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淮海经济开发区

淮海经济开发区

发布时间:2020-12-01 03:08:39

㈠ 淮海经济区核心区的简介

淮海经济区核心区地理位置重要,南临长三角、北接环渤海经济区,地处亚欧大陆桥东部要塞,是联结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带的桥梁和纽带,在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格局中,起着承东启西、呼应南北的重要作用。但该区域处于东部沿海较发达省份苏鲁豫皖四省的经济洼地。加快该地区发展和振兴,尽快实现“低谷隆起”,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经济统筹协调发展十分重要。
淮海经济区由苏鲁豫皖四省接壤地区的20个市组成,已走过了20余年的发展历程。在全国各地区域经济体迅速崛起的大背景下,国务院审定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中明确提出加快淮海经济区区域规划编制。为了顺应时势、抢抓机遇,推动淮海经济区发展规划早日上升为国家战略,根据国家发改委地区司的建议,徐州市发起提出了加快淮海经济区核心区一体化建设的战略设想,得到了核心区内徐州市、宿迁市、济宁市、连云港市、淮北市、宿州市、商丘市、枣庄市等城市的积极响应。2010年5月7日,淮海经济区核心区城市市长会议在徐州市召开,标志淮海经济区核心区一体化建设正式启动。
自核心区城市第一届市长会议以来,各成员市从区域合作、共同发展的大局出发,认真贯彻会议要求,积极落实《关于加快淮海经济区核心区一体化建设的意见》、《淮海经济区核心区一体化建设合作与发展协调机制》和《2010年淮海经济区一体化建设重点工作方案》等文件要求,强化对接、有序协调,联动发展、整体推进,进一步完善区域合作体系,初步形成协调机制和相关制度,有力推进了一体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各项重点工作取得明显实效,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淮海经济区是历史自然形成的经济区域,曾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淮海地区人民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淮海经济区已走过了二十年联合发展的历程,区域经济联合结出了丰硕的成果。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底区域国内生产总值就已突破万亿元,实现10080.68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000美元。2005年,区域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688.33亿元,整个“十五”期间区域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在18%。淮海经济区是全国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中发展比较好的,也是国家发改委重点联系和指导的区域合作组织。
淮海经济区区位优势突出,是新亚欧大陆桥的东桥头堡区域,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总体格局中具有连南融北、承东启西的战略“棋眼”地位和作用,在我国东部加快发展、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特殊作用。淮海经济区的加快发展,是我国东部经济黄金海岸连贯完整形成的重要环节,是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传递要津,同时也是苏鲁豫皖四省加快现代化步伐的关键所在。
淮海经济区二十年的发展虽然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因基础较差、实力较弱、生产力水平相对滞后,目前仍然是一个典型的二元结构区域,城市之间经济差距较大,总量规模一定程度上掩盖了总量的不平衡。淮海经济区生产总值只占全国的7.4%,人均生产总值只占东部发达地区的30%,而长三角的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20.2%,环渤海的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28.2%。夹在中间位置的淮海经济区本应受到两个发达经济板块的经济辐射,然而实际上却成了两个发达经济板块的“断裂带”,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经济低谷”。
淮海经济区旨在通过自身联合与协作,加快区域经济崛起,从而为推动全国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从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加快淮海经济区的快速崛起具有战略导向上的必要性和经济发展上的迫切性,已是时不我待、势在必行。实现淮海经济区的加快发展,主要依靠凝聚区域内20个成员市发展的比较优势,从而形成区域整体的竞争优势,通过整合优化区域资源、开拓创新合作机制、强化联合协作成果,来谋求区域全面、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

㈡ 淮海经济区的地理环境

一般以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综合实力的标准。2002年,淮海经济区实现GDP7295.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2%,人均GDP6060元。绝对额、增幅和人均值从高到低排列依次均为鲁南、苏北、豫东、皖北。实现GDP最大的市是徐州市794.9亿元;淮北和莱芜实现GDP最小,分别为117.9、141.9,这与其面积最小、人口最少有关。当年增速最快的济宁达到14.0%,最缓的市只有4.1%,快慢相差近10个百分点,反映出本地区发展不够均衡。人均GDP最高的莱芜达到11467元,其他市都没有超过万元,最低的市仅有2342元
淮海经济区实现GDP占全国的7.1%,增幅比全国大3.2个百分点,人均GDP比全国少1937元。长江三角洲地区实现GDP19141.6亿元,占全国的比重达到18.7%。长江三角洲GDP总量是淮海经济区的2.6倍,对全国的贡献度也比淮海经济区高11.6个百分点。长江三角洲平均每个城市实现GDP达到1276亿元,而淮海经济区平均每个城市仅为365亿元。淮海经济区实力不足,GDP规模小,人均水平低,不仅与发达地区差距很大,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差距也明显。占全国9.4%的人口只创造了7.1%的GDP,人均GDP仅相当于全国平均的3/4。 2002年,淮海经济区完成第一产业增加值1812.3亿元,比上年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3040.5亿元,增长14.8%;第三产业增加值2442.9亿元,增长12.3%。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12.2%、5.7%、7.0%,第二、三产业比重明显偏低。三次产业当年增长速度都比全国平均速度快,分别快1.4、4.9、5.0个百分点。在各市中,完成一产增加值最多的是盐城(182.6亿元),增速最快的是蚌埠(8.6%);完成二产增加值最多的是徐州(367.1亿元),增速最快的是菏泽(20.3%);完成三产增加值最多的也是徐州(294.3亿元),增速最快的是临沂(15.9%)。
淮海经济区三次产业结构为24.8:41.7:33.5,呈二、三、一格局分布。其中鲁南、苏北为二、三、一格局,豫东为二、一、三格局,皖北为一、三、二格局。20个城市中,有13个城市呈二、三、一格局,有3个城市呈一、三、二格局,有两个城市呈二、一、三格局,还有两个城市呈一、二、三格局。
淮海经济区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三次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与全国和长江三角洲一样实现了二、三、一布局。一产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3个百分点,高于长江三角洲19.0个百分点;二产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0个百分点,低于长江三角洲10.2个百分点;三产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低于长江三角洲8.8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劣于全国水平,主要体现在一产和二产比重的差别。

㈢ 淮海经济区核心区的各市简介

徐州市,简称徐,古称“彭城”,别名“硅都”、“天府之州”。是江苏省第二大城市,东陇海线第一大城市,淮海经济区第一大城市,苏北第一大城市,也是中国第二大铁路枢纽,江苏省的“北大门”。徐州是国家重要的交通要道、军事战略要地,享有较高的历史地位和政治地位。作为华东地区的门户城市,现为华东重要的教育、科技、文化、交通、旅游、医疗、会展中心,同时也是省内重要的工商业、金融和对外贸易中心。徐州是江苏文艺第一城,江苏科教第二城,江苏旅游第三城。
徐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大城市,是国务院确定的拥有地方立法权的城市,是江苏省重点规划建设的三大都市圈(徐州都市圈)核心城市,也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五大中心城市之一。
徐州市的行政级别虽为地级市,但其经济实力已经超越了部分省会城市。2011年全年实现GDP经济总量为3551.65亿元,继续超过南昌、兰州、太原、昆明、海口等省会城市。
国务院发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中明确了徐州的定位是建设以工程机械为主的装备制造业基地、能源工业基地、现代农业基地和商贸物流中心、旅游中心,成为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
徐州历史上曾为黄帝初都,宋国国都,西楚首都。徐州是汉高祖刘邦、南唐烈祖李昪、南朝宋武帝刘裕、后梁太祖朱温,有“九朝帝王徐州籍”美誉。徐州“东襟淮海,西接中原,南屏江淮,北扼齐鲁”,素有“五省通衢”之称。京沪铁路、陇海铁路、京沪高铁、徐兰客运专线在此交汇,京杭大运河傍城而过贯穿徐州南北,北滨北方第一大湖微山湖。公路四通八达,北通京津,南达沪宁,西接兰新,东抵海滨,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和东西、南北经济联系的重要“十字路口”,有“徐州通,则全国通”的称誉。作家王茂飞这样评价自己的家乡:一州,两汉,三楚之西,乾隆四巡,五省通衢,六千年文明,主席七访,八百寿彭祖,九朝帝王徐州籍,十里长街淮海路。清代诗人邵大业称徐州是“龙吟虎啸帝王州,旧是东南最上游。”
2009年徐州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画廊博览会”,2011年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国际动漫艺术节”、第四届中国国际胡琴艺术节暨中国胡琴艺术博物馆开馆仪式, 2012年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国际三品博览会(礼品、工艺品、艺术品)、第四届中国国际电动三轮车及零部件展览会。此外,还有每年10月份举办的中国徐州汉文化国际旅游节。
2012年9月26日至28日,首届中国收藏艺术品展交会将在徐州艺术馆举行。
2012年11月第二届中国汽车用品交易会将在徐州国际会展中心举行,2013年3月还将举办“中国国际工程机械、矿山机械及工程车辆配件展览会”。
2014年在徐州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将举办江苏省第十八届运动会 。徐州在1986年曾承办过江苏省第十一届运动会,成为全国第一个举办全省综合性运动会的非省会城市。 商丘,三商之源,华商之都,豫东最大城市,华中有影响力的特大城市,全球华商的共同家园。河南省副中心城市,河南省第三大城市。商丘是苏鲁豫皖交界处区域性中心城市,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中原经济区区域性中心城市,金边七市经济协作区领导城市。商丘是中国东引西进、通达南北的桥头堡和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两纵两横”经济带的四个交汇点城市之一,中原经济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 。
商丘地处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中部地区的过渡地带,是河南省距离出海口最近的省辖市。
商丘是国家大型能源基地、石油化工基地、煤化工基地,是豫东政治、经济、文化、科教、物流、交通、商贸、金融中心
商丘是国务院批准的内陆对外开放城市,是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六大中心城市之一。 宿州位于安徽省最北部,与苏、鲁、豫3省11个市县接壤,是安徽省距离出海口最近的城市。宿州为“舟车会聚,九州通衢之地”,“扼汴控淮,当南北冲要”,“跨汴阻淮,信江北一要地”,是著名的“中国酥梨之乡”、“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中国书法艺术之乡”、“中国马戏之乡”、“中国民间艺术(钟馗画)之乡”、“中国观赏石之乡”、“泗州戏之乡”。2006年,获得“全国绿化先进市”,1994—2007年,连续五届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㈣ 淮海经济区的历史沿革

1986年淮海经济区成立,因这一地区文化习俗语言有太多的相似性,兼之这一地区多为大平原,交通优势突出,故而本着造福一方人民的本意,设立了淮海经济区,不排除是为建立淮海省做准备。
2010年5月7日,淮海经济区核心区城市市长会议在徐州市召开,标志着淮海经济区核心区一体化建设正式启动。
2010年第一次核心区城市市长会议中,八位市长签署了《关于加快淮海经济区核心区一体化建设的意见》,商讨并通过了《2010年淮海经济区核心区一体化建设重点工作方案》、《淮海经济区核心区一体化建设合作与发展协调机制(试行)》等相关文件。八市市长共同启动淮海经济区核心区一体化建设按钮。淮海经济区核心区市长会议旨在加快淮海经济区核心区一体化建设,促进核心区形成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地区优势充分发挥的协调发展新格局,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争取早日将淮海经济区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1年5月10日,第二届淮海经济区核心区城市市长会议在淮北市召开,会议通过了《2011年淮海经济区核心区一体化建设重点工作方案》,核心区8城市共同签署了《旅游合作协议》、《关于共用连云港港的合作协议》,淮北、宿州、徐州三市签署了《关于建设城际快速通道的合作协议》。会上推选商丘市为淮海经济区核心区2012年第三届年会轮值城市。
2014年,在徐州成立了二十个城市文化产业单位发起的淮海文化财富联盟,向淮海经济区文化融合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014年4月徐州成功举办首届中国淮海文化财富论坛。

㈤ 淮海经济区包括哪些城市

淮海经济区于1986年3月成立,由苏鲁豫皖四省十四个地、市组成,十五年后的今天已发展到专四省的二 十个地级属市。包括江苏省的连云港、徐州、淮安、盐城、宿迁;山东省的济宁、临沂、枣庄、日照、泰安、莱芜、菏泽;安徽省的淮北、宿州、阜阳、蚌埠、毫州;河南省的开封、商丘、周口。共有97个县(市)、51个区。经济区总面积17.8万公里,2000年总人口1.19亿人,约占全国面 积的1.8%和总人口的9.3%。

㈥ 淮海经济区核心区的介绍

淮海经济区核心区城市包括宿迁市、连云港市、宿州市、商丘市、济宁市、枣专庄市、徐州属市和淮北市。 2010年5月7日,第一届淮海经济区核心区城市市长会议召开,标志着淮海经济区核心区一体化建设正式启动。率先进入核心区的8个城市,面积和人口约占淮海经济区的37.3%和38.5%。按照核心区一体化的构想,这8个城市将在交通、产业、市场准入和物流、科技创新、金融服务、旅游业、文化产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方面实现一体化,全面提升区域竞争力。力求通过区域间深层次、宽领域的合作,推动淮海经济区发展规划早日上升为国家战略。

㈦ 淮海经济区具体包括哪几个城市

如上述所言:淮海经济区包括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枣庄、济宁、泰安、日照、莱芜、临沂、菏泽、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开封、商丘、周口。共有97个县(市)、51个区。

㈧ 淮海经济区的范围

江苏、山东、河南、安徽中20个地级市,97个县(市)组成。
江苏:徐州、宿迁、连云港、淮版安、盐权城
山东:济宁、菏泽、临沂、枣庄、日照、泰安、莱芜
河南:商丘、永城、开封、周口
安徽:淮北、宿州、阜阳、蚌埠、亳州 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为江苏省徐州市,江苏省重点规划建设的三大都市圈(徐州都市圈)核心城市,是国家重要的交通要道(中国第二大铁路枢纽)、军事战略要地,享有较高的历史地位和政治地位。作为华东地区的门户城市,现为华东重要的教育、科技、文化、交通、旅游、医疗、会展中心,同时也是省内重要的工商业、金融和对外贸易中心。徐州是江苏文艺第一城,江苏科教第二城,江苏旅游第三,也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六大中心城市之一。
《2012中国城市竞争力排行榜》显示,徐州成长竞争力排名全国第1位,是中国未来发展前景最好的城市。国家商务部《国家级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显示,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实力在全国172家国家级开发区中排名第18位。国务院发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中明确了徐州的定位是建设以工程机械为主的装备制造业基地、能源工业基地、现代农业基地和商贸物流中心、旅游中心,成为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

㈨ 请问淮海经济区包括哪些地区

淮海经济区 区域简图
于1986年3月成立,由江苏、山东、河南和安徽四省十四个地、市组成,十五年后的今天已发展到四省的二十个地级市。包括江苏省的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山东省的滕州、菏泽、济宁、临沂、枣庄、日照、泰安、莱芜;安徽省的淮北、宿州、阜阳、蚌埠、亳州;河南省的开封、商丘、周口,共有97个县(市)、51个区。中心城市为徐州。经济区总面积17.8万公里,2000年总人口1.19亿人,约占全国面积的1.8%和总人口的9.3%。
[编辑本段]地理位置
淮海经济区处于极其重要的地理位置,位于亚欧大陆桥东部桥头堡区域,承南启北,该区东接齐鲁、南连江淮、东濒黄海、西临中原,在全国经济总格局中占有重要位置,拥有亚欧大陆桥东部桥头堡的突出区位,承担着中国经济东靠西移接力站的重任,并面向大海背靠华中经济区,在整个中国的公鸡地图板块中,淮海经济区处沿海中心位置。同时,淮海经济区本身也是颇具规模的市场,全国近一成的人口集中在此。虽然淮海经济区成立了近二十年,比浦东开发区早,但由于主要依靠四省二十个地市行政推动合作,缺乏市场的依存度,活力不够,整体经济比其他沿海区域经济落后,成为中国沿海区域经济发展的软肋。淮海经济区发展相对落后,令长三角和环渤海湾两大区域中间出现落差

㈩ 淮海经济区发展是做什么的

淮海经济区主要是指淮河流域城市,鲁南,苏北,皖北,河南东面。这些城市都是江苏,安徽,山东,河南相对较贫困,发展较落后的地区。仅仅是相对本省而言,对比全国不弱。

徐州铁路建设飞快

火车跑的快,全靠火车头带,这一区域的核心城市就是徐州。徐州自古至今都是重要经济文化政治甚至军事重镇。

作为区域老大,核心城市的徐州有能力,也有责任带动淮海经济区小弟们向前跑。

江苏省直接给徐州一个政策便利,优先发展,可以优先调用资源。一句话只要想要,能给的都会给你。这需要徐州认真发掘和针对性讨论。




(图中徐州是重要枢纽,连云港是出海口)虽然目前国家还没有正式发文支持徐州,但是正在争取中,目前已确定的是徐州将成为铁路和交通枢纽中心建设,支持徐州淮海经济区核心城市建设。

淮海要新成立的徐州大学,这个是工科类大学。未来淮海区域学子们可以直接来这里上学,直接将科研转化为产业,带动和支持家乡发展。

不管怎么说,作为徐州小弟的宿迁是绝对的支持徐州发展的。

徐州影响力越大,对本区域的经济贡献力量也就越大,影响力和辐射力也越大。

安徽这几年一直支持皖北铁路建设,规划了好几条通过苏北的铁路,一直积极支持皖北融入淮海区。河南也是支持商丘等城市向东发展。

未来淮海区域肯定会发展起来的,而且还不弱。很简单因为我们人好,勤奋踏实,努力向前,虽然兄弟们之间会自黑,但是我们不服气,开拓进取这一点就够了。

阅读全文

与淮海经济开发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