本主久的产生,中国无产阶级随之诞生。( )
2.洋务运动时期,随着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的创办,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了。( )
3.辛亥革命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较为迅速。但在整个封建经济中仍处于弱势,封建地主经济在中国占主要地位。( )
三、看图回答
观察下图:《民国初年江浙地区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你能找出一战期间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主要集中的行业吗,并说说为什么会集中在这些行业?
四、材料分析
据记载,1882年李松云的上海均昌船厂在其制成的一艘小艇上“船头悬着英国国旗,船尾悬着中国龙旗”,请你想一想他当时为什么要这么做?这种不中不西、不伦不类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五、问题思考
张謇和荣氏兄弟都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通过本课学习请你说说二者创办的企业兴与衰的共同原因是什么?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下载资料]
辛亥革命后至19世纪20年代头一二年,私人资本主义工业呈现了快速发展的状态。
“革命就是解放生产力”。辛亥革命成功后,封建君主专制的推翻,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立,极大地激发了资本主义投资建厂、振兴实业的热情。提倡实业建设的社会团体纷纷建立,提倡工业建设的杂志、报纸纷纷出版,新的私人资本企业更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几乎每天都有新公司注册,令实业部应接不瑕。据农商部统计。辛亥革命前后历年设立的资本额在10 000元以上的民用工矿企业:1911年为40家,资本额576万元;1912年为85家,资本额1 038万元,1913年为79家,资本额1 358.7万元;1914年102家,资本额l 486.8万元。革命后的设厂数为革命前的两倍半①。
然而,辛亥革命毕竟是一场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它所产生的对社会生产力的推动作用是有限的,如果没有其他重大因素发挥作用,由革命引发的新一轮发展实业热潮不会持续太久。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显著改变了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生存条件和外部环境,加之国内外各种因素的作用,推动了辛亥革命后私人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浪潮继续高涨。
棉纺织、火柴、机器制造等行业在大战期间因进口锐减而获得快速发展。其中,以棉纺织业的发展最为显著。“一战”爆发前,中国棉纺织业受英国产品的压抑,步履维艰,发展甚慢。“一战”爆发后,英国忙于战争,向中国出口的棉纱数量明显减少。进口日纱想乘机取而代之,但受到了抵制外货运动的有力钳制。进口棉纱的锐减,引起了国内棉纱价格的猛烈上涨,但棉花价格和工人工资的上涨幅度不大,这就给生产厂家带来了丰厚利润。以全国平均计算,厂家每生产一包16支棉纱,1915年尚亏损3.13两,1919年已有盈利50.55两之多②,各纱厂无不获利万千。于是棉纺织行业出现了一个扩大生产、更新设备的热潮。据统计,全国华商纱厂拥有纱锭数量1914年为50.2万枚,1921年猛增到123.8万枚,布机数量1914年为2 566台,1921年达到6 675台③。实收资本从1913年的1 423万余元,迅速上升到1921年的9 842万元,增加了六倍之多④。在利润积累较快、资本较为充裕的条件下,不少纱厂对厂房建筑和技术设备进行了更新改造,其中最重要的是改蒸汽引擎为电力马达,不但节省了燃料费用,还使原来使用人力的工序改用动力。经过一战及其后几年的发展,棉纺织行业的面貌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
面粉,榨抽、锑钨开采等部门在大战期间因出口大增而加速发展,其中面粉业尤为显著。“一战”爆发前,我国为面粉入超国,1915年起开始出超,出超1.92万担,1918年猛增至200万担,1920年达到344.98万担,总计1920年出口面粉396万余担,是1913年出口量的33.14倍⑤。面粉价格也呈上升趋势,上海市场每包面粉的价格1914年为21.08元,1915年上升到2.;2元,1920年再上升到2.75元⑥,而小麦价格由于产量稳定增长,市场供应充足,反而呈下降趋势。这就给面粉业带来了高利润,面粉业由此迅速发展起来,新的机器面粉厂不断出现。1914年至1921年累计新创办面粉厂100家,资本总额2341.3万元,日产能力达229 453包⑦。老厂也不断增添设备,扩大生产。截止1921年,全国实存面粉厂总计137家,资本总额3286.9万元,日产能力312 643包⑧,形成了中国机器面粉业发展的最好时期。
“一战”时期出口增加的原因,一方面是各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无暇生产,许多物资依赖进口,外国洋行纷纷向中国采购,促成了中国产品在国外市场的畅销。另一方面,由于世界金融货币体系的变革,发生了金贵银贱的现象,1915年银价降到从未有过的低谷,伦敦每盎司大条银价由1912年合28.03便士,下降到合23.69便士⑨。中国虽无本位货币,但主要通货为银币,出口按银元计价,利润大增。也带动了出口的发展。1916年以后银价回升,但国外物价水平也不断高涨,仍然有利于出口。同时,由于进口货价位高昂,也有利于民族工业品的国内销售。
民族工业得以发展的另一个因素是抵制外货运动的持续不断,外货受到沉重打击,国货得以不断畅销。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创建于1905年抵制美货运动的高潮中,1915年正式向中国政府注册。在广大民众争买国产卷烟的爱国热潮推动下该公司获得迅速发展,1918年增资为500万元,1919年再扩大为1 500万元,销售额由1912年的43万余港元增加到1921年的2 800万港元,同期的公司盈利也由5.2万港元增加到400余万港元,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民族资本卷烟企业。
总之,“一战”期间及其后的几年间,是中国私人资本主义工业高速发展的时期。1914年至1920年私人产业资本平均年增长率为10.54%,一些主要行业的增长率更高,面粉业为22.8%。卷烟业为36.7%,棉纺织业为17.4%。至1920年,私人资本的产业资本总额已达5.8亿元。经过这一时期的发展,中国私人资本主义工业获得长足进步。
——章开沅《中国经济史》高等教育出版杜2002年7月第1版
[思维拓展]
在20世纪之交,张謇提出“父实业,母教育”的主张,积极倡导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结果却行不通。而21世纪之交,我们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对民营企业也积极鼓励和推动)、发展科技与教育,这实际上是倡导“实业兴国”“科教兴国”。你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
附:参考答案
第18课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一、选择题
1.B 2.C
二、判断正误
1.错误。中国无产阶级最初是产生在外国资本在中国创办的工业企业里,而不是产生在中国人创办的工业企业里,而外国企业在中国出现较早。
2.错误。民族资本主义不是产生在洋务企业里,仅能说洋务运动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3.正确。
三、看图回答
纺织业和面粉业。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减少了对中国的商品倾销;同时又由于战争需要,给中国的粮食商品出口提供了机会。江浙地区纺织和粮食加工的原料资源丰富。
四、材料分析
(1)为了谋求生存,只好寻求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庇护。(2)说明民族工业力量弱小,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不能正常独立地发展。
五、问题思考
(1)都在一战中由于帝国主义相对放松压迫而得到迅速发展,最后都遭到帝国主义侵略的挤压而衰退。(2)帝国主义侵略是民族工业衰退和破产的根本原因,只有争取民族的独立、民主和统一,才能发展民族经济。
❸ 影响民族发展的基本因素主要有哪些方面
影响民族发展的基本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一是政治原因,即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民族政策对民族问题有着直接的影响,因为政策会直接作用于民族自身的发展和民族之间的关系,由此对民族问题产生直接的制约。
2、二是经济原因,经济是整个社会的基础,经济问题可以说是一切社会问题的终极原因,任何社会现象几乎都能从经济上找到根据。
民族问题也不例外,不同的经济生活构成民族的 特 征之一,经济差异是民族差异的重要方面,只要这种差异存在,民族问题必然产生。
3、三是历史原因,历史是连续不断的,又是生动而充满力量的,它会在今天的土地上留下城堡、留下斧头、留下瓦片,也会在人们的思想深处留下记忆、留下情感、留下观念。
历史上形成的各个民族的思想观念会以具体的内容代代相继,这其中有着对其他民族的记忆和印象,各个民族可能会朦朦胧胧或者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其他民族对本民族是疏是亲、是祸是福,这些可统称为历史意识。
(3)民族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影响扩展阅读
历史阶段
1、民族问题发展的各个不同时期,可概括为两大历史阶段,区分为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条件,一种是人剥削人的阶级社会,另一种是消灭了阶级剥削的社会主义社会。
2、两种社会条件下民族问题的根本区别是不容混淆的。当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之后,那种因阶级对立而产生的民族问题虽已解决,但因民族差别的存在而产生的属于人民内部矛盾的民族问题,还将长期存在。
3、民族差别,就是无产阶级专政在全世界范围胜利以后,在阶级消灭和国家消亡之后,也还不会立即消失,因为民族是个非常稳定的人们共同体,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生命力。
4、在民族的其他特征已经消失之后,人们的民族自我意识也还会保留很长时间。
5、,只要还有民族差别存在,就还会有民族间的相互关系问题,民族问题的最终消失,还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❹ 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1、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版是国民经济整体权发展的需要;
2、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有利于优化国民经济基本结构,调整生产布局;
3、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对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建立多元化对外经贸体系产生重要影响;
4、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必将进一步巩固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❺ 现代经济社会对民族文化发展的影响
宋朝起,作律诗的人更少,出现以词为主的现象。词虽然也讲平仄,但比专律诗宽得多。到元朝作词的属人也不多了,便以作曲为主。曲比词的平仄要求更宽。到明清两朝,作曲的人也不多了,便以小说为主。
任何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都得回归原点,用时兴的话讲,叫“返朴归真”“回归大自然”。
近代史上的变革,都是先从文艺战线开始的。例如:西方的资产阶级革命,是从“文艺复兴运动”开始;中国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从提倡白话文开始;文化大革命,是从“我的一张大字报”开始;拨乱反正,是从教育与科技开始;改革开放,是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开始。究其原因,便是“师出有名”,“解放了思想才能解放生产力”,名正才能言顺。因为理论是行动的指南吗!
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爆发,西方的自由思潮和自由诗成为了时尚。国人为了将自由诗区别于旧体诗词,定名为新体诗。
新体诗以自由思潮为基础,冲破了传统诗的条条框框,什么押韵、对仗、格律、句型、行数,统统不要,随意发挥。扫荡了旧诗词以描写风花雪月、才子佳人为主的沉闷,焕发了自由创作的巨大空间,创作出了一大批描写工农群众的好作品。
❻ 民族文化对民族发展的重要影响和作用
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内化。包括物质容文化和精神文化。饮食、衣着、住宅、生产工具属于物质文化的内容;语言、文字、文学、科学、艺术、哲学、宗教、风俗、节日和传统等属于精神文化的内容。民族文化反映该民族历史发展的水平。语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如历史、文学(包括口头文学)、历法、医药、科学技术等,都是用一定的语言表现出来的。宗教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对精神文化的其他方面起着不同的作用。在早期的阶级社会中,宗教对文化的影响很大,波及人们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宗教在民族文化中的影响逐渐减弱。民族文化作为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在阶级社会里,每一种民族文化中都有剥削阶级的与被剥削阶级的两种文化,反映着两个对立阶级的利益、思想和世界观。民族发展的一般动因 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民族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阶级斗争的影响民族发展因素 ,民族内部结构是影响民族发展的内因,民族自身素质。
❼ 振兴各民族经济对我国的社会发展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将会促进民族的团结与安定,提高社会的整体经济水平.
❽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影响
1、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很小,它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版会经济的主要形权式。
2、在民族工业中,工业资本所占的比重小,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所占的比重大。
3、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主要是以纺织、食品工业为主的轻工业,缺乏重工业的基础,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在技术、设备以至原材料方面不得不依赖外国垄断资本和本国官僚资本。
4、民族资本所经营的工业,规模狭小,经营分散,技术设备落后,劳动生产率低。
5、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与封建势力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