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发布时间:2020-11-30 22:48:03

Ⅰ 旅游怎样带动地方经济

1.旅游扶贫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提升旅游业发展能力,拓展区域旅游发展空间,构建旅游产业新体系,培育旅游市场新主体和消费新热点,不仅能够带动广大乡村的基础设施投资,促进厕所革命、道路建设、农田改造等,提高农业人口的福祉,还能提升城市人口的生活质量,并形成统一高效、平等有序的城乡旅游大市场。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标志。
2.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供给侧改革
发展全域旅游,是解决旅游供给侧不足的有力抓手。有利于统筹出台乡村旅游的农村用地政策;有利于创新金融产品,盘活旅游资产;有利于按旅游人口需求创新公共服务设施设计和建设规划。有利于统筹域内各类资源,进行高效配置。
3.推进旅游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旅游业已经发展成为全民广泛参与就业、创业的民生产业,成为综合性的现代产业,对相关产业贡献大幅提升。但旅游业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包括管理体制、行业队伍水平、公共服务设施、旅游收入结构、旅游投资和经营环境等,落后于当今社会发展需求,这些问题,大都需要通过发展全域旅游、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去解决。
4.顺应全民旅游,自助游,自驾游趋势
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旅游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出游方式上,自助游超过85%,自驾游超过60%,一个区域的旅游质量、口碑,不单单取决于旅行社、酒店、景区等服务质量,而是由整个区域的综合环境决定的。推进全域旅游,整体优化旅游的全过程,才能有效满足人民群众的旅游需求,才能将旅游业发展成为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 现代服务业。

Ⅱ 什么生意能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1,益阳是远近闻名的“小有色金属之乡”。你可以充分利用当地自然矿产资源的优势,对外界进行招商引资。
2,益阳水资源丰富。利用水资源的优势进行农业生产或者水力发电。
3,益阳野生动物资源丰富。境内东北部的南县、沅江市和赫山区东部,湖泊众多,河港交织,水草丰茂,盛 产鱼虾和龟、鳖、鳝、螺等小水产。每年秋后,还有大批雁行目、鸻形目候鸟来此觅食越冬。陆栖脊椎动物较常见。境内西南部和中部地域,包括安化县、桃江县、赫山区和资阳区西南部,山丘延绵,森林广布,耕地和居民都较分散,野生动物以哺乳类、爬行类和鸟类居多。主要为斑鸠、野鸡、野兔、野猪、獾、貉和蛇等。全市植物资源有藻类、菌类、苔藓、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六大类,广泛分布在山地、平原和水域,直接或间接地被农业利用。可以充分利用物种的原生态发展为饮食业提供原料。
4,全市土地质量较好,发展农业,特别是经济作物的种植。
5,益阳是全国有名的“竹子之乡”,南竹、茶叶产量居全省第一。可以重点发展竹制品等有地方特色的产品。
6,水产养殖及加工链,兼备运输,将本地资源运往全国各地。益阳水域广阔,全市总水面215万亩,可养面积80多万亩,已放养面积72万亩,其中精养面积33万多亩。大通湖面积达12.4万亩,是全省最大的内陆养殖湖泊。全市盛产乌鲤、鳜鱼、大口鲶、优质鲫鱼、优质鲤鱼等名贵鱼和甲鱼、乌龟、河蟹、青虾等特种水产品。
7,全市十大家产品产区中,有不少被定为国家级的商品粮基地、商品棉基地、商品鱼基地、瘦肉型获得基地及综合商品基地。益阳工业已形成纺织、电力、化工、煤炭、机械、电子、建材、冶金、造纸、仪器等34个行业,以麻纺、造纸、食品、电子工业最著特色。主要名优工业产品有橡胶机械、柴油机、编织机、汽车灯泡、三氧化二锑、苎麻产品和肉类仪器等210多种。
8,丽芸便利的交通开展运输业。益阳水陆交通十分便利。长常高速公路、石长铁路、319国道穿越境内,是省会长沙通往大西南的要道。水路经洞庭湖、内通湘、资、沅、澧四水,外达长沙各口岸。湘黔铁路穿越安化县境,洛(洛阳)——湛(湛江)铁路线在益阳设立枢纽站。目前益阳正在建设和即将建设的交通项目有益阳绕城高速公路、二广高速公路、益娄高速公路、益阳-溆浦高速公路、益阳-南县高速公路、益阳-平江高速公路、益宁城际干道、长益常城际铁路、益阳-汨罗城际铁路、益阳-娄底城际铁路、洛湛铁路荆益段、怀益九铁路等等。

Ⅲ 政府如果促进当地万达广场的繁荣,从而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

政府引进万达广场就是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至于,如何带动,就要看内万达怎么做了。政府给他们容优惠政策在当地建立商场,是有条件的,要求投资在一定数额之上。万达不会白白投资而不招商引资入商场的。商场一旦建立起来,地方的生活便捷性提高,自然有人旺起来。

Ⅳ 京九高铁对当地经济发展有什么积极影响吗

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京九高铁一般指京九客运专线
京九高速回铁路,又称京九高铁、京九客运专线,是《答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的一条国家级高铁大动脉,十三五时期开工建设,线路走向与京九铁路平行,北起北京,南至香港九龙,连接北京、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湖北、江西、广东、香港9个省(区、市、县)。

Ⅳ 国家想要打造一座城市首先靠的是什么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基础设施是硬件,比如商业中心,住宅楼群,街道,桥梁等,没有这些,聚不拢人气的话,经济就很难大发展。

Ⅵ 当地企业融入当地经济发展,融入时代和社会有什么好处

(一)经济因素导致流动人口难以融入当地社会。
流动人口由于大多文化素质较低、技术单一,从就业范围来看,他们主要从事建筑、零售、餐饮、家政、制造等城市人不愿问津的脏、苦、累、差的工作,工资收入普遍较低,加之在民工管理中诸多不合理费用的征收,使他们的实际收入与支出常出现负值。长期的城乡二元体制结构,在造就巨大城乡差距的同时,也衍生了城市人天然的优越感。城市居民对流动人口普遍存在一种戒备、歧视和排斥心理,尤其是城市下岗失业人群,认为流动人口抢了饭碗,对他们采取敌视、打压的态度,想方设法围剿流动人口本已狭隘的生存空间。流动人口及其子女进城后的一个现实困境是难以融入城市社会的经济生活,经济窘迫使流动人口常面临城市的繁华与自身处境的巨大落差,家庭的经济地位更加深了流动人口的自卑心理,导致其难以融入当地社会。
(二)流入地人口对外来人口的偏见和歧视使流动人口难以融入当地社会。
长期以来,在政策优势和先行一步的改革开放优势条件下,本地人口在社会资源和竞争方面占据着优势,并由此而形成“本地人”的身份优势意识。而流动人口由于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基础上处于全方位不平等的地位,成为流入地社会的“外来人口”。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许多有偏见与歧视的本地人口可能并没有意识到对待流动人口的偏见与歧视,他们理所当然地把流动人口当作“外群体”看待,在认识上对其表现出偏见,在行为上对其表现出歧视。正是由于这些偏见和歧视的存在,使得流动人口与本地户籍人口虽然同处一个社会空间工作居住和生活,但他们在社会交往上、在心理意识上都相当疏远,造成了流动人口融入当地地社会的困难。
三)流动人口自身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不足使流动人口难以融入当地社会。
流动人口自身素质相对较差。在对一份对外来务工人员做的随机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流动人口学历普遍较低,初中学历的最多,其次是高中、小学,大专。社会适应能力是影响流动人口融入社会地又一个重要因素。许多调查表明,进入城镇化地区工作生活的流动人口,其人际交往关系大多还是停留在传统的亲缘和地缘关系方面,很多流动人口交往的人群主要是老乡、亲戚等。流动人口社会关系的内向性、乡土性突出,社会生活圈子相对较为封闭,他们不愿主动突破这一封闭状态,客观上形成了自我隔离状况,与流入地主流社会、主流文化相疏离。更为主要的是,很多流动人口中存在“打工心态”、“过客心态”等。在很多流动人口中,他们觉得自己的“根”始终还是在农村的家乡。这种“打工心态”和“过客心态”使得大多数流动人口将自己的未来定位在农村,对流入地社会没有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始终保持对流入地社会一种“陌生人”的感觉。流动人员这种自身素质不高和社会适应能力不足,使流动人员很难融入当地社会。
(四)文化与社会生活习惯的差异。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由于地域的不同,使人们在工作生活中形成了不一样的文化和生活习惯。这使的流动人口融入这个城市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同时也自然而然在本地人和外地人之间形成了隔膜,让流动人口感觉融不进当地这个生活圈子。
总之,流动人口融入城市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若没有社会政策和体制作相应的改革和创新,他们要真正融入城市社会是不可能的。当前的户籍制度改革仅仅是社会迈出促进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社会的第一步,还需要进一步从社会成员的观念、社会制度的设置、社会管理机制的运作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和创新。而作为我们流动人员本身要摒弃在农村生产生活中形成的思想观念和心理,发扬吃苦耐劳、勤俭朴实等精神,克服乡土文化中封闭、内向、散漫等消极思想和心理的影响,以宽容接纳的心态对待城市主流文化和市民,自觉增强对市民群体的归属感,增强城市“主人”意识,从而尽快实现由流动人口到新“市民”的转变。

Ⅶ 大型商场的建立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有哪些促进作用

一,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二,带动了当地的市场繁荣
三,促进了当地商品的流通
四,为当地税收创造了贡献

Ⅷ 如何大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答:这个问题应这样思考:中央出台政策是统一的和阶段性跟进的。1.各个地方具有先天的差异性。2.各个地方具有后天加快推进的主动性。3.各个地方具有加快推进的实验性。4.各个地方具有党政统一的协调性。不要一提到地方发展就向上推,这个不好,也不利地方发展。解决的办法就是:1.加强干部交流,本地的干部到外地、到先进的地方去交流,先进的地方干部有责任和义务到发展差的地方去指导发展解决问题,发展环境差的地方的干部到发展快的发展好的地方去交流,目的是改进干部观念提高干部思维。2.加强企业交流科学招商引资,提供更优惠的阶段性政策吸引外资外企发展。3.科学的规划发展目标发展方向。4.充分分析地域优势、地域劣势,发挥优势、并将劣势互换优势。4.主动加入大区域战略以区域优势带动弱势地域发展。5.加快推进人才战略,管理岗位实行考聘考评制,能者上,庸者下。6.发动群众献计献策,让群众是地方进步的参与者和受惠者。7.利用现代媒体现代信息献计献策提供支持发展目标和发展能量。8.加强沟通,与上级领导沟通,与先进的地区沟通,与优势的企业沟通,与行业企业领军人沟通。9.加强学习,不断加油,加好油,加优质的油,不断提高干部的领导水平和管理水平。我们的党是扛枪能打仗,拿锄能干活的党,只要发挥好核心作用没有难倒地方经济发展的难题。仅供思考。

Ⅸ 企业如何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1、在当地采购原复材料,制尤其是农副产品,保证其稳妥的销售渠道,及时结款等(按照亚当·斯密的观点,一个国家出口1美元的商品,可以带来7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在一个区域亦然)。
2、产业链向上延伸,向农户推广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促进增产。
3、安置当地富余劳动力。

Ⅹ 养羊如何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是通过税收,也就是向当地政府交税来带动么

不全是 也可以刺激消费呀

阅读全文

与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