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以延安的变化或近一年来用以表现国民经济发展的组图
以延安的变化或近一年来用以表现国民经济发展的组图,我也不会。
㈡ 延安市哪个县城经济发展的比较好,有没有什么好的投资建议。
吴起县,志丹,子长的经济水平比较好。最近都在忙着搞双创,创建卫生城市和文明城市。
㈢ 延安市黄龙县经济发展怎么样
没什么进展
没工矿企业,没主导支撑的产业
㈣ 延安发展怎么样了
追求“绿色”GDP,已成为延安经济科学发展的一大特色和亮点,经济总量正从追求速度、规模向追求质量、效益转变。据统计,2006年延安生产总值453亿元,比上年增长16%,增速高于全国、全省5.5和3.5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148亿元,人均财力全省第一;地方财政收入60.37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延安的“绿色”GDP就是经济与生态,人与自然,城市与农村和谐发展。建设石油能源化工基地,是延安经济跨越发展的着力点和主攻方向,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和财政收入快速增长的坚强后盾。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延安人始终不忘环境生态的保护。 近年来,延安先后投资几十亿元实施环境生态保护工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了保护延安群众用水的安全,2006年,在延河上游一次性关闭油井上百口。如今,在延安看到的是绿化、管理一流的油区,林立的井架和绿树鲜花相辉映,呈现的是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丽图画。 在石油工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同时,延安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战略,努力开创城市、农村、工业、农业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退耕还林,恢复植被也放在了重要位置来抓。到2006年,延安市共退耕还林草845万亩,居全国第一,林草覆盖率达42.9%,水土流失治理面积8995平方公里。全市有28万户,120万群众直接受益。去年,延安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25元,连续四年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与此同时,延安还加大了对以果、蔬、畜为主的农业主导产业的投入和开发,以苹果为主的绿色产业已形成气候,延安苹果这个世界上唯一达到优质苹果7项绿色指标的品牌,已享誉天下。草畜产业和棚栽产业正迅速在全市发展起来,成为今天延安农民的朝阳产业。延安生产的优质新鲜蔬菜,源源不断销往全国各地,成为延安农业走向全国的新品牌。
㈤ 既然经济决定道德,为何延安时经济落后,人们的道德水平反而高,而经济发展的今天,道德水平却令人堪忧
道德跟复经济没有必然的联制系,只是说在一定的阶段,经济不发达的时候没有道德还得不到人们足够的重视,就想老鹰抓兔子一样,你能说谁好谁坏吗?但是现在经济发展了,人们的思想眼界开阔了,但是道德教育去没有跟上,所以越来越多的人投机倒把。
㈥ 既然经济决定道德,为什么延安时期经济落后,人们的道德水平反而高,今天经济发展了,人们的道德水平却令
你是工大的吧
㈦ 延安主要什么经济发展的好
命老区延安经济发展的“核动力”
——百万吨乙烯项目推动延安工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李忠强 记者宋伟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革命老区延安因石油工业的迅猛发展实现了第一次经济崛起。石油工业也因此成为拉动延安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光阴似箭,二十多年过去了,延安又一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100万吨乙烯项目落户延安,为延安经济的发展安装了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新的“核动力”。
2006年4月由陕西省政府主持杨舒化工新区开工典礼仪式隆重举行;今年5月13日,陕西省政府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延安签订了建设100万吨乙烯项目的合作协议,标志着100万吨乙烯项目进入了实质性的实施阶段,同时宣告延安工业经济结构进入优化开放的战略性调整期。
一、乙烯工业——推动中国十一五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根据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我国制定并发布了乙烯工业确立的发展规模是基地化、大型化、园区化;指导思想是优化产业布局,适度加快发展,实施扩能降耗,提高竞争能力,统筹兼顾区域发展,扩大原料来源,加快技术创新和装备国产化,推动产业升级;发展目标是依托千万吨级炼油基地,2006年启动了四川、天津、抚顺、镇海四大乙烯工程,神华包头煤制烯烃和中国化工沈阳重油制烯烃新技术产业化工程,拉开了我国十一五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的序幕。
二、“核动力”将产生巨大带动作用,让延安经济和社会实现科学发展
有关专家对100万吨乙烯工程落户延安的广阔前景作出这样的判断:
延安经济社会经过“十五”时期突飞猛进的发展,非常需要有更高层次和级别的带动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和经济布局。建设100万吨乙烯项目正是延安经济发展到较高阶段的必由之路——走能源化工兴市之路。
100万吨乙烯工程建设可以完全改变我市石油工业单一燃料型局面,使石油工业产业和产品结构更趋合理,在我市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更加显著,将极大地提高我市国民经济的运行质量和效益。延安的石油工业确实为延安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单一的燃料型局面,不能完全利用石油资源价值,深藏在其中的巨大潜力,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释放。因此,石油工业急需转型为化学工业,才能更好地增加其高附加值。100万吨乙烯项目恰是解决石油工业升级的最佳项目。
100万吨乙烯工程建设对我市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带来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和巨大的商机。
追求“绿色”GDP,已成为延安经济科学发展的一大特色和亮点,经济总量正从追求速度、规模向追求质量、效益转变。据统计,2006年延安生产总值453亿元,比上年增长16%,增速高于全国、全省5.5和3.5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148亿元,人均财力全省第一;地方财政收入60.37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延安的“绿色”GDP就是经济与生态,人与自然,城市与农村和谐发展。建设石油能源化工基地,是延安经济跨越发展的着力点和主攻方向,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和财政收入快速增长的坚强后盾。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延安人始终不忘环境生态的保护。
近年来,延安先后投资几十亿元实施环境生态保护工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了保护延安群众用水的安全,2006年,在延河上游一次性关闭油井上百口。如今,在延安看到的是绿化、管理一流的油区,林立的井架和绿树鲜花相辉映,呈现的是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丽图画。
在石油工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同时,延安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战略,努力开创城市、农村、工业、农业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退耕还林,恢复植被也放在了重要位置来抓。到2006年,延安市共退耕还林草845万亩,居全国第一,林草覆盖率达42.9%,水土流失治理面积8995平方公里。全市有28万户,120万群众直接受益。去年,延安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25元,连续四年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与此同时,延安还加大了对以果、蔬、畜为主的农业主导产业的投入和开发,以苹果为主的绿色产业已形成气候,延安苹果这个世界上唯一达到优质苹果7项绿色指标的品牌,已享誉天下。草畜产业和棚栽产业正迅速在全市发展起来,成为今天延安农民的朝阳产业。延安生产的优质新鲜蔬菜,源源不断销往全国各地,成为延安农业走向全国的新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