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辨析题:我国社会当前的主要矛盾是区域、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答:错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存在内着种种矛盾。在这些矛盾中,容居支配地位、起着主导和决定作用的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其它各种社会矛盾,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都是由社会生产落后造成的。
② 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具体表现
1、东西部城乡差抄距大:
从总体上来看,我国东中西各个区域的城乡居民生活得到不断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收入增长都在稳步推进与提升。
但是,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受市场机制作用以及某些政策效应的影响,我国经济资源的配置仍然偏重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中部、特别是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与东部地区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
2、基础设施差异大:
城乡之间在收入、医疗、教育、就业、卫生、基础设施等方面仍存在较明显差距,社会整体的贫富差距还有待进一步缩小。
(2)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扩展阅读: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可以看到,作为社会矛盾主要方面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的瓶颈,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是我国“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要求。
③ 中国城乡差别产生的原因
1、从事的产业不同
我国农村人民主要从事第一产业也就是农业,而城市居民主要从事第二、三产业也就是工业和服务业。农业劳动力大,利润率普遍较低,而工业和服务业报酬多。
2、劳动力分布
因为城市里赚钱更容易,很多农村的劳动力前往城市打工赚钱甚至落户。建设主要靠劳动力,农村缺乏青壮年的劳动力。
3、中国体制
城乡二元体制也是关键因素之一。城乡二元体制也就是城市主要搞生产,而农村主要务农,这就造就了收入的差异。
4、政府的政策导向
政府的政策导向偏向城市,很多福利难以流入农村,比如教育资源,医疗资源,道路建设等等。这导致农村人才缺失,加剧了城乡的差异。
(3)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扩展阅读:
城乡差距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中国对农村功能定位的计划经济思想。计划思想在三农问题上的体现,是将生产结构与区域联系在一起。
城市的定位是发展工商业,而农村只能发展农业。比如,有观点认为,农村不是搞建设的地方,农村主要有两个功能,一是提供农产品,二是提供生态环境产品,这才叫农村。
也就是,在国家的意识形态中,农村的功能就是生产粮食,保证“万一”打仗时可能出现的“粮食安全”问题。
在有序的安排下,农村和农民是为整个国家机器服务的一个部件。让农村依赖农业,农业不赚钱,农村这个部件就会一直贫穷。
④ 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原因
原因:
一、经济与社会发展方面的不平衡,我国经济总量已稳居世界第二,经济始终保持高速或中高速增长,但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总量不足,均等化程度偏低。
二、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生态之间的不平衡,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了资源、环境和生态的承载力,确实付出了过高的资源、生态与环境的成本。过去一些地方一度存在着重视增长速度、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
尽管近些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卓有成效,但与一些国家相比,在空气质量、森林覆盖率、能源资源保护等方面还有较大差距。
三、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从总体上来看,我国东中西各个区域的城乡居民生活不断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体系、收入增长率都稳步推进与提升,但是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中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与东部地区还有不小的差距,近年来东北地区的经济又出现了增速明显下滑的问题。
四、城乡之间在收入、医疗、教育、就业、卫生、基础设施等方面仍存在较明显差距。“不充分”发展问题,主要指一些地方、领域等还有发展不足的问题。综合分析各方面情况,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带来很多社会矛盾和问题,必须下功夫认识并加以解决。
(4)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扩展阅读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由此可见,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的瓶颈,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是“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要求。
⑤ 怎样充分认识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
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可以分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社会事业发展建设的不平衡两个方面。
从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来说,农村经济的附加值依然不高,组织化程度不够高,抗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同样不高。比如昨天早晨河北电视台农民频道“三农最前线”栏目播出的今年棉花收购价格下滑严重,就直接导致了农民丰产难以丰收,很多包地种棉的农户反而亏损严重。再如,很多种农用生产资料是以城市工人的工资、设备折旧等计价标准进行定价投放到农村市场,但是农产品最低保护收购价过低,这块成本就严重侵蚀了农民的种粮纯收入。农民生产的绝大部分农产品最终以初级原材料方式纳入农产品精深加工的产业链,定价权掌握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组织手中,农民基本上缺乏定价的话语权和决定权,这也是影响农民收入的重要因素,造成农业生产越是增产,供过于求,越可能导致不增收。从城乡生产、服务业的工作特点看,城市的生产和服务业基本上没有季节性,这样全年都可以开展,劳动者全年都获得收入。农村各种生产经营的季节性、农时特点比较显著。即使在农忙季节打工、农闲季节到附近的城镇打零工,农民的收入依然远远比不上城市。
从城乡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来说,就更显著了。城市的最低生活保障水平远远高于农村。城市街道社区工作人员的工资补贴保障程度很高,但农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等农村“两委”班子成员的补贴收入、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水平就低得多。城市的教育、医疗资源也远比农村优质和丰富(很多原本在农村基层的教育、医疗人才纷纷涌入城市),所以农民到城市的大医院看病、农民的子女到城市受教育,就会把卖农产品或为城市提供劳务获得的大量收入回流到城市,形成农村金融状况的更加紧缩。农村的生产生活用电随时面临拉闸限电的风险。城市的废水、废气、废渣治理力度比较大,而农村的水土保持、环境污染治理投入就小得多,很多工业污染废水、废气正严重侵蚀着农村,大量优质农田被用作工业、建筑用地,但宜农荒地的开发、遏制和治理土壤沙化的进程却极其缓慢,投入不足,激励机制不健全。农村的柏油路、自来水、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通讯系统、电等的“村村通”进程与质量,比起城市来,差距还相当显著。由于城乡收入差距的拉大,农民可支配收入严重不足,优质价高的物资在农村没有消费市场,极易造成质次价低的商品甚至假冒伪劣、质量没有可靠保障的商品流向农村市场,如劣质奶粉、返修的电器电子产品等,威胁到农民群众的生活安全和身体健康。
⑥ 如何解决我国城乡及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
如何解决复我国城乡及地区发展制不平衡问题:
1、发展县域经济,特别是发展县域工业、服务业,同时推动农业产业化、工业化;
2、加强公路网、铁路网建设,加强地区级城市的航线、机场建设;
3、推动全民养老及医疗保险的普及.
4、加快城镇特别是县域住宅及配套设施的开发,合理开发利用农村老旧房屋宅基地.
⑦ 我国城乡,地区发展不平衡的主要表现
1.贫困群体巨大.
(1)农村贫困人口.截至2004年,中国有2610万农村人口年人均收入不足668元,4977万农村人口年人均收入不足924元,他们处于绝对贫困线与相对贫困线水平.同时,失地农民已达几千万人.
(2)进入城市的农民工.农民工是中国传统户籍制度下的一种特殊身份标识,其农村户口阻碍着其真正融入城镇社会和工业劳动者群体,并被面向拥有城镇居民的相关制度(主要包括社会保障制度等)所排斥,而且因缺乏相应的保障更易遭遇各种意外风险以及陷入生活困境等.
(3)城市中以下岗失业者为主体的贫困阶层.随着中国国有企业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一大批城镇职工因企业的关、停、并转而失业、下岗,城镇的贫困发生率有了较大的上升据统计,全国城镇贫困人口估计约有三千万人,贫困面为8%左右.
(4)残疾人群体.中国有6000万残疾人口,其中1700万处于绝对贫困中,1200万是农村绝对贫困人口.
2.失业问题比较严重.
“十一五”期间,我国新增劳动力1000万人,下岗失业人员1300多万人.2300多万人需要就业安置.加上每年需要安置一大批退伍军人、几百万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近几年登记失业率一直接近5%,实际失业率可能更高一些.我国现在还有1.5亿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随着城市化加快,失地农民的增多,意味着1亿多农村劳动力还需要转移.2003年大学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为70%,专科生仅为40%.
3.社会贫富差距过大.
一是以基尼系数已经超过国际公认的承受线.2004年为0.458.占总人口20%的最贫困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只有4.7%,而占总人口20%的最富裕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高达50.0%;最富裕的20%人口与最贫困的20%人口之比为10.7.
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城乡居民收入之比扩大到3倍以上.更重要的是,由于农民基本上不享受政府提供的社会保障,而城镇居民享受了各种福利和补贴,如加上社会保障中的福利和补贴,实际上的城乡收入差距在6倍上下.
三是地区间差距扩大.最高的省与最低的省差距超过3倍.
四是行业间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2004年同期则达到4.25倍.
五是不同经济性质的单位职工收入差距越来越大.2001年发展到1.77∶1.
六是城镇内部各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的扩大速度明显加快.收入最高的10%家庭财产总额占城镇居民全部财产的比重将接近50%,收入最低的10%家庭财产总额占城镇居民全部财产的比重仅会维持在1%上下,80%中等收入的家庭仅占有财产总额的一半.
市场经济肯定要有差别并让一部分先富起来,广大群众对凭自己的诚实劳动和依法经营而富裕并没有意见,主要对以下几个问题关注:一是诟病那些通过旁门左道而暴富者;二是一些暴富者为富不仁、富不思进,社会义务和社会责任感不强;三是一些轻松暴富的群体富不思源,把自己的成功完全归功于自己的努力和禀赋,缺乏对社会的感恩心理.四是现在的一些贫富差距是由机会不均等、起点不公平、体制不合理造成的,一些垄断行业和“油水”部门的畸形高收入.
4.有的地方工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维护和保护.
劳动者的工资偏低,且常常被随意地克扣和拖欠.目前中国9400万进城务工农民,被拖欠工资竟高达1000亿元. 劳动时间延长.劳动条件恶劣,职业安全保障不足.劳保福利欠缺.劳动合同制度亟待完善.工人的合法权利乃至人身权利受到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