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美国经济刺激方案是法律吗
国会通过,总统签署,就是一套完整的法律了
Ⅱ 什么是EB5投资移民
为了吸引外资,创造就业机会,刺激美国经济增长,美国政府于1990年在《美国移民归化法案》,创立了职业移民第五优先(第203(b)(5)条的8 U.S.C.§1153(b)(5)款, 又称 EB-5),鼓励外国投资者通过投资获得美国永久居留权。 投资移民(EB-5)对于拥有足够资产并有意移民美国的外国公民来说具有普世的优越性。投资移民不要求申请人拥有任何学历或者其它履历以及资质,无论申请人是什么国籍,是否有投资经验,是否有企业管理技能,甚至是否会说英文都可以申请。 根据美国国土安全局和移民局于2010年6月16日发表的对投资移民(EB-5)的备忘录, 美国每年有1万个投资移民签证提供给合格的外国投资移民申请人,其中有3000个签证名额预留给投资到目标就业区(TEA)创立新企业的投资移民者,3000个签证名额预留给投资到 地区中心(RC)的投资移民者。只要申请人的资金来源合法,再满足以下三个条件,即可以获得批准:
投资对象与方式
申请人投资的对象必须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这样的公司在美国包括公司(Corporation)、有限责任公司(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和有限合伙(Limited Liability Partnership)以及其他法人或个人独资企业,但非盈利机构不包含在内。
对于投资方式,移民局的规定同样相当宽泛,申请人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投资方式来申请绿卡。
新的商业企业(New Business Enterprise)。作为最基础的投资方式,申请人可以:
在美国任何地域创立和经营管理一个新的企业,或收购一个原已存在的企业并实质性的重建或重组此企业;
投资一个存在的企业并使其净值或员工数增长40%。
多个EB-5申请人可以同时投资一个企业,但该投资的数额和创造的工作机会平均到各个投资者的头上依然必须满足移民局的要求。
困难企业(Troubled Enterprise)。
申请人可以通过收购并经营管理一个困难企业来申请EB5移民签证。困难企业是指存在了两年以上,并且在申请人提出投资移民申请(I-526表格)之前的一年到两年内企业净值(net worth loss)亏损了超过20%。对于收购困难企业的申请人,美国移民局并不要求增加10个就业岗位,而只是要求在至少两年内保持现有的10个以上的岗位或投资时的雇佣状态,但作为收购已经存在的企业的特殊情况,依然要求净值上升40%。
地区中心移民方案(Regional Center Pilot Program)。
投资者也可以把钱投给移民局核准的“地区中心”, 成为某个项目的合伙人或股东。 为了刺激外国资本的投资,美国移民将每年3000个签证放给投资“地区中心”的EB-5申请人。“地区中心”相对其他投资方式独具特色,比如不要求投资者 参与日常公司管理,除了直接创造的就业机会,间接创造的就业机会也符合移民局对于“创造10个就业机会”的要求等等。目前,几乎90%-95%的EB-5 申请人都选择了这种投资方式。根据美国政府计划,这个项目将于2012年9月30年截止,但考虑到美国当前的经济状况,该项目有可能再延长一段时间。
投资金额
一般而言,美国移民局要求投资金额不少于100万美元。但是事有例外,为了刺激美国偏远或高失业率地区的经济发展,移民局规定如果申请人投资的对象处在“目标就业区域”(Targeted Employment Area),即人口低于2万乡村地区或者失业率高于美国平均失业率50%的高失业率地区,投资金额可下调到不少于50万美元。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绝大部门的地区中心的投资门槛是不少于50万美元。
创造就业岗位
除了投钱,另外一个核心的要求是创造就业。法律的一般规定是,对于创立新企业的申请人,必须通过投资的企业在I-526表格批准后的两年内直接雇佣10个全职以上的美国公民或美国绿卡持有者或者其他合法移民;对于参加地区中心计划的投资人需要证明区域中心正在按照其被批准的商业计划运营;对于收购困难企业的申请人,需要至少保持投资时的雇用人数。EB-5投资人自身和配偶子女不算在内。
Ⅲ 2008经济危机主要原因
2008经济危机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
即美国次贷危机(subprime crisis)又称次级房贷危机,也译为次债危机。
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2007年8月开始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次贷危机目前已经成为国际上的一个热点问题。
次贷即“次级按揭贷款”(subprime mortgage loan) ,“次”的意思是指:与“高”、“优”相对应的,形容较差的一方,在“次贷危机”一词中指的是信用低,还债能力低。
(3)美国经济刺激法案影响扩展阅读
次贷危机从2007年8月全面爆发以来,对国际金融秩序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和破坏,使金融市场产生了强烈的信贷紧缩效应,国际金融体系长期积累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得以暴露。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是美国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金融危机。
起源于美国的这次次贷危机正波及全球,全球金融体系受到重大影响,危机冲击实体经济。中国也受到次贷危机的影响。
金融工具过度创新、信用评级机构利益扭曲、货币政策监管放松是导致美国次贷危机的主要原因。美国政府采取的大幅注资、连续降息和直接干预等应对措施虽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由此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金融调控政策必须顺应经济态势,符合周期性波动规律;应在加强金融监管、健全风险防范机制的基础上推进金融产品及其体系创新;应抓住有利时机,鼓励海外资产并购,优化海外资产结构,分散海外资产风险。
Ⅳ 纳斯达克指数首度突破11000点,美股为何不降反升
美国三大股指集体收高,其中纳指六连涨,续创新高。盘中,首度突破点,美股为何不降反升?
美国的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在这些措施的加持下,美股表现很好,也反映了美国人对经济恢复的信心,但是,美联储的官员认为,在当前的疫情中,美国经济面临着巨大的不稳定性,而且今年的经济可能会萎缩6%,所以,经济形势特别复杂,希望大家应该做好准备,努力发展经济,美国政府需要为此多多努力。大家对美股市场的表现有何看法?欢迎留言!
Ⅳ 美国刺激经济法案是要造更多的钱吗
不是要造更多的钱,而是银根紧锁,刺激消费,将国库的钱分发给国民一部分
Ⅵ 2009年2月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的7870亿美元经济刺激方案中包含“只买美国货”的条款,法国总统萨科齐提出
A |
Ⅶ 美国经济刺激法案对大众有什么影响
就是让老百姓让大众减少一部分损失,让美国的经济复苏一些,实际上就好像一个病人一样,美国得的这个病不是一天两天了,这种已经深入抽里的病,已经没法救了
Ⅷ 经济衰退的典型趋势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每次经济衰退前都会出现收益率曲线反转,但许多投资者目前还不担心这种模式。
摩根士丹利的一组策略师团队表示,经济衰退的典型指标将在明年显现。
他们在上周四的一份报告中预测,在2019年年中之前,描绘不同期限债券收益率的收益率曲线将出现反转。
上周五,10年期和2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之差为24.87个基点,为十一年来的最低水平。这是因为长期债券的收益率(通常较高)并未像两年期债券收益率那样迅速上涨。美联储一直在提高短期利率,以进一步远离危机后的政策,但长期利率并未跟进。
当长短期债券收益率之差变成负数时,这是投资者对经济失去信心的信号。
“如果美联储对我们所预期的金融紧缩政策不屑一顾,并在2018年12月上调利率,我们认为收益率曲线的某些部分将在年内处于以持平或反转的状态。”包括萨姆·埃尔普林斯(Sam Elprince)在内的策略师表示。
摩根士丹利的策略师们表示,美联储将在明年4月之前宣布停止收缩资产负债表的计划——这是危机后的另一项措施。他们还认为,投资者低估了美联储资产的规模——所谓的系统公开市场账户——这是保持有效的联邦基金利率在目标之内所必需的。
“我们所设想的资产负债表正常化令人意外的早期结束——包括我们认为美联储将展期其公债,并将其机构债和机构MBS本金再投资的方式——应该会直接令公债受益(收益率更低)。” 埃尔普林斯表示。他建议投资者增持美国国债,减持企业债券。
摩根士丹利预计,到年底,10年期美国国债的收益率将降至2.75%,到2019年年中将降至2.50%,低于两年期的2.55%。
*这次是否经济衰退?*
收益率曲线最近因其作为衰退指标的历史角色而引起了更多关注。如果摩根士丹利对收益率曲线反转的预测是正确的,但随后没有出现经济衰退,那这将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第二次出现这种情况。
不过,许多投资者并不担心。
美银美林利率策略师拉尔夫·阿克塞尔(Ralph Axel)认为,美联储的政策和失业率趋势可以很好地解释了这种扁平化曲线。阿克塞尔上周四在一份报告中称,“在某些方面,收益率曲线下滑实际上可以被视为是一件好事。”
与埃尔普林斯一样,阿克塞尔认为,到2019年年中,2年期与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的价差“接近或略低于”零。他还指出,在本轮周期中,投资者要求持有长期债券(即期限溢价)的补偿低于通常水平。阿克塞尔称,对此最好的解释是低通胀风险。通货膨胀是债券投资者在购买长期债券时通常要求更多补偿的原因。
他表示,更可靠的指标将是月度就业数据,而不是看经济衰退风险的收益率曲线。
即使收益率曲线反转,经济衰退也不会马上发生。LPL Financial的数据显示,自1978年以来,在反转和衰退之间的平均差距为21个月。股市目前也没有立即下跌,月平均回报率为1.27%。
Ⅸ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原因
美国金融危机表面看是由住房按揭贷款衍生品中的问题引起的,深层次原因则是美国金融秩序与金融发展失衡、经济基本面出现问题。
金融秩序与金融发展、金融创新失衡,金融监管缺位,是美国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一个国家在金融发展的同时要有相应的金融秩序与之均衡。美国在1933年大危机以后,出台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实行严格的分业监管和分业经营。在随后近60年里,美国金融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在其高速发展的同时,金融市场上的不确定性相应增加。199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推行金融自由化,放松了金融监管,并结束了银行、证券、保险分业经营的格局。
此外,金融生态中的问题,也助长了金融危机进一步向纵深发展。金融生态本质上反映了金融内外部各要素之间有机的价值关系,美国金融危机不仅仅是金融监管的问题,次贷危机中所表现出的社会信用恶化、监管缺失、市场混乱、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等,正是金融生态出现问题的重要表现。
从1999年开始,美国放松金融监管使金融生态环境不断出现问题。金融衍生品发生裂变,价值链条愈拉愈长,终于在房地产按揭贷款环节发生断裂,引发了次贷危机。华尔街在对担保债务权证(CDO)和住房抵押贷款债券(MBS)的追逐中,逐渐形成更高的资产权益比率。各家投行的杠杆率变得越来越大,金融风险不断叠加。
美国金融危机的另一原因还在于美国经济基本面出了问题。20世纪末到本世纪初,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调整,世界原有的供需曲线断裂,出现了价格的上升。美国采取了单边控制总需求的办法,使得原有的供给缺口不断扩大,物价持续上升,就业形势出现逆转,居民收入和购买力下降。
过去60年,美国经济增长和国内消费超出了本国生产力的承受能力。一方面,美国在实体经济虚拟化、虚拟经济泡沫化的过程中,实现不堪重负的增长;另一方面,美国把巨额的历史欠账通过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和资本市场的价值传导机制分摊到全世界。这增加了美国经济的依赖性,动摇了美国经济和美元的地位和对它们的信心。
次贷危机之前美国政府出台的一系列限制进出口的法案和政策,是导致经济环境走弱的重要因素。在进口方面对发展中国家制造各种贸易壁垒,在出口方面又对技术性产品设限,这些政策直接推动了美国物价的上升,减少了美国的就业机会,抑制了国内的经济创新动力,这也是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诱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