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中国经济发展靠什么

中国经济发展靠什么

发布时间:2020-11-30 01:25:23

㈠ 中国经济主要靠什么带动

中国的经济发展主要靠2个东西:
投资、出口
虽然大家也常说所谓的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投资、出口和消费(内需)。
但实际上,中国的内需市场很难启动,原因有很多国富民穷,加上物价飞涨,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上学难、就医难、养老难。没人会愿意把钱随便去消费的。
为什么别的国家不学习呢?
中国的发展模式有点饮鸩止渴,涸泽而渔。一味的追求所谓的高增长,不顾老百姓的感受,更不顾子孙后代的利益。就像建立在沙丘上的城堡,来股风都可能吹倒!
中国投资拉动型,需要用很多钱,没钱了就开动印钞机印钞。钞票印多了,必然引起通货膨胀,也就是通常说的钱不值钱了,物价上涨了。
现在的发展主要靠各地的基础设施投资、出卖地皮式的土地财政。
中国的经济就像“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所以,别人不学!别人看着你,都觉得替你感到害怕。
你说呢!?!

㈡ 未来5年,中国经济的增长需要依靠什么

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房地产的关系犹如“鱼儿离不开水”。回顾过去的10年,我国GDP总量从全球第三到第二、人均GDP从几千美元到破万,北上广急速发展的同时,房价也在背后悄然上涨,2017年的厦门房价已经破4万,在房价如此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地方经济想穷也没办法穷!

结语未来5年,中国经济将更注重质量和结构,这也是为了以后在全球经济发展中打下一个有力的竞争基础。此外,除了投资的拉动作用,消费和拉动内需也是一个重要的点,中国的14亿人口是拉动消费、拉动内需的保障,市场活力和市场能量会超乎我们的想象。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码字不易,给点个赞、点个关注吧。

㈢ 中国经济的发展主要靠什么方式

一是资源消耗,从子孙手里抢钱;二是剥夺弱势群体的利益;三是低价向世界市场倾销,对内高价格。

㈣ 中国经济发展靠什么

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

㈤ 中国经济靠什么发展起来的

个人对2017年a股的走势判断是:乐观谈不上,但至少没那么悲观。目前,中国的股市的低迷状态,是在比较客观的反映经济的发展情况。因为,经济发展就像跑步一样,高速奔跑一段时间的人需要慢下来调整自己的节奏,之后如何则要看调整的效果。其实对于目前的经济现状,在宏观层面早有预示,比如,工作报告多次提到的新常态正是对中国未来经济走向的一个指向,也就是既防止经济因过热而失控,又防止因硬着陆而形成的经济萎靡,我想,这也就为经济与股市的发展定下了基调。按照这个思路,中国股市想要短时间内复制去年的大涨概率几乎为零,至于什么时候改观那要看政策的导向、经济的发展、市场的情绪。但如果合理的度过了这段经济震荡期(就像G20设计的一样),将来的中国股市再次启航也是可以预期的。建议时不要被市场的情绪影响了自己的情绪,而要用冷静理智的态度去研究市场。私聊

㈥ 未来5年,中国经济的增长需要依靠什么

我们国家经济增长的很大一部分因素是由于投资的拉动,也就是基础建设的开展。

回顾中国基础建设的发展历程,就会发现基础建设不仅仅局限于公路、铁路、水利等领域,除了这些最基本的建设之外,与时俱进的还有互联网,城际铁路,充电桩等等。

总而言之,我国不停地在进行着基础建设,即使是有一天,基础建设完全完成了,我们也不必担心,因为我们还有着潜力巨大的消费和出口。

㈦ 中国经济主要靠什么

发展的主要动力依次是:内需、消费、投资、对外出口。另外从发展因素上看:优化经济结构抓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是主线,提高经济效益和增强科技创新驱动是主攻方向,保民生促和谐是重中之重。

㈧ 中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什么论文

中国要想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中获得稳固的地位,获得可持续的发展态势,看来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改变当前的经济增长方式就是重要的一步骤,也或许只有把这些工作完成了,我们的经济发展的基础才算夯实了。我们的经济发展中有许多偏向是需要纠正的。我们现行的经济发展模式的注重财富的创造却并不太顾及财富的再分配,正如有学者所感叹的:“到目前为止,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最大的缺憾在于,没有类似的计划使国民财富同步增长。”我们知道从最终需求上看,消费和投资需求的形成机制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讲,居民消费倾向是相对稳定的,可支配收入成为居民消费的重要解释变量。这也就决定了消费是一种对于可支配收入的支出,在消费倾向不变的情况下,可支配收入增长的越多,消费增长得也就越快。但在我国现在实际的情况却是,国民反而成为改革成本的长期承担者,这也正是我国国内市场为什么迟迟不能够建立起来,而不得不过度依赖出口和投资来实现经济的增长的根本原因,并因此留下内需不振、经济失衡、社会矛盾激化等种种后遗症。另一点则是我们的经济发展,我们的财富的创造的只是注重政府的主导,这种模式的弊端是显见的:一方面的原因在于在积极地财政政策下,通过国家财政所进行的投资是低风险的,而由此带动的民间投资投资(无论其资金来自于自有或者资本市场譬如证券市场的融资或者银行借贷)都是有风险的。从而无形中对民间资本形成了挤出效应。另一方面的问题在于,由政府举公共工程或援助私人企业的法,只能适得其反。原因是政府筹措资金,势必加重资本市场和纳税人的负担,进而必然会妨碍私人企业的活动。而这些因素的集合,自然是于总体上降低了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力。目前世界已探明的能源储量中,煤炭只够开采230年,石油只够开采43年,天然气只够开采62年。中国地大而物不博,人均煤炭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天然气人均资源量更是只有世界人均的1/15,形势就更为严峻。按照现有消耗速度,中国的煤炭储量只能开采80多年,石油储量只能开采11.4年。但中国的能源浪费现象又非常严重。长期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严重依赖能源投入,主要表现为“三高一低”(高投入、高能耗、高排放、低产出)。目前中国单位产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美国的4.3倍,德、法的8倍,日本、瑞士的11倍。能源系数总效率仅约10%,高达90%的能源在加工转换、储运和终端利用过程中损失和浪费掉了。在世界舞台上,中国正在扮演着两个截然不同的角色:一是正面的,世界工厂,白猫;二是负面的,世界最大的污染排放国,黑猫。中国的二氧化碳、化学需氧量、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排放量均为世界第一,单位污染排放量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十几倍。目前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也很不合理。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为30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占68.7%,石油占18%,天然气占3.4%,非化石能源只占9.9%。中国发电量的83%依赖于煤炭(火电),但火力发电厂也是污染排放大户。火力发电厂每发1度电,要排放1.2千克二氧化碳、9克二氧化硫、4克氮氧化物。2009年中国火力发电量为29814亿度,污染是极为惊人的。所以中国必须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加大核电和水力发电比重。而且中国火力发电厂整体上效率偏低,大多在27%到33%之间。目前世界最先进的百万千瓦超临界机组的热效率可高达45%,中国火电厂提高改进的空间依然很大。火电中的小火电机组占了相当比重,其效率平均比大型发电机组低10%以上,对环境的污染也更惊人。一手抓淘汰落后产能(小火电),一手抓节能减排(大中型机组),在很长时期内是中国工业的一项艰巨任务。但传统能源总有用完的那一天。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大力发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和低碳经济才是正道,虽然很大程度上是情非得已。随着能源资源的日益减少,未来能源资源一定会卖成天价以体现其稀缺性,届时中国企业将如何应对?显而易见的是,未来哪个国家对能源资源的依赖越低,哪个国家就可以在世界经济格局中掌控的话语权。这方面发达国家又先行一步。以英国为例,2009年英国石油需求比2008年下降4.5%,天然气需求减少7.5%,净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9.75%。德国和北欧国家更是公认的“低碳经济”先驱。笔者认为,低碳经济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四层意思:一是能不用就不用,尽量节约资源;二是能少用就少用,尽量使资源得到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三是投入产出最大化,尽量以最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实现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四是大力推广绿色制造、清洁生产技术,尽量减少碳排放。自世界金融危机以来,各地政府都把保增长列为首要任务,上了很多大项目。据周生贤部长透露,四万亿计划中用于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资金达到2100亿元,加上支持自主创新、结构调整和应对气侯变化的资金3700亿元,绿色投资比例达到14.5%。这体现了中央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决心,固然可喜。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85.5%的资金与节能减排关系不大,与发展低碳经济有一定矛盾。绝大部分投资以扩大产能为中心,为保证如此巨额的投资万无一失,采用了最成熟最先进的生产技术。但这些技术绝大多数已达到了现有生产方式的极限,客观上加重了对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依赖,与发展低碳经济的愿景背道而驰。低碳经济不仅意味着要改进工艺技术,甚至意味着中国庞大的生产能力将化为乌有,并不象抑制产能过剩那么简单。比如目前全国钢铁产能超过7亿吨,产能过剩2亿吨。真要用低碳标准改造,对象就不是那过剩的2亿吨钢铁,而是整整7亿吨钢铁!从这个角度看,发展低碳经济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即便从绿色消费的角度出发,大上产能也是与低碳经济相矛盾的。比如大量生产小汽车而不是自行车,但汽车却是大气主要污染源;大上造纸产能而不是无纸化公,无谓的大量消耗了木材;大量生产空调而不是改变奢侈的生活方式,满足于夏天将空调定在26℃,冬天将空调定在18℃,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低碳生活。最重要也最关键的是,“低碳经济”意味着中国将为“碳排放权”埋单。中国并不掌握“低碳经济”的核心知识产权,很有可能走上“引进—落后-再引进”的老路。但真正先进的技术是买不来的,很长时期内中国必然处于“低碳经济”产业链的低端环节。在传统产业中,中国正从产业链的低端环节爬到中端环节,有些已到了产业链的高端环节。以家电为例,从CRT电视到平板电视,中国家电一直在引进生产线和技术,并将CRT电视做到了极致。虽然目前中国还不掌握平板电视核心技术,但多多少少会有一些技术传承,也有一些吸收消化再创新。但“低碳经济”意味着中国企业将从头再来,意味着传统的吸收消化再创新将无以为继。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10年中国人类发展报告——迈向低碳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未来》指出,中国实现未来低碳经济的目标,至少需要60多种骨干技术支持,其中42种技术中国目前尚未掌握核心技术,这意味着70%的减排核心技术需要用巨额财富“进口”。如果再不用铁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国这个世界工厂在“低碳经济”时代恐怕仍然是个代工命。

阅读全文

与中国经济发展靠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