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经济发展战略

经济发展战略

发布时间:2020-12-03 07:53:17

Ⅰ 什么是发展战略

简单的概念就是:

发展是指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旧物质到新物质的运动变化过程。 战略是筹划和指导全局的方略。....因此发展战略是指一种科学构划的积极的向前的全局性的蓝图。

以上的都是网络的定义.........

具体应用很广泛的 。。。。。。

我给你举例下吧:

企业发展战略:企业发展战略本质 “战略”这个概念最初只存在于军事领域。战争讲究谋略。谋略有大有小,大谋略叫“战略”,小谋略叫“战术”。
国防发展战略:筹划和指导国防力量总体建设的方略,是国家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受国家战略及国防战略的制约和指导,由国防最高决策机构制定。
科技发展战略:
科技发展战略指为促进科学技术发展优化而制定的有关政策体系,其实质是规划如何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中争取到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主动地位。确立战略目标是制定科学发展战略的关键环节,它一般具有全局性、长期性、可行性、最优性等特征。
经济发展战略:
经济发展战略:是指关于经济发展中带有全局性、长远性、根本性的总的构想,在一定时期内,国家关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思想及其为此而实施的总体规划和方针政策。...

这样几个例子 你就更清楚了什么是发展战略了。。。。。。

如果还有不明白的欢迎消息联系我 共同讨论学习。。。。进步~~~~~

Ⅱ 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点是什么

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点应该有二个:即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工业化。

Ⅲ 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为什么重要

首先,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 ,意味着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有了更强的预见性,更好 的全局观念,长远观念,更加自觉地和目标明确地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其次,经济发展战略 的实施,有利于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地协调发展和实现良性运行,从而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生产主义生产关系的不断完善,再次,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意味对经济发展中的全局性,长远性,根本性问题进行了正确的决策,这就能促进社会经济效益 的提高 ,使劳动者的物质文化需要得到更好满足,

Ⅳ 经济发展战略的经济发展战略的一般内容

经济发展战略通常包括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①制定战略的实际依据和理论依据。要专考虑本国的经济、社会、属科学技术、教育、文化等的历史和现状,并明确所遵循的基本指导思想和重要指导原则。
②提出在一定时期内拟实现的综合的、概括的总体目标和在某些方面比较具体的目标。
③提出实现战略目标的途径和手段。包括战略重点、实施步骤、力量部署、重大的政策措施等。经济发展战略有不同层次和不同范围,一个国家、一个部门、一个地区、一个企业,都可有自己的经济发展战略。下一层次或较小范围的经济发展战略,是上一层次或较大范围的经济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其中,最重要的是全国性的宏观经济发展战略。

Ⅳ 中国经济发展战略

自改革开放至今,政府鼓励发展沿海城市,大力吸引外资,政策方面倾向于招商引资。
自12五计划开始,将会转变方向,改为内需型经济发展,及国际技术竞争,技术收购。
估计多会出现技术输出发展中国家,资本输出发达国家购置发达国家先进技术。
围绕经济建设更上层的建筑。
有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至技术性产业!
进一步推动本国的第一产业机械化,更新第二产业的技术,扩张第三产业的业务范围!

Ⅵ 经济发展战略的经济发展战略的历史

世界上一般发展中国家所采取的经济发展战略,从基本方面看,大体可分两种,经历两个阶段: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头一二十年,实行所谓“传统的发展战略”(Conven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ies,简称CDS)。这种战略以国民生产总值(GNP)增长为主要目标,以工业化为主要内容,求得国家的富裕和繁荣。实行的结果,在不同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扩大了对外贸易,提高了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国民收入,有些国家和地区进入了中等国家行列。但由于片面追求 GNP的增长,往往忽视人民福利,以过高的积累率,过多地发展重工业,导致经济比例失调,经济结构不合理,消费品不足,贫富悬殊,财政赤字、外债剧增,通货膨胀,环境恶化。
②由于实行传统发展战略的结果不理想,60年代以来有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改行所谓“变通的发展战略” (Alternative Development Strategies,简称ADS),或称“新的发展战略”。这种战略,从本国实际情况出发,以满足人们基本需要为目标,在增加GNP的同时,重视保证最低限度的人类需要,重视生活的物质质量,重视分配的公平。它要求新的衡量体系,较通行的有:美国经济学家W.D.诺德豪斯和J.托宾(1918~)提出的“可维持的经济福利量”(Sustainable Measure of EconomicWelfare),美国经济学家M.D.莫里斯(1921~ )提出的“生活的物质质量指数”(Physical Quality of Life Index,简称 PQLI)。这些衡量体系设想突破了单纯以GNP增长作为评价标准,分别纳入闲暇、环境、寿命、死亡率、识字率等因素。这在某种程度上迎合了群众愿望,但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当前的社会条件下难以真正实行。
为实现一定的战略目标,需采取相应的战略方针、政策和措施。由于各国实际情况不同,在这些方面所采取的决策不可能完全一样。石油生产国和非产油国,新兴工业国和低收入国,资源丰富的大国和自然条件差的小国,在决策上会有许多区别。一般认为,从本国国情出发,产业结构合理化;自力更生为主,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外部条件;把国内发展战略同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加强南南合作紧密结合起来,应是发展中国家的共同要求。

Ⅶ 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是什么

一、农业革命是工业革命的基础,农业本身可以成为亮丽的经济增长点。立足农业内部解决三农问题可能更为有效。目前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只是在开放的条件下生产要素的新的均衡,并不意味着农业问题的解决。二、大国的经济发展中对外贸易的依存度应当不同于小国,内需对大国的发展至关重要,是在关键时刻独善其身的基本保证。三、适时地提升经济增长模式,不能陷入劳动密集型的陷阱。提升的过程会产生出新的产业或新的就业岗位,所需要的只是学习和人民素质的提高。

Ⅷ 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步骤

中国经济发展战略

中国现代化建设大体分“三步走”。这一战略部署就是:

第一步回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答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中共十四大进一步提出,要在20世纪90年代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实现第二步发展目标;同时,也对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提出初步设想。

中共十五大又将第三步目标进一步具体化:到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时,基本上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中共十六大提出,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Ⅸ 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哪些战略目标

在新世纪新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巩固和发展已经初步达到的小康水平,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建国一百年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供参考。

Ⅹ 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什么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是: 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专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属化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为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1987年党的十三大制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鉴于我国实施现代化发展战略的新进展,1997年党的十五大又将第三阶段的奋斗目标和步骤进一步具体化,分成三个具体阶段和步骤: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努力,到2020年建党一百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阅读全文

与经济发展战略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