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大萧条的带来影响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狄更斯在他的《双城记》里这样描述他眼中的那个年代。我想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大萧条》所展示的19世纪20年代的美国。
《大萧条》作为“美国生活史丛书”的最后一卷,由于作者韦克特教授亲历过他所描写的那个时期,所以,他得以能够从一个旁观者和记录者的角度,以白描的方式,冷静、客观地向人们展现那个时代所发生的事情。为读者临摹了一个充斥着种种矛盾的时代,为我们展现了那个时代特有的凝重与悲怆,忧伤和希望。不论是真实的事例,还是精确的数据,都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作者韦克特的谨慎与务实。
它除了揭示经济萧条的影响之外,还涉及了美国生活的方方面面,将更多的目光投向了百姓生活。富翁与贫民,经理人与失业者,老人与小孩,日常生活与社会文化,甚至还有城乡的变革。可以说,这本书是了解那个时代真实生活的一部小网络全书。
字里行间,韦克特以长镜头的方式向人们展示了大萧条带给美国的影响:经济萧条与衰退;政府竭尽所能力挽狂澜;社会文化经历新的洗礼;人们的生活从富足到贫穷的跌落;四处游荡的失业者;在垃圾堆中争抢食物的妇女;为了温饱而打工的童工……一幕幕让人无奈又心酸。这也正是本书和以往描述美国历史的书籍有所不同的地方,作者并没有对笔下的这段历史妄加评断,而是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思考空间。这正如一位评论家所说的那样——这本书的独到之处就在于:它更着重于描写,而不是反思和阐释;它常常讲述发生了什么,而不是讨论为什么会发生;它逐步揭示显而易见的、而不是晦暗不明的后果。而正是这种不经作者反刍和爬梳的忠实记录,使得这本书具有了更高的历史价值。
书的前部分着重于描述政府在大萧条情况下的努力,关于新政及其立法的笔墨颇多,充分了展现了世事艰难时,政府带给人们的庇护和信心,尤其是罗斯福的炉边谈话更是深入人心。
“唯一让人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70多年前,罗斯福的话语在今日听来仍是睿智而催人深省。尤其是在金融海啸肆虐的今天,如何从历史中寻找答案,把握时代,也是我们读者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
这之后的几章则关注年轻人和老年人,关注新有闲阶级,关注文学和艺术,以及科学和消费,最后一章讨论外交事务对美国现场的影响。
韦克特作为一个历史学家和一个声名显赫的作家,这本书再一次证明了他运用机智语言精准概括宏大主题的天份。很多文字都被他赋予很强的逻辑性和洞见力,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人们常说:历史常常有着惊人相似的一幕。相同的事情往往会在岁月的淘洗中不断轮回。对于这段刚刚逝去的历史,今天的人们或许仍旧能够从现实中找到它的影子或者照见不远的将来。
而这,也正是这些文字得以传承的意义之一。
Ⅱ 经济衰退对各产业影响
我是个学生,说的可能不对,您看看就一笑了之,
首先我们分析一下这几样商品,1,洗衣机,2,彩电,3,空调,4,小家电,因为拓邦电子是从事家用电器微电脑控制器研究、开发和配套生产,所以把它放最后分析,
1,洗衣机是用来洗衣服的,呵呵,可能是废话,但是要达到洗衣服的目的还有很多,比如去外面用公用的洗衣机,便宜又方便,比如手洗,所以洗衣机是可替代商品,而且可替代程度较高
2,彩电,虽然理论上彩电是可以被收音机,电脑替代,可是实际情况却是不可替代的,一个家庭可以没有电脑,可以没有收音机,但是不可以没有电视,电视是我国人民主要的信息获取渠道,
3,空调,空调是可替代的商品,比如扇子,电风扇都可以替代,并且空调昂贵的耗电费用使它的可替代性更加的大了,
4,小家电,小家电这个词很笼统,它包含了很多商品,你可以在网络上搜下小家电,你就知道它包含了多少商品了,所以它的产品间互补性很强,一个商品赔钱,另一个可能就赚钱,而一些便宜的小家电可能是一些昂贵的小家电的可替代商品,比如刀片和高级的电动刮胡刀,所以对小家电的影响相对来说较小,因为有的类型的小家电企业受损,有的收益,
5,拓邦电子因为提供的是微电子技术,这些电子商品一般价格昂贵,所以它受影响较大,
总的来说,在经济危机的时候,奢侈品严重萎缩,有廉价可替代商品的商品受损严重,
空调格力电器>拓邦电子>洗衣机合肥三洋>彩电海信电器>小家电九阳股份
Ⅲ 经济大萧条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没钱花,工厂倒闭
Ⅳ 经济萧条
萧条只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会出台一系列的政策,会对整个市场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而由于中国本身体制的不健全,出台的政策对市场的作用或多或少的会有影响,不管是好的影响还是不好的影响,而要走出这个过程从中国本身目前的实力来讲是不具备这个实力的。所以真正的经济萧条期的结束还得依赖与世界经济的走势,而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这种现象都将持续
Ⅳ 经济危机的影响
经济危机的后果可能是:
1、社会动乱;
2、国民经济调节和经济恢复;
3、政变。
经济危机爆发,加剧了社会各种矛盾的深化。
主要表现在:
1、经济危机造成了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对社会生产力造成严重的破坏。
2、经济危机进一步加深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3、经济危机进一步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
4、经济危机加剧了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
(5)经济萧条的影响扩展阅读
解决途径
两极世界理论分析指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内部变革时期的经济危机主要是通过扩大国内有效需求解决,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对外扩张时期的经济危机主要是通过扩大国际有效需求解决。
主要分类
也就是生产能力过剩的危机。有的学者把经济危机分为被动型危机与主动型危机两种类型。所谓被动型经济危机是指该国宏观经济管理当局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出现经济的严重衰退或大幅度的货币贬值从而引发金融危机进而演化为经济危机的情况。
被动型
指该国宏观经济管理当局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出现经济的严重衰退或大幅度的货币贬值从而引发金融危机进而演化为经济危机的情况。如果危机的性质属于这种被动型的,很难认为这种货币在危机之后还会回升,危机过程实际上是对该国货币价值重新寻求和确认的过程。
主动型
主动型危机是指宏观经济管理当局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采取的政策行为的结果。危机的产生完全在管理当局的预料之中,危机或经济衰退可以视作为改革的机会成本。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经济危机
Ⅵ 经济萧条时期那些行业不受影响
踩三轮
Ⅶ 经济大萧条给美国各行各业带来了哪些严重的影响
经济大萧条的严重程度在美国史上是空前的,1929年至1933年,私人投资由160亿美元减至3.4亿美元,工业生产在1929年夏至1932年下降50%。1929年至1933年,国民收入由878亿美元降至402亿美元,人均收入由681美元降至495美元。有10万家企业倒闭。1929年10月至1932年底,有5500家银行破产。1929年非农业工人失业率为1/20,1930年为1/7,1931年为1/4,1932年为1/3以上。在职工人工资低,且只能部分时间作工。1929年至1933年,薪金减少40%,红利减少近57%,制造业工资减少60%。分期付款购买汽车、房屋的人仍需按原价和利率付款,债务沉重。城市中付不起房租的人被赶出住房,拥挤在被讽喻为“胡佛村”的临建棚中,许多人靠马铃薯,乃至野草度日,死亡相继。农场主同样受到大萧条的打击,农产品价格下降比非农产品更甚。1932年农产品下跌55%。而非农产品下跌27%。农场总收入由1929年的120亿美元降至1932年的53亿美元。全国至少有40%的农场被抵押。1930年至1933年,全国约有1/3农场易手。许多佃农的土地被地主收回。最大的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美国的经济陷于一片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