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经济发展对社会的好处

经济发展对社会的好处

发布时间:2020-12-07 17:31:11

『壹』 中国经济给世界带来什么好处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光电子与微电子器件及集成重点专项专家组组长、中科院半导体所副所长祝宁华表示,我国近年来不间断地支持光电子领域的科技创新,从“863”计划、“973”计划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项目,都投入大量资金引导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对光电子芯片和模块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创新性成果。

祝宁华分析,当前我国在光电子高端芯片研制上已具备基本条件,无论技术积累还是资金投入,以及高端核心人才的培养和储备,都具备了一定基础条件。“只要国家选定面向未来信息网络急需的1—2类核心关键光电子芯片,集中资源,从设计、研发、器件制备到封装测试进行综合布局,同时通过国家引导、地方和企业的参与,构建完善的光电子芯片加工工艺平台,相信高端芯片研发将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据了解,为实现自主创新发展,我国于2008年实施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经过9年攻关,成功打造了我国集成电路制造业创新体系。9年来,我国主流工艺水平提升了5代,55、40、28纳米三代成套工艺研发成功并实现量产,22、14纳米先导技术研发取得突破,已研制成功30多种高端装备和靶材、抛光液等上百种材料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封装企业也从低端进入高端,三维高密度集成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这一系列从无到有的突破,使我国集成电路制造技术体系和产业生态得以建立和完善。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宽带通信和新型网络重点专项专家组成员、北京大学教授李红滨表示,近年来我国通信产业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从农用交换机和边沿设备起步,到现在通信设备产品全覆盖,从2G、3G再到4G、5G,在通信系统技术方面已经位居世界前列。”

李红滨表示,我国通信行业在经历一个从低端到高端的发展过程。“事实上,这些年已经有不少企业投入大量研发力量去做高端研发,有的企业在关键芯片上已持续不断地做了一二十年,也取得了创新性的成果。”

李红滨介绍,我国近年来在信息通信领域加紧布局,组织实施了多种项目,一些单凭企业自身无法实现的平台、装备等依靠国家投入已初见成效,今后将发挥更大作用。“只要我们坚持已有的开放、竞争合作、共同发展道路不动摇,集中政府、研发机构、企业的优势力量,相信用不了太久,在产业链高端——核心芯片上也会取得同样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 人民日报 》

『贰』 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有什么积极作用

澶渊之盟,当时除了极少数主战派,满朝上下都劝真宗要迁都避战,真宗本来御驾亲征的意图也就此作罢。但寇准无可匹敌的勇气终于让他下了决心,亲临战阵达成澶渊之盟,30万的岁币和迁都比起来,代价简直不值一提。(当时宋年收入1亿以上,而宋当时一场中等规模的战事所耗费的军费就高达3000万以上)而历史走向证明一切,此战之后,北宋迈向颠峰——宋仁宗朝就算称为整个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颠峰,都不为过。辽国关南之地得而复失,但年三十万岁贡再加上日后富弼允诺的二十万,这些钱帛对于经济拮据的契丹来讲,无疑是天上掉的大馅饼。不过契丹上下因此而与宋交好达百年之久,契丹铁骑不再南下。此中弊利,一眼可明。
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个平等的合约,微不足道的岁币换得北宋幽燕地区的和平,可以将主要的精力实力放在内政建设和西北的战事上(西夏)。对于辽来说也是一个很合适的条约,当时的辽内部暗流涌动,及时从南方宋政权的纠缠中脱身是明智之举。从整个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来看“澶渊之盟”有其积极的一面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状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和发展,从长远来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叁』 经济发展的好处

失业率下降
就业率上升
财政蛋糕越来越大
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
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全面完善
...等等

『肆』 经济社会的发展将会为人类带来哪些好处或坏处

好处是物质生活质量会提高 坏处是人们的距离会变大~~~~

『伍』 企业对社会经济发展有什么作用

企业生产商品生产服务,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上的享受,反过来消费促进生产发展,企业的生产与人们的消费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社会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发展

『陆』 GDP的增长,对这个社会的好处有什么

这么说吧,你就把国家当作是一个很悲惨的打工仔

工资就是GDP

因为加班而导致肾亏就内是环境污染容

虽然知道肾亏很不好,但是为了工资还是的加班

想想为什么要工资就知道为什么提高gross domestic proct了

『柒』 经济均衡发展带来的好处

我国均衡发展战略中综合考量的几个问题:影响市场发挥作用的制度化安排条件

我国东部与中西部之间的产业关系主要体现为:西煤东运、北煤南运、北粮南调、南粮北运,南矿北运、西棉东运等等。诸多集中于中西部地区的煤炭、能源、矿产及大宗产品集中于我国较为完善的产业链的上游。而这些资源型产业亦构成了工业化基础支柱产业的主体内容,如:煤炭业、原油炼制、采掘业、矿石开采、钢铁产业、有色金属采掘炼制、水利风力发电、粮食棉花畜牧水产养殖、化肥、机械及配件等等领域。
而这些大宗资源型具有构成基础支柱产业的客观条件,具有关联环节多,中间产业链长等特点,具有影响形成产业空间集聚的客观条件,那么,是否可以延续传统产业的成长与竞争优势,并形成产业内在关联的集群?经常有学者抱怨波特的菱形理论,认为它太完整而面面俱到,这种面面俱到的环境与条件客观上往往不具备。
事实上,面面俱到的条件的准备是必要的,它可以解决我们面临农业经济或者农业经济明显的二元经济结构下显得束手无策的窘境。正是由于这种面面俱到考量的客观条件考量,罗斯托(Walt Whitman Rostow,1960)的产业扩散效应(见《经济成长的阶段》)似乎可以在此情况下提供我们战略性的选择。他所赋予主导产业多向关联及对总量成长性的战略恰恰是在具备了这些前提条件后,使存在的问题获得解决。而主导产业的扩散效果似乎亦可以影响产业集群的行程。似乎亦给予我们现成的答案。
事实上,这种面面俱到的客观条件却正好适合于针对于东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中的一种较为全面的要求。这个要求恰恰是政府在政策供给与制度体系安排上需要考虑的一个较为全面的问题。因为,我国在东部产业转移及开发中西部战略中,需要政府为中西部的大开发构建这种较为全面的发展环境,包括:要素流动、产业成长与集聚的较为全面的软硬环境,包括四个内容:一是促进要素流动顺畅及安全的制度条件;二是促进社会收入增长与社会需求成长,以及产业报酬递增的条件;三是提供相关产业及支撑产业进驻的政策性引导与制度化服务安排条件,四是提供企业的战略结构整合及战胜海外竞争对手的条件,另外,提供政府在产业发展及国际合作中提供企业战略机遇的条件。

『捌』 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对老百姓有啥好处啊

近年来人们提到中国经济时,总喜欢用“一枝独秀”来形容,中国经济的稳健发展和世界经济陷入“增长性衰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2002年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中国经济总量突破了10万亿人民币的大关,人均收入突破了1000美元,经济增长高达8%。但是我们在看到经济繁荣的同时也要清醒地思考,这就是在中国,是不是所有老百姓都感到了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

鉴于对刚刚过去的2002年人们的幸福感受还没有定量调查,在此我们引用的是2001年度“零点生活指数”的研究结果,这次调查覆盖了包括北京、上海、广州和武汉、成都、南京、西安、郑州、大连、沈阳10个城市,城市居民的总体生活满意度处在“一般”和“比较满意”之间、偏向于“一般”的水平。满意水平的分值较2000年稍有下降。如果要问目前中国城市居民的心情怎样,那么有超过四成(40.9%)的市民会感觉到“平静”,而感觉心情“愉快”或“浪漫”的居民只占到一成左右(11.4%),城市居民对未来生活的态度中,觉得未来生活“会变得很好”的乐观群体比例明显下降,预期“不会有什么变化”和“说不清”的群体也分别占到14.9%和18.4%。

这种调查结果与一般人的感觉大致相同。但这项调查还基本属于城镇范围,近8亿农民满意的情况怎么样还不清楚。

不可否认,中国经济“七上八下”和全球经济相比已相当不易。这样好的经济增长已经给大部分老百姓带来了实惠,这仅用住房面积、汽车拥有量、旅游人数、储蓄等增加的数据就能看出来。但我们还应该看到,还有相当一部分老百姓没有感受到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也是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重要问题。

一是就业问题。据北京最新的一项调查显示,失业和就业问题是北京老百姓最关心的第一位的问题,而前几年这一问题是排在第四五位的。就城镇来讲,2001年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与国企下岗职工共1400万人,约相当于城镇从业人口的5.8%。如果再加上非国有企业下岗职工600万人,全国大概有2000万下岗和失业人员,相当于城镇从业人口的8.3%。但根据《中国的劳动和社会保障状况》白皮书,从1998年~2001年,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累计有2500万人。应该注意到,这些下岗人数,还只是国有企业的下岗者,并不包含其他所有制企业的下岗者。目前中国城镇至少有2500万人等待饭碗,相当于城镇中每10个人有一个人失业,这已经十分接近国际警戒线。如果考虑到中国农村尚有1.5亿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另寻出路,那么我们计算的结果是中国城镇失业率为10.2%,农村失业率和全社会从业人员失业率更高。失业就意味着收入下降。尽管党、国家和各地政府在这方面已采取了许多措施,但解决好这一问题还有很大难度。而不解决这一问题,这部分人的生活就会受到影响。

二是中国公众从经济增长的蛋糕中分得的份额。中国经济从1978年~1996年间的年均GDP增幅为9.5%,1997年~2002年间年均增幅达到了7.8%,但改革开放24年来,全国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却从17%下降到12%,其中有16年工资总额/GDP的比重是下降的,上升或持平的仅有8年。当然,工资总量和平均工资上升很快,城乡居民收入总水平和平均收入也增长很快。那么工资比重为什么会下降?中国繁荣的巨大财富何在?工资比重下降,是不是意味着积累率有点高了?值得研究。

目前中国出现了居民储蓄总额的增长额超过了全国工资总额的情况,例如2002年工资总额大约是1.2万亿,而居民储蓄却增长了1.5万亿。这样奇特现象最可能的解释是两种,要么中国公众有除工薪之外的巨额的其他收入,要么财富被相对集中在少数富人手中。这种情况更值得注意,并令人担忧。

三是农村居民。根据农业部的统计,在1997年~2001年间,农民从土地获得的收入对农民纯收入的贡献率为-6.2%,如果没有非农收入,农民的生活就难改善,而流入到茫茫城市的农民工多数从事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的“非正式就业”,即在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行业打一些无劳动用工合同的零工,这样打工很难获得稳定的收益保障。此外,20世纪90年代以后,农民储蓄占全社会居民储蓄的比例逐年下降,约每5年下降5个百分点,人均存款不过数千元。农民正成为不能充分共享经济繁荣成果的边缘阶层。

可以说,我们正在经历巨大的繁荣,但还不是所有老百姓都能感受到这种繁荣带来的好处。这是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党的十六大提出今后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应让越来越多的人能分享经济增长带来的成果。党的十六大报告中非常清醒地指出: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而要发展成为全面的、高水平的、平衡的小康社会,就要努力使所有社会成员都能体会到经济繁荣带来的好处。

令人欣慰的是,党和国家已经充分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并采取了一些很有针对性的措施。如提高离退休人员的工资、提高社会最低生活保障的标准等。应特别指出:感受到经济增长好处的人们越多,经济增长

的基础就越稳定。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会成为经济增长的更大动力。

『玖』 经济发展快的好处

楼下的答案是以前上政治课那种背的不能再烂的答案 现在 我已经不吃这一套了 准确来说 那种标准答案缺乏解释性 我重新组织逻辑 我时常思考 经济本质是什么 什么是经济好 之前重新有了顿悟 经济是为老百姓需求所服务的 任何将经济 货币和老百姓生活社会生产力割裂开的论断 都是脱离现实意义的 说到经济首先就能想到钱 假设老百姓大多数都有钱了 那么人的欲望 和需求就会保证他们去消费 这样钱会流入市场 制造者 服务者的手里 制造者 服务者有了钱 可以保证公司 工厂不倒闭 继续为老百姓们服务 同时 还可以扩大规模 以及对其他领域的投资 那么就会再雇佣劳动力 提高了就业率 没有工作的人才有饭吃 这样 社会生产力提高 科技条件相对不变的情况下 参与社会发展的工人多了 工厂多了 产业类别多了 如果资源分配合理 老百姓没被压榨 那么经济一直增长 当然 总得有极限的 保持住就行 那么 此时 整个社会 产业繁荣 百姓需求充分满足就会幸福 这就产生了良性循环 因为生产力繁荣 那么为研究新事物新科技提供了基础 因为老百姓不用再垂死挣扎 就有时间搞点别的 说不定 会再次推动新科技 新产业的出现 而 国家有了钱 可以对科技投入多一点 最终对军事装备产生影响 国家便能昌盛 国家就能对未来的危险有强抵抗力 在国际上说话也会更有分量 只要地球资源不枯竭 一直保持住 没有外星人侵略 那么 国家便会永远繁荣 国民会世世代代过着比较幸福的日子 至少可以活得有尊严 即便面临战争 也有力挽狂澜的余地 补充 个人觉得经济不能一直增长 极限是必须的 脱离老百姓实际需求的增长那是通货膨胀了 而且 经济不是数字游戏 一定要考虑资源分配方式的合理性 如果充分合理 并且确实能解决全国每个老百姓的最大需求 那么多余的增长其实没有必要的 那就是生产力过盛了 当然 这是理性化了 如果真的那样 我想整个社会体制 资源分配系统已经高度健全了 有生之年等不到了 最后 希望人类不要一味追求发展 多考虑现实意义 而不是糊里糊涂的玩一系列的文字数字游戏 当然 有些人没有 但很多人都有 我知道环境所迫 这就是人类个体面对体制环境的无奈之处 实际上我们都是在消耗地球资源 她才是唯一的牺牲者 愿未来一切都好 附 之前有个人把我禁言了,当我解禁的时候理由让我很无语,让我回去重新回去看看经济学讲义,我不是不知道上面说的,我只是根据生活重新有了自己的感悟,这里是理想化的情况下,为了兼顾全世界每个人的幸福,如果要拉上对未来风险的抗拒,那毫无疑越发展越好,无论有没有通胀,赚到的钱能够支配的资源越多越好,但是其它地区的人可能就少赚了,所以正好写在了这里。希望某些有权利的人不要看人不爽,意见不合就封禁,这样真的很狭隘。我也没觉得一定对啊;也没反动思想啊,说好的言论自由呢?补充,这个快字的理解是怎样的?我觉得是金钱快速在各行各业各人的手里流通,因为金钱只是调动资和劳动力源的手段,快速流通说明什么?说明了社会经济秩序很完善,产业结构很合理,钱能流经大多数人手里,这样参与到社会生产的老百姓都能有钱去消费获得他们的需要,保障了民生,而上面我的不能一直增长的我觉得是体量有限,所以不能超额生产和开发否则会破坏平衡,但是金钱的流通越快速越好。如果产业链破坏了,或者被大资本家垄断了绝大多数财富,且这些资本家不积极投资,或者投资跟不上社会发展,结果是什么?社会市场流通的货币急剧减少,那其他人就玩不了了,货币只是道具,充当一般等价物,道具都被少部分人收走了,那其他人还玩个球?可能有人说,那国家可以多印钞啊?不把货币流通的通道给重新打开进行循环,不把那个抽水机给打掉或者调整好抽水流量,印再多的钱也迟早会被重新吸走,治标不治本,只能缓解燃眉之急,而且,这样做,如果有一天市场被调整好,前前后后加起来的钱一下子涌入市场那就货币就贬值了,老百姓的工资那么多年了也不增长多少,货币一贬值还得了,更穷了。这就是我对快字相关问题的理解。我没有学过相关的理论,也只有高中了解基本的概念,其他的都只是我自己根据生活实践和历史推论的结果,所以,看看就好,如有错误,还望指出。

『拾』 知识经济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许多天赋很高的人,终生处在平庸的职位上,导致这一现状的原因是不思进取。而不思进取的突出表现是不读书、不学习。宁可把业余时间消磨在娱乐场所或闲聊中,也不愿意看书。也许,他们对目前所掌握的职业技能感到满意了,意识不到新知识对自身发展的价值;也许,他们下班后很疲倦,没有毅力进行艰苦的自我培训。

他们心甘情愿陷于颓废的境地,尚未做任何努力就承认了人生的失败。这种心态下,也许连那个卑微的饭碗都不是十拿九稳的。

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一个人难以在工作和事业中取得突破性进展,难以向更高地位发展。

在成功之前,一个人要积蓄足够的力量。在这方面,托马斯·金曾受到加利福尼亚的一棵参天大树的启发:“在它的身体里蕴藏着积蓄力量的精神,这使我久久不能平静。崇山峻岭赐予它丰富的养料,山丘为它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云朵给它带来充足的雨水,而无数次的四季轮回在它巨大的根系周围积累了丰富的养分,所有这些都为它的成长提供了能量。”

即使在商业领域也如此。那些学识渊博、经验丰富的人,比那些庸庸碌碌、不学无术的人,成功的机会更大。

有位商界的杰出人物这样说:“我的所有职员都从最基层做起。俗话说:‘对工作有利的,就是对自己有利的。’任何人在开始工作时如果能记住这句话,前途一定不可限量。”

一个刚跨入社会的年轻人随着自己地位的逐步升迁,一定有很多学习的机会,假如他能抓住这些机会,成功就是早晚的事。

一个初出茅庐的青年,要随时随地注意本行业的门道,而且一定要研究得十分透彻。在这一方面,千万不能疏忽大意、不求甚解。有些事情看来微不足道,但也要仔细观察,有些事情虽然有困难险阻,但也要努力去探究清楚。如能做到这一点,他就能清除事业发展道路中的一切障碍。

无论目前职位多么低微,汲取新的、有价值的知识,将对你的事业大有裨益。我知道一些公司的小职员,尽管薪水微薄,却愿意利用晚上和周末的时间到补习学校去听课,或者买书自学。他们明白知识储备越多,发展潜力就越大。

我认识一个年轻人,他出门时间比在家时间还要多得多,但无论到什么地方,他总是随身携带着书籍、随时阅读。一般人轻易浪费的零碎时间,他都用来学习。结果,他对于历史、文学和科学,都有相当见地。他为自己的前途而努力,我相信他的付出会有回报。

从一个年轻人怎样利用零碎时间就可以预见他的前途。自强不息、随时求进步的精神,是一个人卓越超群的标志,更是一个人成功的征兆。

有一句格言说:“只因准备不足,导致失败。”这句话可以写在无数可怜失败者的墓志铭上。有些人虽然肯努力、肯牺牲,但由于在知识和经验上准备不足,做事大费周折,始终达不到目的、实现不了成功的梦想。

看看职业中介机构的待业者名录吧,多少身强力壮、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在这里登记,其中大部分人,因缺乏进一步发展的能力而驻足不前、被人超越、丢了饭碗。这些人本来就没有深厚的根基,工作期间又不注意积累经验、增加才能,当然会被淘汰。

比如这种人:在商店里工作多年,只会按顾客的要求拿东西,对商业一窍不通。他只是在挣钱糊口,不思考,不关心商品的特点和顾客的需求,如果他不被淘汰的话,只能当一辈子售货员。那些精明强干、善于思考的年轻人,却能在短时间内发现一个行业的秘密,时机一旦成熟,就能独当一面。

我的一个朋友在一个律师事务所任职三年,尽管没有获得晋升,但他在这三年中,把律师事物所的门道都摸清了,还拿到了一个业余法律进修学院的毕业证书。一切都是为了开办他自己的律师事务所。

我还有不少在律师事务所的朋友,按从业时间来说,他们的资格够老的了,但他们仍然担任着平庸的职务,赚着低微的薪金。

两相比较,前者立志坚定、注意观察、勤于思考、善于学习,并能利用业余时间深造,他将获得成功;后者恰恰相反,不管他们是否满足于现状,他们这样庸庸碌碌地混日子,永无出头之日。

一个前途光明的年轻人随时随地都注意磨练自己的工作能力,任何事情都想比别人做得更好。对于一切接触到的事物,他都细心地观察、研究,对重要的东西务必弄得一清二楚。他也随时随地把握机会来学习,珍惜与自己前途有关的一切学习机会,对他来说,积累知识比积累金钱更要紧。他随时随地注意学习做事的方法和为人处世的技巧,有些极小的事情,也认为有学好的必要,对于任何做事的方法都仔细揣摩、探求其中的诀窍。如果他把所有的事情都学会了,他所获得的内在财富要比有限的薪水高出无数倍。

在工作中积累的学识是他将来成功的基础,是他一生中最有价值的财富。

如果你真有上进的志向、真的渴望造就自己、决心充实自己,必须认识到,无论何时、无论什么人都可能增加你的知识和经验。假如你有志于出版业,那么一名普通的印刷工会帮助你了解书籍装帧的知识;假如你热衷于机械发明,那么一名修理工的经验也会对你有所启发。

阅读全文

与经济发展对社会的好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