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国未来经济是什么样子的
自去年2014年5月总书记对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做出了“新常态”的历史性判断。2014年7月2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
2014年12月10日,由人民日报社,国务院国资委共同指导召开的中国第十四届经济论坛在北京召开。论坛以“新常态 可持续---创新是中国发展新引擎”为主题,由经济学家厉以宁为主讲中国经济的未来走向问题。本人受邀参加此次盛宴,以新常态的思维对未来30年经济形式和走向做以下分析。
总结过去,思考未来。首先要了解过去经济体系以及国家对经济建设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指导。只有了解历史才能清醒即将发展的历史。新中国成立以来大概历经两次经济的转型和发展,第一次为计划经济时代,第二次为市场经济时代,道德经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三生万物”那么第三次经济时代是什么样子呢,或者是什么雏形呢?
那么,我们来看一下计划经济时代是由政府主导的计划经济,计划经济或计划经济体制,又称指令型经济,是一种经济体系,而这种体系下,国家在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各方面,都是由政府或财团事先进行计划。由于几乎所有计划经济体制都依赖政府的指令性计划,因此计划经济也被称为“指令性经济”。计划经济,顾名思义就是有规划、计划地发展经济。从而避免了市场经济发展的盲目性、不确定性等问题,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危害。如:重复建设、企业恶性竞争、工厂倒闭、工人失业、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产生社会经济危机等问题。
所谓市场经济,简而言之。明白了计划经济是政府和社团主导经济外,就很容易明白市场经济,当今时代诸多企业家,个体工商户、商贩的房子,票子,车子就来源于市场经济为主导的果实。市场经济是由市场为主导,政府为辅导,政治文化搭台经济文化唱戏的一个大舞台。在当今时代,就服务意识而论,一些地方政府还没有彻底的走向市场经济为主导的服务意识。在信息时代的来临,企业快速的发展和裂变,中国经济从未有过的激荡和变化,大企业在裂变、传统企业在衰变、小企业在聚变、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人人创客的时代来临。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似乎每个创业者和守业者都在徘徊和迷茫中等待。
甚至有一些社区物业服务的部门也开始倡导各种创业的条幅,内容可谓是指导刺激人人创业,市场经济体系到了市场经济的末尾时期。只有竞争才会有服务,只有竞争才会有创新。竞争促进服务进步,创新带动产业升级。最终使每个人,每个组织找到自己更适合的位置进行优化和升级从而发挥更大的经济利益。
对于今天的每个中国人来说,我们即将告别市场经济体系踏上新一轮的“资本经济”以互联网+为新的思想、新的思维、新的模式、新的经济规律开始了新一轮的创新和创造。我们今天每一个80、90后的中流砥柱将主导新的历史舞台。在资本经济时代,我们人人拥有各种不同的资本,进入组织体系内针对自己的优势进行资本匹配,人力匹配,技术匹配,资源匹配。正因这些无数个资源的驱动力组成,才会带动社会的前进,国家的繁荣和富强。这个力量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必将淘汰过去经济体系,构建一个崭新的资本商业体系和依法治国的商业文明。
究竟什么是资本经济时代?它的杠杆作用又什么呢?
计划经济时代:求大于供;
市场经济时代:供大于求;
资本经济时代:优化供求关系、发展资源匹配、资本联合存亡;
我们看一个案例:面膜时代横行微信圈,为什么横行霸道呢?因为面膜解决了国家经济体系下的四个创造经济的弱势群体,第一个群体为在家闲置的已婚宝妈人群为中年群体。第二个在校就读的大学生群体。第三上班族的白领群体。第四是社会残疾人及其他弱势群体的经济创造问题。
为什么一片小小的面膜在一年内能创造几个亿甚至20个亿的销售额,不是面膜本身问题,而是一帮资源创造者看到了,并通过某种特殊需求的产品建立供应体系,解决了信息时代隐藏在社会经济体制下的商机。故而创造了惊人的业绩。寻美人品牌通过优化供求关系,进行资源匹配,创新产学研一体化的战略合作思想,通过一款面膜三个月创造1个亿的销量正是用了“资本思维”引领资本经济时代的新型企业。
我们再看一个鲜活的例子:小米手机其实是典型的“资本思维”成长起来的企业。首先,他会找到合作方、投资方,告诉他们我方将用全新的方式做手机,然后大家一起来做,在还没有开工之前就拿到了投资,并且组建了一个分工型、协作化的团队。然后它会先告诉消费者我要做一个什么样的手机:配置是多少、价格是多少。找到了自己的消费者,拿到了订单,这时再去找工厂去做代加工,然后以手机为渠道,不断做深、往外延展。小米用的就是轻资产、精定位、做纵深、高增长的资本思维方式。你会发现,小米背后形成了一条生态链,价值巨大,却又不需要工厂和设备,仅用5年竟然可以成为中国第四大互联网公司,价值450亿美金!“资本思维”背后的杠杆作用的力量是巨大的!
但是,如果小米手机按照传统的市场经济思维去运作,那么过程是这样的:首先,我们需要一笔启动资金,先用于手机市场的调研和产品研发,这个过程需要至少半年。然后我们得准备一大笔费用去购买设备、建设厂房,接下来开工生产。当产品生产出来之后再去找渠道商,你还得去砸钱做广告,努力卖给消费者。这时如果资金不够了就去银行贷款,进行扩大生产。而传统企业之所以难以为继,症结就在这种运作思路上,最后资不抵债、或者利润率赶不上银行的贷款利息!
在以往的市场经济时代,企业跟金融是“债权型”关系,而在资本经济时代,企业跟金融机构是“股权型”关系。“债权型”关系的弊端日益暴露:金融机构把钱“借”给企业谋发展,比如银行就是企业的拜把兄弟,但是这位拜把兄弟只愿跟企业同富贵,不愿跟企业共患难!当经济处于上行期,银行会锦上添花,主动、过度的放贷给企业。而一旦经济进入下行期,银行就立刻釜底抽薪,绝不会雪中送炭,这使下行的经济雪上加霜,这也是中国银行盈利模式和监管模式决定的。
资本时代经济体系下的合作体系,是金融机构将钱“投”给企业,占有企业股份。当企业经营困难的时候,股权能够风雨同舟;企业高速成长的时候它会获利退出,能起到调节经济增速、使经济可持续发展。这就是“股权型”关系的资本经济时代。
因此,国家在号召“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因为按照现在的变化速度,未来30年内,所有的商业逻辑都将摧毁重建,所有的传统企业都将重头再来!必须有一个归零的过程!即:所有的传统企业必须另起一盘,按照崭新的商业逻辑重新开始,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再创业的过程,中国正在打造“创业型”经济!那么,国家为什么会实行IPO注册制?因为国家就在要求每一家崭新的企业必须按照上市公司的标准去发展,只要你有好的想法和创意,只要敢于创新,就可以第一时间拿到资本市场进行大众融资、发行股票!然后时刻对接投资方、投行等金融市场,利用资本增长方式去发展,这就是“资本思维”,而能够参与到这种创业型项目的人,就是拿到了原始股权,这就是“股权投资”!这种创业者手中的股权,也是一种“配额”,是一种可以坐享其成的财富。怎么使社会上产生大量的“股权”呢?国家将通过IPO注册制,降低企业上市门槛,甚至每个公司都会无门槛式实行IPO注册制。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初创型企业,帮助其实现直接融资,从而激发大众创业的热潮。
㈡ 在经济新常态和五大发展理念指导下,中国为什么搞供给侧改革和新旧动能转换
在经济性五常的五大发展理念上,中国的供给侧给改革开放是一个很好的条件,中国作为功底测试被上的有优势的中国作为公
㈢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包括
1、调整完善人口政策,夯实供给基础
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威廉·配第的这一论述,第一次从经济的角度,概括了人口与经济的关系。
人口既是需求基础,也是供给基础。就当下中国供给侧改革的经济决策而言,调整和完善人口政策,是夯实供给基础的关键,是奠定中国经济调整转型和发展进步基础的关键。
2、推进土地制度改革,释放供给活力
合理的土地制度安排对于激励生产要素和公共产品供给,释放供给活力,促进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发挥着重要的微观管理和宏观调控功能。
3、加快金融体制改革,解除金融抑制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市场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单一到多元,不断发展壮大。20世纪80年代,我国金融改革的主要内容以引进市场经济金融体系的基本结构为主。
90年代上半期和中期以建立符合市场经济需要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基本框架为主。2002—2008年进入以健康化、规范化和专业化为特征的金融改革与发展新时期。
4、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开辟供给空间
中国经济多年来的高速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但是,经济进入新常态后,要素红利渐行渐远,投资驱动风光不再。“十三五”时期中国要继续发挥经济巨大潜能和强大优势,
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培育形成新的增长动力。
5、深化简政放权改革,促进供给质量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与劳动力、土地、资本、科技创新一样,是经济增长的要素之一。对世界历史横、纵两个方面的考察也表明,制度的内涵与制度质量是影响甚至决定一国经济长期绩效最重要的因素。
6、构建社会服务体系,推进配套改革
供给侧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要增进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益,提高区域、产业、制度、产品等多个方面的竞争力。要实现这个目标,除了上述五大要素改革,还需要若干配套改革。构建社会普遍服务体系,即为其中之一
(3)中国经济发展旧常态扩展阅读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核心内容
1、改革的过程就是农民要把控好自己生产质量和规模,这个事情核心的操作主体是农民,毕竟种子是农民种的,管理是农民管的,要是有些人为了自身的利益,投机取巧,生产品质一般甚至假冒伪劣产品,改革也就没法完成。
2、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国家宏观调控。对于过去卖不掉的东西,中国采取的策略是用政策方式刺激它,比如家电卖不出去,就有家电补贴政策,但是这种刺激消费的政策,会导致某个产业产能过剩,以至于消耗过度,污染加重。
3、农业的发展方式需要转变,要从供给入手,改善供给结构,这才有了农产品供给侧改革。
4、供给侧改革,要想得到有效的推进,除了国家的宏观调控之外,农民也得转变发展观念。通过施化肥、打农药、单纯追求产量增长的生产方式,已经不符合时代的潮流,农民还得要调整种植结构,多生产绿色有机食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来提升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