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政府工作报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和政府预算报告在预算方面的内容有什么差异
政府工作报告无预算内容,发改委报告不关政府预算。
B. 2019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哪些政策缓解经济下行压力
一、经济下行压力突出 政策调控稳字当头
2019年,政府对我国经济形势的判断较为谨慎,政府工作的报告指出“,今年我国发展面临的环境更复杂更严峻,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更多更大”,在此背景下,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下调了经济增长目标,GDP增速目标由2018年的6.5%左右下调至6-6.5%左右,既显示出政府对经济下行压力的担忧,也表明2019年政府政策以稳定经济运行为主,不会进行强刺激的政策导向。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宏观政策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方面,《报告》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2019年财政赤字率拟安排2.8%,比2018年预算高0.2 %,财政赤字2.76 万亿元,较2018年预算增加3800亿元。总体看,2019年财政赤字提升幅度较为适度,主因积极财政发力点部分转向地方政府专项债。2018年上半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迟缓,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年内基建投资的过快下降。2018年底,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国务院提前下达1.39万亿地方债额度,其中,新增专项债务额度8100亿元,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3.15万亿元,较2018年增加8000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限额的增加及发行进度的前提,预计将对基建投资产生较强的支撑,拉动年内基建投资增长出现较强力度的恢复
C. 2017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经济增长率是多少
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
2017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6.5%。
D. 政府工作报告与国民经济计划报告的内容区别
计划报告只提计划安排,不提工作过程
E. 怎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政府工作报告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系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大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路,
是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化资源配置方式,打造合格的市场主体,推进科技创新市场化,创造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政策环境,从而在市
场竞争中,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着力推进:
一、深化投资体制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这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基本前提。一是加快政府投资体制改
革。明确界定政府投资的职责和范围,优化政府投资结构,政府投资加快从竞争领域退出,转为主要用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经济社
会发展薄弱环节。创新政府投资运作机制,积极推广"代建制"等市场化运作模式,提高政府投资利用效率。二是进一步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减少行政审批和对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转为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对企业投资项目政府一律不再审批,政府仅从外部性、公共性、合规性方面对企业投资
项目予以核准或备案,履行好对重大项目规划协调、发布行业信息等服务职能。
二、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打造合格的市场主体。只有理性、合格的市场主体,才能有降低成本、追求技术进步、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内在动力,这是转变经济发展
方式的基本载体。深化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积极引入国内外有实力的战略投资者,形成多元投资主体,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继续推动国有资本
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做好政策性关闭破产,国有经济要从一般性竞争领域退出,逐步向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
增强国有经济控制力和影响力。深化铁路、邮政等垄断行业改革,实行政资分开、政企分开,引入竞争机制,积极推进特许经营模式。加快开展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
度试点,规范国家与国有企业的分配关系,体现政府的所有者权益。破除体制障碍,推进公平准入和改善融资条件,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三、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动力。有效的科技体制将为科技进步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体制保障。
要大力推进科技体制市场化改革,统筹不同所有制单位的科研投入,改变长期存在的所有制歧视和部门壁垒问题,支持教育体制改革,推动科技教育事业真正面向世
界、面向市场、面向现代化。要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实施基础研究、高技术研究和科技支撑计划,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国家实验
室、国家工程中心,加强科技基础能力建设。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引导和支持创新要
素向企业集聚。要创新产业研发资金的投入机制,扩大创业风险投资试点范围,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四、加强环境资源制度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加强节能环保,构建能源资源等生产要素投入的约束机制,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条
件。发展生产要素市场,建立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市场供求关系的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取消垄断行业产品的行政定价机制,相应建立与完善价格调整听证
制度。建立落后产能的退出机制,加快淘汰高耗能行业落后产能。着力推进建筑节能、高效照明产品推广等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增强节能能力。开发和推广节约、替
代、循环利用资源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提高科技进步对节能减排的贡献。继续做好"三河三湖"和松花江等重点流域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渤海环境保护总体
规划和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方案。扎实推进节能减排报告、审计和能效标识工作,加强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完善能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奖惩机制。发展清洁能
源和可再生能源,提高新能源在能源供应中的比重。建立节能减排市场化运作机制,按照补偿治理成本的原则,提高污水处理收费标准,实现治污成本内部化。
五、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提供制度与政策环境。优化财税等政策设计与制度安排,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优良的政策环境。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制
度,加快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完善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积极推行"省直管县"和"乡财县管"等财政管理改革,完善地方税制,逐步
建立财力向基层倾斜的机制,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引导地方政府由过于重视发展工业项目向重视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方面转变。继续运用出口退税和
关税政策限制"两高一资"和相关资源性产品出口,推进资源税、燃油税改革,加快扩大增值税转型试点,研究制定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方案,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提供良好税收环境。继续深化银行业改革,加快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完善银行内部法人治理结构,使其真正成为企业化运作的商业银行,切实
提高银行自身经营效率,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F. “政府预算报告”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与“政府工作报告”的区别
区别就在于'政府工作报告'是大纲,'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只是其中的具体措施之一.
G. 政府工作报告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报公报 有什么区别
一个是大概念,一个是小概念.
一个是总体回顾总体部署,一个是具体项目的总结.
H. 政府工作报告透露了哪些改革指向
“以改革开放40周年为重要契机,推动改革取得新突破,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透露一些改革指向!
多办利民实事、多解民生难事
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加强对儿童托育全过程监管、扩大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将符合条件的新就业无房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公租房保障范围、发展共有产权住房……一系列公众关心的民生热点问题,都能从政府工作报告中找到具体的改革回应。
一些代表委员认为,多办利民实事、多解民生难事,以问题导向推出的一系列民生改革举措,将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I. 政府工作报告里的:当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经济社会发展,是包括“经济和社会两部分的发展”吗
经济”就是如何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效果,就是如何在各种可能的选择中,即在各种主观与客观、自然与人际条件的制约下,选取代价最小而收效最大的那种选择。指的是整个社会的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
社会是指处于特定区域和时期、享有共同文化并以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按照一定的行为规范相互联系而结成的有机总体。构成社会的基本要素是自然环境、人口和文化。
社会经济发展,是指除经济外,还包括文教卫生、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发展。
经济社会发展,所指范围比较小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J. 请结合政府工作报告谈谈中国如何发展经济
缩减开支,开源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