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湖南经济怎么样
湖南经济国内生产总值(GDP) 2009年GDP达到12930.4亿元,比上年增长.6%,湖南在新的世纪再次进入全国前十,排名第十。(2009)长株潭地区生产总值5510.31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40.9%,比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增长14.5%,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07.4亿元,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4933.08亿元,增长14.9;。第三产业增加值4216.16亿元,增长13.3%。(2008) 外贸状况 2008年,全省进出口总额突破100亿美元,达125.66亿美元,增长29.7%,比全国平均增速高11.9个百分点。其中出口84.10亿美元,增长29.1%,比全国平均增速高11.8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 2008年,全省财政总收入1308.55亿元,增长16.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17.02亿元,增长18.2%。实现税收收入486.27亿元,增长18.4%。上划中央“两税”470.79亿元,上划中央所得税120.73亿元,分别增长13.4%和18.9%。 湖南2009年财政收入1498.06亿 增长13.98%, 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为840.22亿元,增加117.5亿元,增长16.26%,上划中央“两税”536.48亿元,增长13.95%,上划中央所得税121.36亿元,增长0.49%。省本级完成财政收入449.05亿元,为预算的100.19%,增长7.28%。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49.6亿元,增长2.66%。 外资利用状况 2007年,全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2.7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6.1%。世界500强已有40家在湘投资设立企业。 农业 2007年,全省农业总产值2603.87亿元,比2006年增长4.6%。 工业 2007年,全省全部工业增加值3360.59亿元,比上年增长20.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655.97亿元,增长24.3%。其中,轻工业增加值862.88亿元,增长20.5%;重工业增加值1793.09亿元,增长26.4%,增幅继续高于轻工业。优势产业增长加快,实现增加值2004.60亿元,比上年增长24.3%,加快4.7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 2007年,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4000亿元大关,达4294.52亿元,比上年增长32.4%。 国内贸易 2007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56.49亿元,比上年增长18.4%,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3.5%。 旅游业 2007年,全省旅游总收入732.71亿元,比上年增长24.5%。接待入境旅游者120.57万人次,增长24.2%;旅游外汇收入6.42亿美元,增长27.5%。接待国内旅游者10766.9万人次,增长18.3%;国内旅游收入681.54亿元,增长24.7%。 劳动就业 2005年末,全省从业人员3801.8万人,同比增加54.7万人,增长1.5%。其中,农村从业人员2789.88万人,基本稳定在上年的水平;城镇从业人员1011.92万人,增长6%。全年城镇新增就业57.56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4.2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 贫困人口和扶贫计划 2004年,全年共投入扶贫专项资金12.3亿元,共有21.2万贫困人口解决温饱或越过低收入线。全省建设饮水解困工程2171个,帮助24.67万人解决了饮水困难;新建农村沼气池30.45万个;完成141所贫困地区乡镇卫生院建设;帮助1.18万贫困户解决了住房问题。 支柱产业 湖南的工业门类齐全,已初步形成以冶金、机械、电子、食品、能源、建材等工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体系。 [编辑本段]农业资源 湖南是一个农业大省,自古以来就享有“九州粮仓”、“鱼米之乡”的美誉。全省国土总面积21.18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874万亩,丘岗山地2.56亿亩,河湖水面2043万亩。全省热量资源丰富,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岳阳是著名的淡水鱼类产地,产量全省第一。 特种动植物种类较多,森林资源充裕,开发利用潜力很大。宜农荒地总量在全国居第11位,种子植物资源约占全国1/7,人均水资源是全国人均的1.5倍。 湖南无论是从气候、生物、土壤、水等自然资源来说,还是从农村劳动力等社会经济资源来说,都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农业大省。2007年,全省农业总产值2603.87亿元,比上年增长4.6%。其中,种植业产值1193.61亿元,增长4.1%;畜牧业产值1045.24亿元,增长3.8%;渔业产值178.51亿元,增长8.0%;林业产值144.10亿元,增长9.1%。农作物播种面积稳中有增。粮食播种面积5295.85千公顷,与上年基本持平;棉花种植面积155.74千公顷,增长14.8%;甘蔗种植面积 21.73千公顷,增长8.8%;油料种植面积926.55千公顷,增长0.9%;蔬菜种植面积1085.42千公顷,增长3.8%。主要农产品产量有增有减。粮食总产量2910.1万吨,比上年增长0.3%;烟叶19.58万吨,减少9.0%;出栏肉猪7955.60万头,增长3.3%;出栏牛227.35万头,增长3.2%;出栏羊873.52万头,增长1.2%;出笼家禽6.41亿羽,增长6.1%;水产品产量199.65万吨,增长5.5%。 湖南的主要农产品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粮食产量居全国第7位,稻谷产量居全国第1位,苎麻产量居全国第1位,茶叶产量居全国第2位,柑桔产量居全国第3位。著名土特产有黄花、湘莲、生姜、冬菇、苡米、辣椒等。畜牧业和养殖业产量也位居全国前列。在家畜家禽中,以宁乡猪、宾湖水牛、湘西黄牛、湘东黑山羊、武冈铜鹅、临武鸭、浏阳三黄鸡、桃源凤凰鸡等,最为著名。湖南水产品生产的天然条件较好,鱼类资源共160种,其中青鱼、草鱼、鲤鱼、鳙鱼、鲢鱼、鲫鱼、鳊鱼等40多种主要经济鱼类,不仅产量高,而且味道美。还有名贵的鲥鱼、银鱼、鳗鲡、黄鳝、甲鱼等,尤富有营养价值。经济价值较大的水生植物有莲、菱、席草、蒲草和芦苇等。 总之,湖南在只占全国3.2%的耕地上产出了占全国6%的粮食、8%的棉花、13%的柑桔、6%的油茶籽、11%的猪肉、8%的淡水产品,不仅为本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而且为确保全国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和出口创汇作出了巨大贡献。湖南具有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和良好的环境,它的跨世纪发展,已经有了一个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现在正是湖南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的重要时期。
2. 湖南省张家界市在今年的经济排名在湖南省最后,张家界市难道除了旅游以外就不能发展其他的行业吗
春节旅行张家界
春节期间,来张家界旅行,交通及食宿上基本不版会受影响,提前购票或者自权驾车便会避免春运带来的影响。
景区是照常运营的,门票不会涨,而且,为图节日彩利,此时各类节庆活动会有很多。张家界独特的过年习俗,往往还要持续至十五元宵节。在正月十五这天的夜里,张家界人通宵达旦,会举城闹花灯——上街购物,玩耍,表演,听戏,看杂耍,等等不一而足。
春节期间开业的酒店会减少,往往节日还营业的酒店多为高星及高档酒店,管理和服务都是规范的,只要是开业迎宾的酒店,一般既提供年夜饭,也提供初一至初八法定假日期间的食宿。
春节期间张家界天气为南方冬天气候,景区高山温度约在-5℃~20℃,城市温度-2℃~23℃,纬度上与四川、重庆、贵州、湖南、湖北、江西、江苏、浙江等地大部分情况基本一致,这些地方的人们基本只要穿着不变就可来张家界旅游。
春节期间张家界景区山里有积雪,有冻树,景致非常好看的,年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港澳台及东南亚客人在这里过年,他们或住宾馆或者住着山里农家,喝米酒吃腊肉,经历往往别有一番滋味。
3. 衡阳号称湖南第二大城市,为什么经济排不上
发展不起来啊!其实衡阳的地理,水土位置在湖南省都是数一数二的,可是也许太多专人把衡阳当做去省政府的一个属跳板,没有致力发展经济,所以衡阳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城经济在湖南省也排到倒数第二了。。
给我分吧!THANKS!
4. 湖南省有哪几个城市经济发展比较靠前
湖南省经济发展比较靠前的有省会长沙,其次是株洲、岳阳、衡阳、常德等。当然郴州市,永州市,邵阳市以及益阳市也是在省内排名比较靠前的
5. 省第十次党代会针对我省(湖南)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要实现哪五个发展
湖南省第十次党代会针对湖南省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要实现优化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人本发展。
6. 常德市到湖南省中地位如何和长沙的发展有何不同常德经济会赶超长沙吗
常德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史称"黔川咽喉,云贵门户"。是湘西北重要的交通枢纽、能源基地和政治文化中心,也是三峡——洞庭湖、南岳衡山——张家界黄金旅游走廊的纽带与中枢。 常德是中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常德是中国有名的“非金属矿产之乡”。 常德资源物产丰饶。粮、棉、油、茶叶、柑桔、杨树、淡水鱼类、淡水珍珠等产量居湖南省前列,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境已探明矿藏145种,其中雄磺储量亚洲第一,金刚石、石煤、芒硝储量为全国之首,磷矿、石膏矿、膨润土等蕴藏量和产量均居全省前列。全市形成了烟草、铝业、电力、食品、纸业、纺织、机械、建材、医药、电子等主导产业,建成了德山高新技术工业园和11个县级工业园区。
常德山水风光秀美。属湿润季风气候区,境内山区、丘陵区、平原区、湖区地貌俱备,生态环境优良,湖光山色秀丽,名胜古迹繁多。中国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桃花源、千年佛教圣地夹山寺、湖南屋脊壶瓶山、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的“中国常德诗墙”等景区景点享誉中外。常德还与世界著名风景区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紧邻。
已跻身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列的常德,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项;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0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处;省级风景(旅游度假)区3个;有各类旅游住宿接待单位近300家,标准客房近万间,有旅行社28家;出租汽车1800辆;已开通国内航线六条,高速公路2条;水运航线看近十条;石长铁路和枝柳铁路交汇于此,319、207两条国道贯穿全市,交通便捷通达,国际直拨电话通达所有国家和地区,电话入户率为湖南省第一,常德信息港、多媒体通讯网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行。国际邮政汇兑、电子信函等业务均已开通、通讯快捷方便。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已成为一座集观光游览、考古探幽、休闲度假、商务会展于一体的全天候多功能现代化旅游城市。
现在的常德正在深入开展全国交通管理模范城、国家环保模范城、中国最佳人居环境奖等项创建活动。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常德市2001年至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到2020年,常德市将建成人口80万至120万、城区面积100平方公里的大型城市。 一、久负盛名的农产品优势
常德独特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水土资源,造就了江南著名的“粮仓、酒市、烟都、纺城、茶乡”。全市粮食、棉花、油料、生猪、蚕茧和水产品的总产均居全省之首,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棉、油、猪和鱼的生产基地。全市九个区、县(市)中有8个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2个是商品棉基地县,5个商品鱼基地县,1个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县,1个综合农产品优质商品基地县。多年来,常德的农业一直在全省乃至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不仅有先进的种植业,还有较发达的养殖业和林果业,农副产品非常丰富。农产品除粮、棉、油、猪、鱼、珍珠居全省前列外,果、麻、糖、茶、茧、烟、牛、羊、禽、蛋、龟、鳖、膳、牛蛙以其出产多、品质优而闻名全国。主要作物最高年产量:粮食330多万吨,棉花11万多吨、油菜籽37.5万吨,2001年全市农村社会总产值98亿元(90年代不变价),在全省名列前茅。近些年开发出来的金健系列粮油产品、洞庭水殖系列水产品、洞庭大闸蟹、汉寿中华鳖、石门马头羊、张老头牛肉干、桃源大叶茶、东山秀峰茶、石门特早熟柑桔、津市甜酸藠头、武陵酱板鸭等大批优质农产品,己跻身国内市场,蜚身海内外。仅汉寿县每年投放市场的商品鳖就占全国的三分之一,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甲鱼之乡”。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从常德实际出发,大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调整,提出了实施“五个百万亩工程”发展战略,即通过3年时间的努力,使全市的优质牧草和饲料粮、优质速生丰产杨树、优质蔬菜、优质果林、高效养殖水面面积分别达到100万亩。通过实施“五个百万亩工程”,全市柑桔面积已达92万亩,产量30万吨,成为全国最大的早熟柑桔生产基地,去年农业部在该市石门县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柑桔节,极大地提升了该市柑桔的知名度。全市杨树面积已达79万亩,成为全国最大的杨树生产基地之一,汉寿县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黑杨之乡”。全市以珍珠、河蟹、甲鱼、名贵鱼为主的高效养殖水面达到100万亩,其中珍珠养殖发展到13万亩,吊养珍珠蚌1.2亿个,年产优质珍珠10亿克以上,产量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全市草食牲畜发展来势强劲,目前已经形成了阳光乳业、星光牛业、曙光羊业、南方草业等一批草食牲畜基地,已形成了2000头奶牛、36万头肉牛、138万只肉羊的发展规模。
二、初具规模的产业优势
1、特种水产支柱产业。该市可养殖水面127万亩,精养池60多万亩,居全省第一。今年,我市水产品预计为27万吨,产品总量和品质位列全省前茅。“十五”期间重点发展名贵鱼。在安乡、鼎城、澧县分别建立一个鳜、鲶鱼生产繁殖示范基地,发展10万亩精养名贵鱼,单产提高到400公斤,逐步淘汰四大家鱼。同时,大力发展其它特种水产养殖。通过五年努力,全市形成1万亩池塘养蟹、8-10万亩大水面河蟹放养规模,总产达到250万公斤。吊养珍珠2亿只以上,实现产值10亿元。充分利用全市可养水库17.5万亩,可养湖泊26.6万亩的宽大水面发展银鱼、形成年产150万公斤的生产能力,实现产值2亿元。与此同时,大力发展水产品加工业。我市水产加工是一个薄弱环节,企业规模小,产品单调,加工水平不高。今后几年,我市拟在安乡、鼎城、汉寿水产中心区县建设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并采用先进技术的水产品加工企业。开发以四鱼为主的食品加工制品,使水产加工产品上规模、上档次、上台阶,到2005年力争水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5亿元以上。
2、肉食支柱产业。生猪是我市农业经济第二大支柱产品,今年预计出栏460万头,“十五”期间,首先,要在沅水和澧水两大流域建立两大生猪良繁基地,重点发展我市特色猪种桃源黑猪,要求桃源发展成出栏过100万头桃源黑猪的生猪大县,鼎城、澧县都要形成过100万头的生产规模,到2005年全市生猪出栏数达到550万头。其次,大力发展草食动物。我市草场资源丰富,发展草食动物具有成本低,市场前景广的特点,结合“五个百万亩工程”的顺利实施,湖区要重点发展肉牛和肉羊的引进、驯养,山区重点发展马头羊和肉兔生产,平丘区重点发展奶牛的饲养,把草食动物作为我市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突破口来抓。到2005年,全市要形成3万头奶牛、30万头肉牛、1000万只肉羊的发展规模。第三,重点发展肉食加工业。我市有大小屠宰厂360家,其中年宰杀能力过万头的有5家,常德肉联厂年宰杀能力为30万头,年加工产值可达2亿元以上。但大多数肉联厂仅限于单纯的宰杀加工,而且加工量不饱和。今后,我市肉联企业要重点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桃源黑猪、马头羊、肉兔等加工制品,在着重发展分割、保鲜、熟食风味制品等肉食品上下功夫。第四,大力发展奶品加工业,使我市日加工鲜奶的能力达到300吨以上。到“十五”期末,畜牧业产值要达到68亿元。综合加工产值达到20亿元以上。
3、蛋禽支柱产业。我市有丰富的水面资源和大量的空坪隙地,而且还有桃源大种鸡、滨湖麻鸭等优良的地方品种。近些年通过引进艾维茵鸡,江南一号鸭、樱桃鸭等名新品种,为我市蛋禽大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01年全市出笼家禽9777万羽,禽蛋产量28.33万吨,禽蛋生产产值达16.9亿元,预计今年蛋品总产达29万吨,家禽出笼过亿羽。“十五”期间,要重点发展桃源鸡、鹌鹑、美国肉鸽、乌骨鸡、七彩山鸡、清水鸭等优新品种,良种家禽发展要占到50%以上。到2005年要发展水禽3000万羽,其中鼎城、汉寿、安乡、澧县各发展500万羽,鸡1.2亿羽,蛋品总产达到40万吨以上。要在安乡、临澧、鼎城等家禽养殖大县筹建禽业加工企业,开发高档产品“板鸡”、“板鸭”,推广临澧太平的经验,大规模发展肉鸡养殖及系列加工,发展出口产品。到“十五”期末,禽蛋生产产值达到30亿元,实现综合加工产值5亿元。
4、茶叶支柱产业。我市现有茶园面积20万亩,其中采摘面积16.8万亩,初步形成了以“东山秀峰”、“石门银锋”、“桃源乌云毛尖”“桃源大叶茶”等优质名茶为主体的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体系。“十五”期间,要以石门西北山区、桃源西南山区为主体,大力改造老茶园,建立30万亩优质茶叶生产基地。同时,改进制茶工艺和包装,提高茶叶品质档次,在重点扩大“桃源大叶茶”、“乌云毛尖”、“桃源杉针”、“东山峰秀峰”等名茶的生产规模的同时,培育生产红茶、花茶、乌龙茶、铁观音等高档名茶的外向型企业。
5、杨树支柱产业。根据国家鼓励发展速生丰产林的实际,充分利用退耕还林,退耕还牧的机遇,依托现在已经发展起来的三倍体毛白杨公司,大力发展杨树产业,到2005年,全市优质杨树面积达到200万亩,逐步用现在的三倍体毛白杨、三角叶杨等优质杨树代替原有的黑杨,并配套加工,使整个杨树产业的年产值达到20亿元以上,并产生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6、果蔬支柱产业。今年,全市优质蔬菜基地和优质果林基地面积分别将达到100万亩,每年蔬菜产量将达到200万吨,各类水果产量将达到30万吨,但加工仍是薄弱环节,发展潜力还很大。“十五”期间,在重点培育果蔬批发市场的同时,还要大力扶持10家果蔬加工企业,使果蔬产业的年产值达到25亿元以上。
按照常德市“十五”发展规划,结合建设经济强市的要求,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发展重点是,通过全面实施“五个百万亩工程”,推进农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效、财力增强,逐步把我市建成优质农产品大市、生态经济大市、食品生物产业大市。
坚实的农业基础
全市有耕地43万公顷,三分之二以上为洞庭湖淤积平原,土壤肥沃,气候湿润,是春撒一把种,秋收一仓粮的好地方。有可利用草场646万亩,可养殖水面100万亩,林地面积700万亩,具有发展牧业、水产业和林果业的先天条件。 全市有5个县、区为国家农产品商品基地。粮食、棉花、油料产量居全省之首。果、麻、茶、糖、蚕、烟和猪、牛、羊、禽、鱼、龟、鳖、牛蛙、珍珠以其出产多、品质优而闻名全省、全国。
日益健全的工业格局
常德市为湘西北的工业基地,形成了以食品、纺织、机电、化工、建材为支柱的工业体系。其中纱、布、酒、水泥、卷烟产量居全省前列。常德发达的农业、丰富的矿藏资源,为工业提供了大量原料,形成了目前以加工业为主的工业格局。在国家划定的39个工业大类中,除石油、天然气开采等少数产业外,其它30多个大类均有分布,形成了轻工业占主导、轻重工业基本均衡发展的产业结构。
截止2004年底,常德市有规模工业企业401户,其中大型企业4户,中型企业49户。随着常德市国有企业“两个置换”改革进入清盘扫尾阶段,规模工业企业仅有68户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市直纳入改革范围的63户工交企业已有60户完成了职工安置工作, 9个区县(市)列入改革范围的213户国有企业已全部完成扫尾工作,实现了体制的根本转换。
2004年,全市规模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32.7亿元,增长30%,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绝对额居全省第三位,速度居全省第二位;完成销售产值280.9亿元,同比增长26.7%,产销率达100%;实现利润19.5亿元,居全省第二位,增长38.3%;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42.6%,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100多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一位。
市委、市政府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结合常德产业实际,经过科学论证,明确了常德市近几年重点发展的十一个优势产业,即:烟草产业、铝材产业、电力产业、林纸产业、食品产业、机电产业、纺织产业、建材产业、医药产业、珍珠产业、盐化工产业。2004年,全市十大优势产业(不含珍珠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46.1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23.3亿元,实现销售税金65.3亿元,实现利润17.5亿元,分别占全市总量的87.6%、86.7%、97.9%、90.2%。
烟草产业常德卷烟厂是常德唯一的烟草生产企业。该厂主要产品为“芙蓉”系列卷烟,其中“芙蓉王”被国家工商总局授予“中国驰名商标”,产品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并出口到美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市场占有率多年名列中国高档烟前茅。2001年,常烟投资10亿元,新建联合工房,引进先进的卷烟生产和科研设备,使该厂具有了世界一流的技术装备水平。2004年,该厂完成产值112.4亿元,实现利润11.9亿元。 面对全球化世纪风云,常烟定下了自己的“2231”奋斗目标:即在“十一五”末期,确保卷烟品牌规模做到200万大箱以上,品牌的年度收入200亿元以上,企业年度利润30亿元以上,进入行业一流企业,跻身世界烟草前10强。
铝材产业2002年,创元铝业落户常德市桃源县,距市中心30公里。创元铝业依托五强溪水电站的电力优势,吨铝电费占铝锭成本的比例为33%(吨铝耗电1.5万度,电价0.26元/kwh),比国内平均水平(吨铝耗电1.6万度,电价0.305元/kwh)低5个百分点。2004年完成产值11.5亿元,实现利润4643万元。2004年至2007年,创元铝业计划完成投资50亿元,达到年产电解铝28万吨、铝材10万吨、阳极16万吨、发电42亿度(自建60万千瓦火电厂)的生产规模,年产值75亿元,利税10亿元。湖南省中长期产业发展规划将常德市确定为铝工业发展基地,为加大铝材产业开发力度,市政府成立了铝材及铝合金系列产品深加工项目协调领导小组,项目选址确定在德山经济开发区和桃源创元工业园,目前正在进行项目前期市场调研。
电力产业常德现有5家火电厂,33家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36万千瓦,其中石门火电厂90万千瓦。2004年,全市完成电力产值15.6亿元,实现利润3656万元。
林纸产业常德现有造纸及纸产品加工企业23家,年生产能力25万吨。有中型企业4家,分别是常德恒安纸业、常德天宏纸业、津市雪丽造纸、安乡恒安卫生纸品。2004年,林纸产业完成产值12.5亿元,实现利润1.1亿元。根据国家退田还湖、退耕还林的有关政策,常德市实施了改变农业产业结构的“五个百万亩工程”,其中之一就是在五年内种植杨树面积300万亩,这将为制浆造纸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原料保障。
食品产业常德现有食品工业企业和个体户2万多家,固定资产20多亿元,年产值35亿元,年利税5亿元。年产值过千万元的企业有20家,过亿元的有3家,涌现了金健米业、湘澧盐矿、桃源鲁糖、国人啤酒、德山大曲、武陵酒业、汉寿荣祺、西洞庭糖厂等一批大中型骨干企业。金健米业是“中国粮食第一股”,2004年完成销售收入4.2亿元,“金健米”获全国知名品牌。全市食品工业产品有5个获国家银质奖,92个获省优产品奖, 10个获“湖南品牌”。
机电产业常德现有机电制造企业137家,其中规模企业78家,包括汽车及配件、电子信息、纺机、烟机、轴承、电机、电工电器等15个行业,有235种近400个规格型号产品。共有各种设备9100台(套),其中达国际先进水平的15台(套),国内先进水平的791台(套),一般水平8294台(套)。拥有大中专以上学历员工4072名,中级技术职称以上科技人员2319名,高级工程师和高级技师69人,占员工总数的12.5%,获博士和硕士学位的29人,享受国家级待遇的9人。
常德纺机生产的“巨鹰牌”摇架已形成7大系列29个品种,是国内同类产品中产品最全、产量最大、质量最优的,其中YJ2-142C型摇架已列入国家重点火炬计划。2003年9月“巨鹰牌”摇架打入摇架王国德国,出口4万套。经编机有特里科高速机型、拉舍尔双针床机型及贾卡提花机型等4大系列30多个品种,其质量、性能和市场占有率均居全国之首。
湖南安福气门的气门座,国力变压器有限公司的武陵牌35KV级以下电力变压器、组合式变压器被授予省级名牌。
华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DVR系统、“X”光机电视系统、条形码客户信息录入模块、IC卡管理模块、安检过程硬盘录像管理网络检索模块等产品科技含量高,市场反映良好。
常德烟机生产的YJ17-YJ27卷接机组、YF12-YB17储存输送系统占据国产同类机组70%和80%的市场份额,新开发的高档生活用纸包装机组产品可替代进口。
金龙电机研发、生产的“锦龙牌”Y2系列三相异步电动机填补省内空白,功率符合德国DIN42673标准,Y1、Y2系列产品70%出口欧美市场。
纺织产业全市现有纺织企业160多家,拥有纺纱能力60万锭,织布机6000台,印染能力1.5亿米/年。其中规模以上纺织企业42家,资产总额30.42亿元,从业人员2.32万人。
常德市是湖南省优质棉花主产区,棉花产量每年约200万担,占全省一半。全市纺织企业前段主要是实施内涵式填平补齐的系列技术改造,以改造更新原国有企业陈旧落后装备为主,在提高产量、质量,降低能耗、物耗,治理污染方面下功夫,装备和技术水平有所提高。后期发展要转向引进先进的面料后整理技术,提高服装特色工业用面料的集聚度,培育纺织品终端品牌。近期可充分发挥常德纺机在中国经编机制造行业的龙头地位,促成经编机与经编布制造在本地的完美结合,找准突破口,大力扶持,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形成经编白坯的产业集群,再适时引进后整理工厂。今后3-5年内纺织行业发展规划:培育区域群体产业,纺织产业年产值达到50亿元,纺纱能力达到80万锭,新增就业岗位2万个,建成以杰新纺织、东信棉业、云锦纺织为标志的我省重要纺织服装生产基地;建成亚洲最大的苎麻脱胶、纺纱基地;建成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的经编产业园。
建材产业常德现有建材工业规模企业46家,以生产水泥为主,共有40家规模以上水泥生产企业,59条水泥生产线,其中旋窑生产线8条,立窑生产线51条,年生产能力484万吨。全市水泥灰岩的基础储量为15亿吨,居全省第一位,岩石品位高,氧化钙含量为51-54%,大部分矿区矿石处于裸露状态,适合低成本开采。
石门特种水泥公司的“坝道”牌水泥属省内名牌产品,达到国家先进水平,通过了三峡总公司严格的检验,选为三峡大坝的主体工程施工材料。施工8年来,产品质量稳定可靠,受到了三峡总公司的赞誉。澧县银丰公司的的“湘码”牌水泥被选为湖南大学、长沙建行万顺花园的主体施工建筑材料,产品近期销往上海、江浙等地。临澧新厦集团公司的“新厦”牌水泥,澧县甘溪水泥公司的“甘溪”牌水泥均为省优质产品。石门强盛水泥、桃源雄劲特种水泥、临澧龙凤山水泥、鼎城湘北水泥在省内都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医药产业常德市医药业门类齐全,现有医药工业企业26家,其中制药21家、医疗器械2家、医用氧制造和卫生材料、中药机械企业各1家。此外,还有80多家医药商贸企业。大部分工业企业进行了GMP技术改造,商贸企业有5家进行了GSP改造,户数和标准都处于全省前列。
全市医药工业企业可生产化学原料药100多种,化学药制剂10类共200多个品种,中药剂49个品种。目前产值过亿元的企业有2家,过千万元的有7家。
珍珠产业常德是我国珍珠的主产区之一,产量占全国的1/3,质量居全国之冠。目前常德市珍珠养殖面积30万亩,存塘珍珠蚌3亿只。由于常德市尚无珍珠深加工企业,故珍珠一般在1-2年幼蚌时就出售。如以5年成蚌计,年珍珠产量可达1000吨。其中一、二、三级珠占总产量的40%,主要用于饰品,深加工后产值可成10倍增长,达60亿元;四、五级珍珠约占总产量的60%,主要用于药品、保健品,深加工后产值至少提高6-8倍,可达40亿元;每年成蚌珠还可提供蚌壳1.2万吨,全部生产珍珠层粉可创产值1.9亿元。因此,常德市珍珠产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7. 湖南省在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短板和困难有哪些
投资拉动的后劲不足。一是拉动力强的重大项目欠缺。1-8月,全省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占总投资的25.9%,而全国平均在50%以上。亿元以上项目个数、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占比均居中部六省末位。二是新增贷款指标限制了后续投资发展。湖南省2013年新增贷款计划指标到9月底只剩200亿元,仅剩全年计划的10%。部分银行已用完全年额度,只收不贷。三是受国家不动产登记政策影响,市民观望情绪比较高,投资性购房受到限制,房地产投资不温不火。四是始于2008年的高速建设高潮已经接近尾声,集中进入通车扫尾阶段,大多是续建项目,新增项目极少。
8. 湖南和湖北的经济实力哪个更强
湖北的经济实力更强。
一、经济:
2019年湖南全省地区生产总值39752.12亿元,同比增长7.6%。2019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1%。2019年,全省进出口总额4342.19亿元,同比增长41.2%。2019年全省财政民生支出同比增长7.7%
2019年,湖北省完成生产总值45828.31亿元,增长7.5%。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3809.09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9098.62亿元,增长8.0%;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2920.60亿元,增长7.8%。
二、运输
湖南:2018年全省客货运输换算周转量5448.6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8%。货物周转量4404.3亿吨公里,增长2.0%。
湖北:2019年,湖北省完成货物周转量7237.85亿吨千米,比上年增长8.4%;旅客周转量1386.79亿人千米,下降2.2%。
三、旅游
湖南:2018年全省国内游客7.5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2.5%;入境游客365.1万人次,增长13.1%。旅游总收入8355.7亿元,增长16.5%。
湖北:2018年,湖北省国内旅游人数7.27亿人次,增长13.8%;国内旅游收入6344.33亿元,增长15.0%。
(8)湖南经济发展不起来了扩展阅读:
湖北人民生活
2019年,湖北省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601元,增长9.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91元,增长9.4%。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1%,涨幅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3.0%,农村上涨3.2%。分类别看,八大类商品价格七涨一降。
其中,食品烟酒价格上涨7.0%,衣着价格上涨1.6%,居住价格上涨1.9%,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4%,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0.7%,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上涨2.5%,医疗保健价格上涨1.8%,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上涨2.6%。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0.2%,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0.7%。
9. 湖南永州经济发展怎么样
湖南省内经济最差的市级单位之一。
1、地缘政治:永州地处湖南省西南角落,地理上的老少边穷,政策上的死角。放眼全国而言,湖南省相对于东部沿海亦属于落后地区,至今没有一个拿得出手的城市,因而缺乏吸引力导致大量人才及劳动力流向珠三、长三。为改变这一局面,省内必将开启以长沙为中心的单核模式优先发展长沙及周边,集全省资源力量做大做强长沙,以提高长沙对全省的向心力。永州地处西南死角,相对于湘西的国家政策扶持,政策资源上没任何优势,更不用提长株潭了。
2、铁路交通:五岭山脉,这座千百年来为永州人遮风挡雨、躲避战乱的天然屏障,如今却成为阻隔永州交通及经济发展永远的痛。因它的存在,目前永州南下广深,不得不绕道衡阳郴州,相对于京广沿线的衡阳株洲等城市铁路交通的便捷,永州差了不止一个档次,要知道一条京广线对沿线城市经济的拉动作用,远非10条洛湛线所能比的!单单指望一条通往比湖南还穷的广西的湘桂线,没有未来。怀邵衡修通后,隔壁难兄难弟邵阳的铁路的区位优势都比永州强(怀化有沪昆,张家界、常德今后有渝长夏高铁,无论沪昆还是渝长夏作用都大过湘桂)。少了京广线,永州注定了只能做衡阳的小弟,基本没有任何出头的可能,衡阳目前都没发展起来,更别提永州了。作为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湘南三市之一的永州,少了京广线,产业转移的春风更多刮向了郴州衡阳,他们吃的是肉,永州只能是吃人家剩下的残羹冷炙。论坛经常看到有爱乡人士呼吁永广铁路,是的永州确实需要一条南下的铁路,但客观地说,在西有贵广、东有京广两条大动脉的夹击下,指望着国家目前再花大力气打通五岭修一条永广铁路毫不现实,30年内没有任何可能。
10. 湖南怀化为什么那么落后
1:虽然交通发达(火车推来的城市)但无重工业,轻工业少的可怜,唯一有点名气的大厂湖南怀化纺织印染厂(原湖南第一大厂)还是当年长沙会战打仗怕被日本人占领从长沙一路搬迁过来的。如果不是火车交通,谁会把当初黔阳地区搬到这个有个叫二炮邻居的榆树湾小城镇(70年代)这个叫榆树湾(现怀化市)的地方紧紧就只有个小型汽车站(现怀化三角坪7路公交终点站),当年榆树湾连花桥,庐阳都比不上。也就70年代初在靠近榆树湾有个叫嫩溪垅地方建立了一座改变这个小地方命运的火车站。
2:有个部队叫二炮,也就是现在的火箭军,这个让全世界胆战心惊的部队在怀化。早期二炮导弹对准的都是台湾,第一岛链和美国本土(现在不知,防止泄密)也就是说怀化是个战略城市不适合发展(90年代)!所以导致怀化拥有湖南第一面积地级市没什么大型工厂等,甚至明明拥有受降馆,湘西剿匪,洪江古城,芙蓉楼等旅游景点也得不到旅游开发。试想旁边的凤凰古城难道通道侗族,靖州苗族等没有类似地方一大把呀,因为我们有个又爱我又恨的好二炮在得不到发展。
3:看到上面,你明白了当初2000年中央扶贫大开发为何怀化明明在地图内都被除名,而旁边的铜仁等地崛起,才有了凤凰这个旅游景点。
4:有个叫洪江区的三无小城镇,如果你是本地人因该知道当初洪江,安江两个小城镇矛盾,不肯市变镇,从此除名,国家都不承认这个地方,以前洪江市变为黔阳县市政府迁到黔城镇。你在中国地图上可以找到安江镇,中方县等,但你决找不到洪江区。这样中央就不会给这个区域任何补助福利,当然湖南省政府还是承认每年靠省政府微薄支柱。同样洪江区的人们没有选举权等,也就没有人大代表那些。你现在看到的所谓洪江古商城都是靠省政府和市政府各个地方抠钱出来扶持开发的,还得不到好宣传。对比凤凰直接国家辅助开发洪江区人民要哭死。
如今2019年了,国家渐渐富强,不知道现在的政府会不会发展怀化。
总之最关键如果早些年没有那个让全世界都知道的军队,怀化会比现在好。如果全国960万平方公里仅7个火箭军(原二炮)不建设在这个铁路横贯的城市,我相信当初湖南火车换火车头应该在怀化而不是在现在的株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