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体育赛事对经济的影响

体育赛事对经济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12-06 18:57:07

Ⅰ 大型体育赛事到底对一个城市有多大的影响

举办大型体育比赛不仅要有高规格的体育比赛场馆,同时要有高度版发达的交通、通信等配套设施权。许多城市或国家都愿借助这样的契机来发展本地或本国的经济。
促进城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带动餐饮宾馆零售业的发展
带动广告、房地产业的迅速发展

Ⅱ 大型体育赛事的社会影响

鲜花铺就的陷阱—论大型体育赛事对主办国的影响
韩国总统金大中曾经宣布,2002年韩日世界杯将使韩国的生产总值增加11万亿韩元(约合8.4亿美元),并带来5万亿韩元的税收收入,创造35万人次的就业机会和88亿美元的连带效益,而且将从40万名游客的消费中获得6825亿韩元的收入,这样除去各种附加值和各种支出,韩国最终将会从中赢利近14.4亿美元。
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也作出类似的预测,只是数字稍有不同而已。据两国的国家新闻机构今年1月份一项调查,82.1%的韩国人和61.9%的日本人认为首次在亚洲举行的世界杯足球赛对他们的经济增长将起到很重要的推动作用。
可惜,上述数据缺乏实质意义,因为它们有太多的宣传因素,其作用更像是广告,或者说是两个主办国的政府和人民(包括研究人员)的美好愿望。但是,经济增长的幅度不一定会为人们的美好愿望所左右,即便是消费者信心指数也仅供参考而已。
这次世界杯究竟能不能取得日韩政府声称的经济效益,抑或如3月份的《远东经济评论》所作的预测那样悲观,还需要客观而精确的统计数据。在缺乏这种数据的前提下,我们不妨从正反两方面看一看本届世界杯可能投下的经济涟漪。
短期行为与雪球效应
在《远东经济评论》的封面文章发表之前,大多数人对于日韩世界杯的经济作用充满信心,普遍认为这是对陷于不景气状态的日韩经济的一剂强心针。
这种观点非常正常,也不乏历史先例。30年代美国大萧条期间,企业不敢作新的投资,即便很有钱的人也缩手缩脚,这时候只有政府站出来,通过兴建大型公共项目(如胡佛水坝等),雇佣大批工人,以推动停滞不前的经济雪球。
笔者曾听到过一个故事,说当时美国政府雇佣了大批工人,让他们在荒野里挖一条沟,然后又填上。为什么要做这样的“无用功”?原因只有一个,即找一个名目把钱转到普通百姓手里,那样他们便可以有钱去买吃的穿的,而那些食品店和服装店也就有了生意,一条血管到另一条血管,新鲜血液流入整个经济体系。这个故事有多少真实性我没考证过,但其中的逻辑对于经历过经济起伏的人们已不再陌生。
无疑,贫血的日韩经济需要这样的输血方式。80万人赴日韩观看赛事,每人平均将消费2000-3000美元,日本一地的纪念品销售额达到1000亿日元……这些预测数字即使过于乐观,但球迷(而且是相当多的球迷)肯定会去看球赛,他们肯定会花不少钱,他们的吃住行、门票、纪念品等等,对主办国的经济多多少少会有刺激作用。
问题是,这些注入当地经济的激素究竟有没有持久的威力?韩国发展协会认为,世界杯期间花费的每一美元要比平时流通中的一美元更有价值,能产生更大的雪球效应。这种说法似乎不合逻辑。对于一棵久旱遇甘霖的树木来说,那甘霖是一年来一场大雨,还是几天一次小雨更有用?
文艺或体育赛事等大型事件若不是定期在同一地点举行,都存在着这个问题。如果这80万人能分几十次赴日韩看球,对当地的经济也许不会有“心脏起跳仪”式的刺激,但会像涓涓泉水,水滴石穿。美国各大城市建造高级球场,吸引优秀球队,以象征性租金(如每年一美元)出租给他们,就是这个道理。各地方政府以优惠政策招徕大小企业安家落户,也是因为它们具有长期刺激当地经济的作用。
然而,一次性的赛事却没有这样的功能。这80万人转眼就走了,他们住了高价旅馆,买了昂贵的纪念品,他们有什么理由故地重游?事实上,世界杯的经济特色更像是我国的歌星演唱会,当然规模要大成千上百倍——它们偶尔出现在某个城市,吸引大批歌迷,招徕一批广告商和赞助商,售出昂贵的门票;但仔细分析,承办商若不走旁门左道似乎很难赚钱,因为他们的成本太高,而这种“走穴”式的运作模式又不可能培养固定的消费习惯,因此也不可能扎根于当地经济。
固定资产如何消化
消费方的一次性特点为供应方带来了很大困惑。比如你是一个旅馆业者,这段时间你希望自己能出租一万套房间,但平时你的客源仅够一千套,你究竟该不该扩建?如果你不扩建,这次会损失很多赚钱的机会;如果扩建,将来会严重供过于求。这样的窘境发生在多数需要投资固定资产的商家身上。毕竟,人力资源可以流动,你可以去别的城市招聘临时工,但酒店餐馆却不能今天建了明天拆。
可是,主办方却面临着这方面的最大挑战。服务业者可以靠提高价格来增加利润,但比赛场馆却不能靠价格来协调安排档期,你不可能把两个球场的赛事“挤”在一个地方。日韩两国已投入30多亿美元建造了20座能容纳4万观众的新场馆,大部分新场馆将只举行3-4场比赛。比赛结束后,这些场馆立刻面临“失业”的前景,当地对体育活动的需求不可能一步发展到“馆”尽其用的程度。留着等将来人口多了再用?不可能,这些场馆的维护耗资不菲;拆了吧?巨额财富眼看着付诸东流,算一算平均为每个看客所花的建设费用,能靠卖体恤衫赚回来吗?
在这一点上,老美的做法比较保守,也值得借鉴。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基本上没有投资太多新设施,而是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把旧的翻新。当然,老美有这个条件,他们每个城市都有大量体育设施,但亚洲国家却需要另起炉灶,一方面是不得已,另一方面希望借此给外界一个好印象。从经济角度讲,这也能刺激建筑业的兴旺。
诚然,建筑业和餐饮旅店服务业是这届世界杯的最大受益者,除此之外,转卖电视转播权及电视广告的企业也明摆着稳赚不赔,但投资场馆建设的当地政府却面临着入不敷出的危机。靠世界杯打平基础设施投资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这些钱多半来自税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用在A项目上,B项目就得削减开支,而这不起眼的B项目也不是毫无经济效益的。
社会效益的边际效应
比方说,本来要花在救济穷人上面的资金,因为世界杯而被用在建造新场馆上。当然,那崭新的体育场能登上电视屏幕,被全世界媒体广泛报道,因而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至少是提高当地的知名度,说不定有助于当地未来的旅游业。但这笔钱若用在救济穷人的项目上,也能流入当地经济的肌肤,而且长期效益不一定比球场差。(当然,这方面的结论需要详尽的推算和论证。)
社会效应如同企业的形象广告,有当然比没有好,但花多少钱能产生最佳效果(即最高的边际效应)乃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从理论上讲,当你的品牌已做好充分准备、即将“起飞”但尚未“起飞”时,那时的广告效果最显著。
对于韩国来说,1988年的奥运会就起到了这个作用,因为当时正值韩国经济展翅飞翔,奥运会让世界了解了它,也为本国国民提供了一个增强国家团结,提高人民道德修养的良机。如今的日韩都已过了向外国投资者宣传自己的“曲线急升处”(微积分用于经济学的原理),因此世界杯的宣传作用虽然仍未消失,但效果要低得多。换言之,日韩为它们国家的“形象广告”将付出太高的价格。
不少经济学家对大型体育赛事对主办地带来的赛后负面影响均有详尽的研究,这些研究并非危言耸听。许多地方的政府在向投资者招手时,都会排斥有较大副作用的企业,如污染环境的企业,这证明并不是每一块投在一个地方的钱都只造福不闯祸;同理,世界杯可能为当地经济增加耐久性动力,也可能只是酒后好汉的一场抽搐。关键是当地政府如何及早消除隐患,降低副作用,发挥赛事的火车头功能。一味强调有利因素、对不利因素采取鸵鸟政策,最终轮到自己哑巴吃黄连。

Ⅲ 大型体育赛事能带来什么商机

看你的经济实力了,通常体育用品是最常见的,日本巨蛋体育馆各种球队服装,鞋,运动用品样样俱全。再就是吃,各种即时食品饮料和水。体育彩票和相关体育杂志,一次性助威用品,包括旗帜,标语,荧光棒等等

Ⅳ 体育赛事会给举办地带来哪些影响,又会有哪些遗产

体育赛事对举办地旅游业的推动是有目共睹,体育旅游业作为新兴产业已经成为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意大利首都罗马是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位于罗马市中心的罗马斗兽场早在帝国时期就曾作为人兽搏击运动的场地而人所共知。现如今罗马斗兽场俨然变成了罗马的重要文化符号,吸引着数以万计的游人慕名而来,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繁荣。
不仅如此,体育赛事往往还能打响一个城市的知名度,拉动当地GDP。刚刚落幕的2014
年六盘水国际马拉松赛至今还令不少人津津乐道。不少人都知道,马拉松比赛是一项极其考验人的体力和耐力的赛事,对举办地的气候,温度和湿度要求特别严格。本来这种特殊赛事并不适合在炎炎夏日举行。然而六盘水是个特例,它属于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纬度低海拔高,冬暖夏凉,在此进行马拉松比赛再合适不过了。所以被冠以“凉都”美誉的贵州六盘水,充分利用其少有的夏季凉爽宜人的气候,举办了一场让人耳目一新的夏季清凉马拉松,将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贵州六盘水这座城市。举办地的主办单位当然也并没有浪费这次机会,在完成马拉松比赛实时转播的同
时,也不忘介绍六盘水的风土人情与人文景观,并利用赛事直播从高空,陆地360
度全方位展现了六盘水的自然风光。不论是现场乃至电视机前的观众都领略到六盘水绮丽秀美的自然风光。可以说,经过这次马拉松赛,全世界的人都会知道六盘水的国家森林公园,明湖风景区以及喀斯特地貌。这场体育赛事与其说是一场世界马拉松赛,倒不如说更像是一部六盘水的旅游宣传片。由此可见,一场体育赛事如果能被主办单位合理规划与巧妙利用,对当地旅游业经济的影响是深远而广泛的。
体育赛事除了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兴起,对其他产业也有积极的影响。因为本身旅游业就伴随很多相关产业,随着大量人口的涌入,有利于刺激当地交通运输和消费,这种拉动内需的经济作用不仅对于当地的GDP
有很大的推动,而且可以缓解当地的经济紧缩,促进消费水平的提高。据不完全统计,这场马拉松还拉动了当地的餐饮业,特产业,运输业等等,仅在运动
会期间,就带来了5200
万元的消费,其中外来人口消费就占了七成。
六盘水这个城市过去是依赖矿产资源来发展当地经济,结构较单一,如今凭借这场马拉松赛,六盘水完美的进行了一次产业结构转变与飞跃,对于未来的六盘水,其经济结构会越来越多元化,产能结构也会变得更加合理。另外,政府修建一些体育设施,购买一些体育器材,以及进行相关体育赛事的宣传工作也可以增加当地的就业机会,对于经济结构的调整与经济体制的完善有很积极的意义。

Ⅳ 体育赛事对当地的影响将长期存在吗

据报道,来自6月14日起,全球进入自“世界杯时间”。东道主俄罗斯在收获球迷狂热激情的同时,绿茵场上传带的更是足球经济的滚滚财源,实现一举数得。

此外,体育赛事对于举办地的投资、消费影响将长期存在。赛事过后,与赛事配套的各项投资还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继续发挥作用。体育赛事吸引的资金投入,最终会转化为大量的硬件设施,留存于体育赛事的举办地,继续发挥其功能作用。

俄政府乐观估计,在世界杯比赛结束后的5年中,这些效应仍将持续下去,并以每年24亿至32亿美元的体量为俄罗斯带来收益。

文章来源:央广网

Ⅵ 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发展的积极作用及影响

一场大型体育来赛事对源举办城市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分短期效应长期效应,分经济分文化分精神面貌等多方面,以下简单说明:
1、申办过程,可能提高当地民众的凝聚力,向心力,以及改善整体社会精神风貌,申办成功后会产生自豪感,强烈城市主人翁精神。
2、筹办过程中,当地相关产业会获得较多商业机会,有机会获得更好的经济回报,带动相关产业更好发展,像建筑业,建材业,广告装饰等与场馆建设直接相关产业。
3、举办过程中,会极大刺激当地酒店、餐饮、旅游等服务业的发展。
4、赛事过后,留下的场馆,会带动当地体育产业的发展以及有利于当地居民全民健身兴趣的培养提高。
5、举办过程中,广泛的民众参与度,对于当地社会的向心力凝聚力是一个有益的机会。
6、大型赛事举办城市,可能的负面影响,场馆建设,赛事投资会对城市财政预算形成压力,结束后,会长时间有经济包袱,留下的场馆,利用不好,可能委会成本都难以保障,形成长期包袱,希腊雅典就是典型的反面教训。
因此,举办大型体育赛事,最好的办法是提高人文精神方面的投入,场馆建设能够利用既有改造是最经济方案,不要好高骛远,打肿脸充胖子。保持举办城市经济可以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

Ⅶ 阐述重大体育赛事对巴西的社会经济产生哪些有利

纯属个人观点:1.关注度提升:就世界杯而言,自从定了2014年巴西为世版界杯主办国家之后,巴西权的关注度便不断上升,越来越多的世人关注到巴西这个国家,进而关心它的政治,文化,经济,环境等。通过世界杯的造势,巴西引入了非常多的外资,而且引得越来越多的个人外来投资者来到巴西考察市场并投资,这个非常强有力的刺激了它的经济。2.消费业旅游业:巴西的自然环境非常好,空气新鲜,食品安全,自然景观保持完好,重大的体育赛事也意味着将吸引全世界各地的人来到现场观赛,这个很直接的就刺激到了巴西的消费。

Ⅷ 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对国家有什么益处

1.这对于我们今抄后涉足国际市场舞台就会是最具现实感的学习2.加强民族团结,3.对于中国企业的发展的促进作用所产生的推动力也将会是不可低估的。作为体育盛会它和体育相关产业的关系是紧密的,但是它所涉及的产业就不仅仅是和体育产业相关的产业,而是会对整体经济发展都要产生作用。

Ⅸ 体育赛事的影响力表现在哪些方面

国家的强度,知名度,

阅读全文

与体育赛事对经济的影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