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厦门的经济发展状况

厦门的经济发展状况

发布时间:2020-12-01 11:37:47

⑴ 厦门的经济发展状况

厦门经济特区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福建省委省政府直接领导下,由邓小平亲自批准创办的全国四个经济特区之一。

1981年10月,由邓小平亲自批准创办的湖里加工区破土动工,拉开了厦门经济特区建设的序幕。1984年2月,邓小平为经济特区题词:“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快些更好些”。为经济特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同年,邓小平同意中共福建省委、中共厦门市委的建议,党中央批准,经济特区从湖里2.5平方公里扩大到全岛131平方公里,特区实行自由港某些政策。后来邓小平多次为特区的发展作了重要的指示,指出: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也要成为开放的基地。我们建立的经济特区,实行的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邓小平再次指出: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

经济特区创办之际,厦门市委又根据厦门对台的区位优势,经党中央和省委批准,在厦门岛外,先后创办杏林、集美和海沧三个台商投资区,成为经济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享受经济特区的待遇。几个台商投资区,为厦门经济特区的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特区的范围由原来131平方公里扩大到690平方公里。
邓小平又根据外国友人的建议,指出:特区要发展经济,首先要把交通和通信搞起来,这是发展经济的起点。厦门市委市政府根据邓小平指示精神,采取向科威特贷款,建设厦门高崎国际机场,从日本引进万门程控电话通信设备,扩大厦门港口,建设疏港的环岛公路,拓宽厦禾路,建设厦门大桥、海沧大桥等。大大改善经济特区交通难、通信难的状况。

市委市政府为了进一步把厦门办成对外开放的窗口和改革开放重要基地,1985年继创办富山展览城之后,又创办了厦门国际会展中心,成为厦门对外开放洽谈贸易的重要窗口和基地,并提出了对外开放是面向港、澳、台,面向东南亚,面向世界的工作方针。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厦门经济特区对外对内经济合作与交流也日益发展,规模大规格高,不但每年有全国性和国际性“九·八”投资洽谈会,而且每年还有地区性“四·八”台商投资贸易洽谈会。吸引外资参加特区经济建设,是厦门经济特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经济特区建设以来,厦门市委提出以港立市,工业兴市,建设港口风景旅游城市的方针,为厦门市现代化港口的建设、现代工业的飞跃发展和现代化城市的建设,发挥重要的作用。这个方针符合厦门实际。厦门市委为了扩大经济腹地,曾采取把市区的工厂,迁移到岛外到农村的决策,同时在继续搞好市区建设的同时,有计划地把建设的重点转移到岛外到农村,这个决策也是正确的。实践证明,把建设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岛外到农村,并没有削弱和影响市区的建设,而且是推动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反哺农业,促进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迅速发展。到2007年市委市政府在岛外农村投资占全市投资总额53.5%,大大推动了四个新城区的快速发展。而市中心的思明区,生产总值由2003年的167.5亿到2007年增至380亿元,财政总收入从31.2亿元增至73.1亿元,成为全国百强区的先进单位。

2001年在厦门市第九次党代表大会上,市委提出更好发挥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提出创建教育之城、文化之城、科技之城的决策,为厦门市进一步落实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改革开放后,市委市政府先后创办了集美文化教育中心、市区文化艺术中心、体育中心、集美园博苑中心、高新技术园区等文化、教育、科技等基础设施,有力地推动了教育强市、文化强市、科技强市的建设。党的现代化建设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厦门市有了较雄厚的物质基础,因此提出创建教育之城、文化之城、科技之城,既符合中央精神,也符合厦门实际。

在厦门市第九次党代会上,市委市政府提出改革行政管理体制,进行区划行政调整。市政机构调整为思明、湖里、海沧、集美、同安、翔安六个新城区,纳入厦门经济特区的体制,享受特区的待遇。后来,市委市政府又在集美、同安沿海创建环东海域新城区,面积相当于新建一个厦门岛。厦门经济特区由原来690平方公里扩大到1674平方公里。经济特区腹地增加了,投资环境进一步好起来了。长期困扰经济特区的腹地小、经济总量偏低的困境,初步得到了缓解。
21世纪以来,市委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的精神指引下,遵照省委的指示,厦门要利用厦门经济特区的对台的区位优势,发挥“五缘”的优势,扩展“六求”的作为,把厦门经济特区办成海峡两岸重要的中心城市,努力在海峡两岸建设科学发展的先行区,两岸人民交流的先行区,当示范,当榜样,推动两岸的经济建设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作出历史性的重要贡献。
市委市政府根据省委的指示精神,提出了新世纪、新阶段新一轮跨越式发展战略,抓住中央支持海峡两岸发展的有利时机,加大对海峡西岸中心城市的建设,推动两岸经济、技术、文化合作,向更大范围,更宽的领域,更高的水平发展,为促进两岸直接双向三通,两岸人民往来和经济文化技术合作交流更加畅通,为加强海峡西岸建设发挥应有的作用。

改革开放30年,厦门经济特区发展变化巨大:海港、空港、信息港建设成就斐然,厦门港口建设自1975年国家投资建设以来,经多次扩建,现在已有8个港区,深水线40公里,可容纳深水泊位114个,最大靠泊能力10万吨,可停靠世界最大集装箱1.2万个的泊位。世界五洲,除非洲须经中转站外,其他亚洲、澳洲、欧洲、美洲的基本港均可直接通航,已引进中国的中运集团,法国达飞集团参加建港,把厦门港建设成为国际航运的枢纽港。厦门空港:1978年仅有两条国内航线的机场,现在厦门国际机场已和110个国家和地区通航,国内地区和国际航线149条是我国和东南亚地区的中心站,在东南亚三小时的飞行圈,设备完善,是国内一流的国际机场。厦门信息港1978年有交换机1400门,用户1 300户,没有长途国际线,用户要通过福州、上海中转才能和国外通话。到1989年10月,厦门市话就已有33000门,通话能力比1978年提高11倍,国际直拨自动电话达到158个国家和地区。截至2008年4月,厦门市已有用户916683户(不包括手机和小灵通)。厦门信息港已成为国内一流的信息港。厦门的铁路除原有的鹰厦铁路外,还有国家铁道部建设的福厦、龙厦、厦深三条高速铁路,四条铁路均在市内连接,这是国内其他城市少有的。龙厦铁路经过赣龙铁路与京九铁路相连,通过赣韶线与京广线相通,连接珠三角、长三角,为活跃东南沿海物资交流作出贡献,同时也为中部崛起的湖南、江西等地打通一条沿海的港口通道,把内陆经济和港口经济联结起来。福厦、龙厦、厦深铁路将分别于2009、2010、2011年建成通车,这几条高速铁路的建成,必将为福建闽西南和闽南地区的城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厦门市内的交通,过去仅有集美、杏林两个海堤通道,交通不便。现在有厦门大桥、海沧大桥、集美大桥、杏林大桥、成功大道、翔安隧道和市内工交快速交通,这些交通要道全部建成之后,市区六个区,均可在半小时内互通。龙岩、厦门、泉州、漳州四个市区,也可以在一个小时左右互通,海峡西岸经济中心的区域扩大了,往来的路程变短了,人流物流更方便了,厦门经济特区有了大港口,大机场,大交通,大腹地,还有大市场的建设,形成海港、空港、信息港和高速铁路、高速公路、高速城际公交,以及港铁联运、空港联运,海陆联运的大交通网络,成为厦门经济特区的一大优势。

2007年厦门市生产总值1377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工业总产2837亿元,比上年增长17.7%。厦门现代工业、火炬高新区由最初1.71平方公里,扩大到1 3.75平方公里,总产值由2000年104亿元增加到816.97亿元,工业总产值比重由41%提高到61.3%,火炬高新区已成为厦门市高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
厦门三十年来,先后赢得“联合国人居奖”,“全国文明城市”,“全国人居环境奖”,“全国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全国计划生育先进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暨跨国公司最佳投资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六连冠)”等12次中央和省级的表彰,这是市委市政府领导全市人民,排除万难,艰苦奋斗取得丰硕成果的真实写照。

市委市政府坚持以邓小平指示,特区是改革开放的窗口,是体制机制创新,科学试验的重要基地,特区的实践是成功的,成绩巨大,丰富了邓小平理论,誉满中国,名扬海内外。
市委市政府始终贯彻“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精神,并把它贯穿特区发展的全过程,作为特区建设的主题。根据厦门特区的客观实际,用科学发展观的精神,指导特区的经济社会建设,是取得跨越式发展的成功经验,是符合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精神的。
市委市政府抓住厦门特区对台的区位优势,发挥“五缘”的优势,扩展“六求”的作为,建设海峡两岸重要中心城市、发挥二个先行区的作用,效果显著,作用巨大,符合两岸人民共同发展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精神。

⑵ 福建厦门的经济状况

全省GDP第三,消费第一,文明度第一,漂亮也是第一 厦门经济特区自1981年建设至今,已经走过了25年的发展历程。在这25年中,厦门发挥经济特区“先行先试、敢闯敢试”的创新精神,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努力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协调发展,加快和谐社会建设进程;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大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厦门实施新一轮跨越式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科技、医疗卫生、教育、社会保障、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居民生活品质大幅提升,人居环境、创业环境、投资环境和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城市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在中国社科院近两年发布的中国内地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中,厦门连续位居第九位;在今年11月11日世界银行发布的中国120个城市投资环境评价报告中,厦门名列第五而成为“中国投资金牌城市”之一。2005年,在全省社会治安环境的综合测评中厦门位居首位,居民治安满意率高达97.7%。此外,厦门还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城市”(1996年)、“国家园林城市”(1997年)、“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1997年)、“全国十佳人居城市”(2001年)、“国际花园城市”(2002年)、“中国人居环境奖”(2003年)、“联合国人居奖”(2004年)、“全国文明城市”(2005年)、“双拥模范城”五连冠等一系列深刻反映“和谐”理念和和谐社会建设水平的荣誉。如今的厦门,已经充分展现了“温馨、和谐、活力、创新、生态”的城市魅力,成为享誉国内外的中国“最温馨的城市”。
求采纳

⑶ 厦门从发展,经济,地理位置有什么优势

“城在海上,海在城中”,厦门是一座风姿绰约的“海上花园”。岛、礁、岩、寺、花、木相互映衬,侨乡风情、闽台习俗、海滨美食、异国建筑融为一体,四季如春的气候更为海的魅力锦上添花。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可以说这里是全国环境最好的城市之一。厦门的主体--厦门岛南北长13.7公里,东西宽12.5公里,面积约128.14平方公里,是福建省第四大岛屿。厦门港是一个条件优越的海峡性天然良港,其海岸线蜿蜒曲折,全长234公里,港区外岛屿星罗棋布,港区内群山四周环抱,港阔水深,终年不冻,是条件优越的海峡性天然良港,历史上就是我国东南沿海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厦门港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天然深水良港,自然条件优越。港湾外围大小金门等岛屿形成一道天然屏障,港内水域宽阔、水深浪小、不冻不淤。岸线总线 154 公里 ,适于建港的岸线 31 . 6 公里 ;现有锚地面各 18 . 99 平方公里,规划锚地面积 52 平方公里。进港航道全长约 40.3 公里 ,水深达到 -14 米 , 10 万吨级船舶可乘潮出港。

⑷ 厦门是经济特区为什么发展不如深圳

福建厦门是中国海滨城市,是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五个开发开放类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一(即“新特区”),“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三片区之一,也是两岸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东南国际航运中心、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和两岸贸易中心。厦门也是现代化国际性港口风景旅游城市,15年厦门常住人口386万,GDP3784亿元,排名福建省第三。
广东深圳,别称鹏城,广东省辖市,地处广东省南部,珠江三角洲东岸,与香港一水之隔,东临大亚湾和大鹏湾,西濒珠江口和伶仃洋,南隔深圳河与香港相连,北部与东莞、惠州接壤。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已发展为有一定影响力的国际化城市,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同时享有“设计之都”、“钢琴之城”、“创客之城”等美誉。深圳常住人口15年就高达1137.87万人,实际管理的人口突破2000万人,2016年深圳GDP1.93万亿同比增长9%左右、
同为经济特区,不过从人口数量,还是GDP生产总值,城市的规模与建设等厦门与深圳的差距非常巨大,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个人愚见:深圳外来人口多,大家都是外地人,让人感觉来了深圳就是深圳人,厦门是福建本土人居多,,而且本地人很多都讲闽南语,改革开放发展初期外地人较难融入当地.而深圳则基本上都讲普通话,能较快融入.还有一点,深圳在刚成立后就进驻了基建工程兵,建设了大量的道路,管线,楼房等基础建设,为外来投资提供了相应的硬件环境.这也为深圳后面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⑸ 谁有厦门近几年经济发展情况的资料

进入21世纪,厦门的零售市场驶入良好有序健康发展的快车道。根据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的资料,至2004年底,全市从事批发零售贸易活动的法人单位数7530家,与2000年底的3340家相比,增长了1.25倍。批发零售贸易法人企业占全市所有法人单位总数的32.8%,单位数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居于首位。2005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按经济普查口径)达271.86亿元,比上年增长16%,增幅比上年提高了3个百分点。预计2006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达到310亿元,比2005年又增长14%。

1、连锁零售经营发展迅速,多业态竞争格局已经形成。

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连锁经营在零售业中的主导地位更加显著。据统计,至2005年底,全市限额以上连锁商业企业总数和连锁门店数分别达到42个和606个,与2001年相比企业数和门店数分别增加21个和455个,增长1倍和3倍。连锁企业商品销售收入50.0亿元,比2000年增长9.4倍;实现商品零售额34.5亿元,占批发零售贸易业全行业商品零售额的15.1%;连锁零售业的营业面积达到25.45万平方米。同时,连锁经营已涉及石油、图书、医药、家电等专业,正在向更长的链条、更广的范围延伸。

与此同时,满足大众消费需求的各种零售业态也不断涌现。大型购物中心、仓储式超市、专业超市、便利店、折扣店以及社区店等新兴商业业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已经形成各种零售业态互相依存、互为补充的多业态竞争格局。据统计,2005年底,全市限额以上零售业态为百货商店的企业有15家,超市11家,专业店、专卖店131家,其它4家,分别占9.3%、6.8%、81.4%、2.5%,营业面积所占比重分别为22.9%、14.3%、58.3%、4.5%,各种业态实现的零售额所占比重分别为14.9%、8.3%、75.2%、1.6%。

2、岛内外商业网点分布不均,岛内仍是居民消费的首选地。

2005年,从分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看,思明区完成159.9亿元,占全市的58.83%;湖里区完成70.99亿元,占全市的26.11%;集美区完成15.04亿元,占全市的5.53%;海沧区完成6.59亿元,占全市的2.42%;同安区完成12.69亿元,占全市的4.67%;翔安区完成6.62亿元,占全市的2.44%。相比而言,岛内购物成为居民消费的首选场所,思明、湖里零售市场份额合计所占达84.94%,而岛外只占15.06%。

3、国内外零售巨头加快扩张,零售市场集中度提高。

零售业对外开放以来,处于向一线城市过渡中的厦门以其经济快速发展的独特魅力及良好的投资环境引来国内外各零售巨头的关注。自2000年,好又多、沃尔玛、麦德龙等世界知名零售企业及国美电器、苏宁电器、百安居等专业百货先后进驻厦门,对传统的百货商场造成了强烈冲击,极大地改变了厦门零售业的格局。在国内外零售巨商的联合夹击下,厦门的零售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零售市场的集中度明显提升。2005年,全市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228.29亿元,比上年增长16.9%。其中限额以上贸易业实现零售总额140.7亿元,占全行业的比重达61.6%,比上年净增零售额28.01亿元,增长24.9%。全年实现零售总额累计超五千万元的限额以上贸易企业达62家,比上年增加10家;超亿元的限额以上贸易企业达37家,比上年增加2家。

二、对厦门零售市场的简单模型分析

国内外大零售商在厦门的扩张战果有目共睹,但并不意味着本土零售商无法从这场商战中分得一杯羹。我们利用SWOT分析法和波特五力模型探讨厦门本土零售企业的内外环境、借鉴学习外资企业的经验教训。

(一)对厦门本土零售业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是一种最常用的企业内外环境战略因素综合分析的方法,于20世纪60年代由战略管理设计学派(Design School)提出。运用SWOT分析方法,可一目了然地全面分析组织内部条件的优势(S)与劣势(W)、外部环境的机会(O)与威胁(T)的相互制约因素,又可从内外环境条件的相互联系中做出更深入的分析评价。

1、优势(STRength):外资大举登陆本土零售市场,并不意味着本土零售企业已没有生存空间。本土零售企业不仅应看到与国际零售巨头的差距,同时还应看到本土企业所具有的地域、历史、人文等方面的优势。

尽管外资零售企业拥有品牌、人才、营销技术、资金实力、管理能力等优势,但从实际运作情况看,外资零售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后会面临陌生的文化,尤其是消费文化方面的冲突。例如“一站式购物”虽然便捷,可以满足现代化快节奏生活的需要。而在厦门,生活、工作节奏与上海、北京等国际大都市相比相对比较缓和,厦门城市小而生活便捷,市民更倾向于“在休闲中购物”。因此,通过适当策略,一些有实力的本土商业企业同样可以为自己争取足够的市场生存空间。据2005年限额以上连锁店(公司)商品销售情况统计,厦门市的内资企业在销售额及店铺数都遥遥领先。2005年,内资连锁企业年销售额为54.1亿元,占全市限额以上连锁店(公司)92.3%;店铺数为530家,占全市限额以上连锁店(公司)的87.5%。

2、劣势(Weakness): 与本土零售企业相比,外资零售巨头确实有许多明显的优势,如遍布全球的进货渠道、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雄厚的资金实力、统一的物流配送体系、巨大的经营规模、先进的经营业态、先进的供应链管理模式等等。特别是早期进入本土市场的跨国零售巨头,已经在国内织就了一条高效的供应链,控制了一大批供货商,这为它们在新一轮扩张中带来更大的运营和价格优势,也对本土零售业的生存造成了巨大的威胁。本土零售企业则普遍存在融资困难及实力薄弱的问题。据2005年国家商务部商业改革发展司报告称,国内最大的流通企业--百联集团总资产为340亿元,仅为沃尔玛的4.3%。从3家国外著名零售商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和3家排名前列的中国零售企业联华超市、华联超市、北京华联的长短期借款对比中,中国企业长短期负债总数明显高于国外企业。前10名超市和连锁百强的净利润留成,分别是1.77%及1.32%,而国外平均是2.22%。这种高负债、低利润率的经营方式,对本土零售企业的扩张形成了巨大障碍。另外根据景气监测资料,从2005年一季度至今,厦门市批发零售业企业融资指数一直在“低度不景气”至“低度景气”之间徘徊。可见,厦门市的批发零售业企业普遍存在融资不畅的问题,这也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带来困扰。同时,从目前来看厦门市零售市场趋于同质化,差异性很小,不能满足顾客的需求。随便走进一家超市,如果不从门面辨认,很难知道这是哪一家超市。显然,这种状况不利于本土零售企业在激烈的商战中求得生机。

3、机遇(Opportunity):外资大商家的进入,较快地提升了厦门的零售业的整体水平。确切地说,外资零售商入驻的最大的积极作用在于“鲶鱼效应”,通过外资进入国内市场竞争,激活了厦门本土零售企业。概括而言:

(1)外商带来了国际上先进的现代化营销方式,如自有品牌管理、洋快餐的店面管理及各种业态的经营方式等等。例如沃尔玛的“天天平价”、“一站式购物”等理念和麦德隆的仓储式会员制的营运方式已经得到了政府的充分肯定和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2)外商的进入,不可避免会出现“技术外溢”,如带来了国内商业缺乏的供应链管理、超市防损技术及信息技术的导入等等。大量的人员在与外商企业的接触和工作中,学习到许多先进的管理知识,形成在业内的传播。

(3)国外大型零售企业入驻厦门,也产生了一定的吸引和幅射效应,带动了周边地区居民的消费欲望,为厦门的零售市场带来极大商机。

4、威胁(Threat):随着竞争的加剧,厦门市原有的零售业格局可能会被打破。在国内外连锁巨头纷至沓来的同时,首先受到冲击的会是单独支撑的单店。由于不能形成规模效应,单店在成本、广告、经验等方面都缺乏优势,同时在资金运转上也不如连锁卖场便利,一旦资金链上出现问题,就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导致全面瘫痪。

通过SWOT分析了解到,与外资零售企业相比,厦门本土企业虽然在资金实力、技术等方面存在着差距,但仍有着得天独厚的文化、地域等优势。因而,如何挖掘自身的优势、寻求市场竞争的着力点是企业的首要思量。

(二)对厦门本土零售业的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叫嚣外资零售巨头狼来了,其实不然。试举例,家乐福曾于上世纪60年代退出英国市场,并于1993年从1988年才进军的美国市场完全撤出。近几年,又从亚洲的数个国家及地区如日本、韩国、香港退出。为什么在中国取得良好发展的国际零售巨头会在这些重要的国际市场上节节败退?这又能给厦门市的零售企业们怎样的启示呢?

我们接下来借助波特五力模型分析厦门本土零售企业们在竞争中的主要力量来源。所谓波特五力模型,是指将五种竞争的主要来源(即供货商和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以及来自同一行业企业间的竞争)汇集于同一模型,用以分析一个行业的基本竞争态势。在此,我们主要分析厦门本土零售企业分别与供货商、消费者的竞争关系(见图1)。

⑹ 厦门的经济发展水平

看到了楼主的这句话:“如果是一个有抱负,但又希望所在的城市能有一点人情味的到底是内选择容上海好还是厦门好?”

如果你充满激情,又准备创造一番事业,还想找一个有人情味的城市,我的建议是去长沙、杭州、成都。

厦门生活很悠闲,人情味有那么一点点,你会被憋死,慢慢的你会发现,厦门真的是一个非常适合养老的城市,而不适合年轻人创事业。

上海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缺乏人情味收入和消费完全不成正比。

所以这两个城市都不适合充满激情,又有点人情味的你。
不妨去选择国内即将进入一线的省会城市,选择一个有文化底蕴和内涵的城市不会缺乏人情味,省会城市的生活没有上海压力大,又不缺乏激情和挑战。

去工作和生活最关键是要吃的习惯、民以食为天啊,上海菜太甜不喜欢
闽菜,我到现在都没有相通,她是怎么成为八大菜系之一的

⑺ 为什么厦门的经济发展不起来

因为厦门的旁边就是台湾。因为台湾还没回归。一些商家就会担心一旦来这投资。要是突然中国大陆要解决台湾问题战争的话。那么就会损失很多。 所以厦门发展了那么久。还发展不起来的原因就是这个。如果早点解决台湾问题。对海峡两岸都是有帮助的。只能希望台湾当局不要再搞什么台独了。

⑻ 厦门经济的发展方向

厦门与深圳同是经济特区,发展特区建设使其高速发展是共同之处;
厦门与深圳的经济发内展着力点不同,深圳依容托香港,引进港资、技术、产业发展伸展经济是先决条件,深圳的地域广阔,一、二、三产业同时发展空间很大;
厦门依托台湾,引进台资、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发展厦门经济有着优先条件,但是厦门地域狭小,大力发展制造业为主,限制第一产业,不断扩大第三产业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深圳的经济总量大,厦门的经济总量小,厦门不断扩大总量规模也是发展方向必须考虑的。

阅读全文

与厦门的经济发展状况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