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华中地区哪几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排名靠前
郑州、武汉、长沙,它们分别是河南、湖北、湖南的省会,经济发展都比较好。
2. 湖北经济发展较快,那么它下辖的12个地级市都是几线城市
湖北省有13个地级行政区,其中12个地级市(武汉为副省级城市),1个自治州;另有4个省直辖县级单位(分别是仙桃市、潜江市、天门市、神农架林区),其中三个县级市,一个林区。本文只分析12个地级市,分别是武汉市、黄石市、十堰市、宜昌市、襄阳市、鄂州市、荆门市、孝感市、荆州市、黄冈市、咸宁市、随州市;1、12个地级市经济概况2018年湖北的12个地级市中GDP最高的当属省会武汉市,高达14847亿元,同比增速8%,在GDP增速中也是属于中上游,GDP在2000亿以上的城市有襄阳市、宜昌市、荆州市、黄冈市四个城市。其余7个城市GDP都在1000亿到2000亿之间。
三线城市数量:3个全国三线城市70个,上榜城市3个,是襄阳市、宜昌市、荆州市;四线城市数量:5个全国四线城市90个,湖北上榜5个,分别是:黄冈市、黄石市、孝感市、十堰市、咸宁市;五线城市数量是:3个;全国五线城市128个,湖北上榜3个,分别是鄂州、荆门、随州。
3. 武汉的经济发展发达吗
我们再怎么说你也不会相信!你最好自己去感受一下,大上海,大武汉,除了武汉和上海,好像中国没几个城市可以带上大的!
4. 武汉近年来的经济变化(附图)
改革开放以来武汉的主要变化:
武汉轨道交通
2000年,中国批准长春、大连、武汉和重庆4个城市为首批轻轨建设示范城市之后,武汉轨道交通公司(现为武汉地铁集团WUHAN METRO GROUP)成立。2000年底,投资21.99亿元、总长约10公里的一期工程正式开工,2003年底具备试通车条件,2004年7月投入试运营。由于线路短、票价高、换乘不便、路线不合理等原因,在试运营期和正式运营初期,武汉轻轨载客量都较低。其后虽然武汉轨道交通公司(武汉地铁集团)采取降价措施以吸引市民,但是成效并不明显。
武汉市规划未来的轨道交通网由7条线路构成,总长222.8公里。除一号线吴家山至堤角30.5公里为轻轨外,其余6条线路都是地铁。分别为:二号线,常青花园至流芳,39.8公里;三号线,沌口至三金潭,32.2公里;四号线,永安堂至青山,29.3公里;五号线,青山至青菱,33公里;六号线,老关村至堤角,25.3公里;七号线,古田至野芷路,32.7公里。这7条线路中,二、三、四号线跨越两江,连通三镇;一、五号线分别贯穿汉口、武昌的东西方向;六号线沟通汉口、汉阳旧城及后湖新区;七号线则把汉口北部与武昌东南部联为一体。2006年11月16日,武汉地铁二号线的范湖站动工,二号线预计于2012年建成。
武汉过江隧道
武汉长江隧道(已建成,2004年11月28日开工,总建设周期45个月,于2008年12月28日至2009年3月调试运行通车。之后,逐步完善隧道运营维护管理办法,整理竣工验收有关资料,“长江第一隧”于2011年方可正式通车运行)。
武汉长江隧道为长江上的第一座过江隧道,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隧,长约3.6公里(含匝道),汉口越江点位在江滩公园附近,胜利街设右进隧道匝道、天津路设右出隧道匝道;武昌越江点位于和平大道,友谊大道设4条匝道连接。该工程为左、右道隔离的双向4车道公路隧道,设计使用年限100年,可抗6级地震和300年一遇洪水。
武汉是华中地区的最大的工商业城市,拥有钢铁、汽车、光电子、化工、冶金、纺织、造船、制造、医药等完整的工业体系。在清朝末期、国民政府时期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武汉三镇经济繁荣,位居亚洲前列,故曾有“东方芝加哥”之称。但自1980年代以来,武汉的发展未能跟上改革开放的步伐,逐渐被“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抛在了身后。当时,由于市容环境不佳、城市建设无序,武汉被戏称为“中国最大的县城”。这种情况在进入21世纪后开始迅速转变,城市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20世纪90年代,武汉建立了位于汉阳沌口的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武昌的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位于汉口东西湖的台商投资区,以及位于新洲阳逻的阳逻开发区。中国 三大钢铁集团公司的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位于武汉;中国三大汽车制造厂之一东风汽车公司总部位于武汉。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聚集着以东风汽车总部、东风有限汽车总部、东风本田总部等一批知名的汽车企业总部和以东风汽车技术中心。康明斯东亚研发中心等一批建于1862年的武汉江汉关。顶尖汽车研发机构以及神龙汽车、东风本田、东风自主品牌和东风渝安等整车企业,已经成为中国最集中的汽车产业基地,被誉为“中国车都”。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即是享誉海内外的“武汉·中国光谷”。这里是中国最大最具实力的的光电子产业生产和研发基地。2007年,区内科工贸总收入达1300亿人民币。如今,富士康在高新区投资数百亿建立光电子和数码产业帝国,还有中芯国际投资百亿元的芯片厂为高新区发展带来新的更大的的活力。高新区内有著名的光谷软件园,聚集着微软(武汉)创新技术中心、IBM全球服务中心、EDS全球服务中心、法国电信软件研发中心、交通银行信用卡中心、招商银行运营中心等世界五百强和国内知名软件服务外包中心、金融后台服务中心。它们已经成为武汉光谷软件园新的经济增长点,也将有利促进光谷软件园打造中国服务外包交付中心。
武汉市的经济基础和实力远远超过湖北省内其他的城市,尤其随着近年来经济增长速度加快,GDP总额占湖北省的比重稳步提升。2001年,武汉的GDP总量占湖北省的28.9%,到2006年,武汉市GDP总量占湖北全省的比重达到34.5%。
5. 大家觉得武汉这座城市怎么样,经济发展怎么样;企业多吗武汉什么工作最好找,消费水平以及物价高吗
武汉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经济发展日趋见好!
传统企业,高新科技类型企业比较多,房价约三万每平,武汉市普通职工月薪约3500元左右。
武汉大学生多,人才也多,想在武汉安身立命,没点真本事混不下去!
6. 武汉近年来的经济变化是怎样的
武汉近年来的经济变化:
武汉轨道交通。2000年,中国批准长春、大连、武汉和重庆4个城市为首批轻轨建设示范城市之后,武汉轨道交通公司(现为武汉地铁集团WUHAN METRO GROUP)成立。2000年底,投资21.99亿元、总长约10公里的一期工程正式开工,2003年底具备试通车条件,2004年7月投入试运营。由于线路短、票价高、换乘不便、路线不合理等原因,在试运营期和正式运营初期,武汉轻轨载客量都较低。其后虽然武汉轨道交通公司(武汉地铁集团)采取降价措施以吸引市民,但是成效并不明显。
武汉市规划未来的轨道交通网由7条线路构成,总长222.8公里。除一号线吴家山至堤角30.5公里为轻轨外,其余6条线路都是地铁。分别为:二号线,常青花园至流芳,39.8公里;三号线,沌口至三金潭,32.2公里;四号线,永安堂至青山,29.3公里;五号线,青山至青菱,33公里;六号线,老关村至堤角,25.3公里;七号线,古田至野芷路,32.7公里。
这7条线路中,二、三、四号线跨越两江,连通三镇;一、五号线分别贯穿汉口、武昌的东西方向;六号线沟通汉口、汉阳旧城及后湖新区;七号线则把汉口北部与武昌东南部联为一体。2006年11月16日,武汉地铁二号线的范湖站动工,二号线预计于2012年建成。
武汉过江隧道。武汉长江隧道(已建成,2004年11月28日开工,总建设周期45个月,于2008年12月28日至2009年3月调试运行通车。之后,逐步完善隧道运营维护管理办法,整理竣工验收有关资料,“长江第一隧”于2011年方可正式通车运行)。
武汉长江隧道为长江上的第一座过江隧道,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隧,长约3.6公里(含匝道),汉口越江点位在江滩公园附近,胜利街设右进隧道匝道、天津路设右出隧道匝道;武昌越江点位于和平大道,友谊大道设4条匝道连接。该工程为左、右道隔离的双向4车道公路隧道,设计使用年限100年,可抗6级地震和300年一遇洪水。
武汉是华中地区的最大的工商业城市,拥有钢铁、汽车、光电子、化工、冶金、纺织、造船、制造、医药等完整的工业体系。在清朝末期、国民政府时期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武汉三镇经济繁荣,位居亚洲前列,故曾有“东方芝加哥”之称。但自1980年代以来,武汉的发展未能跟上改革开放的步伐,逐渐被“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抛在了身后。
当时,由于市容环境不佳、城市建设无序,武汉被戏称为“中国最大的县城”。这种情况在进入21世纪后开始迅速转变,城市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20世纪90年代,武汉建立了位于汉阳沌口的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武昌的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位于汉口东西湖的台商投资区,以及位于新洲阳逻的阳逻开发区。
中国三大钢铁集团公司的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位于武汉;中国三大汽车制造厂之一东风汽车公司总部位于武汉。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聚集着以东风汽车总部、东风有限汽车总部、东风本田总部等一批知名的汽车企业总部和以东风汽车技术中心。康明斯东亚研发中心等一批建于1862年的武汉江汉关。顶尖汽车研发机构以及神龙汽车、东风本田、东风自主品牌和东风渝安等整车企业,已经成为中国最集中的汽车产业基地,被誉为“中国车都”。
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即是享誉海内外的“武汉·中国光谷”。这里是中国最大最具实力的的光电子产业生产和研发基地。2007年,区内科工贸总收入达1300亿人民币。如今,富士康在高新区投资数百亿建立光电子和数码产业帝国,还有中芯国际投资百亿元的芯片厂为高新区发展带来新的更大的的活力。
高新区内有著名的光谷软件园,聚集着微软(武汉)创新技术中心、IBM全球服务中心、EDS全球服务中心、法国电信软件研发中心、交通银行信用卡中心、招商银行运营中心等世界五百强和国内知名软件服务外包中心、金融后台服务中心。它们已经成为武汉光谷软件园新的经济增长点,也将有利促进光谷软件园打造中国服务外包交付中心。
武汉市的经济基础和实力远远超过湖北省内其他的城市,尤其随着近年来经济增长速度加快,GDP总额占湖北省的比重稳步提升。2001年,武汉的GDP总量占湖北省的28.9%,到2006年,武汉市GDP总量占湖北全省的比重达到34.5%。
7. 地理环境对武汉经济发展的影响
武汉是我国抄季风水田区边缘,袭地理环境不好直接影响收成。武汉的气候,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易发洪水和干旱。武汉的汉江与长江有交汇点所以方便运输,武汉在第二阶梯上,地势较高。离海边远,所以经济发展赶不上临海城市
8. 19世纪末武汉逐渐发展成为你个重要的军事,经济重镇,与哪一个历史事件相关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汉阳铁厂是当时创办的重要重工业企业,新式军队的训练也在武昌进行。
9. 武汉发展的区位优势
九省通衢
武汉历来被称为“九省通衢”之地,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它距离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等中国大城市都在 1000公里 左右,是中国经济地理的“心脏”,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维系四方的作用。京广、京九、汉丹、沪汉蓉、京港5 条铁路干线,以及京珠、泸蓉等 6 条国道在此交汇,武汉正在成为全国四大铁路运输枢纽之一。水运已形成“干支一体,通江达海”的客货运网络,武汉港是我国长江流域重要的枢纽港和对外开放港口。华中地区最大的航空港武汉天河机场,是华中地区唯一可办理落地签证的出入境口岸,为全国四大枢纽机场。巨大的区位交通优势推动了武汉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以建设国家级物流枢纽城市为目标,合理规划布局以现代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为节点的现代物流体系,武汉作为联结国内外两个市场和促进中国东、中、西部互动的桥梁纽带功能逐步显现。
科教基地
武汉是中国最重要的科教基地之一,科教综合实力居全国大城市前列。拥有包括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 69 所普通本专科高校, 100 万在校大学生。成人高校在校学生近 12 万人。各类科研机构 106 所,国家实验室 1 个(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1 项,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13 个,在汉中国科学院与工程院院士 47 名。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十分丰富,武汉大学及其东侧的“武汉·中国光谷”所在地武汉东湖地区是中国较大智力密集区,在光通讯(华工)、生物工程(华农,武大)、激光(华工)、微电子技术(理工大)、农药学(华中师大)、地质及地质资源和新型材料(地大)等领域,科技开发实力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本地名人
武汉主要名人名单:
黎元洪,夏雨田,谭鑫培,熊廷弼,夏菊花,池莉,方方,文泽尔,胡戈,田长霖,何祚欢,朱雅琼,刘亦菲,伏明霞,徐小凤,吴仪,严文井,伍子胥,田克兢,陆鸣,尹北琛,郑斌,蒿俊闵,赵卫国,张明智,蔡晟,徐帆,任贤齐,彭修文,肖海亮,周继红,高崚 ,田秉毅,李娜,李婷,陈静,孙甜甜,乔红,撒贝宁,尹维鹤,桂希恩,,周觅
武汉还是很有发展前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