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是什么关系
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包括短期的年度计划、中期的5-10年规划和10年以上的长期规划,一般包含了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两部分内容。国民经济发展方面的内容包括从生产、流通、消费到积累,从发展指标到基本建设投资,从部门到地区发展,从资源开发利用到生产力布局等,内容非常广泛。社会发展方面的内容包括人口、就业、住宅、社会福利、环境保护等。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完善。区别于传统计划经济体现下的规划,现阶段的规划具有4个基本特点,即指导性、宏观性、战略性、政策性;规划的功能主要包括目标导向、平衡协调、资源配置、政策选择、规范约束和激励维护等。从宏观上讲,现阶段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主要任务是:综合分析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搞好经济预测;合理确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规划重大经济结构和合理确定产业政策;规划生产力布局、国土整治和重点建设;研究提出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与政策。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关系是:(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是土地利用规划的依据。与土地利用规划关系密切的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的有关生产力布局、人口、国土整治、资源利用和重点建设等部分的发展计划。土地利用规划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确定的有关内容合理确定规划目标、各类用地规模和布局等。(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关于产业政策和生产力布局、国土整治、资源利用、城乡建设的轮廓性安排,需要通过土地利用规划等加以具体落实。(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可以根据客观需要进行调整。土地利用规划确定的目标、方针、用地分区和用地指标,原则上应符合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但在特殊情况下,即在编制土地利用规划过程中,经过反复研究,在某些或某项用地的安排上仍不能完全满足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长远规划的需要时,应具体分析产生矛盾的原因,向政府提出书面报告,说明情况并提出解决这一矛盾的具体意见。(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以根据土地利用的长期性和难逆转性特点,作更长远的考虑。土地利用特别是城乡建设、土地开发,一旦变成现实,就很难变更,因此,规划期限一般比较长。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没有涉及而又影响土地长远利用的有关内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作出预测和安排。
㈡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有哪些
已没有计划之说,现在叫规划了。计划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现在统一叫规划。
现在国家正在起草十三五规划,总体规划下有区域规划、专项规划,下面还有很多子规划,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武汉城市圈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教育发展规划,交通发展规划等等
㈢ 什么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
这是我国发改系统的一项工作,每一年都要制定相应的经济指标,如: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等,这些需要在每年的年初制定,这就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的最主要内容。
㈣ 什么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
j就像学习有学习计划,工作有工作计划一样。五年是指短期的,就像我们版五周或五月一样。五年对我们来说权很长,但是对于国家就是一个短期。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是指国家的两个主要方面,就像我们有生活,学习,工作等主要方面一样。(不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涵义很广奥)
相信大家都知道:个人有计划,国家有规划,才能实现共同发展。
㈤ 我国把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改为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是在哪一年
从1985年第七个五年规划开始,改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入了社会发展内部分。
一般来容说长期叫做规划,中长期和年度叫做计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是指国家对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的主要活动、科学技术、教育事业和社会发展所作的规划和安排。是指导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分为长期计划(十至二十年)、中期计划(一般为五年)、年度计划。中国从1953年起至2017年共制订和执行了十三个五年计划。
㈥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13个5年规划的具体时间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简称“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规划纲要《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2016-202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五年规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属长期计划。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
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㈦ 第一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十一五规划属于五年计划,是我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全国或者地方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城市人民政府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统筹兼顾、综合部署,为确定城市的规模和发展方向,实现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等所作的一定期限内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土地利用规划是根据土地开发利用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历史基础和现状特点,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等,对一定地区范围内的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组织利用和经营管理的一项综合性的技术经济措施。联系:十一五规划作为一个全局性规划,包含了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后两个规划都属于专项规划。借用集合的概念,如果把十一五规划看作一个集合,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就是其中的两个子集,而且这两个子集互为交集。区别:制定部门不同。十一五规划由国家发改委和地方各级发改委制定并经同级人大会议批准执行,城市总体规划由当地市政府报请省政府批准执行,土地利用规划则是由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报送上级国土部门批准执行。
㈧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发展理念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第四章发展理念
实现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必须贯穿于“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
㈨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分别为多少年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是指国家对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的主要活动、科学技术专、教育事业和社会发属展所作的规划和安排。是指导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分为长期计划(十至二十年)、中期计划(一般为五年、三年)、年度计划。中国从1953年起至2017年共制订和执行了十三个五年计划。
㈩ .我国把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改为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是在几几年
你说的不知道。
但是,我知道在“九五”计划前,五年计划都称作“计划”,从“十五”开始,“计划”改叫“规划”,即“十五规划”、“十一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