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太原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总体规划
太原经济技术开发区于2001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02年7月1日起,经济区与太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离,开始独立运行。根据并发[2002]36号文件的规定,经济区总体控制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北起太原市南过境高速公路,南至南环铁路线北侧,西起大运路,东至南畔村以东。总体规划分三期实施,起步区9.6平方公里,北起新华街,南至化章街,西起大运路,东至大发路,用3至5年的时间完成。二期开发20平方公里,三期再开发20平方公里。 从地理位置上看,太原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太原市东南方向,不仅空气质量好,而且发展空间广阔,交通十分便利。区中心距飞机场2公里,火车站3公里,市中心10公里。区内大运公路贯穿南北,208和307国道穿越东西,有太原市南高速环路入口,邻西南铁路环线,是投资办厂的理想之地。经济区的周边,北邻太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西接小店镇,东临榆次经济技术开发区,处于太原市南移西进战略及两市三区合作开发的中心地带。
㈡ 苏州吴中经济开发区的总体规划
建成区:建成区是吴中经济开发区得到批准成立首期开发建设的区域,四横、三纵的路网构架成建成区的主要格局。规划面积为7.81平方公里。是吴中区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学校、幼儿园、医院、居住小区等配套设施完备。 河东工业园:河东工业园规划面积约7.8平方公里。东至苏嘉杭高速,南至吴淞江,西至京杭大运河,北至河道。于2001年3月开始建设,于2001年3月开始建设,工业园有污水处理厂相配套,区内道路与苏嘉杭高速公路、苏州绕城高速公路、苏沪高速公路、205省道相连。目前该园工业用地项目招商基本完成,入驻企业125家,主要产业为化工工业企业、电子企业。 东吴工业园:东吴工业园是建成区的延伸,东吴工业园规划面积约5.3平方公里。东至227省道,南至绕城高速,西至西塘河,北至东吴南路。于2002年初投入建设,目前园内基础设施建设已全部完成,并建有幼儿园、小学、卫生院、居住小区等配套设施;工业用地项目招商已全部完成;入驻国内外企业129家。已成为开发区电子产品、精密机械、生物医药的生产基地。 旺山工业园:旺山工业园总规划面积14平方公里。于2003年3月开工,同年10月正式开园。一期规划面积约10平方公里(含天鹅荡居住区2平方公里。东至龙翔路、苏震桃一级公路,南至东太湖路,西至苏旺路,北至吴中大道、绕城高速。一期地块项目引进基本到位。二期规划面积约4平方公里。东至苏旺路;南至东太湖路,西至木东公路,北至吴中大道。二期部分地块项目进区。截止目前,旺山高科技工业园集聚了百余家电子信息、新能源和科研制造企业。 越溪城市副中心: 越溪城市副中心于2004年11月3日正式经苏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是体现苏州四角山水和现代化的新城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2万人。苏州市吴中越溪城市副中心整个规划的形态可概括为“一轴、二心、六片”的规划结构。“一轴”为东西贯通的绿化景观轴,包括0.4平方公里的绿地公园、广场,是城市的一条发展方向轴,实现东西两侧在空间景观上的衔接。“二心”分别为友新路两侧的公共设施用地,位于中心部位。主要集中行政办公、文化娱乐、医疗卫生、体育设施、商业金融等。行政办公保留了开发区管委会、海关大楼、太湖渔管会等行政管理用地。商业片区目前规划建设南苏州生活广场、新天广场、商务中心等。“六片”即为六个居住片区,以建设多层住宅为主和低层、小高层住宅为辅,新建高标准越溪小学、已建成越溪中学、瑞华医院、公共绿地等配套服务设施。越溪城市副中心将建设成为苏州城南一个崭新的集行政、商贸、金融、居住、教育、文化、休闲、娱乐等城市综合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城市片区中心。 尹山湖生态商圈:尹山湖生态商圈规划面积8.84平方公里,按照“现代、精巧、生态、休闲、宜居”的发展理念,着力打造行政商务、居住生活、商业金融和运动休闲等四大功能区,全面形成一个融自然风光、人文胜迹和都市景观于一体的绿色生态城市次中心。尹山湖生态商圈以创造和谐、有序的绿色生态背景,构筑生态休闲商务宜居中心,提供现代多样的城市活动空间,成为区域发展的催化剂与动力。 东太湖滨湖新城:东太湖滨湖新城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总体布局分为“一核、双轴、两带”,将建设成为融国际商务、文化旅游、休闲度假等特色于一体的现代化新城区。 吴中科技园:吴中科技园与苏州国际教育园相邻,具有吴中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自然优美的太湖山水风光优势,他北靠石湖风景区和旺山、南临东太湖,环境优美;区内交通便捷,与吴中大道、东太湖路、苏州绕城高速等主干道相通。吴中科技园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由研发基地、产业基地和综合配套区三个部分组成,通过引进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服务外包等高新技术研发企业,成为自主研发新平台和高科技产业示范区。近年来,相继获得省级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区、省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省级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园。科技园合理设置配套服务设施,包括中介商务办公、科技交流展示中心、商业街、文化娱乐设施、配套公寓如专家公寓、白领公寓、单生公寓等,及适量一般居住生活配套、科技城物业管理办公、科技会所等设施配套等。科技园将成为苏州城南工业带的亮点和热点,并进一步优化吴中区的投资环境,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创新,全面提高吴中区区域核心竞争力。 吴中出口加工区:吴中出口加工区是2005年6月唯一经国务院批准在区内设立的加工区,总体规划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区内将重点引进电子资讯、光电一体、新材料、生物科技等出口加工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建成吴中区的“境内关外”。苏州绕城高速公路、苏嘉杭高速公路、苏沪高速公路均在此设有互通和出口,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快速。出口加工区以电子咨询产业、光机电一体化产生、生物科技与精细化工产业、精密机械产业等为主要发展方向。
㈢ 广东惠州惠阳经济开发区的布局规划
总面积8平方公里,按照“一中两翼三区”的发展布局,实施“一二三四五”发展战略。 “一中”指一个行政商贸中心;“两翼”指东翼碧桂园,西翼振业;“三区”指拾围、莲塘面、象岭三大工业片区。
近年来,开发区广大干部群众坚持解放思想,转变机关作风,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发展全局,调整发展思路,完善基础设施,健全公共服务,优化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提出了“一中两翼三区”的发展布局,坚持以工业经济为主,以现代服务业相配套的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有序发展。其中,“一中”指一个行政商贸中心,打造成开发区行政、教育、商贸、物流、饮食、文化、休闲的聚集地,提升开发区第三产业档次;“两翼”指东翼碧桂园,西翼振业,主要发展现代服务业;“三区”指拾围、莲塘面、象岭三大工业片区。目前,开发区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商住、旅游、教育、商贸、现代服务业全面发展的格局。 坚持一个中心,突出两大主题,实现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从而进一步掀起经济开发区新一轮发展潮。
坚持一个中心——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为第一要务。
突出两大主题——即全力抓好发展和稳定。其中发展的主题就是抓好开发区的总体规划,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加快开发区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步伐;稳定的主题就是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为中心,以解决农民征地历史遗留问题为重点,全面推进开发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是——第一步,先用三年左右时间把开发区第一期规划的10平方公里土地基本填满工业、教育、商宅等项目;第二步,再用三年时间将第二期规划的35平方公里区域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拉通道路、供水、供电网络,基本形成以工业为主的发展雏形;第三步,再用第三个三年时间大力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和工业项目,把35平方公里区域基本填满。届时,整个开发区国民生产总值将达到60亿元左右,工业产值达到200亿元左右,税收达到2亿元左右。
㈣ 经济开发区从规划公示到公示结束再到出规划图 是什么意思呢
一项规划要获得审批,需要经过对社会公开公示的程序,征求公众及专家意见,公示的时间不少于30日,公示结束后,对收集到的公示意见,政府需进行规划的修改,修改完后才能将规划的成果报给审批机关审批。
㈤ 海宁经济开发区的总体规划
开发区分为东区、西区和北区三个产业区块。 东区是海宁经济开发区建设起步的摇篮,是海宁皮革产业的发祥地,拥有全国最先进的制革技术和规模最大的制革企业。经过多年发展壮大,已成为以制革企业为主,兼有袜业、纺织染整、机械制造、生物化工等企业的集聚地。
东区未来的发展策略为:优化提升制革行业,稳固发展传统纺织业,完善现有的综合性轻工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区块产业层次。加强中小企业间的配套协作,大力提倡企业技术改造,强化节能减排,提升传统企业综合发展实力。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坚持环境优先的原则,完善生活服务设施,加快房地产开发建设,实现产业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东区中心主要以商业街形式展开,重点开发以长山河为起点,沿硖川路由西向东至丹枫路的商业街地块。
东区将加快现有企业搬迁,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居住片区。
在东区杭平申航道西侧,长山河北侧,将规划一处规模适宜的仓储区,以满足开发区乃至整个海宁市日益增长的仓储需求。
在东区城东路东侧,将合理预留以汽摩配等轻工机械产业为主的发展空间,加快建设轻工机械产业基地。
到2020年,东区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8.1平方公里。 西区位于沪杭铁路、长山河和嘉海公路构成的三角地块之间,主要由皮革工业园区、袜业园区及目前正在建设中的品牌园区等组成。此外,开发区标准厂房也集中在西区,主要供皮具箱包及其他无污染轻纺类企业入驻。
西区未来的发展策略为:在现有基础上改进提高皮革制品生产工艺,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强化开发区皮革制品产业在国内的龙头地位,打造世界皮革之都。加快以袜业为主的纺织企业的集聚发展,发挥集群优势,提高产品档次,强化行业品牌建设。完善开发区的配套服务设施,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积极发展生活居住、商贸金融等服务业,完善开发区配套功能。
西区中心主要位于金三角地块内,通过对原有商贸用地改造提升,强化其商贸服务功能,同时将西区中心的服务功能向西延伸至嘉海公路两侧。
加快西区洛隆路两侧的综合化开发,逐步扩大商贸服务经济规模,积极发展休闲购物、公共服务等城市服务业。并做好与周边农居用地、工业用地的有效衔接,形成整体和谐发展的综合区块。
到2020年,西区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9.2平方公里。 北区是距海宁城市最远的、相对独立、开发较少的一个区块,毗邻沪杭高速公路、沪杭铁路和长山河,交通便捷,以未开发土地为主。
北区未来的发展策略为:充分利用对外交通优势,大力发展物流产业。着力发展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新材料及出口加工等具有较好发展前景的成长型产业。大力完善配套设施建设,高标准建设精品小区,提高居住文化品位。
北区中心主要由文苑路和港口大道交叉口四周用地构成。需具备较强的生活服务功能,以满足相对独立发展的功能需求。
北区的西北角将规划建设一片规模相对较大、功能较全、服务半径较广的综合性物流基地,推进海宁全市物流产业发展。
北区将积极发展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等产业,着力建设科技含量较高的产业集聚区。
到2020年,北区建设用地控制在4.6平方公里。
㈥ 求黄金山经济开发区规划图
一、项目名称
《黄石市黄金山工业新区中央景观带城市设计》
二、项目概况
黄石地处长江中游,是鄂东南地区的水陆交通枢纽,湖北省有重要影响区域性经济中心。黄石市在历史上是我国重要的冶炼基地,也是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现辖黄石港区、下陆区、西塞山区、铁山区、大冶市、阳新县和经济开发区,全市国土总面积4630km2,其中市区面积237km2,市区常住人口70.74万人。市域城镇化水平49.6%。2006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GDP)406.47亿元,财政收入41.33亿元。
2006年,为落实黄石市城市总体规划,实现城市区域一体化发展和经济发展战略,加快地方发展速度,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大冶市部分区域划归黄石经济开发区托管,托管区域命名为黄金山工业新区,工业新区所有规划建设人口行政等事务由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辖。
黄金山工业新区范围东临西塞山区河口街道办事处,西至快速路(金山路),南起大冶湖南岸,北至黄荆山南麓,东西长18公里,南北宽5-8公里,区域面积约150平方公里,现状人口约8万人。其中工业区起步区的范围:西至快速路、东至李家坊隧道延伸线、北起黄荆山、南至规划中的大棋路,面积约19平方公里(基本上属于2001年总体规划范围)。黄金山工业新区包括罗家桥街道办事处王太村组、东岳街道办事处宝山等村组、汪仁镇。2006年,为更好的指导新区发展建设,黄石经济开发区相继开展了新区整体概念规划、新区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工业园区详细规划、农村居民点详细规划、重要区域景观规划等一系列重要的规划设计。
根据新区整体概念规划,起步区空间结构规划是:形成“一带、两心、三区、多廊”的功能结构
一带:沿主轴线布局服务于产业和居住的综合服务中心。
两心:结合产业园区布置两个综合服务副中心。
三区:西部为现代制造业产业园,中部为高科技产业园,东部为综合产业园。
多廊:多条生态绿廊。
2007年,黄金山工业新区建设已经如火如荼展开,已经完成部分主要干道建设,进驻新区的企业初步预计有上百家,工业新区已经成为黄石市近年来发展的一片热土。根据开发区设想,2008年开始启动一带即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将其建设成为工业新区重要的中央景观带和公共服务带。为了建设好中央景观带和公共服务带,特举行本次概念规划设计征集活动。
三、规划范围
南到大冶湖,北至黄荆山脚,东西各抵达规划城市道路,区域范围约6.45平方公里。该区域具有独特的自然山水风貌和环境特征,是未来新区行政中心所在地,对城市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据市委市政府初步考虑,结合新区概念规划,该区域意向安排的功能包括:市级体育中心(体育公园)、新区行政中心、新区商业服务中心、企业总部中心、文化休闲娱乐设施、生活居住、滨湖旅游等。
四、规划目标、任务
1、系统研究新区中央景观带的功能定位以及与老城区、大冶市区及工业园区的互动关系;
2、运用先进理念,对黄石市的自然景观特色、文化内涵等方面多角度、宽领域、有深度地分析,对黄石市的历史文化、城市规划进行调查,深入挖掘地方文化的底蕴和内涵,结合城市发展和工业新区建设的需要,研究确定中央景观带的功能布局、建设形态、交通组织、空间景观形式、规划管理要求等内容;
3、研究中央景观带的景观特质、构成要素,树立21世纪新的城市形象,通过城市设计,完善新区的城市形态,形成良好的城市形象和生活环境。
五、规划研究内容
1、分析评价黄石市城市现状,梳理研究本地区的自然、文化、经济、城市特色内涵,整合本地区的各类自然及历史文化资源,明确新区功能布局和城市风貌定位;
2、研究空间尺度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关系,完成新区城市色彩、城市风貌特色研究、建筑形态及建筑高度、街景景观、绿化景观、水景环境、城市文化等各方面的规划研究,提出城设计规划技术导则;
3、研究规划城区城市轮廓线、重要景点的景观视廓,确定的建筑高度分区、建筑特色及夜景观设计,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控制要求和措施;
4、确定市区内的重要景点和视线通廊,完成重要地区、重点节点规划研究,提出具体的规划控制和设计要求;
5、对区域做详细设计分析和实例研究;
6、在项目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制定相应规划对策,优化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有效地指导新区城市规划管理和建设。
7、设计单位可根据经验及需要,增加上述未提及但研究项目需补充的内容。
㈦ 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总体规划
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总体规划和目标是:到2010年基本完成65平方公里地块的开发,累计引进外商投资企业600家以上,投资总额超过80亿美元,居住人口20万左右,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50亿元。届时一个以现代工业为主、经济富有活力、城市功能完备、生活环境优美、社会高度文明的现代化城市新区将基本建成。JXEDZ规划为四个工业区块和三个商住区块,工业区块分为电子信息、食品、轻工纺织和机械、化工四个专业性工业园区。四个工业园区根据不同产业的需求,分别提供各产业所需的专业配套。 中山路行政及商业居住区:规划面积2.5Km2,发展目标是以行政办公和配套商住为主的行政商住区。
禾兴路中央商务区:规划面积1.5Km2,发展目标是以商务办公为主的开发区中央商务区。
东升西路文化、娱乐及高级住宅区:规划面积2Km2,发展目标是为投资者提供配套的度假村、别墅及高级公寓为主的文化、娱乐及高级住宅区。 规划面积5.5Km2,位于开发区中部,距市中心3Km,全区分轻工业和纺织工业两个。轻纺工业是嘉兴的传统产业,具有非常深厚的工业基础和人力资源优势。
轻纺工业园区的目标是:通过引进国外资金和技术,不断提升嘉兴市轻纺工业的水平。在5-8年时间内,完成园区的开发,重树嘉兴轻纺工业的优势。已进区的主要企业有:晓星氨纶(嘉兴)有限公司、嘉兴林晟化纤有限公司、嘉兴宜泰鞋业有限公司、佳事美丝制品(嘉兴)有限公司、嘉兴埃迪尔丝绸有限公司、全优工艺品(嘉兴)有限公司、嘉兴天天华商箱包有限公司等。 规划面积5Km2,位于开发区东北部,距市中心5Km。机械、化工工业和金属加工业是嘉兴的传统产业,在技术、人才等方面具有较好的基础。
该园区的发展目标是:发挥嘉兴原有人才、技术优势,引进新技术、新项目,使机械和化工工业、金属加工业成为嘉兴市优势产业。已进区的主要企业有:韩泰轮胎(嘉兴)有限公司、嘉兴东方钢帘线有限公司、东明实业(嘉兴)有限公司、三明精密(嘉兴)有限公司等。 规划面积1.2Km2,位于开发区北部,距市中心3公里,全区分四个生产区:(1)食品原料生产区(2)方便食品生产区(3)功能食品生产区(4)传统食品生产区。
嘉兴市系鱼米之乡,具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拥有中国最富裕的长江三角洲逾7000万常住人口的巨大消费市场。1999年9月由上海轻工设计院完成产业规划和总体规划,同期投入建设。该园区的发展目标是:通过8-10年的建设发展,成为全国食品工业的示范点和新、特、高食品的专业化生产基地。已进区主要企业有:嘉兴振华乳业有限公司等。 该园区由开发区管委会、信息产业部第36研究所共同投资建设,规划面积2.0Km2,位于开发区的南部,距嘉兴市中心3公里。园区于2000年开始开发建设,以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为主。
嘉兴市拥有电子元器件、材料、整机、工程技术开发以及国家级通信研究所等电子信息企业、科研机构100多家,距园区1公里的国家级电子通信研究所--信息产业部第36研究所拥有中、高级电子技术人才700多人。园区又毗邻上海、苏州、无锡、杭州等城市,工业基础雄厚,产业配套完善,市场容量大,辐射面广。已进区主要企业有:嘉兴和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嘉兴加西贝拉压缩机有限公司科研开发中心、嘉兴浙安电子工程有限公司、嘉兴埃泰克电池工业有限公司、东方日立锅炉有限公司、爱斯得电子(嘉兴)有限公司、清水电子(嘉兴)有限公司等。 该园区规划面积35Km2,位于开发区的南部,距嘉兴市中心5公里。园区于2004年开始开发建设,以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产业、汽车零部件、食品等为主。
该园区的发展目标是:通过5年左右的建设发展,成为浙江省电子信息产品和新材料的主要研发、生产基地。
目前已进区的主要企业有:爱芬食品(嘉兴)有限公司、翔茆精密钣金(嘉兴)有限公司、浙江汇信机电有限公司、叁阳精工(嘉兴)有限公司、大禾产机(嘉兴)有限公司、松村食品(嘉兴)有限公司、上品兴业氟塑料(嘉兴)有限公司、嘉兴信仁精密泵有限公司、依格流体技术(嘉兴)有限公司、泰成精密(嘉兴)有限公司等。 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位于开发区西南部,距市中心3公里。
嘉兴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浓厚,具有非常好的教育基础。
随着嘉兴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需求量日益增大,高校园区的开发与建设将为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企业提供持续的人才支持。 规划面积2.3平方公里,位于开发区西南面,距市中心3公里。发展目标是在北面建设一个以商务办公、文化休闲为特色的专业性较强,配套齐全的嘉兴市商务中心,在南面建设与之配套的高档住宅区。
㈧ 我国新规划经济开发区有哪些
日前,国务院批准天水经济开发区、绍兴袍江工业园区、招商局漳州开发区、日照经济开发区、锦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襄樊汽车工业园区、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镇江经济开发区正、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广东增城工业园区、井冈山经济开发区、赣州开发区、九江经济开发区、东营经济开发区、岳阳经济开发区、黄石经济开发区、马鞍山经济开发区、安庆经济开发区、嘉兴经济开发区、徐州经济开发区、金昌经济开发区、湖州经济开发区等22家省级经济开发区晋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截至目前,全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数量增至现在的78家
㈨ 沂水经济开发区的总体规划
(一)滨河项目区:东至长深高速以西,西至沂河,南至许后路,北至鑫华路,规划面积38.37平方公里,发展重点为机械电子、纺织服装、橡胶轮胎、新型材料、新能源等产业。区内建成道路32.9公里,建有水务公司、污水处理厂、热电公司、燃气公司、110KV变电站,形成了日供水3万吨、处理污水8万吨、供汽4800吨的配套能力。目前,落户企业101家,总投资158.21亿元,其中,投产企业85家(投资105.42亿元),在建企业16家(投资52.79亿元),投资过亿元企业41家。
(二)庐山项目区:东至沂河,西至庐山、榆山山体,南至许姚路,北至富安路,规划面积22.2平方公里,为专业化工园区,发展重点为能源化工、生物医药、精细化工等产业。区内建成道路9.58公里,建有鲁洲水厂、第二污水处理厂、110KV变电站、久力城市燃气公司等,形成了日供水2万吨、日处理污水8万吨、年供气能力13亿立方米的配套能力。目前,落户企业30家,总投资162.82亿元,其中,投产12家(投资额29.3亿元),在建18家(投资额133.52亿元),其中投资过亿元企业22家。
(三)城北项目区:东至长安北路,西至沂河,南至北一环路,北至北三环路,规划面积21.5平方公里,发展重点为休闲食品、包装印刷、机械配件等产业。目前,区内建成道路7.2公里,建有110KV变电站1座,落户企业27家,总投资34.5亿元,其中,投产25家(总投资28亿元),在建2家(总投资6.5亿元),投资过亿元企业10家。
(四)河西项目区:东至沂河,西至西二环路,南至长山路,北至北三环路,规划面积25.1平方公里,发展重点为能源动力、机械制造、家居建材等产业。目前,落户河西项目区企业9家,总投资额11.95亿元,其中投产企业6家(总投资额7.3亿元),在建企业3家(总投资额4.65亿元)。
㈩ 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审批机关
归属哪一级管辖,其规划就归其审批。希望我的解答能帮到你