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邓小平理论的立论基础是()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c社会主义本质论d社会主义发展动力
答案是A。具有干扰是C,C是小平1992年南巡讲的,A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时间上看A是基础。正是在社会初级阶段的国情下,才制定了我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制度基本矛盾,提出了总体战略等等,因而是立论基础。
2. 解决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径是
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这个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解决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径是改革。
3. 科技公司十大高薪职位都有哪些
科技公司一向是先进科学技术的发源地。因此他的高薪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那么究竟在科技公司有哪十大高薪职位呢?
8.企业架构师。负责维护和部署企业内部服务器。提出和推动企业IT计划战略。
9.开发与运营工程师。就是我们日常称之为的程序员。负责科技公司内部,内部代码及编程处理。
10.信息安全工程师。顾名思义,就是科技公司内部负责,保护公司数据。防范黑客以及,其他恶意方对公司系统的引入,及时发现公司系统内部的漏洞并及时修复。
以上就是科技公司10大高薪职位。
4. 如何理解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特点及其意义
这也就谈到了来 如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源的问题
自马恩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的客观规律 既资本主义必然灭亡 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发展方向 但是 整个进程是漫长而曲折的历史过程 需要有坚定信念和革命的人 投入到这个历史运动中去 才能加快这个历史进程 让我们的世界发展的更好.....
资本主义由于存在自身无法克服的种种矛盾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已经开始表现出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一面 但是出于维护其统治地位的考虑 他们就不可能主动让出其历史地位....因此必须有一种力量 去撼动它 消解它 推翻它 这种力量这就是无产阶级 这种力量的表现方式 就是革命.....从物质革命 到精神革命 最后到整个社会生产关系的彻底革命!
革命者 本身应该拥有极高的思想觉悟和素养 这样才能肩负起作为共产主义者的伟大使命.... 才能真正的推动历史的进步 成为历史的推动者 一个人的人生才有真正的意义.....
5.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指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一个中心,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曾多次阐述。1987年11月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十二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拓展资料:
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在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逐步形成。1987年10月中共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表述为: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经过不断发展,现在修正为: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6. 建国后头30年中国的主要成绩和失误
一、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10月,人民解放军进抵拉萨,西藏和平解放。实现了祖国大陆的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二、抗美援朝战争:1950——1953 年不仅保卫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也保障了我国的安全;从根本上粉碎了美国的侵略,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考验了人民军队的作战能力。
三、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
克拉玛依油田;武汉长江大桥;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新藏公路、青藏公路、川藏公路;宝城铁路、集二铁路。到 1957 年底,主要工业指标都大幅度超额完成。
四、三大改造(1953---1956年底)
1、农业:1955 年,全国掀起了农业合作化的高潮。到 1956 年, 90% 的 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2、手工业:到 1956 年, 90% 的手工业者也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3、资本主义工商业:政策:利用、限制、改造 ;方式:从以加工订货为主逐步向公私合营过渡。结果:到 1956 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 20 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的巨变。
存在的主要问题:由于发展速度迅猛,工作过于急促和粗糙,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一些偏差。
五、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中失误的表现:
(1)“大跃进”:标志:盲目求快,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大炼钢铁运动。
(2)人民公社化运动: 特点:一大二公。一大是规模大,二公是公有化程度高。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虽然广大人民群众付出了辛勤劳动,但是,由于(失误的原因)违背客观规律办事,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对国情没有认识清楚,急于求成,(表现)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等错误泛滥,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国家和人民遇到建国后未曾有过的经济困难。
六、“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1966—1976年)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国家政权遭到严重削弱;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国民经济发展缓慢,生产处于半停产或停产状态;人民生活水平基本没有提高;对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严重摧残,阻滞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拉大了。
七、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①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②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③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我国从此走上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八、外交成就
A、50年代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首次提出:1953年中印谈判; (2)倡导:中国、印度、缅甸
(3)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亚非万隆会议:
(1)概况:1955年4月,29个亚洲和非洲国家的政府首脑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会议,我国政府派周恩来率代表团出席会议。
(2)地位:是有史以来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
(3)内容:主要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4)结果:由于帝国主义的破坏和与会各国间矛盾错综复杂,会议出现尖锐分歧。推动万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的方针是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要求各国撇开分歧,为反对殖民主义的共同利益而加强团结与合作。
B、70年代
1、重返联合国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大就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国提出的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并立即驱逐台湾的提案进行投票表决。结果该项提案以压倒多数票得到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为中国在联合国和唯一合法政府,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作为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登上国际政治舞台。在联合国组织内,我国为实现联合国宪章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各国友好合作、促进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自己不懈的努力。
2、中美建交:“小球转动大球”指中美的乒乓外交。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期间##和周恩来会见了他,这一周被西方新闻界称作为“改变世界的一周”。中美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美国承认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1978年12月,中美双方发表《建交公报》。1979年1月1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两国关系进入正常化发展阶段。
二、科技的发展
1、“两弹一星”: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1)1964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我国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它向世界宣告,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胜利地掌握了核技术。(2)1966年10月,我国成功进行了导弹核武器试验,实现了导弹和原子弹的结合。(3)1967年6月,我国又成功进行了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之后第四个能够自己研制氢弹的国家。(4)1970年4月,“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顺利送入太空轨道。它标志中国人民成功掌握了人造地球卫星的空间技术。从此,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两弹一星”精神:即热爱主义、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活生生的体现,是中国人民在20世纪为中华民族创造的新的宝贵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在现代化建设道路上奋勇开拓的巨大推动力量。
3、 农业科学家袁隆平1973年成功培育出我国第一代籼型杂交水稻。这种水稻亩产量很高,被外国新闻媒体称为“东方魔稻”。袁隆平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