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

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

发布时间:2020-12-06 18:30:06

Ⅰ 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最伟大贡献之一,就是前无古人地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不少论著把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分为两段,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分为一段,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分为一段,认为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社会主义的本质是手段和目的的统一。但是,仅仅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一种手段是远远不够的,还未能完全揭示它们是社会主义本质的根本性原因。邓小平之所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之中,首先是因为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优越得多的地方就在于它能极大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也是社会主义产生和存在的客观依据。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 们,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无论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还是资本主义社会,它们的产生都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前提的,但这些社会的生产关系最终又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而被淘汰。社会主义比其他社会形态优越的地方,就在于它能打破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桎梏,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邓小平总结多年来离开生产力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把许多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东西当作“社会主义原则”加以固守,把许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当作“资本主义复辟”加以反对的历史教训时指出:“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说是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邓小平说:“根据 们自己的经验,讲社会主义,首先就是要使生产力发展,这是主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力之所在,不仅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而且社会主义发展的各个阶段,仍然应该通过改革,自觉地调整、革除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解放生产力,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并不断创造出新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永葆青春与活力的源泉。能自觉地不断地为生产力发展开辟道路,正是社会主义与一切剥削社会最根本的区别。 社会主义本质论内容除了包括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外,还包括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要实现的最终价值目标。社会主义比其他一切社会优越得多的地方还在于它是一个公正、公平的社会。一切剥削社会之所以是不合理的社会,是不公平、不公正的社会,就是因为这些社会存在着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制度,存在着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而社会主义社会正是把被压迫阶级解放出来,变成真正的国家主人,实现经济平等、政治平等,最终使全体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目标

Ⅱ 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如何理解当前我国推行的经济政策

(1)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最大限度地改内善人民生活,实现共同富裕容,.(2)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就是要坚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坚持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进一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坚持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加快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在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迈出重要步伐。

Ⅲ 我国经济发展的目的是什么

1、调整经济结构。这是今后相当长时间经济发展的主线。要通过经济结构的调整,使中国经济发展上一个新的水平,而不仅是GDP总量的低水平的扩张。产业结构调整是当前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内容。

中国技术和经济发展不平衡,在产业结构调整中需要注意处理两个关系:一是发展新兴产业和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关系,一是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

2、加快城市化进程。农村经济发展有远期的问题。90年代以来有两个基本情况:一是粮食产量年均增长速度明显高于人口增长速度,二是城乡居民人均口粮消费下降。这带来了过去所没有过的相当多农产品销售困难的现象。

不少农产品高于国际市场价格,很难再用提高农产品价格的办法增加农民收入。中国农业单产并不低,种粮不赚钱的根本原因是人多地少,达不到规模经营,单纯务农很难使农民富裕起来。

3、西部大开发。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普遍规律,中国在几千年历史上,地区发展就是不平衡的。不论东部还是西部,省、自治区内部各市、县之间,差距呈扩大的趋势,这是各个地方经济发展要解决的问题。区域经济政策要强调两个大局。允许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是一个大局,这个政策要坚持。

4、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世界性大课题。在新的发展阶段,应该把可持续发展放到突出的位置。主要是人口、环境。

人口问题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特殊问题。人口问题过去是两句话: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应该加一句话:注意老龄化问题。中国60岁以上人口占10%。西方国家在人口基数小、经济发达的条件下,经过长期的发展出现了老龄化,尚且遇到很多问题。

中国在经济不发达、人口基数很大的条件下,在很短的时期内进入老龄社会,困难更大。老龄化会带来“生之者寡,食之者众”的问题,需要预谋对应之策,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环境保护是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

5、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只是“初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说,有了一个雏形,一个大的框架,不健全、不完善之处还很多,仍然需要强调体制创新,通过深化改革为经济发展提供体制保障。

加入WTO标志着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就是建立与国际市场经济规则接轨的、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阶段。体制创新是中国现代化事业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6、发展开放型经济。中国所处的国际经济环境和对外经济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主要是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对外开放的扩大。经济全球化是一种趋势,交织着各个国家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和激烈的竞争,必然经过许多曲折和反复。其后果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

7、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要妥善处理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关系,在积累和消费的关系上,要兼顾国计和民生;在社会政策上,要注重调节社会分配和解决就业问题。中国面临着沉重的就业压力。

积极扩大就业是需要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政策。中国市场商品短缺的状况已经结束,是供过于求,没有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国内市场不可能开拓,经济就不可能持续增长。

(3)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扩展阅读

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李克强提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概念。本次调研,在听取四省份负责人汇报后,李克强讲话中首次详细阐述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五大路径:

1、 要在扩大开放中扩大内需,立足内需,面向世界,深耕亚太;

2、 要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3、 要立足于拉动就业和居民收入增长;

4、 要使环境资源可支撑;

5、 靠开放促改革,靠制度创新释放红利。

Ⅳ 我国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解决这一基本矛盾,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

Ⅳ 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是( )。 A.提高物质生活水平 B.提高精神生活水平 C.

选c

Ⅵ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的是

实现共同富裕
(望采纳)

Ⅶ 我国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共同富裕,使人民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Ⅷ 改革开放和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选择题)

C,国家的综合实力包括了国家的军事实力

阅读全文

与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