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展现经济浪潮发展的《风再起时》,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风再起时》这部电视剧,就在今天晚上8点开播,很多人都是很期待的坐版在电视机前看着它权的首播,我相信,收视率绝对可观!《风再起时》由陆毅,袁泉,朱雨辰等颜值在线,演技精湛的实力派主演,期待他们在这部剧中的表现,能给观众们带来怎么样的惊喜。
这部剧是以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为基础的。80年代那种奋斗不畏艰苦的精神,想想就很燃啊。剧中,陆毅饰演的男主方邦彦,和他的“大舅哥”何有邻(袁泉饰演其妹妹何晓莺),以及康宁三人是很好的三兄弟。在84年的“百万大裁军”战略时,三人纷纷投身到了不同的领域去奋斗。
方邦彦进入外贸企永江纺织厂,何有邻进入省计委,康宁是其“手下”,搞集体企业。方邦彦因受到纺织厂的困境被迫离开,而后于另一朋友林业二人共同创业,走在互联网大军的队伍里,取得了成功!而后方邦彦返回纺织厂拯救了纺织厂并且与何有邻合作一起帮助企业改制。而康宁却因私利走私犯罪并且嫁祸方邦彦,最后入狱。出狱后被黑道追杀,却是方邦彦救了他。
《风再起时》这部剧满满正能量,女主袁泉也是我最喜欢的女演员呢。为这部剧打call!
2. 找一找集体经济发展的故事,说一说发展集体经济的好处。
集体经来济,属于劳动群众集体源所有、实行共同劳动、在分配方式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组织。在我国,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分为农村集体经济与城镇集体经济。农村集体经济实行乡镇、行政村、村民小组的三级所有,土地、林木、水利设施等为集体所有,农民盖房的宅基地为无偿划拨。城镇集体经济又分为“大集体”与“小集体”,其中“大集体”企业受政府行业管理部门领导,参照全民所有制企业的管理与员工待遇;“小集体”为自负盈亏自主经营。劳动者集体所有是指按劳动者的人数平均、共同所有。
意义.1.发展集体经济组织有利于实现居民的经济利益.2.发展集体经济组织有利于培育民主意识.3.发展集体经济组织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4.发展集体经济组织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5.发展集体经济组织有利于保护生态文明 以上的借鉴
3. 1900中国现代经济发展的故事
1901年清朝开始推行新政改革。庚子后的乱局,很快就稳定下来,经济得到很大的恢复,外国投资增加,中国人自己办的工商业也呈现兴旺的景象。新政的各项事业,都在稳步前进。原来以为会引发强烈反弹的废科举改革,居然平稳度过,新学堂遍地开花,虽然问题成堆,但新式教育从此生根。军事改革、法律改革、官制改革、财政金融改革、地方自治乃至预备立宪,都在稳步推行。尽管有庚子赔款的巨大压力,但各级政府的财政收入都在大幅度增加,到辛亥年,朝廷的岁入居然达到破纪录的两亿四千万有余,而各地财政,也大多有结余。
4. 宋代经济的发展小故事
农业
(1)宋代人口数量突破了一亿,劳动力大量增加。(2)农业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得到专很大的改进属,出现插秧时节使用的工具——秧马;农田水利得到很大发展。(3)占城稻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水稻逐渐跃居粮食产量首位。
手工业
(1)煤的开采量居世界第一。(2)铁、铜等金属冶炼不论质量,还是数量,都达到当时世界最高水平。铁产量大致相当于18世纪欧洲各国产量的总和。(3)陶瓷制造业也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瓷器制作精美,成为畅销世界市场的产品。
商业(1)各地城市周围和农村交通要道附近出现了大量集市,逐渐形成大大小小的城镇,极大地促进了城市商业的繁荣。(2)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通行“会子”“关子”等纸币。
海外贸易(1)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在一些重要港口开设专供外商居住的“蕃坊”,并设有“蕃市”“蕃学”。(2)还先后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置市舶机构管理海外贸易。(3)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到阿拉伯半岛、波斯湾,都航行着来往中国的商船。
为资本主义萌芽打下基础,楼上说已经有是不对的,明朝才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5. 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小故事,不用太长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四种模式
即长三角、珠三角、温州、苏南四种模式
进入21世纪以来,在改革开放已近30年的中国内地,在长三角、珠三角、浙江以及福建沿海地区,区域经济的活力丝毫不弱于任何小“龙”小“虎”。温州进入“凯恩斯主义”时代?曾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教科书式范本的“温州模式”正在悄然发生转变。温州这个令人惊叹的地方,生产出了占全国市场份额10%的服装、20%的鞋、60%的剃须刀、65%的锁具、80%的眼镜、90%的金属外壳打火机和90%的水彩笔。电器、泵、拉链、五金制品、汽摩配件、文教具等产业在国内也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986年,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以“小商品、大市场”6字概括了“温州模式”,称其重要意义在于激活了一个民间自发的、遍及全国的大市场,并直接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建立起了流通网络。近年来,温州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前面的标兵越行越远,后面的追兵咄咄逼人”,传统产业的低技术含量和低附加值,成为影响温州竞争力和成长性的重要因素。 “温州模式”扬名世界的三件“利器”也出现了钝化的迹象:一是温州价廉物美的轻工产品频繁遭遇国际贸易壁垒,出口受阻;二是温州资本难寻出路;三是温州第一代创业者的市场精神在第二代接班人中已难觅踪迹。温州市政府在经济发展初期的施政理念为温州民营经济的自由发展开辟了道路,但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在“无为”的旗帜下受到削弱。 2005年之后的温州经历了政府职能的一次巨大转变,从一向奉行的“无为”到“有为”,从“不管”到“强管”,招商引资成为这个地级市的“一号工程”。温州市委书记王建满表示:“如果没有外来资金的投入,没有先进设备的引进,没有先进智力的引入,温州要实现又快又好发展,难度很大。” 凯恩斯主义的出现标志着西方自由放任经济时代的结束,温州在经过20多年的自由发展之后,是否也进入了某种意义上的“凯恩斯主义”时代呢?一个强势的政府又会将“温州模式”引入怎样一条道路?苏州模式只长骨头不长肉? “只长骨头不长肉”,对于多年来中国最耀眼的城市经济明星苏州而言,可能是最具争议的一种评价了。所谓“苏州模式”,实际上是类似于早年日本和韩国“政府主导型”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但又有自己的特色。政府除了提供制度和政策环境外,还通过制定非常明确的发展规划和战略来吸引外资。有外商笑称,“在苏州办事,找厂长、经理没有用,要找局长、找书记”。在苏州经济中,外资一直是发展主力。在苏州新加坡开发园区的示范带动下,苏州掀起了一阵园区经济热潮。有一个在当地流传很广的笑话,说在深圳一个椰子掉下来会砸到4个总经理,而在苏州,你往四周一指每一处都是开发区。在“与狼共舞”的过程中,苏州人的翅膀逐渐硬了起来。如今,中方在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已经取得控股权,学到了城市建设和公共管理的基本经验。苏州的工业也迅速壮大了自己的实力。据统计,苏州市2005年GDP达到了4026亿元,总量居全国第五。然而,与这些彰显政绩的高指标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其在反映老百姓富裕程度的许多指标上却处于相对落后的尴尬状态。由此,一些人开始质疑“苏州模式”。对于外界的种种质疑,江苏省发改委经济研究所所长顾为东表示,外资的大量涌入对苏州的经济增长、人气积聚、管理理念与技术水平的提升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苏州经济的科技含量明显高于许多城市。说苏州是“只长骨头不长肉”难免有失公允,但必须看到,苏州“神话”的背后也有“短腿”:一是自主创业的民营经济与浙江等地相比明显落后。多年来,苏州一直是苏南集体经济的典型,承受着比别的地方更大的“保红旗”压力,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缺少民营经济发展的必要养料和生存空间。二是第三产业的发展相对于其工业化进程明显滞后。“苏州模式”的弊端无可回避,转变势在必行。 2003年,苏州确定了“三足鼎立”的方针:外向型经济、民营经济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规模经济。近两年,苏州经济发展出现了外资与民资双轮驱动的新局面。据苏州市统计局统计,今年上半年苏州市个体私营投资达到354.12亿元,首次超过外资,跃居各种投资类型之首。科技创新在苏州也有了很大起色。苏州工业园区近年来投入上百亿元,建设了国际科技园、独墅湖高等教育区、风险投资基金等科技创新载体,相信会有好的收效。从“东莞制造”走向“东莞创造” “不管在世界上什么地方下订单,都在东莞制造”,这一形象的说法曾令东莞人颇为自得。20多年间,东莞发展成为年总产值超2000亿元的“全球加工制造业中心”,外贸总量名列全国大中城市第三,居全国地级市之首,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东莞的发迹是“天时、地利、人和”之说的最佳版本。东莞毗连港、澳、穗、深,又是著名的侨乡,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近百万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港台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享有投资优惠政策的大陆沿海地区转移的第一次浪潮,东莞成了外商们在珠三角的首选之地。东莞的成功源于“三来一补”:通过由东莞提供土地、厂房,中国内地四川、湖南等省提供廉价劳动力,外资提供资金、设备、技术和管理的要素组合模式,对国际产业转移进行承接。这种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推动了东莞经济的大发展,但如今这种发展模式所释放的增长能量已接近极限。东莞的外源型经济绝大多数是加工制造环节,处于国际垂直分工的下游和末端,产品附加值十分有限,只能分得微薄的利润份额。比如,一个鼠标在美国市场的售价是24美元,渠道商能赚8美元,品牌商赚10美元,而贴牌加工厂商只能赚0.3美元。据测算,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市生产总值每增1个百分点,就要消耗1200亩左右土地。如果按此速度计算,十几年内东莞的土地后备资源将消耗殆尽。东莞的困境是珠三角乃至全国先发地区面临的普遍性问题,其转型无疑也备受瞩目。东莞市委常委江凌说,在过去20年里,是外来资本选择了东莞,东莞抓住了机遇,如今东莞要自己选择外资。从“引资”到“选资”一字之差,体现出东莞现在看重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和质量。东莞还提出要创新利用外资的方式。同时,科技也正加速取代资本和土地而成为支持经济发展的首要资源。位于东莞常平镇的高宝集团建立了全国首家镇级博士后工作站,斥资近亿元建成全国一流的实验室。从今年起,东莞市财政每年将投入不少于10亿元,连续5年共投入50亿元以上,资助引导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等,打造科技东莞。晋江告别简单集群模式 1994年,在中国农村发展道路研讨会上,当晋江与温州、珠三角并列作为中国乡镇经济发展典范时,很多人不以为然:一个县级市发展经济的“标本”意义究竟有多大?12年过去了,晋江交上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一个集群中的关键性企业被喻为第一粒树种,一旦入土,就可能长出一片森林。浔兴拉链就是一颗这样的“树种”。20年前,浔兴拉链从1.6万元起步,1995年组建集团,2002年成立SBS浔兴拉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为集模具开发、拉链生产、电镀、染色为一体的拉链专业化公司,有200多家企业为之配套,形成了产业集群,如今产值已达10亿元。以发展产业集群来实现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的路子,就是今日立足于区域经济发展的现代版“晋江模式”。在晋江,这些集群共聚集企业6000多家,年产值600多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90%以上。“晋江模式”的带动效应,令产业集群风一度在中国东部地区盛行。 “晋江模式”无疑是成功的,但并非完美无缺。晋江经济能有今天,主要依靠的是民营企业,而这里的多数民营企业仍面临三大“软肋”:家族式经营、科技竞争力较弱和缺乏品牌保护意识。而且,当产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产品品质和市场规模就将进入平稳期,也就意味着停止增长。这就是如今晋江人面临的难题。于是,精明的晋江人开始走另外一条道路。晋江企业家深谙品牌的力量。从仿样加工到贴牌生产,再到打响自有品牌,晋江逐步塑造出“品牌之都”的雏形。晋江现拥有中国驰名商标37枚、中国名牌产品24项、国家级品牌63个。晋江企业擅长以明星代言、媒体广告来打造品牌,近年来每年广告投入高达7亿多元,有人戏称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成了“晋江台”。同时,政府也在设法促进“晋江模式”新的变革。晋江市委书记杨益民说,目前已有相当一部分产业集群告别简单的“扎堆”聚集阶段,开始依托自身优势品牌引入新的经营模式。政府还将大力促使企业从家族体制走向股份合作制,通过资本纽带形成新的集群。
6. (17分)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中国经济后面故事更精彩。图1 我国GDP增长情况 图2 我国财政收支情况 材
(1)①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减轻了试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税负,促进了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了企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②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降低创业成本,激发社会投资活力,调动社会资本力量,促进小微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企业成长,带动就业,推动新兴生产力发展。③行政审批改革,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和创造力。 (2)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依法行政,接受人民监督;审慎行使权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 (3)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积极应对当前国内国际复杂经济环境。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既保持当前经济平稳增长,又增强中长期发展动力,符合人民根本利益。 7. 改革开放30年 小故事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记者来到三槐路街崔桂荣老人的家,听崔奶奶讲述生活巨变—— 8. 深圳的发展历史 首先说一下,深圳并不是“第一个”经济特区,而是“第一批”经济特区,1979年中央同意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省的厦门试办出口特区。1980年5月,中央决定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这四个出口特区改称为经济特区。其次“经济特区”,就是指实行特殊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的地区。 深圳市,在经济发展方面确实领先全国,一方面是政策所致,另一方面深圳是移民城市,不排外,有创新意识,所以造就了深圳的今天。不过,深圳市并不完美,在很多方面还无法称霸全国,如高等教育方面实力就不强,并没有一所全国知名高校,毕竟大学不仅仅需要“资金”,还需要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怀。 总之,深圳市取得了伟大成就,见证了改革开放,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9. 中国古代发展经济的人物及故事
商鞅 10. 经济发展与宁静生活共同发展的例子 有人和上帝讨论天堂和地狱的问题。上帝对他说:“来吧!我让你看看什么是地狱。” 他们走进一个房间。一群人围着一大锅肉汤,但每个人看上去一脸饿相,瘦骨伶仃。他们每个人都有一只可以够到锅里的汤勺,但汤勺的柄比他们的手臂还长,自己没法把汤送进嘴里。有肉汤喝不到肚子。只能望“汤”兴叹,无可奈何。 “来吧!我再让你看看天堂。”上帝把这个人领到另一个房间。这里的一切和刚才那个房间没什么不同,一锅汤、一群人、一样的长柄汤勺,但大家都身宽体胖,正在快乐地歌唱着幸福。 “为什么?”这个人不解地问,“为什么地狱的人喝不到肉汤,而天堂的人却能喝到?” 上帝微笑着说:“很简单,在这儿,他们都会喂别人。” 感悟: 故事并不复杂,但却蕴涵着深刻的社会哲理和强烈的警示意义。同样的条件,同样的设备,为什么一些人把它变成了天堂而另一些人却经营成了地狱?关键就在于,你是选择共同幸福还是独霸利益。 (二)汤石 有一个装扮像魔术师的人来到一个村庄,他向迎面而来的妇人说:我有一颗汤石,如果将他放入烧开的水中,会立刻变出美味的汤来,我现在就煮给大家喝。」 这时,有人就找了一个大锅子,也有人提了一桶水,并且架上炉子和木材,就在广场煮了起来。 这个陌生人很小心的把汤石放入滚烫的锅中,然后用汤匙尝了一口,很兴奋的说:太美味了,如果再加入一点洋葱就更好了。立刻有人冲回家拿了一推洋葱。 与经济发展故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