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台山经济发展

台山经济发展

发布时间:2020-12-01 09:53:02

A. 开平台山鹤山,哪个的经济更好

你好开平的经济好一点。台山华侨人比较多。

B. 台山市的经济发展程度如何呢

台山市位于珠江三角洲西南部,毗邻港澳,南临南海,有“全国第一侨乡”、“内版外两个台权山”“排球之乡”“广东音乐之乡”、“中国曲艺之乡”、“飘色艺术之乡” 之美誉。
台山幅员面积3286平方公里。现辖两个试验区,20个镇和一个华侨农场,共分503个村(居)委会,3655条自然村。市内2012年户籍人口99.62万,旅居海外及港澳台等92个国家和地区的台山籍乡亲130多万,主要是旅居美国、加拿大、澳洲、巴西、墨西哥、马来西亚、新加坡和香港,其中旅美42万多人、旅加18万多人。

C. 台山的经济

台山市已具备了资源、侨乡、环境、后发四大优势,初步形成了大交通、大能源、大港口、大资源、大旅游、大商贸、大养殖的发展格局。随着CEPA、“9+2”泛珠三角发展战略的实施和港珠澳大桥的规划建设,“接轨大特区,融入珠三角”已成为台山市的发展趋势和必然选择。台山市认真实施“工业强市、科教兴市、农业稳市、商旅旺市、强镇富市”五大发展战略,增创资源、侨乡、环境、后发新优势,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着力发展工业经济、民营经济、镇级经济、园区经济、海洋经济、旅游经济等特色经济。
改革开放以后,台山市工业已形成了以机械、铝材、电子电器、纺织、医药、建材、食品、五金、化工、制衣等行业为主的工业体系,产品远销世界各地。农业初步建立了优质水稻、海水养殖、淡水养殖、花生、甘蔗、蔬菜、禽畜、水果、花卉、林木等十大生产基地。
2012年,台山市经济实力稳步提升,预计全年完成生产总值305.85亿元,同比增长1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7.61亿元,增长13.2%。台山市县城经济综合发展力位居广东省第9名。
2013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19亿元,同比增长8.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33亿元,增长15.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7.4亿元,增长13%;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96.7亿元,增长10.1%;社会消费零售总额165.3亿元,增长12.4%;外贸出口总额14亿美元,增长8.3%。 台山是农业大市,资源丰富,再发展潜力很大。现有耕地80万亩,山地240万亩,滩涂40万亩。台山气候温和,物产丰饶,是全国商品粮基地之一。不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三高”农业产业化经营,初步形成了水稻、水产、果蔬、畜牧四大支柱产业和水稻、海水养殖、淡水养殖、水果、蔬菜、花生、花卉、甘蔗、林木、禽畜十大农业商品生产基地。台山农业生产正朝着优质化、基地化、商品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耕作制度
20世纪50年代前,种植制度以一熟或两熟为主,三熟面积不大。低朗田、低围田、高亢田种植一造(单造),秋、冬闲田。1955年,推行“挣稿改翻耕”,分插早晚两造,冬种番薯,一年三熟制,即稻(早稻)、稻(晚稻)、薯(番薯),1956年曾改为稻、稻、麦。1958年,大炼钢铁,冬种小麦停顿。1975年至1977年,推广种植中造水稻,改三熟制为稻、稻、稻。1977年,种植中造水稻9869亩。因连作水稻,地力用多养少,用养失调,产量不高,收益不大。又改作绿肥、稻、稻为主的种植制度。1979年,农村开始实行经济体制改革,联产到户,种植制度向立体农业发展,除了保证粮食种植面积外,大种经济作物,发展商品生产,提高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
品种改良
建国前,台山民间流传“耕田勤换种”的农谚,农民十分注重选换优良品种,从外地引进早(晚)稻新兴白、福建占、罗定占、增城占及香薯、白种木薯等。
建国后,农业部门积极引进粮食作物优良品种。县农科所、乡村农科站建立种子基地,组织农户串换和更新种子。60年代后,贯彻“自选、自留、自繁、自用,辅以国家调剂”的方针。县供销社成立种子经理部,统一收购和供应种子。
水稻品种
50年代,早稻推广南特16号、广场7号、广场13号、白壳矮;晚稻有塘埔矮、晚白占、白壳仔等。
60年代,推广矮秆良种。早稻有矮脚南特、广场矮、珍珠矮、广矮6号等;晚稻以塘埔矮、溪南矮、石脚矮、木泉矮为主。这些品种具有矮秆、耐肥、抗倒伏和高产的特点。
“文化大革命”期间,科研部门瘫痪,农科人员下放干校,引进的水稻良种不多,水稻选种、留种制度混乱。主要当家品种有科情3号、江矮早、江南矮、饶平矮、秋长3号和木泉选等。
70年代中后期,引进水稻良种逐年增多,计有广6矮、广解9号、红梅早、南科选、南京11号、科2、科6、科9、窄叶青、开珍3号、新4、晚占、包选2、包胎矮、平朝9、朝阳矮、大良矮、南早32、科矮早、科广10、古巴266、桂朝1号、桂朝13号、矮优2、黄占矮、朝灵11、南包、苍城矮、中包6、青工矮等。
80年代初,全县水稻种子基本实现良种化。早稻有玻惠占、龙单占、青油、桂朝4、桂朝7、汕优2、汕优6、汕优36、青优早等;晚稻有新油占、惠优占、玉所包、桂汕矮、青华矮、晚华矮、汕优等。
1985年,全县水稻优良品种面积96.42万亩,占全年种植面积的68%。
杂粮品种
台山种植的杂粮主要有番薯、木薯和玉米。番薯有红肉薯、白肉薯、牛角薯、香薯。50年代曾引进洲府薯、雷州薯、挣破垄薯、萝卜薯和不论春薯。雷州薯产量高,但味淡,农民多用作养猪饲料。木薯主要是白木薯,有毒素,需浸水才能煮食。开放改革后,引进海南木薯种,高产,淀粉丰富。玉米当家品种有黄籽包、白籽包和苞萝粟。60年代引进糯米包、满蒲金和金皇后等。
粮食产量
清末民初,台山的水稻产量很低,土质较好的全年亩产150公斤,土质一般的全年亩产100公斤,低朗田和沙质浅脚田全年亩产只有50—60公斤。《新宁县志》载:“岁入粮食,仅支半年”。
民国中期,侨眷子弟,仰仗侨汇,懒于耕作,地力渐薄,加上民间往往因山坟、水圳争执,酿成械斗,农业生产遭受破坏日益严重,粮食作物(包括杂粮,下同)种植面积减少,单位面积产量逐年下降。民国21年(1932)为正常年景,平均亩产为100公斤。
民国32年(1943)遭逢大旱,粮食作物产量平均亩产15公斤至20公斤。
民国38年(1949),粮食作物总产149869.20吨,亩产92公斤。
建国后,大力兴修水利,改革耕作制度和推广先进科学技术,粮食生产逐年发展,单位面积产量大为提高。1952年,台山由缺粮县变为粮食自给县,1953年粮食总产量198423.4吨。1963年,粮食总产量271161.6吨,平均亩产从1949年92公斤提高到147公斤。
1964年至1976年,粮食总产量徘徊在25万吨至33万吨之间,平均亩产在137公斤至185公斤之间。
1979年至1983年是建国后粮食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期。1979年,粮食总产量364371.75吨,平均亩产192公斤,1983年粮食总产量414893.9吨,平均亩产268公斤,开创台山县粮食总产超40万吨的历史。 在清光绪年间,白沙煤矿已使用机器采煤。民国初期,又陆续兴办一些机械、半机械工厂和作坊,手工业生产也有所发展。日军入侵台山期间,工业、手工业受到严重摧残。抗日战争胜利后,工业恢复缓慢。1949年,全县工业总产值(原口径,下同)仅440.61万元。
建国初期,着手恢复和发展工业生产。1954年,全县有工业企业1329户,其中国营8户,公私合营5户,合作社营76户,私营18户,个体手工业1222户,工业总产值1001.58万元。
1956年,全县私营工业和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建立起手工业社114个。糖饼厂、食品厂、烟丝厂、皮革厂及各区(镇)粮食加工厂等相继建成投产,工业总产值2238万元。
1958年,县水泥厂和白沙区水泥厂投产,结束了水泥靠进口的历史,此外,还建成瓷厂、盐场和机械厂。
60年代,对全县工业进行调整,并新建了磷肥厂、农药厂、斗山糖厂、氮肥厂等一批颇有规模的国营工业,这个时期,生产稳步增长,1969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6277万元。
70年代,集体工业发展较快,二轻工业部门投放较大的资金,对二轻企业刊发改造,使自行车零件厂、金属厂、服装厂、木器厂、水步农用厂、公益五金轧钢厂、冲蒌机械厂等合作工厂和一批手工业合作社更新了设备,扩大了规模,提高了生产能力。1970年,二轻工业总产值只有913万元,至1979年发展为1979.93万元。1970—1979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103147万元。
80年代,台山工业有新的发展,主要行业有:建材、燃料、化工、电器、电子、机械、制糖、制盐、造纸、医药、陶瓷、服装、食品、塑料、金饰、工艺品等。在这些行业中,家用电器工业发展最快,有生产家用电器产品的工厂9家,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四成多。建材工业,办起6家糖厂(后调整转产2家),日榨蔗量3200吨。制盐业,兴建盐场2个,年产原盐4196吨,产值63万元。医药工业也在兴起,已兴办3家制药厂,生产医药产品70余种,产值达6000万元。服装加工企业40家,职工4700余人,年加工服装500万件。
建国后,台山工业产值从1950年至1976年,用了25年时间,上了第一个亿元(原口径,下同);1976年至1981年,用了6年时间,上了第二个亿元;1982年至1984年,用了3年时间,上了第三个亿元。1985年全县工业总产值6.8223亿元,工业产值第一次超农业产值。
改革开放以来,台山工业不断发展,群龙崛起。国有集体、外资、私营、个体工业并驾齐驱。初步形成了机械制造、电子电器、纺织制衣、医药食品、化工塑料、建材等行业,共有80大类产品,1500多个品种。工业企业上规模、上档次、增效益,产品远销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11年,台山市工业已形成了以机械、电子电器、纺织、医药、建筑材料、食品、五金、化工、制衣等行业为主的工业体系,工业产品达1000多种,产品远销世界各地。 台山是全国科技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之一,广东省科技实力强县(市)之一。全市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9万人,有省、市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10家、民营科技企业19家,高新技术产品涉及光电一体化、生物工程、新材料、电子信息、微电子、家电、机械等技术领域共43个品种。“九五”期间,全市获县(市)以上科技进步奖的科技成果102项;推广科技成果27项;组织实施国家、省级的科技计划项目23项,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公告的专利申请142项。工业、农业、海洋经济实现了从资源型、粗放型到科技型、集约型转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5%,开创了台山科技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促进的可持续发展局面。

D. 广东江门 台山市 怎么样在线等!!!

经济方向:以GDP而论,台山的总量、人均都在广东省67个县中等略偏上;在江门五邑地区专则总量排属在江门(三区)之后列第二位,但人均则排在江门、鹤山、开平、恩平之后,为最未位。不过台山的大项目不少,台山电厂首期建成投产后,带动台山经济增长比较快,现在台山核电、风电又相继开工建设,台山的未来不可估量。

生活方面:台山是著名侨乡,有“海内海外二个台山”之称,据统计现在台山每年有8000人移民海外。也因为有大量的华侨,所以台山的生活水平不差,也因为有大量的侨汇,台山人民比较与世无争,民风比较平和。

环境方向:由于台山工业不发达,环境污染少,市内旅游景点不少,上下川岛、富都温泉等环境不错。

教师待遇:台山目前的教师待遇不算高,一般的教师收入只有一千多元,属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地位,台山华侨中学是省重点高中,一般教师,二千多元一个月是应该有的。教师待遇与地方经济有很大关联,地方发展了,教师的收入也会相应增加。

E. 台山与开平,现在哪个经济更发达

开平、你体区乃路子比台成阔

F. 广东江门台山好不好

广东江门台山复其实是个不制错的地方,台山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毗邻南中国海,空气比较清新。如果说台山是乡下,但我就不太赞成了。虽然台山的经济发展不算得很好,但在国内的县级城市来说算是中规中矩吧!现在台山主要的发展集中在中心台城镇和广海湾沿海,台城城西兴建了比较大的工业园,而广海湾就有亚洲第一大的火力电厂和正在兴建中台山核电厂。不过这也要看你要来哪个镇教书啦,台山现在的治安跟其他的城市相比还是相当好的,至于你说到排外,我也认为没有太大的问题,至少我现在在台山很多政府部门和银行都见到了不少操着一口流利普通话的外省人!!希望我这个回答可以帮到你!!

G. 台山那个镇的经济好点

第一是:台城街道;
第二是:赤溪镇;
第三是:水步镇;

H. 台山市金鼎丰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怎么样

台山市金鼎丰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是2013-03-21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专地址属位于台山市川岛镇飞沙滩旅游区二区39号二层第1卡。

台山市金鼎丰经济发展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440781065103094N,企业法人黄荣有,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台山市金鼎丰经济发展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销售:五金交电、机械设备、服装、装饰材料;物业投资。(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通过爱企查查看台山市金鼎丰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阅读全文

与台山经济发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