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统筹城乡发展对经济社会有哪些推动作用
统筹城乡复发展是科制学发展观中五个统筹(统筹区域发展;要统筹城乡发展;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要统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要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其中的一项内容。就是要更加注重农村的发展,解决好“三农”问题,坚决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贰』 统筹城乡发展的时代背景与战略意义有谁比较了解
1、从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看,已具备统筹城乡发展的现实条件。城乡关系一般是与工业化进程密切相关的。工业化通常经过三个阶段,统筹城乡即依靠农业积累建立工业化基础的初期阶段,工农业协调发展的中期阶段,以及工业支持农业发展的实现阶段.工业化进入中期阶段后,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产业,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主要来自非农产业,不再需要从农业吸纳资本等要素。远景设计院认为农业应获得与工业平等发展的机会与权利,并逐步成为接受“补助”、“补偿”的部门。这个阶段就是二元经济结构向一元经济结构转换过渡,工农、城乡关系开始改善由城乡分割走向城乡协调发展的关键阶段。有关统计指标显示,目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未来二十年,如果发展战略和政策选择得当,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将为解决中国“三农”问题提供难得的机遇;如果继续将农民排斥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之外,中国经济的结构性矛盾将更加突出化和尖锐化,也会使解决“三农”问题的难度陡然增大。因此,在这一关键时期,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既与这一阶段我国城乡关系的基本特征相适应,又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从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看,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长期以来,我国政府一直重视“三农”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就提出了我们党对待农民的基本准则:要在经济上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要在政治上尊重农民的民主权利。改革以来各级政府致力于农村改革和社会发展,但目前中国城乡差距仍过分悬殊和不断扩大,“三农”问题依然是制约中国全面建设小康、实现现代化的难题。主要原因是,过去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更多地注重于在农村内部考虑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这种思路的根本缺陷是割裂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与社会其他单元的有机关联,把“三农”问题作为一个孤立的系统单独加以研究,因而实现不了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农民与市民之间的良性转换与互动。“三农”问题表面上看是农村问题,实际上这一问题的解决,不能单靠农村自身,必须在城市与农村的互动中逐步解决,可以说没有城市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农民的小康难以顺利实现。只有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思路,创新城乡发展战略,才能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加速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步伐。因此,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要用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和战略解决中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就是要在发展战略、经济体制、政策措施和工作机制上有一个大的转变:跳出“就三农论三农,就三农抓三农”、“以农言农”的传统思路,统筹考虑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通过城乡资源共享、人力互助、市场互动、产业互补,通过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带动农业,建立城乡互动、良性循环、共同发展的一体化体制。统筹城乡发展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总体思路和战略选择,是加快我国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重大战略举措。
『叁』 怎么理解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质就是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广义的社会发展,涉及经济增长在内的社会结构\人民生活\科技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社会秩序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把消除贫困\公平分配\大众参与\生态保护\社会稳定
『肆』 怎样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虽涉及不同领域,有各自特殊的内容和规律,但它们之间是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关系。
经济建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态文明的前提和基础,其核心是激发群众的创造性、发展生产力,为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生活基础。
政治建设就是继续推进并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法治国家,给每个人的发展创造平等的地位、均等的机会。
文化建设就是用先进的价值观武装国民,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营造了丰富多彩的新生活;社会建设就是不断创新社会管理新模式;生态建设就是提供幸福、健康、宜人的生活环境。
(4)统筹发展经济扩展阅读: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执政党的总体布局战略,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历史性进步,我们深刻把握生态文明建设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特殊意义和作用机制。
第一,低碳循环经济的发展。低碳循环经济将颠覆以往的生产方式,其关键在于推动能源技术进步,建立起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
第二,高科技支撑的发展。高科技支撑发展主要表现在:首先,科技革命大突破,以纳米、生物工程等为代表的新信息技术催生促进经济社会大转型的革命性变化。
其次,产业革命突飞猛进,表现为产业设计、云物大智开启创新信息技术新时代。再次,产业形态突变爆发,创新产业集群成为产业集群与转型升级新模式。最后,区域经济新状态, 重点在区域创新与区域设计。
第三,主体功能区的建设。主体功能区的重点内容包括区域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与主体功能相适应的区域产业选择、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区域性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区域内公共服务的供给等。目前主体功能区可以划分为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
第四,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在经济生活中需要大力落实生态文明理念,重点放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发展循环经济,同时需要建立起完善、统一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生态安全屏障建设范围覆盖地区主要是生态重点地区和生态脆弱地区,建设内容包括森林、湿地、荒漠、城市等主要生态系统,这是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基本框架。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互渗透、互相促进,具有内在一致性,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围绕引领经济新常态、贯彻新发展理念,适度扩大总需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开拓发展新思路、新境界,必须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不断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向前推进。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是13亿多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
要坚持“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生态文明、和谐社会,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
『伍』 什么是统筹各方面的经济利益关系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这一阶段,既是实现经济回腾飞、加快推进现代化的答"黄金发展期",也是利益格局加快调整、社会矛盾急剧增多的"矛盾凸显期"。从总体上看,我国社会是和谐的,但是总体和谐并不意味着没有矛盾、没有利益冲突。矛盾无处不在,冲突时有发生,而和谐的"真谛"就在于不同领域的统筹兼顾、多种利益的协调统一、人民内部矛盾的化解和各种冲突的妥善处理。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就是不断协调利益关系、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过程。因此,统筹协调好各方面利益关系,对于经济社会的协调稳定健康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统筹协调利益关系,有利于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同时也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如经济发展方式粗放,资源消耗过大,环境污染严重,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等。因此,要真正切实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就需要加强各方面利益的统筹协调,更加重视经济领域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均衡发展,更加重视统筹协调好东、中、西部的区域发展和城乡发展,更加重视统筹协调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关系,从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陆』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五个统筹是什么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健全国家宏观调控,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体制保障。
“五个统筹”以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为内容,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整体推进为目标,以经济、社会、自然协调发展为途径,着眼于全面发展。
囊括了当前改革和发展所要解决的一系列战略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反映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规律,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战略构想。
(6)统筹发展经济扩展阅读:
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共同进步,在实现社会全面进步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坚持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国家、建设环境友好型国家,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统筹兼顾是我们党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基本方针。“统筹兼顾”,统字就是统揽、总揽,就是宏观调控,适时适当干预。
筹字就是筹划、协调,兼顾就是照顾到方方面面,协调好各种关系,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统筹兼顾,就要总揽全局,照顾各方,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注重实现良性互动,着力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统筹兼顾的思想,为我们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科学方法。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
『柒』 我国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基本导向是什么
在发展与安全的问题上,十八大指出,我国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基本导向是国家版核心安全。
经济建权设和国防建设是国家建设的重要方面,两者之间既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是一个不可分割、互为依存的矛盾统一体。
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基本依托,只有国家经济实力增强了,国防建设才能有更大发展。国防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只有把国防建设搞上去了,经济建设才能有更加坚强的安全保障。
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兼容发展:
协调发展,就是要尽量减少或降低两者矛盾和对立的因素,促进和强化两者互为支撑的能力,保持两者整体协同步调一致。
平衡发展,就是要找到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黄金分割点”,解决两者之间的资源配置失衡问题。
兼容发展,就是要使国防建设不仅成为抵御外敌的“利剑”,而且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一是技术引领。
『捌』 论述发展地区经济,统筹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1.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本质和市场经济规律的必然要求
2.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新型工业化国家
3.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经济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