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外部影响是如何导致市场失灵经济学
外部性理论主要是现代西方经济学针对环境污染问题提出来的一个概念,指厂商污染了环境,等于占用了一定的环境资源,但厂商却并不为此支付任何费用。后来这个概念推广了,一般指,厂商生产经营活动给外部环境带来了某种影响,但厂商却并不为此承担任何经济责任,既不能从中获益,也不能需要为此支付费用。 不但厂商生产经营外部性,消费者行为也有外部性。如有人从事一些公益活动,对大家都有好处,但并不能因此从市场上获得经济报酬;反过来,有人做一些有违公德的事,如乱扔垃圾等,市场上也没有人能向他收取相应的排污费。 概括起来,外部性有两个关键,一是外在于经济行为人(个人或厂商),即一项经济行为对外部环境造成了影响;其中有好的影响,也有不好的影响;二是外在于市场机制,市场机制对于这些经济行为失去了调节作用。 作为经济学来讲,目前研究的焦点问题主要是厂商的负的外在性,即类似环境污染这样对外部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而厂商却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为此,经济学家提出了产品的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的概念。私人成本是指厂商负担的产品成本,大体上等同于产品的经济成本,社会成本则是产品私人成本再加上外在成本的总和,是全社会负担的产品成本。外在成本是指厂商以外的社会负担的产品成本。 显然,外在性的存在,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导致了市场失灵。为此,西方经济学家提出了种种对策措施: 一是征税,即向污染环境的企业收取类似排污费性质的税收。这种方法最早由英国经济学家庇古提出,又名“庇古税”。 二是津贴,即由政府向有污染行为的企业提供津贴,帮助企业完善相关环保设施,减少污染,以至消除污染。不过,这种方法遭到了大多数经济学家的反对,因为这种做法等于由社会承担了企业污染的成本。 四,规定产权与协商。这是根据科斯定理,只要明确产权,并且交易成本可以忽略不计,在这两条前提下,一旦有污染行为,则受害者就会与污染企业协商谈判或提起诉讼,来解决问题。这个方案因不需要政府主动干预,基本上是通过市场途径解决问题,迎合了上个世纪80年代全球性的自由化思潮,因而曾一度大受追捧。但现在看来,事实上也很做到,也不过是书呆子式的空想罢了。首先,产权很难完全明确,如一条河流的产权应该归谁?清洁的空气的产权又该归谁?诸如此类,无法回答;其次,交易成本绝非可以忽略不计,一次次的协商谈判,以至诉讼,常常需要巨额的成本费用。 五、政府直接管制。目前,一般的观点,认为大多数外在性行为,还要靠政府主动的强制干预。 在上个世纪70年代以前,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外在性是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现象,社会主义社会实行计划经济,全心全意为人民造谏,是不会存在外在性现象的。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外在性问题在我国已经成为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政府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也需要国民观念上普遍重视起来,还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支撑,需要科学技术的进步。应该说消除外在性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短期内很难一下子解决。
Ⅱ 什么叫外部经济与外部不经济
外部经济通常是指有益外部性商品的生产。外部不经济通常是指有害外部性的商品。
外部性又称为溢出效应、外部影响、外差效应或外部效应、外部经济,指一个人或一群人的行动和决策使另一个人或一群人受损或受益的情况。这种外部效应有时产生有利影响(教育和安全提高社会生产力),有时会产生不利影响(污染和犯罪降低社会生产力)。
按照外部效应产生的影响不同,把外部效应分为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
1、外部经济通常是指有益外部性商品的生产。 这类商品的生产会对社会和环境产生的正效应(如教育和安全)。
2、外部不经济通常是指有害外部性的商品。这类商品的生产会对社会和环境产生的负效应(如污染和犯罪)。
假设私有产权清楚确立,交易费用低至某一水平以及国家政府给予一定程度上的补贴或政府干涉,外部性将不会存在。
外部经济由马歇尔(A Marshall)最早提出。是指当整个产业的产量(因企业数量的增加)扩大时(企业外部的因素),该产业各个企业的平均生产成本下降,因而有时也称为外部规模经济(External Economy of Scale)或范围经济(Economy of Scope)。
还有一种情况,是当一个国家某个产业的累积产量扩大时,该产业各企业的平均成本下降,通常被称为动态的外部经济(Dynamic External Economy),该产业随累积产量增加而呈下降趋势的平均成本曲线,通常被称为学习曲线(Learning Curve)。
马歇尔认为外部经济包括三种类型:市场规模扩大提高中间投入品的规模效益;劳动力市场供应;信息交换和技术扩散。前两者称为金钱的外部性(pecuniary externalities),后者被称为技术外部性(也称“纯”外部经济)他并不与收益递增的市场结构有关。
Ⅲ 外部经济为什么会使市场失灵
市场复经济活动是以互惠的交制易为基础,因此市场中人们的利益关系实质上是同金钱有联系的利益关系。例如,甲为乙提供了物品或服务,甲就有权向乙索取补偿。当人们从事这种需要支付或获取金钱的经济活动时,还可能对其他人产生一些其他的影响,这些影响对于他人可以是有益的,也可以是有害的。然而,无论有益还是有害,都不属于交易关系。这些处于交易关系之外的对他人的影响被为外部影响,也被称为经济活动的外在性。例如,建在河边的工厂排出的废水污染了河流对他人造成损害。工厂排废水是为了生产产品赚钱,工厂同购买它的产品的顾客之间的关系是金钱交换关系,但工厂由此造成的对他人的损害却可能无需向他人支付任何赔偿费。这种影响就是工厂生产的外部影响。当这种影响对他人有害时,就称之为外部不经济。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
市场失灵的原因之一就是外部不经济。
Ⅳ 经济学)什么是外部影响
外部影响指一个经济活动的主体对他所处的经济环境的影响。外部性的影响会造成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或私人收益和社会收益之间的不一致,因此容易造成市场失灵。
外部性的影响方向和作用结果具有两面性,可以分为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那些能为社会和其他个人带来收益或能使社会和个人降低成本支出的外部性称为外部经济,它是对个人或社会有利的外部性;那些能够引起社会和其他个人成本增加或导致收益减少的外部性称为外部不经济,它是对个人或社会不利的。
Ⅳ 论述矫正外部经济影响的政策
矫正外部经济影响的政策由于外部性造成资源配置缺乏效率的原因是由于私人部门用于
决策的成本与社会实际付出的成本之间出现偏差,因此矫正外部性影响的指导思想是:外部经济影响内
在化,为决策者提供衡量其决策的外部性的动机。主要措施有税收,补贴,企业合并以及明确产权。
税收和补贴迫使厂商考虑外部成本或外部利益的手段之一,是政府采取税收和补贴政策,即向
施加外部不经济的厂商征收恰好等于外部边际成本的税收,而给予提供外部经济的厂商等于外部边际来
收益的补贴,以便使得厂商的私人边际成本与社会边际成本相等,诱使厂商提供最优的产量。
但是这种方法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准确地以货币形式衡量外部性的成本收益,如污染环境所
造成的社会成本到底说有多大,所以有时政府只是近似地估计这些成本。
企业合并将施加和接受外部成本或利益的经济单位合并是解决外部性的第二种手段,如果外部
性的影响是小范围的,如一家小餐馆对一家洗衣店造成了污染,则由政府出面,则适合的价格把洗衣机
卖给这家餐馆,通过合并,外部成本内部化。
明确产权流行于西方的产权理论提出了解决外部性的影响的市场化思路。
科思定理的内容:只要产权定是明确的,则在交易成本为零的条件下,无论最初的产权赋于谁,
最终效果都是有效率的。
例:张三、李四同住一宿舍,张三喜欢安静,而李四喜欢听音乐,虽然,李四的行为对张三造
成了外部不经济,方案一:假定了张三忍受,或者李四不听音乐,他们都无法忍受,假设损失是100 元。
方案二:李四购买耳机,价格为10元,根据科斯定理,假如学校规定张三有权享受安静,他可以向学校
有关部门的报告,要求李四不干扰他,这时,李四为了能继续听音乐,只好花10元购买耳机。
进一步,最初权利的规定对最终结果并不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学校规定,李四有权听音乐,那
么张三在不堪忍受噪音的情况下,要么忍受,要么与李四谈判,如果张三是理性的,他会选择花费10元
钱给李四买一个耳机。
科思定理在解决外部经济影响问题上的政策含义是:政府无须对外部经济影响进行直接的调节,
只要明确施加和接受外部成本或利益的当事人双方的产权,市场谈判可以解决问题。
其局限性是科思定理的隐含条件限制了科思定理在实践中的应用,首先,谈判必须是公并且无
成本的(交易成本=0)其次,外部性影响有关当事人只能是少数几个人。
Ⅵ 什么叫外部经济与外部不经济
外部经济又叫外在经济是指由于消费或者其他人和厂商的产出所引起一个人或厂商无法索取的收益。是指当整个产业的产量(因企业数量的增加)扩大时(企业外部的因素),该产业各个企业的平均生产成本下降,因而有时也称为外部规模经济。
外部不经济是指某些企业或个人因其它企业和个人的经济活动而受到不利影响,又不能从造成这些影响的企业和个人那里得到补偿的经济现象,如江河上游造纸厂排放污水,造成下游农作物欠收、农业减产的情况。
(6)外部经济影响扩展阅读
防范外部经济风险是个系统工程。政府要提高应对外部经济风险的能力,打好政策组合拳,确保2020年取得防风险三大攻坚战的胜利。
抓住“稳预期”这个牛鼻子。预期紊乱对金融市场的影响是灾难性的。去年中央政治局会议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提出“六稳”的目标——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其中,稳预期是牛鼻子,具有决定性意义。
预期稳则金融稳,金融稳则人心稳,人心稳则为我国经济领域的改革开放赢得宝贵时间。建议“一行两会”根据国际惯例和中国国情,在市场出现非理性预期的情况下,对国际市场重大事件去伪存真,给以正确的解释和引导。
Ⅶ 外部经济对国际贸易模式有什么影响
外部经济(Externaleconomy)是指由于消费或者其他人和厂商的产出所引起一个人或厂商无法索取专的收益。是指当整个产业的产量(属因企业数量的增加)扩大时(企业外部的因素),该产业各个企业的平均生产成本下降,因而有时也称为外部规模经济(ExternalEconomyofScale)或范围经济(EconomyofScope)。
外部经济会导致贸易的模式有一般模式逐步向服务贸易迈进。
Ⅷ 什么叫外部影响(外部性)【关于经济学的简答题】
“外部性”或“外部影响”定义:在市场经济中,当某市场主体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其他社会成员带来好的或坏的影响,而又不能使市场主体自身得到相应的补偿或给予其他社会成员赔偿的时候,就会产生“外部性”或“外部影响”。
外部性通常有两种情况:
①正外部性或外部经济:当某一市场主体的经济活动使其他市场主体或社会成员受益,而他自己却又不能由此得到补偿,那么这种行为所导致的外部结果就是“正外部性”,亦称“外部经济”。例如,某个公司支付巨额费用对自己的雇员进行了长期的技术培训后,受训的雇员却“跳槽”到其他单位而又不付给公司任何费用或只付给较低的费用。在此情况下,公司雇员的行为显然会使为培训雇员而支付了巨额费用的公司遭受经济损失,但却给其他公司或社会带来好处。这表明,为培训雇员支付了巨额费用的公司所获得的私人收益一定会小于公司外部的社会收益,而由公司承担的私人成本则会高于公司外部的社会成本,此即为正外部性,亦称外部经济。
②负外部性或外部不经济:当某一市场主体的经济活动使其他市场主体或社会成员的利益受损,而又并不为此进行相应的赔偿,那么这种活动所导致的外部影响就是“负外部性”,亦称“外部不经济”。例如,某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排放大量的烟尘和污水,从而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而又不为此付出任何代价或只付出很小的代价,这时,企业所获得的私人收益就会高于社会收益,而私人成本则会低于社会成本,于是就会产生负外部性或外部不经济。
不仅厂商的生产活动会产生外部经济或外部不经济,消费者的消费活动也会产生正的外部影响或负的外部影响。前者被称为生产的外部性,后者被称为消费的外部性。
(3)外部性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外部性的存在会对资源配置产生什么影响呢?
①正外部性或外部经济,通常会使市场主体的经济活动水平低于社会所需要的最优水平。
②外部不经济,通常会使市场主体的经济活动水平高于社会所需要的水平,并给其他经济主体乃至整个社会带来巨大损失。
无论是外部经济还是外部不经济的存在,都表明资源没有实现最优配置,帕累托标准未能实现。外部性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与产权不清晰有关,而对产权的明确界定,市场机制通常是无能为力的。显然,市场机制在外部性面前失去了或部分失去了自己的作用,市场失灵就是难免的。
Ⅸ 经济学中正的外部影响是什么
外部性的影响方向和作用结果具有两面性,可以分为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
那些能为社会版和其他权个人带来收益或能使社会和个人降低成本支出的外部性称为外部经济,它是对个人或社会有力的外部性;
(那些能够引起社会和其他个人成本增加或导致收益减少的外部性称为外部不经济,它是对个人或社会不利的。)
福利经济学认为,除非社会上的外部经济效果与外部不经济效果正好相互抵消,否则外部性的存在使得帕累托最后状态不可能达到,从而也不能达到个人和谁会得最大福利。外部性理论可以根据外部性的影响方向与影响的程度不同制定相应的经济手段,以消除外部性对成本和收益差别的影响,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收入分配的公平合理。纠正的办法:(1)使用税收和津贴;(2)使用企业合并的方法;(3)规定财产权。
——经济和考研——团队,满意请采纳,不满意请追问,谢谢~~
Ⅹ 什么是负外部经济影响
市场有时候是失灵的,因为很多东西有外部性,什么叫做外部性呢,我不说定义,举个例子吧,比如一个造纸厂,它生产了纸品,然后产品在市场上达到供求平衡,但是实际上造纸厂产生了很大的污染,这部分对于环境的污染并没有恰当的反应到市场的供求之中,那么造纸厂这种污染环境就叫做负外部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