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中国经济制度的发展

中国经济制度的发展

发布时间:2020-12-02 21:40:57

『壹』 我国经济体制的几种历史性转变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2、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四大之前,为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进行了一系列理论和实践探索。

改革开放的大幕拉开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计划经济体制最为薄弱的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继而开展了以搞活国有企业、扩大国有企业自主权为重点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3、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这是在拨乱反正后,第一次肯定了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4、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5、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了“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计划和市场的作用范围都是覆盖全社会的,应当建立“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

6、1989年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改革的核心问题,在于逐步建立计划经济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运行机制”,进一步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市场取向。与此同时,国有企业实行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商品价格出现“双轨制”。

国家逐步缩小指令性计划,扩大了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的范围和比重;打破了“统收统支”的财政管理体制,实行中央和地方“分灶吃饭”。计划、投资、物资、粮棉流通、对外开放等领域的市场取向改革都在不断推进。

7、从1992年党的十四大到本世纪初,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论述了这一体制的基本内涵和改革的主要任务。这标志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新阶段。

8、2002年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任务。2003年,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进一步深化改革的目标和主要任务。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1)中国经济制度的发展扩展阅读:

经济体制改革内容:

经济体制改革是中国改革开放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中国政府一直推行计划经济体制,工厂按照国家计划生产产品,农村按照国家计划种植农作物,商业部门按照国家计划进货和销售,所有的品种、数量和价格都由计划部门统一制定。

这种体制使中国经济能够有计划有目标地稳定发展,但也严重地束缚了其本身的活力和发展的速度。1978年,经济体制改革率先在农村展开,1984年扩展到城市。1992年,经过十几年改革开放的尝试,中国政府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改革方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衔接,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为城乡居民提供同中国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1997年,中国政府进一步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使经济体制改革迈出更大步伐。

『贰』 新中国的经济体制如何变化

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发展

总之,《决定》对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新概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由单一所有制制度向包括分配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内的体系化制度转变的突破。在构成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三项内容和层次中,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是整个经济制度的基础,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性质的总体格局;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结构是所有制结构的利益实现,决定了共富共享的总体格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经济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决定了市场与政府双重调节的总体格局。这一新概括是新中国七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的结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理论的一次理论创新,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原理的坚持和发展,也体现了新时代我国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治理的经济制度要求,我们必须科学把握和积极贯彻。

『叁』 1949年——1976年中国经济制度变革的历史过程

1949年到1976年,中国是处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制度的建立,在这27年时间内里,中国初步建容立了独立自主的完整的工业体系,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的经济体制也初步建立,经济水平比解放前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到20世纪七十年代末,该经济体制僵化,同时闭关锁国,生产力水平低下,严重阻碍经济的发展,因此需要进行改革开放。

『肆』 中国的经济制度是什么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具体说来,当前我国主要有: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等。

『伍』 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是在哪一年

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是在1992年形成。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行改革开放,于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大多数国家重点企业进行了公司制改革,企业扭亏增盈成效显著,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和三年脱困目标基本实现。在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同时,私营、个体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市场体系建设继续推进,资本、技术和劳动力等要素市场迅速发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明显增强。财税体制继续完善,金融改革步伐加快。城镇住房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政府机构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国家宏观调控体系进一步健全。
中国的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因此,它必然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
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份和集体成份,而且公有制形式可以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大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都可以大胆利用。
2、在分配制度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通过运用包括市场在内的各种调节手段,既可以鼓励先进,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兼顾公平与效率,又可以对过高的收入进行调节,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3、在宏观调控上,把人民的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陆』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变化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
表现: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1这种优势是就全国而言的,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分布上的优势。2这种优势既要有量的优势,又要注重质的提高。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内容

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国有经济的地位

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体现

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发展壮大国有经济的意义:

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保障国家安全、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发展战略性产业、提供公共服务,具有关键作用。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重要意义:

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有利于国有资本增强控制力、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地位: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注意:不能说成“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组成:

个体经济 私营经济 外资经济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经济成分

作用:

非公有制经济在支撑经济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原因: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践证明,它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

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阅读全文

与中国经济制度的发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