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自治区1+3工作重点是什么意思
聚焦“1+3”重点工作抄抓落实,坚决实现“三个不动摇”“三个确保”。
5月10日,地区召开统筹推进“1+3”重点工作部署会议,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工作部署,动员全地区各级党政聚焦“1+3”重点工作狠抓落实,坚决实现“三个不动摇”“三个确保”。地委书记李宁平出席会议并讲话。
(1)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我们要扩展阅读
会议强调,自治区党委对“1+3”重点工作的部署紧之又紧、细之又细,各级党政一定要聚焦“1+3”抓落实,高质量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要通过坚持不懈落实好防控机制,常态化抓好疫情防控工作;要通过持续打好自治区党委系列组合拳,确保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要通过进一步压实攻坚责任、强化问题整改、提升就业质量、补齐短板弱项、紧盯项目建设,坚决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要通过扎实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大力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着力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切实抓好项目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⑵ 相关机构需要如何做好防汛救灾任务
⑶ 健康中国里战略,什么是重中之重
。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上海华夏社会发展研究院共同主办。相关领导、专家、学者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人民广播电台、北京日报、经济日报、第一财经日报、中国日报、中国社科报、社科网、健康报、新华网、人民网、中新网等媒体参加了会议。
“人人享有健康、一切为了健康”
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也是衡量一个民族昌盛和一个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联合国于1986年11月21日,在加拿大渥太华举行世界第一届健康促进大会并发表了《渥太华宪章》,提出了健康促进是促使人们提高维护和改善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为达到身体、精神健康和社会良好适应的完美状态,每个人或人群必须有能力去认识和实现这些愿望,满足需求以及改变或处理环境。因此,应将健康仅仅看作是日常生活的资源而不是生活的目的。健康是一种积极的概念,强调健康是社会和个人的资源,也可看作是体力表现。因此,健康的必要条件:健康的基本条件和资源是和平、住房、教育、食品、经济收入、稳定的生态。其口号是“以期2000年和更长时间达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
时隔30年的今天即2016年11月21日,在中国上海召开了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来自120余个国家的卫生部长和市长及国际组织负责人出席了大会,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和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分别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大会通过了《2030可持续发展中的健康促进上海宣言》,全球123个城市的市长就协同推进健康与城市可持续发展达成《健康城市上海共识》。《上海共识》充分认识到健康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相辅相成、密不可分,也认识到健康和福祉是联合国2030发展议程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核心,呼吁世界上所有的城市,不论大小、贫富,积极参与健康城市建设,为健康做出积极的政治决策,并承诺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建设我们能力所及的最健康城市。《上海宣言》重申,健康作为一项普遍权利,是日常生活的基本资源,是所有国家共享的社会目标和政治优先策略。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的口号是“人人享有健康、一切为了健康。”呼吁不同部门、不同治理层面、以及私营部门和民间组织一起,加大对健康促进的政治保证和财政投资,加快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是“健康中国2030”的战略主题
2012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了《“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经过长期努力,我们不仅显著提高了人民健康水平,而且开辟了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健康中国”一词是在2015年11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时首次正式进入党的文件并上升为国家战略。2016年8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这是十八大以来,继“法治中国”战略之后的又一大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提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是今后15年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2016年8月19日,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健康基础。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的奋斗目标:到2020年,主要健康指标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到2030年,主要健康指标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到2050年,建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相适应的健康国家。2030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到2020年的20%和2030年的30%。《“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还提出了新目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从2015年的3.6亿人增加到2030年的5.3亿人;到2030年,基本建成县乡村三级公共体育设施网络,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不低于2.3平方米,在城镇社区实现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为此,中央这一系列的行
⑷ 在疫情防控期间,你村是如何统筹安排疫情防控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的
一是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的思想认识 二是加强队伍建设,保障经费到位 三是明确责任分工,聚焦突出问题。三是明确责任分工,聚焦突出问题。
⑸ 如何看待中国在疫情防控中所彰显的大国担当
这次疫情发生后,我们怎么应对、应对效果如何,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中国人民在疫情防控中展现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展现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
党为我们全面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指明了正确方向,注入了强大力量。中国力量筑起抗击疫情最牢防线。
集中力量办大事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面对疫情全国上下团结一致,多个省市迅速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在防疫应对上步调一致,织密织细疫情防控网。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19个省市对口支援武汉以外湖北各地市,为湖北撑起一片天。
铁路、公路、邮政、电力、油气、食品、金融等部门纷纷行动,上下协同,全力保障物资供应,切实做到了抗击疫情,物资先行。广大医务工作者不畏艰险奋战在“抗疫”一线,广大党员干部主动担当,积极投身防疫工作,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凝聚起强合力,筑起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
中国精神凝聚抗击疫情最强信心。“磨难压不垮,奋起正当时”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见证了中国人民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坚不可摧的精神。从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到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从兄弟省市的守望相助对口支援,到人民解放军的闻令而动,勇挑重担。
从医务工作者冒着牺牲性命的危险与死神争夺生命,到各级党员干部靠前指挥,排查消杀,筑起一道道守卫生命、维护安全的坚实屏障。在这场战争中,每个人都是战士,每一个集体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战胜疫情做出努力和贡献,14亿中国人民团结奋进,风雨同舟“不获全胜,决不收兵”这就是我们抗击疫情的最强信心。
中国效率释放抗击疫情最快速度。“日夜奋战,为了每一个生命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党中央高度重视,迅速作出部署,全面加强对疫情防控的统一集中领导。
医药研发、医疗支援、医院建设、运送物资等各条战线立即发动起来,中国争分夺秒的跟疫情赛跑、与病毒作战,经过十余天的突击施工,火神山、雷神山两座专门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医院相继建成完工。
此后国家迅速出台多项措施,延长春节假期、推迟开学时间、关闭景区等等迅速减缓了病毒的扩散与蔓延。从应对疫情爆发到找到病毒,再到测定基因序列并分享给全世界,只用了短短的两周时间,为全世界做出了榜样。正如谭德赛所说“中国政府采取了非凡的措施来阻止病例输出,为此中国值得我们感激和尊重”。
(5)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我们要扩展阅读: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从一开始就明确要求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明确要求扩大疫情防控国际合作,体现负责任大国担当。在抗击疫情的严峻斗争中,中国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充分发挥制度优势,举全国之力抗击疫情。
经过两个月的艰苦努力,中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中国防控疫情取得的显著成效,为世界各国防控疫情争取了宝贵时间,作出了重要贡献,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赞扬。
⑹ 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化危为机,培育新发展动力靠什么为什么
一、优化要素配置,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
二、调整需求结构,更好发挥消费、投资、出口的协调拉动作用
三、切实促改革、转方式,使我国经济转入效率提升、创新驱动的轨道
⑺ 为何我国经济能 够迅速扭转一季度大幅下降的不利局面
今年,面对空前的就业压力,各地区各部门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回。产业转型发展的答动力明显加快,以互联网经济为代表的新动能逆势成长
在疫情冲击下,产业转型发展的动力明显加快,以互联网经济为代表的新动能逆势成长,在助力疫情防控、保障居民生活、促进经济增长方面都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网上购物、直播带货这些新业态、新模式持续火热,在线办公、远程问诊、在线教育等新兴需求非常旺盛。”
(7)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我们要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王军认为,在全球经济风雨飘摇、仍处深度衰退之际,中国经济能够率先企稳、反弹,背后主要有“三大支撑”。
其一,中国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力有效地推动了生产生活恢复;其二,灵活适度的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有力支撑了“六稳”“六保”目标的实现;其三,积极主动、坚定不移的对外开放举措,稳定了外贸、外资以及供应链的同时,稳住了国内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正面预期。
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为中国经济复苏提供了加速度。中国在毫不放松疫情防控的同时,做好“六稳”“六保”,充分调动供需活力。
⑻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意义
1.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
中国近现代史170多年的慷慨悲歌、凤凰涅槃,中国共产党创立90余载的筚路蓝缕、艰辛探索,改革开放30多年的柳暗花明、沧桑巨变,验证了一个科学的论断,熔铸成一条坚定的信念: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历史和时代的必然选择,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领导全国人民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保证。
2.党的领导是必然结果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民进与中共同舟共济、荣辱与共、长期合作的必然结果。采用适合国情和社会发展现状的政党制度,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进步的重要条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的历史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长期团结奋斗的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成果,最适合中国的国情和社会发展现状,是世界政党体制中充满智慧的一个伟大创举。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和而不同、兼容并蓄的优秀文化传统,具有历史的必然性、伟大的独创性和巨大的优越性。民进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中的重要一员,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前辈们历经投身救国强国艰苦实践,对不同政治道路比较后的自觉选择。
3.党的领导是人民意志的选择
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进入人大、政府、政协和司法机关担任领导职务,同中共干部建立良好的合作共事关系,是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内容。正是因为如此,使我有机会能够在河西区政府、天津市政府、天津市人大担任领导职务,从一个普通的大学教师成为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代表。
⑼ 潍坊市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交通运输工作
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交通运输工作,事关全局,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市交通局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市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精神,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以更严格的态度、更果敢的行动、更有效的措施,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当好“先行官”。
五是毫不放松抓项目建设推进。按照“稳在建、扩新建、督缓建、防停建”的原则,督促指导重点项目落实疫情防控和工程施工措施,在前段全面复工的基础上,全力加快在建项目建设进度。加大工作力度,主动靠前服务,保障项目前期工作和工程建设招投标工作快速开展,多渠道筹资资金,用好用活用足各项政策。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⑽ 六保六稳是什么
“六稳”指的是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涵盖了我国目前经济生活的主要方面。2020年6月1日,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平台面向社会征集关于“六稳”“六保”政策措施落实的问题线索和意见建议。
“六稳”指的是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涵盖了我国目前经济生活的主要方面。这表明中央在面对挑战日益加大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时,仍然表现出了实现全盘稳定的信心。这种信心来自良好的经济基本面,也受到了精准施策之有效方法的支持。
虽然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连续三个月都低于5%,但稳就业仍然排在第一位,这表明中央对民生的高度关切。
稳金融的底线要求是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而在此之上的要求仍然是稳步推动金融市场的发展。
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侧重于实体经济层面。
稳预期,是一个兜底性的要求。预期既包括国家宏观经济部门对经济发展指标有较为稳定的预测,也包括亿万投资者、消费者、市场经济的参与者对我国稳中向好总体态势的整体预期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