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杭州的经济发展状况 十万火急!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走出了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符合浙江实际的发展路子。全省经济发展迅速,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并成为全国经济增长速度最快和最具活力的省份之一。2002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670亿元,比上年增长12.3%,比全国平均增速高出4.3个百分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16570元。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总收入分别为1167亿元和567亿元。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总收入均居全国第4位。
产业结构
目前,浙江一、二、三产业比例为8.8:51.2:40.0,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比例为54∶46。产业结构以轻型工业为主,轻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62%。重工业中相当一部分工业也属于小型金属、机电轻工业和精细化工业。劳动密集型工业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全省36个工业行业中24个属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数量多,占全部企业数的99.6%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在全国各省(市、区)中基本保持在第3到第5位之间。农业和农村经济在发展效益农业、实施战略性结构调整中稳步发展。
浙江轻纺、机电产品在国际市场有较强的竞争力。纺织、服装、皮毛羽制品、文教体育用品制造、石油加工及炼焦、化学纤维制造和普通机械等7个行业利润占中国同行业利润的1/5以上。涌现出一批产品市场覆盖率较高、竞争力较强、在全国同行业中处于领先的优势企业,如娃哈哈集团公司、万向集团公司、浙江纳爱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形成一批“小而精、小而特、小而优”的“小型巨人”企业。
所有制结构
浙江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991家,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国有资产进一步向关键领域和重点行业集中,在全省电力、通信、自来水、煤气供应等行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比重超过80%,在化学、冶金等资本密集的基础原材料产业中比重超过50%,在电子、医药等技术含量较高的新兴产业中超过40%。国有企业还通过产品、技术和设备的扩散,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浙江个私经济比较发达。浙江是全国最早发展乡镇企业的省份之一,全省的乡镇企业总体发展水平已跃居中国第一。近年来,非国有投资已占全社会投资的一半以上。到2002年底,共有私营企业24.73万家,实现总产值7426.74亿元。个私经济总产值、销售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出口创汇额、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企业户数等五项指标位居中国第一。全国民营企业综合实力500强中,浙江有170家,数量居中国第一;中国十大民营企业排行榜上,浙江占有一半,且有金义、金田、邦迪、飞跃4家跻身前5名。全省个私企业注册商标中有222家被认定为省著名商标,传化、步森、康奈、正泰、德力西等13只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
区域特色经济
浙江区域特色经济发达。全省的区域性块状经济已经涉及到制造、加工、建筑、运输、养殖、纺织、工贸、服务等十几个领域,100多个工业行业和30多个农副产品加工业。据统计,浙江省区域特色经济工业总产值约占全省全部工业产值的49%。乐清低压电器、海宁皮革服装、永康五金制品、诸暨珍珠和大唐袜业、浦江水晶工艺品等在全国享有盛誉。特色工业园区等各类工业园区是促进浙江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浙江现有县市以上工业园区820个,以特色工业园区为主的各类工业园区基础设施累计投资已达550亿元,约有1万家企业进驻。
专业市场
浙江专业市场繁荣。商品交易市场数量多、规模大、综合能力强、辐射范围广。商品交易范围基本覆盖生活、生产资料的所有领域,形成以消费品市场为中心,专业市场为特色,生产资料市场为后续,其他要素市场相配套的商品交易网络。2002年全省共有商品交易市场4193个。全年商品市场成交额4997亿元,年成交额超亿元市场达457个,超十亿元市场77个,超百亿元市场6个,被誉为中国“市场大省”。市场成交额、超亿元市场数、单个市场成交额3项指标连续多年居中国榜首。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绍兴中国轻纺城是全国经营规模最大的专业市场。2002年义乌小商品市场成交额达229.98亿元,其中出口额105亿元,市场成交额和出口额又一次居中国各市场榜首。浙江人还在全国各地兴办了一批“浙江商城”、“温州街”和其他市场,在俄罗斯、南非、中东、南美等地也创办了一批市场。
涉外服务
浙江是中国对外开放度较高的沿海省份之一,也是投资环境较好的省份。 浙江十分重视涉外管理和涉外服务,适时修改和完善了涉外经济法规和政策,加快与世贸组织规则接轨。出台了改善外商投资环境的若干规定和鼓励外商直接投资的优惠措施,建立健全了公示制、工作日制,实行了网上审批等工作制度。进一步下放外商投资项目的审批权限,改进审批方式,简化审批程序,规范审批行为,方便申报人查询和监督。给来浙的外国专家提供和办理外国专家证,为他们在浙工作、居留和出入境提供保障。海关、商检、金融、税务等部门依法行政,为投资者提供便利服务。各地普遍建立了对外合作项目库,举办大型对外招商活动,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企业信用查询系统开始运行。
交通邮电
以省会杭州为枢纽,沪杭(上海-杭州)、浙赣(浙江-江西)、萧甬(萧山-宁波)、宣杭(杭州- 宣城)、金温(金华-温州)等线路构成了浙江铁路运输网络。到2002年底,浙江拥有铁路营业里程1207公里,其中复线为593公里。金丽温(金华-丽水-温州)高速公路二期、杭州湾跨海大桥、温福(温州-福州)铁路和甬台温(宁波-台州-温州)铁路等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现有6条国道和66条省级公路,总里程4.5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307公里,省会杭州至陆地各地级市“四小时公路交通圈”建成。有杭州、宁波、温州、舟山、义乌、台州和衢州7个机场,开通国内、国际航线185条。年吞吐能力1450万人次的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一期已建成使用。
浙江有可建港海岸线240公里,已形成以宁波、温州、舟山、乍浦和海门5大港为主的港口群。宁波港是一个综合性的亿吨级大港,拥有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35座,其中有第五代、第六代国际集装箱码头及20万吨级(可兼靠30万吨船舶)矿石码头、25万吨级原油码头和8万吨级液体化工码头,有集装箱航线73条,已形成除澳洲外的全球海运覆盖体系。2002年,宁波港完成吞吐量15398万吨,继续保持大陆沿海第二;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85.9万吨TEU,同比增长53.3%,增幅4年列中国大陆沿海主要港口第1位。
浙江已基本建成包括航空、铁路、公路等多种运输手段综合利用的快速邮运网,设立了杭州、宁波、温州、金华4个航空通运局以及杭州国际邮件交换站。2002年底,全省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1880万门,长途电话交换机容量达36.2万路端 ,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达1888万户。县以上城市全部开通移动电话。数据通信、声讯信息服务、电话智能业务等信息化应用在全国领先。公众数据通信和会议电视电话覆盖率居中国各省(市、区)首位。
开发区
浙江省共建有8个国家级开发区,54个省级经济开发区,累计基础设施投入549.8亿元,已开发面积491.5平方公里;开发区已成为中外客商投资的热土。2002年各类开发区实际利用外资总额18.3亿美元,占全省总数的58%。区内产业结构日趋合理,除制造业等工业项目外,农业、交通、运输、邮电业等一、三产业项目大幅度增加。
国际经贸往来
浙江省是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省份之一。截至2002年底,浙江与世界上21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直接的经济贸易关系。浙江积极实施外贸经营主体多元化,出口市场、出口产品多元化和贸易方式多元化。已初步形成外贸专业公司、自营进出口生产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等共同开拓国际市场的格局。2002年,全省进出口额达420亿美元,其中,出口额达到29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出口商品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机电产品成为浙江第一大类出口产品。
浙江坚持扩大规模和提高质量并重,利用外资上了一个新台阶。2002年全省新批外商投资企业3364家,合同利用外资67.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1.6亿美元。其中嘉兴、湖州、杭州、宁波四市合同利用外资和实际利用外资分别占全省总数的77%、59%。利用外资结构逐步优化,大项目的数量、规模和高新技术比重有所增加。截至2002年底,全省累计共批外商投资企业24013家,总投资654.7亿美元,合同外资金额362.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68.7亿美元。全球500强企业已有54家在浙江投资了115个项目。
浙江实施“走出去”战略,发挥加工工业的优势,推动制造业到境外投资,开展境外加工贸易;推动商品专业市场到境外设立分市场,开展跨国营销。2002年全省新批境外投资项目226个,中方投资额5132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57%和53%。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10.5亿美元,同比增长56.7%,在中国排名第3位。到2002年底,浙江已在104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境外企业1081家。
⑵ 杭州靠什么发展
杭州靠科技抄发展
杭州是国家信息化试点城市、电子商务试点城市、电子政务试点城市、数字电视试点城市和国家软件产业化基地、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杭州致力于打造“滨江天堂硅谷”,以信息和新型医药、环保、新材料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已成为杭州的一大特色和优势。
⑶ 杭州经济发展怎样
在改革开放的这些年里 浙江在经济发展中扮演了先锋的角色 一直走是其他省的前面专 近些年杭州属的经济发展很快 我想了解一下杭州是如何一路发展过来的 例如一个杭州模式 如果一个新的城市想要达到像杭州这样的经济水平 应该借鉴些什么东西 杭州的经济发展模式 总体思路 具体实施也不只是杭州 像一些很有活力的城市也可以 想借鉴一下 谢谢
⑷ 杭州的经济特色,发展前途,以及生活在杭州的优缺点
1、杭州经济主要以旅游为主线带动第三产业发展,这是他的主要特色;近年来电子、回信息等新型产业不断答崛起,带动了第一、二产业的迅速发展。
2、杭州发展速度是比较快的,尤其是周边如象萧山、滨江、下沙等开发区,一天一个变化,优惠政策吸引了大批外资及外商的投资热情。机会、前途是可想而知的。
3、杭州生活环境、气候应该是数一数二的,熟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嘛,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消费太高,对外地来杭州,如果是一般的企业打工者,要想10年内买房,那是天方夜谭,对白领而言起码需要有分阶段才能实现房子的目标。
总之是根据你的能力,如何规划目标,当然要抓住机遇,最后通过努力才能创造财富。
⑸ 信息经济成为与杭州经济发展的主引擎了吗
12月3日,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如期而至,前沿的互联网理念、技术在此交汇,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浙江。互联网在中国已经成为基础设施,它改变着城市,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杭州,作为中国互联网“领跑者”,这些年的变化可谓是翻天覆地。
⑹ 成都、杭州和重庆这三座城市在经济发展方面谁更有优势
应该杭州比较有优势,首先杭州位于长江三角洲,距离上海江苏比较近,经济发展很快,且当地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
⑺ 杭州能追赶上北上广深,成为第五个一线城市吗
能。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有些优美的自然风光,优越的地理位置。
⑻ 杭州的经济特色,发展前途,以及生活在杭州的优缺点
杭州的经济特色
应该是民营经济比较发达,至于发展前途吗,主要看你做什么专,凡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属市,机会一定比较多,如果你能脚踏实地好好干,前途一定不可限量,在杭州生活的优点就是环境优美,有西湖,有山有水,你只有来过才知道,不是一般的美。缺点就是房子太贵,居住成本高。
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⑼ 杭州的经济主要行业是什么
2018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13509亿元,比上年增长6.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57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8632亿元,分别增长1.8%、5.8%和7.5%。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5:34.6:62.9调整为2.3:33.8:63.9。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40180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21184美元) 。
杭州自秦朝设县治以来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曾是吴越国和南宋的都城。因风景秀丽,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杭州得益于京杭运河和通商口岸的便利,以及自身发达的丝绸和粮食产业,历史上曾是重要的商业集散中心。
后来依托沪杭铁路等铁路线路的通车以及上海在进出口贸易方面的带动,轻工业发展迅速。新世纪以来,随着阿里巴巴等高科技企业的带动,互联网经济成为杭州新的经济增长点。
⑽ 杭州分几个区哪个最繁华。
杭州分为十个区,十个区市辖区分别为上城区、下城区、拱墅区、江干区、西湖区、滨江区、萧山区、余杭区、富阳区、临安区。杭州最繁华的是西湖区。
西湖区有非常有名的紫金港科技城,它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和产业基础,目标打造浙江创新要素集聚区、全国数字信息产业创新中心和全国上市企业集聚区。未来这里将以紫金众创小镇和云谷独角兽产业园为主要产业平台,以数字信息为主导产业,重点打造集“孵化培育—发展壮大—扎根腾飞”为一体的企业发展全生态链。
另外河坊街也值得一游,它是最能够体现杭州历史文化风貌的街道之一,也是西湖申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修复和改造,再现了杭城历史文脉,为杭城留下一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里边小吃也特别多,让游客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