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为什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为什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发布时间:2020-11-29 19:43:57

A. 为什么要转变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轨道指明了方向。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在探索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也是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
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代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虽然十七大报告中只改了一个词,但是内涵却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发展不等于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一般是对产出总量而言,强调的是量的增加;经济发展不仅指量的增加,更注重的是结构改善和质量提高,是质和量的统一。经济发展包含经济增长,但是经济增长却不一定包含经济发展。我国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做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多年来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实践表明,单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并不能保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粗放型经济增长转变为集约型经济增长;把盲目地单纯追求GDP量的扩张转变到更加注重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和经济增长质量上来;把“物质化”的发展转变到“人本化”的发展,更加注重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才能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关键是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创新能力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按照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广泛应用高科技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努力打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产业,全面提高产业技术水平。

要把节能减排作为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坚决抑制高耗能、高排放产业的增长,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正确处理经济增长速度与节能减排的关系,使经济发展建立在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础上。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资源和环境代价。这种情况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直接相关。只有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坚持以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切入点,积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立足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发展,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主线,促使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工业带动和数量扩张带动向三次产业协同带动和结构优化升级带动转变。

我区经济增长中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水平、低效益的“三高两低”问题比较突出,2005年单位GDP能耗全国最高。因此,我区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的过程中,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新型工业化,重点处理好产业转型与加快发展的关系、加快经济增长速度与提高发展质量的关系、追求当前利益与谋划长远发展的关系,决不能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努力实现由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向科学发展转变;由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由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由就工业抓工业向跳出工业发展工业转变。从更广视野、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把工业化作为一个社会系统工程来抓,准确把握工业与服务业、农业之间的共生关系,工业化与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之间的依存关系,努力实现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和“三化”的良性互动。在推进宁夏跨越式发展的进程中,注重追求速度与质量、结构、效益相统一,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相协调,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B. 当代我国为什么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因为中国的每一点GDP增长都是高消耗、高耗能,要比国际同等水平高出一倍以上!而且现阶段中国版企业权过于依赖外国订单、外国需求,以人口密集、资源密集、出口浅加工、代办等地段生产模式为主要手段。为了中国经济能正确的发展、独立的发展、健康绿色的发展,就必须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C. 为什么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及如何转变

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同时要求在十二五期间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应该看到在我们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集中表现在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以及贫富差距过大,腐败现象丛生。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东、西部发展不平衡,导致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加上收入分配制度的某些弊端,形成社会财富集中度过大,影响社会的公平正义;一、二、三产业发展不协调,服务业明显滞后,导致就业的结构性矛盾突出;我们的增长主要依靠资金、土地、劳动力的大量投入,科技在增长中的贡献率偏低,导致投入大、产出小,长期处于世界产业链的低端;我们的增长主要靠出口带动,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偏大,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附加值偏低,导致国际贸易中矛盾频发,争端不断;产业结构落后,导致资源能源消耗多、环境污染重,使我们的发展面临不可持续的局面。
怎样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八个方面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一、从以出口导向拉动经济发展的方式,向以内需为主导,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协调拉动的方式转变。
二、从以资金、劳力、土地等生产要素驱动经济发展的方式,向以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驱动的方式转变。
三、从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向集约型的发展方式转变。
四、从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力推动经济发展的方式向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含高端制造业)、服务业双引擎推动的方式转变。
五、从城乡二元结构的发展方式向城乡统筹发展方式转变。
六、从以东南沿海率先发展的方式向东、中、西部平衡发展转变。
七、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发展方式向效率公平并重,更多强调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发展方式转变。
八、从单纯追求GDP增长的发展方式向“包容性增长”的发展方式转变。

D. 我国为什么要实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维护我国经济安全、提高我国经济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经济安全在整个国家安全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世界经济的持续增长导致对原油需求大幅增加,世界石油价格大幅攀升并持续保持高位,对全球经济增长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也使我国经济面临不稳定的发展环境。由于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经济总量的扩大,我国原材料和关键设备的进口明显增多,我国经济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的程度也在增大。面对不稳定的国际经济环境,要实现我国经济安全发展,就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降低经济发展对能源、原材料等的进口依赖。近年来,我国出口增幅迅速提升,贸易顺差呈扩大趋势,对拉动国内经济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容易造成国际贸易摩擦加剧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特别是外贸增长方式,努力提高国际分工位置和产品附加值,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充分利用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创造新的比较优势,才能不断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安全发展。

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推动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看,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表现在主要通过扩大投资规模、
过多依靠各种资源的大量消耗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由此导致了效率不高、效益相对低下和环境压力明显加大,以及发展本身的不可持续性。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
资源短缺且人均资源相对贫乏的发展中大国,现实的国情不允许我们继续走粗放增长的发展道路,否则能源、资源将加速枯竭,生态环境将不堪重负,经济健康发展
将受到严重影响。而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正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内容和切入点,是保障我国经济安全和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从生产要素配置、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等基础环节入手,加大治本的力度。第一,加快科技进步,提高科技进步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科技进步可以改进产品、工程的设计,更新机器、设备,降低能耗,提高资源利用率,节约生产要素的投入和使用;还能提高产品质量,
提高效益,从而实现经济增长的低投入、低消耗、高产出、高效益。第二,提高劳动者素质,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途
径,而要提高劳动者素质,就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形成和积累的主要途径。世界银行的研究显示,劳动力受教育的平均时间每增加11
年,GDP就会增加9%。从业已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国家和地区看,他们的人口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第三,完善竞争性市场体系。实现集约型经济增长的微
观基础是有效的市场竞争。只有完善竞争性市场体系,才能充分发挥市场竞争在优化资源配置和有效利用资源方面的基本功能,有效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E. 为什么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新表述的背景和原因分析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确立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的方针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国经济的强劲发展是依靠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资本积累所带动的经济增长。目前这种经济增长,已经引发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并且给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带来威胁。

(一)经济社会情况

1、能源消耗过高,资源效率低下

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资源配置的不合理,使得我国的稀缺资源极不经济地被耗费。根据新公布的普查结果,我国经济增长能源消耗略有下降,但这并未改变当前我国能耗过高、资源效率低的总体现状。我国2004年调整后的GDP占世界的份额只有4.4%,而当年我国消费的原油、原煤、铁矿石、钢材、氧化铝、水泥,却分别占全世界消费总量的7.4%、31%、30%、27%、25%、40%。〔5〕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的上升期,资源约束矛盾将更加突出,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

2、环境污染严重,生态恶化加速

在我国推进工业化的过程中,环境破坏日益严重。据有关方面报告,我国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超过环境自净能力。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由1990年的5.8亿吨上升到2000年的8.16亿吨;日污水排放量在1.3亿吨左右,七大水系近一半河段严重污染。许多城市空气污染严重,酸雨面积已占全国面积的1/3;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6亿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38%,每年新增1.5万平方公里;沙漠化面积达17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8.2%,每年新增3436平方公里。90%以上的天然草场退化,每年增加退化草原2.5万公顷;北方河流资源开发利用率大大超过了国际警戒线(30%—40%),其中黄河、淮河、辽河达60%,海河达90%。流域生态功能严重失调。华北平原出现了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水位下降漏斗〔6〕。据世界银行1997年统计,我国仅空气和水污染造成的损失,就相当于GDP的3%—8%。〔7〕

3、重化工业发展,就业难度加大

我国农村有超过1.5亿的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到城镇非农业中就业,城镇每年还有1500万以上的新增劳动力需要就业。因此,增加就业是关系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由于集中力量发展资本密集的重化工业大企业,城市建设和工业建设大量占用耕地,每年增加成千上万失地农民。“近几年我国每年建设占用耕地250万亩到300万亩,如果按人均一亩地摊算,就意味着每年大致有250万到300万的农民失去土地。”〔8〕所谓“失地农民”有相当数量的增加,这对于缩小城乡和贫富差别、提高我国经济的整体效率产生了消极影响。

F. 为什么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总结我国现代化建设长期实践得出的重要结论,是根据我国现阶段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要求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坚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
首先,要认识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的发展.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之间具有内在联系,前者是后者的目的,后者是前者的基础.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的发展,其中就包含着必须要符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规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所呈现的规律,就是社会总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结构随经济增长而不断优化和升级,这些结构的优化和升级过程,也就是不断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离开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没有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结构的优化和升级,经济发展既好不起来,也快不起来.
其次,衡量经济发展得好不好,不是看经济总量增长,要看是否具有高的质量和好的效益.一是看经济增长主要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还是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如果主要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来实现经济增长,是粗放型的增长、低质量的增长,不是好的经济发展.二是看经济增长是否建立在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的基础上.如果伴随着经济增长不能同时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经济增长只能是在低层次、低水平上重复,经济效益难以有实质性的提高,这样的经济发展不是好的发展.三是看经济增长主要是由投资和出口拉动,还是由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主要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的经济增长,难以扩大人民的消费需求、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利于改善民生,这样的经济发展也不是好的发展.
其三,除了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在经济全球化下,国内国际经济环境是不断变化的.要努力适应国际环境的新变化,适应我国发展的新要求,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必须取得重大突破,才能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在较长时期内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G. 中国为什么会反复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并提出到2020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取

觉得经济发展是正事,写出了经济的腾飞和发展,才能让中国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 觉得经济发展是正事,写出了经济的腾飞和发展,才能让中国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

阅读全文

与为什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