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新时代经济有哪些发展
中国经济在新时代将呈现三个特点:
超大规模的实体经济、要素相对成本的逆转、国民需求的高端化和多元化。
B. 中国有那些城市是经济发展最快的
中国2017年GDP增速最快的四大城市:合肥、西安、南昌、宁波!
C. 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自然因素:自然资源的特点和在人类生产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一个国家所拥有的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和构成及其分布状况,对经济发展关系极大。
2、人口数量:人是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统一,人口发展必须与物质资料生产发展相适应。
一方面,人作为生产者,是社会生产力的主体,一定的人口数量是经济发展所不可缺少的,适当的人口增长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一个因素。另一方面,人作为生产者又是有条件的,不仅要同生产资料相结合,还要受年龄、体质和技能的限制。
3、科学技术: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不仅是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其他方面也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4、文化教育:对人力资源的开发是通过人力投资实现的,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体力投资,一是智力投资。教育是对人的智力投资,是提高人力资源质量的各种途径中最重要的途径。
(3)经济发展有扩展阅读:
经济发展的财富增长体现在国民生产总值,费用与时间在流通、管理、服务等环节的分配与效率直接影响生产的质量与效率;因而,管理、服务与流通等环节越是精简、廉洁和有效率,就越能促进经济发展。
生产要素变化包括数量增加、结构变化、质量改善等,实现经济增长的方法和模式。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容既包括经济增长方式的内容,还包括产业结构、收入分配、居民生活以及城乡结构、区域结构、资源利用、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内容。
就当代经济而言,发展的含义相当丰富复杂。发展总是与发达、与工业化、与现代化、与增长之间交替使用。 一般来说,经济发展包括三层含义:
1.经济量的增长,即一个国家或地区产品和劳务的增加,它构成了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2.经济结构的改进和优化,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技术结构、产业结构、收入分配结构、消费结构以及人口结构等经济结构的变化;
3.经济质量的改善和提高,即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效益的提高、经济稳定程度、卫生健康状况的改善、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以及政治、文化和人的现代化进程。
经济发展是通过经济结构的改进和优化、经济质量的改善和提高达到经济量的增长。
D. 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有什么区别
简言之,经济增长的指标是单一的。而经济发展的指标是综合的体系的。
片面追求经济增长,会导致没有发展的增长,导致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破坏。
E. 形容“经济发展快”的成语有哪些
1、一日千里[ yī rì qiān lǐ ]
释义:原形容马跑得很快。后比喻进展极快。
2、有增无已[ yǒu zēng wú yǐ版 ]
释义:不断增加或不断扩展。权
3、突飞猛进[ tū fēi měng jìn ]
释义:突、猛:形容急速。 形容进步和发展特别迅速。
4、与日俱增[ yǔ rì jù zēng ]
释义:与:跟,和。随着时间一天天地增长。形容不断增长。
5、与时俱进[ yǔ shí jù jìn ]
释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展、前进:马克思主义具有~的理论品格。
F. 我国经济发展有何意义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有利于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有利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进程。有利于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 保护生态环境, 建设生态农业。
5 科学的发展观
传统的发展观, 偏重于物质财富的增长, 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简单地把GDP的增长作为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指标, 忽视人文的、资源的、环境的指标; 单纯地把自然界看作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索取对象, 忽视自然界首先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传统发展观的影响下, 尽管人类积累了丰富的物质财富, 但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现象屡见不鲜、越来越多, 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却往往并不能随经济增长而相应提高, 甚至出现危及未来生存的许多社会和环境问题。要解决这些历史进程中的矛盾和问题, 就必须摒弃传统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的影响, 在发展观上进行不断的科学创新。
科学的发展观要求的是可持续发展。也就是说, 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 充分考虑环境、资源和生态的承受力, 保持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 实现自然资源的持久利用, 实现社会的持久发展。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发展是促进环境保护的前提条件。从科学的发展观出发, 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环境保护本身就是一种生产力。如果在经济发展中不考虑环境保护和资源的消耗, 一味的拼资源、拼能源、高污染, 表面上看GDP是在增长, 但实际上如果把生态成本考虑进去, 也可能是负增长或者低增长。而生态环境的透支往往是要人类加倍偿还的。所以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 极重要的一条就是要落实到加强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上来, 使我们的发展真正实现人口资源和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也只有坚持以人为本, 用科学的发展观统一思想、统领工作, 牢牢把握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才可能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谋求经济、社会最大限度的发展, 走上一条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生态保护型的经济发展之路, 使我们国家更快、更好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我们就必须要改变传统的发展思维和模式, 努力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资源永续利用、环境不断改善和生态良性循环的协调统一, 决不能走人口增长失控、过度消耗资源、严重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的旧路。要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 预防与治理结合, 减轻资源环境压力,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向“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转变。要大力发展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生态工业, 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为主体的生态农业, 以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消费”和“绿色服务”为标志的生态服务业。只有这样, 才能达到经济发展的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 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适应, 建成低投入、少污染、可循环的国民经济和节约型社会, 既保证当代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又为子孙后代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真正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从根本上看, 我国还没有完全转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由于增长方式粗放, 在经济快速增长的背后, 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 从而加剧了能源、资源短缺的压力, 致使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矛盾与形势相当突出和严峻。
如何才能不走弯路? 关键是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利用少、环境污染低、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一方面, 要研究、开发和推广新能源、新材料, 广泛采用符合域情的污染治理技术和生态破坏恢复技术, 包括投资少、效益高的废水处理技术、城市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技术、固体废物的无害处理技术等, 全力推行清洁生产。另一方面, 要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实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淘汰落后的工艺设备, 关闭、取缔污染严重的企业; 变传统工业“资源—生产—污染排放”的发展方式为“资源—生产—再生资源”的循环发展方式, 促进以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生态经济为特征的绿色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使其成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保护环境的最佳“结合点”。
G. 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经济有什么发展
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的开放力度由沿海城市增加到内地,社会主义市场全面开发,中国的重工业高速发展,已赶超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等国。2011年初数据显示,中国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赶超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1994年,《天津市滨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1994–2010)》制定了依托中心城区发展的思路,提出以塘沽地区(包括塘沽城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天津港保税区)为中心,向汉沽城区、大港城区和海河下游工业区辐射,形成“一心三点”组合型城市布局结构。
1995年10月天津机场正式被命名为天津滨海国际机场。
1995年9月《天津滨海新区总体规划》编制完成。规划提出滨海新区最终向以港口为中心的国际自由贸易区发展。
1997年4月国家“九五”重点技改攻关项目一天津港口EDI中心开通。
1998年1月滨海新区1998年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审议通过《1998年滨海新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议计划》。
1999年11月经滨海新区十五次领导小组会议审议、市领导审阅同意,《滨海新区前五年建设成就及后五年发展思路》印发。
(7)经济发展有扩展阅读: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历史作用
中国的国际市场自古以来就是世界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汉武帝执政期间,汉武帝派张骞打开了通往西域三十六国的丝绸之路,使得中国和中亚、西亚以及中东地区来往密切,通商不断,因此中国和中亚、西亚以及中东地区的经济迅速提高。
一直到东汉末年,由于中国境内诸侯割据,战争不断,所以中国和外界的通商属于低下阶段。到了中国唐贞观年间,中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盛世阶段,唐朝廷迅速发展国内经济,与邻国日本、越南、印度、高丽(隋唐时期在朝鲜半岛的封建强国)和阿拉伯帝国关系友好,商业来往不断,达到了经济贸易的鼎盛时期。
直到清朝末年,英国、法国、日本、俄罗斯、意大利和德国等国都跻身于侵略中国的行列,但他们的根本目的仍是与中国通商,企图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完全占据中国的国际市场,获取更多的利益
H. 国家经济发展战略有哪些
国家经济发展战略有比如说脱贫攻坚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国防。一共有14个发展战略。
I. 中国的经济从什么以来,实现了有史以来最快的经济发展
自抄2000年以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高增长、袭低通胀的发展态势,可以说是中国经济发展历程中的一段黄金时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三个增长周期,当前中国经济转入了周期下行阶段。
但是从中长期来看,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格局没有改变,经济的内生活力与增长动力并未衰减,过去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基本因素没有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