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美国经济对美国社会的影响

美国经济对美国社会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12-05 13:39:28

①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美国经济有什么具体影响

首先,美国参战原因:是因为一战期间,美国供给协约国各种物资105亿美元,贷款100亿美元。俄国发生二月革命,俄与德单独议和,退出战争,如果同盟国战胜协约国,那么美国100亿美元贷款将一笔勾销,利害攸关,所以不得不参战。

宣战:1917年2月24日,美国驻英大使佩奇收到齐默曼电报,称如果墨西哥对美国宣战,德国将协助把美国西南部还给墨西哥,于是美国以此为借口,在该年4月6日向德国宣战。

目的: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提高自身声望,取代英法在西方世界中的领导地位
在当时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的力量已经呈现疲态且对比相当,红色俄国的妥协使得同盟国方的劣势消除,但双方后备力量消耗殆尽,这一点从胜负双方战后从美国贷款重建可以确定,阵地战的前提下任何一方想彻底击败另一方的可能性都已经不大,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作为一支新生力量,就成为拔萝卜的那只小老鼠,没有它就拿不下德国从而打败同盟国,但仅仅有它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只能从一定程度上说美国在一战中起了重要作用,但真正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我个人认为是当时号称欧陆军事第一的法国,而成就美国一战威名的两个国家还应该算上德国,是德法的人员消耗使得美国的四个师得以在欧洲纵横,就是说,如果美国在开始介入它只起到仆从国的作用,而如果它支持的是同盟国,则协约国很可能失败,再次印证它不可能是决定的力量,不可能是充分力量,而是在适当的时机内起到不可或缺作用的必要力量

战后经济影响:战后美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美国的国外投资从1913年的大约20亿美元增加到1930年150亿美元,其中30%投放在欧洲。到1919年协约国欠美国债务100亿美元,其中英国向美国借了大约40亿,法国向美国借了30亿,全世界共有20多个国家欠了美国的债务。美国的黄金储备大为增加,从1913年的7亿美元增加到1921年的25亿,到1930年再增加到45亿,世界黄金储备量的40%已在美国手里。英国的黄金储备量从1913年的2亿美元到1921年只增加到8亿。国际金融中心开始从伦敦转向纽约,美元在世界货币中的地位上升,英镑地位开始下降。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垄断资产阶级为了追逐高额利润,凭借其在一战中扩张起来的经济实力和欧洲各国战后经济尚未恢复之机,以及西欧各国在财政上对美国的依赖,夺取大量新的海外市场,实行资本和商品输出。一战后,美国以经济势力渗透取代了英国在加拿大的优势地位;在拉丁美洲,美国以“金元”外交、“大棒”政策并以“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掩盖口号,排挤欧洲国家的资本,使得加拿大和拉丁美洲成为美国垄断资本的主要投资场所。美国对欧洲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则以帮助恢复战争破坏为名,到处运用美元,推行“金元外交”。这样,美国的对外贸易和资本输出不增长。

美国在夺取新的海外市场的同时,也注重扩大国内市场。在20年代,垄断资产阶级挖空心思,用五花八门的扩大广告宣传和赊购的办法来刺激汽车、住房及大件日用生活必需品的消费。

当时,建筑、汽车、电气工业并称为美国经济的三大支柱。“一战”中,美国国内建筑业近乎停顿。战后,建筑工业迅速发展,产值从1919年的120亿美元增长到1928年的近175亿美元。建筑工业的发展不仅开辟了就业途径,而且也促进了与其有关的其他工业的发展。在20年代,汽车工业成长为美国最大的制造业和最大的工业部门,而汽车工业的发展又推动了钢铁、石油、化工、公路建设等一系列工业部门的发展。电气工业在20年代也发展很快,同样促进了美国这一时期的经济繁荣。

总之,今天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是基于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可以说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的实力经济地位不会发展那么迅猛快速,冷战期间的苏联也有可能称霸世界(这其实和中国抗日战争一样,如果没有抗日战争,那么共产党很可能被国民党铲除,是日本牵制了国民党,而毛主席在后方猛力发展,才有解放战争的逆转结局)

② 的建立对美国经济的发展有何重要影响

首先,美国是全球的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它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而美国现在又是中国的第2大贸易伙伴,而中国的持续高速经济发展,对外出口起了绝对重要作用,中国的贸易顺差几乎都是出中美贸易中获得的,这也是美国会要求制裁中国的原因,美国经济的发展将给这中国的出口带来商机,也能带动全球的发展。美国现在是借钱消费,中国的外汇不少是投资达到美国的,现在两国贸易关系错综复杂,美国的发展会给中国,全球带来机遇

③ 美国第一次经济危机对美国社会的影响

①金融、货币和信用危机;②工农业生产遭到巨大损失倒退;③对外贸易和资本输出急剧下降;④国民收入减少,贫富悬殊加剧,阶级矛盾尖锐;⑤美国社会出现全面危机。 美国罗斯福的新政整顿银行业、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恢复工农业生产、保护劳工权利,制定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规定和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使得金融危机后美国经济有了更加稳定和更加快速的发展。这种完善后的金融体系最终为美国铺好了通往世界顶端的道路。

④ 美国经济衰退,会给世界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首先就会引起世界对美元的信任危机,而一个国家的货币是体现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的标准之一。如果美元发生了信任危机,那么使用美元的国家就会减少,那么美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也会随着下降,那么美国的国债就会很难还清了。

就以目前的美国国债情况来看,估计离经济崩溃也不是很远了。如果美国想要缓解这个危机,那么美国就只有增加货币的流通量,通过一些技术性的违约来放缓压力。但这个违约是有很大的风险的,这样的做法也可以说是“盗取”世界的财产,如果美国这么做了,那么美元的价值就会变得不稳定,一旦发生危机,就会更加的严重。

⑤ 求经济大萧条(1919-1933)对美国社会的影响,美国政策的影响,对2战的影响。。。。。详细点谢谢

经济大危机加造成了社会的动荡.世界的矛盾加剧.它的危害大时间长给得美国经济变版得萧条.失业人数重多的局面人权们开始怀疑资本主义的民主.社会动荡.而德国.日本等不思变革使人民得以摆脱用欺骗等手段大力发展对外阔张造成世界矛盾加剧第二次世界大战暴发

⑥ 美国经济衰退对全球的影响

摘要] 美国经济总量约占全球经济的30%,是世界经济的领头羊。它的减速将直接导致世界经济增长的减缓。2000年美国经济增长率为5%,预计今年仅为1.75%。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估计,世界经济增长率将从2000年的4.8%降至今年的3%左右。在全球经济联系日益增长的条件下,美国经济疲软对世界经济产生的影响超过以往,并通过多种渠道来实现。

美国世界贸易中心大楼被炸,美国股市全部停止交易,美国航空、旅游、保险等行业遭受巨大损失。恐怖袭击还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冲击。全球2/3的
资金流动受到影响,欧洲、亚洲、拉美股市已出现暴跌,国际石油价格、黄金价格开始飙升。所有这一切,对此前就显示出不断衰退迹象的美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来说,简直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美国经济从1990年到1999年持续发展,主要依靠新经济和高新技术的带动,从而打破了五年一个周期的经济周期规律,达到了较高的增长。但盛久必衰,美国股市自1990年起到1999年九年牛市的同时,也造成了泡沫经济,库存大量积压,IT产业盈利下降,种种因素造成美国经济进入衰退。

自从去年下半年以来,美国经济一直疲软不振,各家公司盈利欠佳、大量裁员已是见怪不怪

自2000年4月起,美国股市开始进入调整期。其实,早在1998年,道琼斯指数已有前兆,当年下调15%后回升,1999年下调20%后回升,波动加剧。2000年4月起纳斯达克指数暴跌,自2000年3月的最高5048点猛跌到最低的1620点,下调68%,现在在1791点上下波动,跌幅65%。道琼斯指数从2000年最高11723点高位下调,目前在9920点上下波动,跌幅17%。标准普尔指数比最高位下跌21%。这使长期持股者的巨大财富瞬间化为一场空欢喜,上升下跌乘了一回“电梯”,同时,也使对冲基金,如索罗斯的量子基金和罗伯特森的老虎基金土崩瓦解。

美国企业盈利十年来首次下降,幅度约8%。2001年第2季度企业利润比去年下降17%,投资信心降到五年来最低水平。2001年7月投资者信心指数比上月大降22点。商业零售业萧条,制造业订单下降到4%,失业率4.5%。美国企业刮起了一股强劲的裁员风,英特尔、康帕、摩托罗拉、3M、思科、摩根银行等跨国公司无一幸免。

2000年美贸易赤字4500亿美元,占GDP10万亿美元的4.5%。1999年第4季度美GDP的增长率为3%
,2000年1季度为2.3%,2季度为5.7%,3季度为1.3%,4季度仅1.9%。美国2001年1季度GDP增长为1.3%,2季度增长仅0.2%。

在全球经济联系日益增长的条件下,美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超过以往,并通过多种渠道来实现

美国经济总量约占全球经济的30%,是世界经济的领头羊。它的减速将直接导致世界经济增长的减缓。2000年美国经济增长率为5%,预计今年仅为1.75%。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估计,世界经济增长率将从2000年的4.8%降至今年的3%左右。在全球经济联系日益增长的条件下,美国经济疲软对世界经济产生的影响超过以往,并通过多种渠道来实现:

贸易联系

美国是世界初级产品的主要进口国,每年消费世界市场上的26%的原油,23%的原煤,25%的铁矿石和26%的精炼铝,经济疲软将抑制对初级产品的需求,以美国为主要出口产品市场的国家受到美国需求萎缩的影响。据美联储估计,美国人在股市上每赚一美元,就会增加0.04美元的消费,股市缩水4万亿美元,损失消费需求1600亿美元。加拿大、马来西亚和墨西哥受影响很大,因为它们对美出口额占到其的1/4到1/3。

世界IT产品供应链

东南亚国家对美国IT产品市场的依赖度很高。近两年来其经济复苏的主要外因是对美IT产品出口的增加,去年东亚GDP增长的1/4来自对美IT产品的出口。但去年第四季度以来,东亚地区对美IT产品的出口开始减少。据估计,今年美国进口IT产品的增长率将从去年的15%降到1%,这将成为制约东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证券市场

从证券市场看,美国股市占世界股票市值的46%,世界各国的股价跟着华尔街走,美国股市的大幅下挫,全球股市应声而落。据英国《经济学家》的资料,从去年最高点到今年3月21日,主要西方股市及一些新兴市场的股价跌幅均超过20%,其中日本下跌46%,加拿大下跌37%,瑞典下跌50%,德国下跌35%。英国下跌29%,意大利下跌30%,法国下跌27%。同期,全球股票市场“缩水”10万亿美元,占世界GDP的30%。

资本流动

从资本流动的角度来看,美国新经济的调整将引起全球范围的资本重组。首先是对各经济层面投资的调整。投资者重新认识新经济,投资理念发生变化,不再对信息技术盲目投资,这使得对新经济的投资向传统经济分流。

其次是资本在国家间的调整。世界经济的放缓凸显了美元的避风港作用,流入美国的资本可能增加,造就了目前的强势美元。而对拉美一些国家来说,如果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导致资本向安全的地方抽逃,有些国家将可能发生大规模的资金外流。

按整体上受美国衰退影响程度的大小为依据,汇丰银行对有关国家作了排序,墨西哥、加拿大首当其冲,日本和欧元区排在末尾。

世界经济下雨啦

日本:失业率上升

更少的工作,更多的失业

亚洲:对美出口减少

拉美:债务增加十亿

阿根廷、巴西、墨西哥GDP增长放缓

美国:私人投资减少

欧洲:消费者信心指数骤降

⑦ 美国的经济危机会对他们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现在,美国经济危机正在迅速爆发中。美国的房市正在雪崩,金融业航母一艘一艘地在沉没,股市大幅下挫,美国控制的石油等战略物资的期货价格正在快速回落,失业正象瘟疫一样在蔓延。这些都表明美国经济正在遭遇一次严重的大危机。虽然历史上,美国也曾多次发生过经济危机,但是这次危机显然不同于以往历次危机,前美国经济舵手格林斯潘认为这次危机甚至超过了1929年的大危机。它给世界其他各国和地区带来的不利影响也十分明显。
长期以来,中国和美国在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发展过程中,在比较优势经济理论的指导下,逐渐形成了中国居于生产低端、美国居于生产高端的国际分工格局。普通的生活必需品,多由中国生产,而高科技方面的产品和服务,则由美国生产。这种格局如果是在一个正常的市场贸易秩序下,也没有什么。但是假如增加进另外一些因素,就会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这些因素就是各国的贸易政策。长期以来,中国鼓励对外贸易,采取了出口退税、出口补贴、维持低劳动成本等措施,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大量出口产品的出口价低于其正常的市场价,甚至低于成本价,比如中国出口到美国的衬衫1美元一件,以及中国产品到处被控低价倾销就是很好的证明。
这样低价出口无异于白白送给人家东西,其实际是用中国的资源、劳动力来养着别国人,用中国的税收来补贴别国人。由于中美贸易在中国出口中所占比重极大,因此,美国是这一割肉喂鹰式的外贸政策的最大受益者。粗略算一下,中国外汇储备现在实有约1.5万亿美元,就算其中1万亿是和美国贸易所得,由于这1万亿的产品其正常市场价当在三四五倍甚至六七八九十倍以上,以五倍算,这1万亿美元的产品实际价值当为5万亿,就是说,为了积累这1万亿,中国白白送了美国4万亿美元。这4万亿全是中国的税收、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支撑着的。美国有了这4万亿后,原来用于生产这些产值的资本就必然转而之他,不再投资于生产这些产品了。到哪里去了呢?投资或投机了。
投资或投机的去处,主要是房地产。所以这些年美国的房地产异常火爆,带动相关的金融服务业也异常增长。过去一段时间以来,一直就是这种格局和发展状况。但是现在变了。一切都变了。变化的起点在于中国以人为本新政的实行。

中国政府迫于国际国内各种压力,在长期的放血式发展后,终于被迫回头解决积累下的虚症了。一系列的政策出台了,新劳动合同法出台,社会保障扩大,出口退税大幅减少,出口补贴被逐步取消,环境保护日益增强,资源节约控制不断严厉。这样做的结果是一切产品的成本都上升了。尤其是出口产品的成本直线上升了。结果,出品商不能再继续过去那样低成本的出口了。也就是说,中国不再这样大手笔地几万亿美元送人了,同样,美国也就不再能享受这样免费的大餐了。这样的一个转变,即中国出口产品价格的急升,在美国会激起什么后果?这数以万亿计的产品主要是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不大,美国人不能说不要就不要,美国人节衣缩食也没法避免不买。买就得承担上升的成本,就得多付钱。而美国人在一定的时间内,收入是相对固定的。美国人有两条路,一是多发美元,但这必然造成通货膨胀,这一招也试过了,美国人显然不能承受这一后果,目前尚处于有限的放弃中。二是削减开支。美国人必须削减其他方面的开支,来填补这一方面开支的增加。现在主要是这一招。但这会使美国人在其他方面的开支急剧收缩,这必然带来其他消费和投资或投机的减少,从而引发经济危机。因为,这必然导致生产的萎缩。从实际来看,首先削减的,必然是过去普遍高消费的领域。房地产正是美国人过去一段时间以来普遍高消费的领域,这一领域的投机与投资的异常火爆有目共睹。削减这方面的开支的方式,主要是放弃这方面的开支,这就意味着购房付款的资金链的断裂。这直接导致美国房市的衰退,房地美、房利美的坍塌就是明证。这就是为什么衰退会首先出现在房地产业的原因所在。而这又直接拖累到依靠美国房市投机与投资大发其财的美国金融业,使其财务状况迅速恶化,不断沉没的金融航母就是明证。由于金融航母之间的紧密联系,这又将引起其他领域新一轮的沉船事件发生,直到蔓延到整个经济领域,形成美国的经济危机。

⑧ 美国经济对世界的影响和对本国的影响

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战争结束后,经过恢复与改造,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济持续发展,西部、南部呈现繁荣景象;第二阶段,面对危机与“通胀”,经过调整,80年代中期以后,经济形势好转,但债务负担沉重;第三阶段,通过调整政策,90年代以来,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
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发展及其特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实力骤然增长,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占有全面的优势。在完成了由战时经济向和平时期转变之后,美国经济从20世纪50年代起在上述优势地位的基础上进一步持续增长。从1955至1968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以每年4%的速度增长。虽然在同一时期西欧各国和日本的整体经济增长速度赶上了美国(法国为5.7%、联邦德国为5.1%、日本为7.2%、英国为2.8%),但是战后美国经济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中仍占有优势地位。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该时期美国经济曾经出现连续106个月的持续增长,这一记录直至90年代出现所谓的“新经济”之后才被打破。

美国战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优势地位的保持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美国联邦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战后美国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不是表现在采取工业国有化的形式,而是运用财政和金融手段对资本主义的再生产进行干预。其主要特点是不断地依靠增加国家预算中的财政支出,依靠军事定货和对垄断组织甚至中小私营企业实行优惠税率来刺激生产,增加社会固定资本投资。虽然美国没有在战后实行工业国有化,其经济体制仍保持着较为典型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但是,美国联邦政府在战后对许多新兴的工业部门、重大科研项目、现代化公共设施进行大量的投资。比如美国政府对发展原子能工业的投资,从1945年至1970年共计175亿美元;对宇航工业的投资,从60年代末起每年投入50多亿美元。美国政府之所以如此做,是因为战后科技革命的需要。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战后美国的经济繁荣有直接的作用,然而,对新科技产业部门的投资风险高,因此战后美国政府就主动出面承担起对这些部门的投资任务。美国政府在战后对经济的干预还表现在,为了维持高出口水平,一方面在“援外”项目下通过国家购买进行出口,另一方面对某些美国产品的出口实行补贴。在“援外”项目下提供的出口在美国出口比重中,1949年占46%,50年代占30%左右,60年代占20%左右。此外,美国政府还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科研和教育网点,推行社会保障政策等,在缓和国内阶级矛盾的同时,进一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具有一系列新特点。首先,从50~60年代,美国经济增长出现了一个西方经济学家所称的“黄金时代”。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经过“黄金时代”的发展从1961年的5 233亿美元上升到1971年的10 634亿美元;1965~1970年美国的工业生产以18%的速度增长。1970年美国拥有世界煤产量的25%,原油产量的21%,钢产量的25%。1971年美国拥有汽车1.11亿辆,83%的家庭至少拥有一辆汽车。1970年美国农产品比1950年增长了2倍,一个农民能养活47.1个人。战后美国经济增长出现“黄金时代”的主要原因为:(1)上述已经提到的美国联邦政府对经济加强了干预;(2)为应付冷战而加强的国民经济军事化极大地刺激了经济的增长;(3)战后技术革命推动了经济的迅速发展;(4)利用战后的经济优势地位,扩大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充分利用国外的廉价资源,其中特别是石油资源,从而极大地获取高额利润;(5)战后美国的国内政治局面相当稳定。

其次,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重心逐渐向西部和南部转移。美国传统的工业区在东北部,随着战后新兴工业的迅速发展,没有传统工业负担的美国西部和南部,由于拥有新兴工业的原料——石油而特别适宜于诸如飞机制造业、石油工业和石油化工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美国西部和南部的新财团也骤然兴起,在经济乃至政治上与传统的东北部财团形成激烈的竞争。比如太平洋沿岸的加利福尼亚的资本家,形成了加利福尼亚财团,控制了美国最大的银行——美洲银行;而南部的得克萨斯州由于战时石油开采和军事工业的扩建也形成了得克萨斯财团。加利福尼亚财团在50年代就已成为美国的第三大财团,其实力仅次于摩根财团和洛克菲勒财团。得克萨斯财团的实力虽然差一些,但是它经常和其他财团结盟与东北部的老财团如摩根和洛克菲勒财团展开对抗。美国西部和南部经济实力的增长,以及西部和南部新财团的兴起,对美国的政治也产生巨大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美国历届政府的大权主要由东北部的财团操纵,但是这种政治局面在战后开始发生变化,西部和南部的财团逐渐在政治上与东北部的财团展开竞争。美国的政治权力不再由“多雪地带”的东北部独占,西部和南部的“阳光地带”开始分享政治权力。

再次,现代跨国公司在美国兴起。跨国公司在20世纪上半期就已出现,但是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早期的跨国公司还是以局部地区为重点,其经济实力和业务经营的多样化也没有达到现代跨国公司的地步。战后,现代跨国公司首先在美国获得空前的发展,对美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影响。现代跨国公司首先在美国飞速发展的原因是:(1)美国在战后凭借其经济、政治和军事上的绝对优势地位,掌握了世界经济的领导权。美国的垄断企业因此可以自由地向海外扩张,充分地利用全球资源和世界市场,通过直接投资,以投资代替出口,扩大并保持在世界市场上的绝对份额,从而赢得高额利润。(2)美国政府对待企业特别是对待大公司采取十分宽容的态度。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美国经历了三次企业兼并的浪潮。第一次兼并浪潮发生于 19、20世纪之交,主要为同一产业部门的大企业吞并小企业。第二次兼并浪潮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其特点是从控制生产开始,到控制原料的供应和加工,直至最终控制销售市场。第三次兼并浪潮就发生在二战后,从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其特点为混合合并,即在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上互不联系的企业进行合并和吞并,从而形成混合联合公司。这样的混合联合公司从一开始就不是仅以争夺美国国内市场为主要目标,而是以世界市场为导向,为世界市场设计商品,根据全球资源(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的不同分布情况,同时在几个国家生产,并把自己的金融和销售战略瞄准世界市场。由此,通过战后混合兼并的美国大公司纷纷成为现代跨国公司。它们拥有巨额的资本、广泛的经营范围,并且其业务经营强调“全球战略”,因此可以获取庞大的利润。例如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原先的主业是制造汽车,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该公司除了制造汽车,还制造飞机发动机、洲际导弹、潜艇、宇宙飞船和家用电器等,并且在全球范围内设立子公司,形成全球性的生产和销售网络,以降低成本和提高利润。美国国际电话电报公司在60年代合并了120个不同的工商企业,并将业务扩展至全球,在海外的57个国家中建立150余家子公司,经营范围也扩大到面包和食品、人造纤维和纺织、建筑、旅游、印刷和出版、金融和保险等行业和部门,当然电话和通讯业依然是该公司的主业。

最后,战后美国的经济危机的烈度大大减低。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60年代末,美国没有出现过1929~1933年那样的经济大危机,但是曾经经历过5次经济衰退(或者可以说发生过5次一般的经济危机)。战后美国经历的第一次经济衰退是在1948~1949年,其间工业生产下降了8.3%,失业率达5%。第二次经济衰退从1953年8月延续至1954年8月,工业生产的幅度下降 9.1%,失业率达6.2%。第三次经济衰退从1957年7月起到1958年4月止,时间虽比较短,但是程度却比较严重,工业生产骤然下降13.5%,失业率高达7.5%。1960年2月到1961年2月美国发生了战后的第四次经济衰退。工业生产下降8.6%,失业率为7%左右。1969年10月到1970年11月美国发生了战后的第五次经济衰退。工业生产下降8.1%,失业率达7%以上。从上述一系列数字可见,虽然战后美国经济并没有摆脱资本主义经济固有的周期性循环,经济危机或经济衰退依然相隔一段时间就要出现一次,但是经济危机的烈度都不很大,比如工业生产下降幅度基本在10%以下,只有一次在13.5%,但恰恰这次持续的时间最短。另一方面,战后美国政府对经济危机都实行了一系列凯恩斯主义的反危机手段,即运用赤字财政,通过膨胀通货,刺激总需求,从而抑制经济危机的破坏程度,避免大量的企业在危机中倒闭,同时控制失业率的急剧攀升,稳定社会秩序。当然,美国政府的这些国家干预的办法,在解决危机的同时,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国债大增,通货膨胀有增无减,以至于积重难返,对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经济产生强烈的负面影响

⑨ 论美国经济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我得兄弟可以看出美国的发展是处于一片混乱,对世界也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⑩ 美国经济对中国影响有多大

从官方媒体看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有多大影响?
媒体信息之一:
2008年10月04日,中国政府网:人民银行就美国会通过08年紧急经济稳定法案答问
今年以来,面对国际国内诸多不利因素,中国政府积极应对,采取有效措施,克服了重重困难,保持了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态势。总的看,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经济持续增长的潜力巨大。我国金融改革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成效显著,中小金融机构经营机制不断完善,监管部门加强了审慎监管,各类金融机构实力普遍增强,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提高,市场流动性总体充裕,中国金融体系是稳健的、安全的。我们对中国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充满信心。
中国人民银行将进一步提高金融宏观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和灵活性,维护金融市场稳定,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了避免和减少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中国人民银行和有关监管部门已经制定了各项应对预案;监管部门将继续加强对金融机构的审慎监管和服务,督促金融机构加强自身风险管理,提高抗风险能力,维护资本市场的正常秩序。中国人民银行还将继续与各国中央银行和国际金融组织密切沟通与合作,共同抵御金融危机。我们完全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维护中国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为世界经济稳定发展做出贡献。
媒体信息之二:
2008年10月03日,中国新闻网,实体经济未摆脱全球金融危机影响
唯一亮点是中国
中新网10月3日电
相关调查近日表明,全球发达经济体经历了难熬的9月份,这提供了明确的证据,说明实体经济未能摆脱金融业危机的影响。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从日本、整个欧洲地区到美国,制造业调查结果均较为黯淡,读数显示产出在不断下降;而唯一的亮点是中国,中国的相应调查显示,在经历了8月份的疲软之后,9月份制造业活动出现了反弹。
媒体信息之三:
另据中国之声(电匣子)广播分析,中国属大陆型经济,只要适当扩大内需,仍可以保持较强的经济活力!(听的时候我正在做饭,具体分析及不大清了,大约是今天10:30分左右广播的)
个人点评:
个人感觉:出于对可能由于美国金融危机导致中国经济发展的威胁的关心,今天相继访问了中国官方的“中国政府网”、“中国新闻网”、“人民网”、“新华网”等媒体,除了上述几篇报道外,几乎没有其他任何关于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影响的报道和分析!不知道这是否意味着中国政府已经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世界性金融风暴!
或许,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
愿中国能顺利度过全球金融风暴

阅读全文

与美国经济对美国社会的影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