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经济发展速度是否越快越好
当然不是了,我觉得中国的经济增长不是快就好,要给结构调整这样一种外在的压专力,再加上我们的属一些行政手段,来把中国经济逐渐调整过来,这是当务之急,要处理好这两难。“发展越快越好”这样的观念一定要改变,否则我们的经济结构调整,可能数年以后仍然是如此。
㈡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增长速度出现了不可避免的( )。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增长速度出现了不可避免的(换挡)。
㈢ 为何现在经济发展速度快,而还是很多人买不起房
经济发展的比较的快,但是物价也在不断的上涨,所以存下来的钱不多。再加上房子涨价的速度非常的快,你赚钱的速度可能比不上人家涨价的速度。买不起房子的,基本上是农村的中低等收入群体,城市的低等收入群体和来自农村的白领群体。
在中国,买房子还是一件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很多人就算买的起房子,也基本只够首付,都是贷款的。很多人一边还着贷款,一边要养育孩子和赡养老人,所以 ,对于这批人来说,压力还是很大的。所以,我觉得每一个人还是要量力而行。如果连首付都要去问别人借的话,还是没必要买房子。现如今很多的农村也胜过城市生活,农村的空气比较的新鲜,买菜买东西也比较的方便。没必要一窝蜂的全部往城里里面去。
㈣ 我国经济发展速度
1949-1951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是年均14.5%;1952年至1978年年均国民生产总回值增长率是6.1%,工农答业总产值年均增长9.5%;1979年至2012年年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是9.9%。1949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33美元,人均国民收入是27美元。1978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224美元,人均国民收入192美元。200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956美元,人均国民收入838美元。2012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6250美元(按照今年年底的最终修订数字估算),人均国民收入5675美元。
㈤ 世界各国各个时期的经济发展速度.
日本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的经济增长速度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是最高的。19 53―1979年日本工业平均年增长率为 10.9%,同期联邦德国为5.7%,法国为4.2%,美 国为4%,英国为2.5%。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占资本主义世界的比重,1950年只有1.5%, 1980年猛增为13.3%,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地位从第7位跃升到第 2位,仅次于美国。西 方有些学者把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称为20世纪的“奇迹”。 即使到了今天,日本的经济总产值依然是中国的四倍.
而同时期,中国3.4%(53-79).
韩国 五十年代——打基础。1948年韩国建国以后,不久即颁布了所谓的“民主宪法”,在此基础上一是进行了土地改革,二是实施了义务教育,规定孩子满6岁就必须接受教育。政府对教育十分重视,认为韩国是一个资源缺乏的国家,只有通过教育,开发人力资源,才能发展国家。经过10年努力,韩国的教育有了迅速发展。小学得到普及,还有了初中、高中,光大学就40所,大批青少年受到良好教育。这就为经济发展打下了基础。
六十年代政府提出“首先发展经济”。1961年韩国曾发生过全国性的骚乱,许多人上街游行,搞得国家不得安宁,经济受到极大破坏。是年5月16日,朴正熙发动军人政变,夺取政权,平息了骚乱,在当时国家经济处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提出了“政府的首要任务就是发展经济了。为此提出了三个方面的措施。首先是加强政府的管理能力,提高政务实效。规定各级政府及其各部门直到村长都要在年初提出一年的目标。年终总结检查,并制定了奖罚政策,做到奖罚分明。完不成任务的就地兔职。朴正熙本人每年都要亲自督查,叫做“年头巡视”一——年初听取制订计划情况,下年初再查看完成情况,奖罚极严格这样一来确实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经过三四年努力,韩国的经济又得到恢复和发展。二除加强政府管理能力外,政府还大力加强了对工人及其他人员的训练,提高人们的知技术水平。其三是实行开放政策,从日本等国家引进资本和技术,走加工生产——外销路子。在韩国学界都认为,朴正熙上台是军人独裁政权,但他抓经济是对的,他把韩国经济搞上去了。
七十年代是全面发展阶段。有了前20年、特别是近10年的基础,进入七十年代韩国济发展是突飞猛进的,韩国人称是“推土机式的发展”,这期间钢铁业、汽车业等重工业到发展,交通灾;电等各项基础设施和建设事业也得到很快发展。汉城到釜山的高速公(450公里)一年半即开通建成。
这一时期在农村则开展了“新村运动”。就是大力普及农村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这当中还在全国33000多个村落中选举出有知识、有技术的“能人”,作为一个村落的带人,称为“新村运动的指导者”,政府给予一定的资助,让他们带动农村的发展。当时搞相当普及,许多政府的官员、大学的教授都下去学习和受教育,并指导这个运动。这一策措施,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大发展,经过前后十年功夫,农民年平均收人即超过城市居的平均收入。这使韩国人受到很大鼓舞,使他佰:懂得了:依*自己的努力是能够发展起的。到七十年代中期韩国人均收入即达到1000美元。
八十年代韩国经济进入一个新阶段。韩国人称是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这一阶段的最大特征是政府给企业“断奶”。
㈥ 中国的发展速度,近年来中国在什么领域,什么技术,什么经济发展速度特别快
基础科学方面不太懂,我所知道都是跟经济相关的一些。
1、中国的光伏产业十几年来发版展很快,国家扶持力度很权大,所以欧盟等很多国家都对中国的光伏产品实行反倾销。
2、铁路桥梁等跟高铁相关技术很打法,在青藏高原的高寒冻土上修铁路的技术是中国独有的,穿山打洞,长距离架桥中国都是世界领先。
3、上天下海的技术也是非常牛的,深潜,水下勘探技术国家投入很大,发展也很快,应该是目前世界领先的,具体没有权威数据。还有中国的航天和卫星技术,众所周知不说了。
4、农业技术,中国7%耕地养活22%人口。当然这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归功于杂交水稻,其实杂交水稻就是转基因,转基因方面中国也有很大的成绩了,只是受困于舆论没办法推广,中国这些农业老学究们只知道埋头做研究,不懂怎么作秀怎么推广,被一些人占了先机牵着鼻子玩,很多科研成果白白浪费在那里等着被超越。目前中国的农业很危险,ABCD四大粮商已进驻中国开始全面接管农业的上下游,很多作物的种植已经被控制。
经济方面,发展最快的无疑是互联网,现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概念铺天盖地。。。。 不想打字了 好困。
㈦ 为什么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在7%左右有必然性
发改委:有能力实现7%左右增长目标
国家发改委网站昨日刊登《我国有条件有能力实现全年经济发展预期目标》,文章指出,下半年我国经济将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整体平稳的态势不会改变,全年经济增速有望保持在7%左右。在经济增长总体平稳、市场供需状况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就业岗位将持续增加,物价总水平温和上涨,全年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可以实现。
文章称,今年以来,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极为错综复杂,我国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正在经历深刻调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困难和挑战明显增多。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各方面对我国经济形势及下一步走势都十分关注。我们认为,分析看待中国经济形势,既要纵向比较,也要横向对比;既要看增速变化,又要看结构变动和动力转换;既要观察运行状况,更要把握发展走势。
文章指出,当前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继续处于合理区间。与前些年相比,当前我国经济增速平台确实有所下移,这是国内外发展环境变化和我国经济自身运行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上半年我国经济同比增长7%,与一季度持平,符合全年增长预期目标。这个7%,是在经济总量已超过10万亿美元的基础上实现的,所形成的增量远超过去两位数增长时期。再结合就业、收入、物价等主要指标看,说当前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是符合客观实际的。
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增长低于预期,全球贸易明显下滑,国际金融和大宗商品市场动荡加剧。相比之下,中国经济增速继续位居世界前列。在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曲折、外部环境复杂性明显增加的情况下,我国经济总体保持平稳增长,就业和物价形势稳定,成绩实属来之不易。
结构调整优化步伐加快,增长动力转换稳步推进。今年以来,按照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的要求,着眼于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一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迸发。二是需求结构继续改善,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增强。三是产业结构调整扎实推进,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型趋势明显。四是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统筹推进,一批新的增长极、增长带逐步形成。五是节能减排取得新成效,生态环境继续改善。
文章还指出,积极因素和有利条件仍然较多,全年经济发展预期目标能够实现。总的来看,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比较平稳,增速换挡比较平顺,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稳步推进,发展水平逐步向中高端迈进,符合宏观调控与发展预期。
从下一步走势看,经济发展环境更趋复杂,国内外影响经济平稳运行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有所增多,经济下行压力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但经过多年来的实践,我国政府已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宏观调控经验,在政策上也有较大空间和较多手段,企业适应市场竞争和创新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随着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落实和完善,经济有望保持平稳运行态势。
从需求方面看,内需将继续发挥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作用。消费基本面稳中向好。随着“金九银十”及“双十一”电商促销高峰的到来,吃穿用等商品消费以及旅游、信息、文化等服务消费需求将持续较旺。投资增长有望缓中趋稳。下一步,促投资政策持续加力有助于投资回稳,将促进在建项目建设和新项目开工,房地产销售回暖也将向开发投资传导,整体投资有望逐步企稳。
从供给方面看,三次产业发展将总体保持平稳。农业生产形势稳定;服务业整体发展势头较好;工业增速可能大致维持在目前水平。
综合分析研判,下半年我国经济将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整体平稳的态势不会改变,全年经济增速有望保持在7%左右。在经济增长总体平稳、市场供需状况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就业岗位将持续增加,物价总水平温和上涨,全年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可以实现。
㈧ 中国经济发展速度
中国的问题总的来说都是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目前我国的国力增强得很快,前景还是专很乐观的属。
我预计国家未来几年会这么干:
1
循序渐进的政治体制改革
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引导群众有序的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加强都官员的监督,改变公共权力过分集中于政府。
2
提高经济发展质量,进行产业升级
目前我国的各种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在全世界排名几乎都是数一数二的,但量上去了,质还没有飞跃,国家会不断出台政策引导产业升级。
3
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目前我国贫富差距不是一般的大,再不下大力气处理,社会将走向分裂。我想国家现在也算比较重视这个问题了,也在加大投入,相信贫富差距扩大的趋势会被遏制住。
4
控制通货膨胀,主要会有以下各方面措施,利率恐怕还会加一些,同时加速人民币将升值,调制外贸政策把顺差降下来。
编辑于 2011-06-09
查看全部3个回答
—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
倍市得_专业的市场调研公司
倍市得提供专业的客户体验管理系统服务,AI洞悉体验反馈,BI实时反馈数据,全渠道全场景收集客户体验数据,及时修复不良体验,增加用户粘性。
㈨ 发展速度主要是指什么
发展速度是反应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相对指标,它是现象的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之商,说明报告期水平已经发展到基期水平的百分之几或若干倍。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都是人们在日常社会经济工作中经常用来表示某一时期内某动态指标发展变化状况的动态相对数。把对比的两个时期的发展水平抽象成为一个比例数,来表示某一事物在这段对比时期内发展变化的方向和程度,分析研究事物发展变化规律。以某一时期(报告期)水平同以前时期(基期)水平对比而得,用百分率或倍数表示。
发展速度分为环比发展速度和定基发展速度。环比发展速度,所谓环比发展速度也称逐期发展速度,是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期水平之比,说明报告期水平相对于前一期水平的发展程度;定基发展速度则是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时期水平(通常为最初水平或者特定时期水平)之比。说明报告期水平相对于该固定时期水平的发展程度,表明现象在较长时期内总的发展速度,也称为总速度。计算公式为:
环比发展速度=A1/A0,A2/A1,.....,An/An-1
定基发展速度=A1/A0,A2/A0,.....,An/A0
以上公式中,A0表示基期发展水平,An表示报告期发展水平,n表示项数。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相应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
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商等于相应时期的环比发展速度。
㈩ 一五时期经济发展速度
一五时期指的是1953-1957年。一五时期一般指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基本简介:
1953—1957年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是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它是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中心的,是根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而制定的,也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同志主持制定的。它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1.时间:1953~1957年
2.背景:新中国建立以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是我国那时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我国的工业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同时也落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
3.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4.思想基础: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我国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5.一化三改造:逐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建立结合起来的社会主义改造。
6.性质:这是一条把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造结合起来的总路线。
7.目的:为了贯穿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8.内容:以苏联帮助中国建设的156个项目为中心,以694个大中型项目为重点,以发展重工业为主,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9.说明:我国的工业起点很低。
10.影响:通过第一个五年计划,我国初步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11.意义: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